三大重點:
這些最悲觀,大家都說市場最值得投資的時刻,往往就是預期報酬最高的時間點
當你買進整個市場時,你就等於擁有了財務領域中最聰明的人及最完整的資訊
請務必堅持只買指數型基金
市場與報酬
- 最悲觀時刻往往是預期報酬最高時,錯過報酬也是風險。
- 股市報酬有均線反轉傾向:壞年景後常有榮景,好光景後易有衰退。
- 眼前高報酬意味未來獲利微薄,過去低報酬則意味未來獲利豐厚。
- 市場可能陷入15-20年長期衰退,歷史用於衡量風險而非報酬。
- 悲觀主義極致時投資,長期持有風險資產損失機會較低。
- 過去報酬豐厚與未來報酬成反比,高價買股非好事。
風險與心態
- 風險與報酬一體兩面,長期風險對情緒干擾小於短期風險。
- 投資者最大敵人是自己,經濟災難多為人類自找。
- 人性易受近期(10-20年)歷史誤導,應參考最長資料。
- 買進他人避之不及的資產需堅忍毅力,報酬甜美但過程艱難。
- 過度自信是陷阱,成功多歸於運氣而非技術。
- 市場集體判斷準確,個人難持續打敗市場。
投資策略
- 買低賣高:投資組合需定期再平衡,賣高獲利資產,買低價資產。
- 指數型基金:最佳選擇,買進整個市場即擁有最聰明資訊。
- 平均成本投資法:降低風險,股債5:5時再平衡,強迫買低賣高。
- 五年內需用資金不投入股市,保留6個月以上生活開銷於定存。
- 長期投資:組合以20年為目標,每季再平衡,無需在意1-2%波動。
- 避免高估的成長型股票,長期報酬最低。
- 投資經理人難持續打敗市場,總報酬即市場報酬。
歷史教訓與泡沫
- 歷史教訓:無法記取者必重蹈覆轍,泡沫破裂才知其存在。
- 泡沫教訓可能至2030年才被遺忘,真正好處歸於使用者而非創造者。
- 美國股市優越表現需保持憂患意識,價格上揚意味未來報酬走低。
- 2007/11-2009/2 標普500下跌50%,顯示市場風險。
實務建議
- 資產選擇:僅股票、債券、房地產為真正投資,能創造收入。
- 投資組合管理:
- 每季或2-5年再平衡一次,視資金規模(超過500萬考慮股債配置)。
- 為孩子設立包含2-3種資產及貨幣市場基金的組合,每季討論績效。
- 閱讀與學習:
- 推薦《漫步華爾街》、《共同基金必勝法則》,多讀第11章。
- 避免閱讀財經雜誌報紙,舊聞即真新聞。
- 財務紀律:
- 減少開支,持續存錢,年輕人更易應對股價下跌。
- 公司首要義務是募集資金,而非管理資金。
- 市場現實:
- 估算明日股價最佳基礎是今日股價。
- 交易對手資訊未知,需超越對手知識才有利。
- 市場外有百萬專業投資經理人,設備與資源更強。
其他提醒
- 別追逐短期績效,資產類別易均線反轉。
- 退休基金等大型金主也難打敗市場,市場即最佳顧問。
- 投資組合每年結算一次整體報酬,專注長期成功。
- 景氣好賣股,景氣差賣債,預期實質報酬3-4%。
- 別因好友致富而失去判斷力,泡沫常由現金或融資交易引發。
- 成功投資關鍵:減少慘敗機會,逝者已矣,來者可追。
內容摘要:
這些最悲觀,大家都說市場最值得投資的時刻,往往就是預期報酬最高的時間點
投資不是只有下跌的風險,錯過報酬一樣是風險
無法記取歷史教訓的人必會重蹈覆轍
文明頂峰,利率最低點,文明崩塌,利息開始上升
利益之所在,風險之所在
把預期收益和實際收益混為一談,就是他們把未來與過去搞混了
眼前的高報酬意味著未來獲利微薄,過去的低報酬則意味未來獲利豐厚
在你的投資過程中,你至少會有一次,也許兩次,將深陷股價極度低迷的熊市之中
長期風險對人類情緒的干擾遠不及短期風險
長期報酬比短期震盪的程度來得重要許多
股市的報酬有平均調整傾向,換句話說,
幾年壞年冬之後,便會覺得出現幾年榮景,修補之前的傷害
在幾年好光景之後,就又會緊跟這幾年大衰退
市場是有可能陷入長達15到20年的長期衰退
歷史紀錄的真正價值是用來衡量風險,而非報酬
當一切看起來黯淡無望時,才會有最高的報酬
風險資產持有越久,損失的機會越低
對於美國股市成長期以來的優越表現,必須保持憂患意識
美國市場的價格已經開始上揚,因此未來的投資報酬力會走低(目前不是)
2007/11–2009/2 標普500,-50%
只有能夠創造收入的資產,股票 債券 房地產,才是真正的投資
只有在悲觀主義極致時投資
如果歷史書可告訴我們如何獲取股市報酬,那麼最富有的人應該是圖書館員
當某位投資者開訂閱時,有可能就是他的投資技術已經不管用
估算明天股價的最佳基礎就是,今天的股價
只有當你了解的資訊超越你的交易對手時,買賣股票才有機會賺到錢
但問題在於,你根本不知道你的對手是誰 (考慮買巴菲特公司)
投資經理人所存的毛利加總起來就是市場報酬,因為他們就是市場
幾乎沒有任何經理人有能力持續打敗市場
你不可能獨立打敗市場,但別覺得難過,因為其他人也沒辦法
該拿多少錢去冒險
投資組合必須時時再平衡
再平衡就是賣出高獲利資產,買進低獲利,買低賣高
沒有什麼事是新鮮的,只有你還沒讀到的歷史
美國最偉大企業要資本化,必須仰賴投資大眾短期內的熱情
再也沒有什麼事比眼看好友致富,更會讓人錯亂跟失去判斷力了
燃料通常是進來的現金或融資交易
只有小偷才能抓得到小偷
直到投資者了解這些股票在可預見的未來根本不可能賺到這些錢(泡沫)
真正的好處不會歸於創造者,而是使用者
忘記泡沫的教訓可能要等到2030年了
泡沫只有在破掉的時候才會知道
過去報酬豐厚程度會與未來報酬成反比
(也就是說現在賺越多以後會賺越少,有很高的機率股票會往下跌)
買到的股價太高並非好事
眼光精準的老狐狸,太清楚嚴冬之後必然跟隨百花盛開的暖春
人性本來就容易受到過去10 20年歷史報導給誤導
最近報酬狀況特別高或特別低時,應該信任手邊能夠找到最久的資料
人類本來就是社會動物,要買進別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資產,更需要堅忍不拔的毅力,期間的甘苦絕非一般投資者所想像,但如果你真的能做到這一點,未來的報酬必然十分甜美
如果價錢太高,就算是好公司也很危險,如果價錢夠低,再怎麼爛的公司也有可能是個好的投資
跌25% ,再買進5%
樂觀時代的報酬最低,悲觀時代未來報酬最高
風險與報酬是一體兩面
投資者的最大問題,甚至是最大的敵人,很可能就是他自己
經濟學家才終於願意承認,經濟上的重大災難都是人類自討苦吃的結果
沒有人能高過平均值,打贏大盤
我們總是將成功歸功於自己的技術而非運氣
通常每超過三年投資標的會出現一次均線反轉
標普500長期而言大概在獲利10 %
有錢人和你我都不一樣,他們被搶的方式更多
千萬別過度自信
別管過去10年
因為你的對手可能是精明老練的專業人士
市場遠比我聰明,外面有上百萬個投資經理人,用盡全力尋找潛力股,他們的設備都好太多
成功投資策略的關鍵就在於,盡可能減少慘敗的機會
投資不外乎逝者已矣,來者可追
真正重要的是投資組合的整體成功,只在每年年終時結算一次
全國最大的金主,退休基金,都沒半法打敗市場
每年都應該結算一次投資組合的整體報酬
股票經紀人在想什麼,從你身上賺錢
追逐績效的危險性,因為資產類別傾向出現均線反轉的現象,
也就是說,績效憂鬱個幾年之後,常跟隨著績效不振的狀況,反之亦然
行銷公司才會不斷地行銷,投資公司並不會
退休帳戶
先鋒集團
市場就是最好的顧問
當你買進整個市場時,你就等於擁有了財務領域中最聰明的人及最完整的資訊
集體判斷的結果卻出乎意料的準確
你真正需要知道的新聞其實是舊聞
絕對不要閱讀任何雜誌或報紙上的財務文章
持續閱讀
漫步華爾街,共同基金必勝法則
不斷存錢的年輕人就容易應付股價下跌的狀況
最簡單的支付方式就是盡可能少花錢
不該讓五年之內會用到的資產冒任何風險,保留至少六個月以上的生活開銷
景氣好時把股票賣掉,景氣不好時將債券賣掉
投資組合預期實質報酬應該只能抓三到四%
不要把五年內會用到的錢投入股市
避免過度投資已被高估的成長型股票,從歷史數據來看,這些資產的長期報酬最低
不需要買債券指數型基金
當孩子10幾歲時,就為他設立一個包含兩道三種資產投資的組合,以及貨幣市場基金,每個一季可一起討論帳戶績效
投資組合是長期投資,20年
每季再平衡,賣掉獲利股票,買進跌價的股票
(1–2%無所謂)
只要肯承擔風險就會有所補償
平均成本投資法
股債5:5時,再平衡,強迫買低賣高
(最近超過500萬再考慮股債配)
二到五年執行再平衡一次
兩難局面,沒有對的答案
執行失敗最常見的理由就是,在情緒上無法和市場背道而馳
請務必堅持只買指數型基金
公司最大的義務是募集資金,而不是管理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