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課糾紛】騙法官的代價?懲罰性賠償金?

更新於 2024/10/1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先前在《上私人教練課受傷能否求償?》的文章中有提過這個案例,因為網友詢問案件細節,所以特別把這個案例拉出來再次討論。


案例事實

56歲大叔加入知名連鎖健身房,和女兒一起參加一對二私人教練課程。

課程開始後,教練讓父女做登階運動,好幾次登階運動後,大叔開始腳發抖、站不穩,告訴教練自己沒力了,教練還是鼓勵他們繼續用跳的方式登階,大叔一個不小心摔倒,右手骨折。

教練/健身房主張

  • 教練有專業證照,而且登階是很簡單的運動。
  • 有帶大叔熱身、講解器材和動作後才開始登階,運動中有休息、調整動作及詢問身體狀況,沒有過失。
  • 大叔有簽「合約攜回審閱暨體驗聲明書」,對健身種類、方式、次數、重量都願意自負其責。

法院調查

  • 女兒到庭證稱:當天做完身體分析後,教練直接帶我們到跑道上去做登階運動,沒有熱身
  • 勘驗課程錄影畫面,教練叫大叔登階之前,沒有帶大叔熱身
  • 勘驗階梯板器材、廠商說明書。

法官認為

  • 依照證人證詞,以及監視器畫面法官認為教練/健身房主張「有帶大叔熱身」不是事實。而教練沒有讓大叔熱身,就直接開始登階運動,容易造成運動傷害,進一步造成大叔因此受傷,教練有過失。
  • 階梯板的設計適合供1人使用,教練卻讓父女共用,兩人動作次數、頻率不同,造成階梯板沒辦法保持水平,教練也沒有停止訓練,最後造成大叔跌倒受傷,也有過失。

免責聲明有效嗎?

消保法第 10-1 條
本節所定企業經營者對消費者或第三人之損害賠償責任,不得預先約定限制或免除。:企業經營者對消費者之損害賠償責任,不得預先約定限制或免除。

《合約攜回審閱暨體驗聲明書》裡面對健身種類、方式、次數、重量都願意自負其責的條款,就是「事先免除」了企業對消費者的責任,這樣的內容 【當然無效】。

懲罰性賠償金是什麼?

  • 企業經營者「故意」或「過失」造成消費者損害,消費者可以請求【損害額乘以1~5倍的】額外賠償。
  • 「損害額」的範圍包括財產損害與精神上的損害。

法院判決

大叔獲賠42萬2795元(上訴二審後和解)

包含

  • 醫療費用、薪資損失、看護費用
  • 精神慰撫金10萬元
  • 懲罰性賠償金10萬元

——

個人淺見

  • 教練/健身房主張有帶大叔熱身,經過法院調查監視器、證人之後,卻證明與事實不符,說謊的代價就是失去法院的信賴,在訴訟中是很吃虧的事情
  • 本案關鍵的器材使用方式,似乎是法院主動調查得知,而非原告律師的主張,看來法官可能有運動背景,或是特別有求知的精神,這樣的法官可遇不可求,還是找個懂健身的律師比較實在
  • 撇除個案是非、舉證難易的問題,高齡者骨質疏鬆嚴重,不論身體外觀還是inBody都無法知道, 對教練而言也是很大的風險 ;如果「一般人登階跌倒不會骨折」,本案大叔卻骨折了,那跌倒與骨折的結果有相當因果關係嗎?也值得探究。

下集待續

先前介紹過的案例,都是受雇於健身房的教練在進行教練課時發生意外。

網友提問,「如果是找自由教練上課發生意外,求償的方式會有什麼差異嗎?

參考資料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106 年度消字第 5 號民事判決



-----------------------------------------

嗨~我是Leslie律師,謝謝你的閱讀,有什麼想法可以留言一起討論喔!
成為創作者之後才知道,讀者的支持和回饋,真的是繼續創作的一大動力
如果你喜歡我的內容,或是同樣熱愛健身,請幫我按個愛心,追蹤我的方格子或IG吧~
IG:https://www.instagram.com/leslie_outdoor.lawyer/

-----------------------------------------

首圖照片由山友提供 @atravellerking

-----------------------------------------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8會員
    44內容數
    關於潛水、 登山、溯溪、戶外攀岩等室外活動,相關判決解析、法令整理等,不是想教大家怎麼咎責,而是希望所有愛好者都能在瞭解風險的情況下,做好準備再出發,也希望所有從業人員都能瞭解自己的責任,保護他人也保護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劉書妏律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篇講到抱石館受傷的責任歸屬,朋友就好奇留言:「我以為抱石的門票已經包含保險了!」這篇就來討論一下是否如此吧~
    抱石因少了繩子的束縛,因此比起須確保的運動攀登,抱石更充分展現力與美,也增添許多風險,受傷案例更是層出不窮。消費者從岩牆墜落受傷,能向業者求償嗎?
    許多雇主為了降低經營成本,與教練簽訂承攬契約,實際上法院會以實際狀況做個案判斷。
    使用史密斯機訓練,卻被重達140公斤的槓鈴砸傷,造成脊椎、胸椎多處骨折,會員能向健身房求償嗎?
    在私人教練課練硬舉,造成椎間盤急性突出、破裂?!做登階摔到骨折?! 從兩件法院判決分析在私人教練課受傷能否向業者或教練求償。
    前篇講到抱石館受傷的責任歸屬,朋友就好奇留言:「我以為抱石的門票已經包含保險了!」這篇就來討論一下是否如此吧~
    抱石因少了繩子的束縛,因此比起須確保的運動攀登,抱石更充分展現力與美,也增添許多風險,受傷案例更是層出不窮。消費者從岩牆墜落受傷,能向業者求償嗎?
    許多雇主為了降低經營成本,與教練簽訂承攬契約,實際上法院會以實際狀況做個案判斷。
    使用史密斯機訓練,卻被重達140公斤的槓鈴砸傷,造成脊椎、胸椎多處骨折,會員能向健身房求償嗎?
    在私人教練課練硬舉,造成椎間盤急性突出、破裂?!做登階摔到骨折?! 從兩件法院判決分析在私人教練課受傷能否向業者或教練求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課程是我和朋友約同一個時段一起訓練,但彼此都各有一位教練負責,所以不會互相干擾或打架。原本也有想說一對二,但教練建議因為每個人想要訓練的部位、期待和身體素質都有差異,一對二對於教練來說其實很難細緻的掌握學員的狀態,反而兩敗俱傷。
    和朋友說了很久很久很久的健身總算邁出第一步,雖然連鎖健身房仍舊聞風不見影,但這幾年住家附近開設了不少私人健身房,看評價各有優劣,但身為未曾進入健身房的初心者,小規模的健身房比較容易沒有壓力的進去。
    練習與休息期 練越多越好?希望進度快一點,總會有些人希望增加訓練的時間來提升運動表現,然而我們一天能接受的訓練量是有限的,不論是從生理或心理的角度來看,過度的訓練都不會讓你的運動表現更好,勤能補拙,勤真的能補拙嗎? 我曾聽過一個游泳選手,訓練的非常刻苦,早上
    Thumbnail
    花錢到健身房請教練,身材變好的前提要先把動作學會學標準,絕大多數的人來健身房請教練,也不希望一直花錢買課,多半希望學會動作後,後面就能自主練習,而教練的角度來看,快速教會學生健身,讓他能自主訓練就賺不到業績了,然而換個角度想,教練應該要有能力不斷的開發新客戶,而起學生感覺到自己進步也更願意花錢,那要
    教練課的開價從1000-2000不等,進行完諮詢課後,有人36堂48堂直接刷下去,有人回家考慮與家人討論後就再也沒有然後……這篇就來討論關於課程的價值。
    Thumbnail
    有一天上課,阿茗跟學生聊到,學生到要上教練課的時間都還是會有掙扎?!我跟她聊了一下,大概知道,生活太便利,什麼事都不用出門,動動手指就可以叫東西來吃,買菜等等,但是健身卻要出門,因為學生上的是實體一對一教練課,有些人喜好居家運動、線上團課等等,這些都是個人選擇,選擇自己最方便,最能夠持之以恆的
    Thumbnail
    一對一教練課是一個雙向的溝通,客戶必須提出需求,教練才能進一步做分析,分析的方式市場上有許多工具,例如:功能性動作篩檢(七大項),再進階一點有精選功能性動作評估,也有些教練喜歡先從靜態站姿和姿勢下評估
    Thumbnail
    記得以前第一次到健身房是在高中時,在屏東女中旁邊舊舊的健身房,那時什麼動作都不會,看著旁邊的人拿槓鈴躺著往上推,我跟朋友也跟著模仿,我記得推到50公斤後,做個幾下就沒力了 那時候的健身資訊,是一直偷看旁邊的人在做什麼,看器材上面的指示怎麼做,然後自己跟著摸索,該做多重、做幾下、要做幾組,完全沒概念
    Thumbnail
    要成為教練,了解人體有哪些肌肉是必備的基本功,但如果在大學時沒有接觸相關的知識,要直接閱讀解剖學的內容對一般素人來說非常生硬(但可能大學時有讀過解剖學的人也會覺得生硬,因為都忘光了) 這是最常見的學習方法,但效率通常不太好,因為即使你把它背起來了,實際操作時你還是唸不出來肌肉跟關節動作名稱
    Thumbnail
    不少人覺得教練課費用不便宜,一堂課一千多塊錢選擇花在運動上算是很奢侈的事情,所以有些教練打出價格戰,壓低費用為了吸引到更多的客戶,但是大部分消費者應該都願意多花一點得到更好的服務品質跟上課內容,畢竟便宜沒好貨,就算是品質還不錯,看到這麼低價,心裡還是會顧慮,畢竟C/P高一點的教練課,誰不想要?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課程是我和朋友約同一個時段一起訓練,但彼此都各有一位教練負責,所以不會互相干擾或打架。原本也有想說一對二,但教練建議因為每個人想要訓練的部位、期待和身體素質都有差異,一對二對於教練來說其實很難細緻的掌握學員的狀態,反而兩敗俱傷。
    和朋友說了很久很久很久的健身總算邁出第一步,雖然連鎖健身房仍舊聞風不見影,但這幾年住家附近開設了不少私人健身房,看評價各有優劣,但身為未曾進入健身房的初心者,小規模的健身房比較容易沒有壓力的進去。
    練習與休息期 練越多越好?希望進度快一點,總會有些人希望增加訓練的時間來提升運動表現,然而我們一天能接受的訓練量是有限的,不論是從生理或心理的角度來看,過度的訓練都不會讓你的運動表現更好,勤能補拙,勤真的能補拙嗎? 我曾聽過一個游泳選手,訓練的非常刻苦,早上
    Thumbnail
    花錢到健身房請教練,身材變好的前提要先把動作學會學標準,絕大多數的人來健身房請教練,也不希望一直花錢買課,多半希望學會動作後,後面就能自主練習,而教練的角度來看,快速教會學生健身,讓他能自主訓練就賺不到業績了,然而換個角度想,教練應該要有能力不斷的開發新客戶,而起學生感覺到自己進步也更願意花錢,那要
    教練課的開價從1000-2000不等,進行完諮詢課後,有人36堂48堂直接刷下去,有人回家考慮與家人討論後就再也沒有然後……這篇就來討論關於課程的價值。
    Thumbnail
    有一天上課,阿茗跟學生聊到,學生到要上教練課的時間都還是會有掙扎?!我跟她聊了一下,大概知道,生活太便利,什麼事都不用出門,動動手指就可以叫東西來吃,買菜等等,但是健身卻要出門,因為學生上的是實體一對一教練課,有些人喜好居家運動、線上團課等等,這些都是個人選擇,選擇自己最方便,最能夠持之以恆的
    Thumbnail
    一對一教練課是一個雙向的溝通,客戶必須提出需求,教練才能進一步做分析,分析的方式市場上有許多工具,例如:功能性動作篩檢(七大項),再進階一點有精選功能性動作評估,也有些教練喜歡先從靜態站姿和姿勢下評估
    Thumbnail
    記得以前第一次到健身房是在高中時,在屏東女中旁邊舊舊的健身房,那時什麼動作都不會,看著旁邊的人拿槓鈴躺著往上推,我跟朋友也跟著模仿,我記得推到50公斤後,做個幾下就沒力了 那時候的健身資訊,是一直偷看旁邊的人在做什麼,看器材上面的指示怎麼做,然後自己跟著摸索,該做多重、做幾下、要做幾組,完全沒概念
    Thumbnail
    要成為教練,了解人體有哪些肌肉是必備的基本功,但如果在大學時沒有接觸相關的知識,要直接閱讀解剖學的內容對一般素人來說非常生硬(但可能大學時有讀過解剖學的人也會覺得生硬,因為都忘光了) 這是最常見的學習方法,但效率通常不太好,因為即使你把它背起來了,實際操作時你還是唸不出來肌肉跟關節動作名稱
    Thumbnail
    不少人覺得教練課費用不便宜,一堂課一千多塊錢選擇花在運動上算是很奢侈的事情,所以有些教練打出價格戰,壓低費用為了吸引到更多的客戶,但是大部分消費者應該都願意多花一點得到更好的服務品質跟上課內容,畢竟便宜沒好貨,就算是品質還不錯,看到這麼低價,心裡還是會顧慮,畢竟C/P高一點的教練課,誰不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