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即代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健身界最不想聽到的,便是你做太多「代償」了。
似乎代償是許多健人不想發生的,事實上又是如何呢?
前兩天利用週末的時間到台北,我的健身教練推薦我到台灣動作專家協會參加他們的動作分析課程:基礎動作模式肌肉動力學,對自己將來的私人教練有所學習。
到了課堂上,才發現這個課程並非基礎課程,而是要了解了肌肉動力學以後,再來上這堂課,才會有更多的收穫,三年前上的私人教練培訓課程也有講基礎的解剖與肌肉,但早就還給老師了...結果在整整兩天的課程中,相當辛苦的跟完了。
講師是一位物理治療博士,講解了動作分析中流派相當多,在課堂中,講師劉奕辰將基礎動作模式分為五大種:
1. 呼吸核心動作
2. 上肢垂直推拉動作模式
3. 上肢水平推拉動作模式
4. 下肢垂直推拉動作模式
5. 旋轉動作模式
並從解剖學與肌肉動力學一一分析在各動作模式中,產生一些問題時,如何提供非醫療性的矯正手法,例如肌肉放鬆及動作加強等方式。
一開始只是跟著上,在基礎動作介紹上還跟得上,到後面開始講哪些動作出現代償時,可以怎麼思考哪些肌群產生問題,以及如何放鬆時,我發現同桌的自由教練Wade有許多實務經驗,也提供了許多她以前學到的方法在運用,讓我學習到更多,而我同桌的另一位同學Cindy本身也是做筋膜放鬆相關工作,對肌肉也有相當的了解,唯有我在一隻半解的情況下,變成只能用錄影的方式影把所有的課堂示範都錄下來,講師似乎發現了這件事,也在台上有叮囑我們同學,今天會跟不上只是因為肌肉動力學不熟,回去把肌肉動力學弄熟再回來看影片便會比較清楚。
經過這兩天的學習,講師在最後的結語中提到:站在物理治療及健康的角度,越多元的運動,會讓身體越健康,運動不是只有練重訓去比賽而已,而是多方的刺激身體,假設有重訓,跑步,登山打球等運動,對於健康的影響,會好過只有重訓。
另外,講師亦提到,代償即是訓練,都是動作,只是如果你動了你想動的肌肉,就是訓練,動了不想動的肌肉,就是代償,在實務上,訓練與代償都可以用來動作分析,並給予學生適合的動作,讓其改善,而非一看到動作不對稱,便只想要學員躺下來好好放鬆肌肉一番。
在這個如此寶貴的經驗中,我有三個體會:
一、珍惜:
珍惜自己有這個時間與金錢能到外面充實自己,並珍惜自己有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並且在這份工作中,能獲得不算太差的待遇。
二、謙卑:
這個謙卑並非表面上的,而是打從心底佩服:在體制外的人們,每天都用120%以上的精力在充實自我,在這堂課中,許多都是在職的教練,卻願意花時間與金錢在休假日來學習,而且每個人的內容知識也相當豐富,我只能一直不斷地學習,也許才能更加有競爭力。
三、學習:
這次的課程經驗,顯然已經到達我的恐懼圈,也就是超出我所學範圍太多,而導致整體上跟不上,上課燒腦,下課也是處於腦力用盡的狀態,現在也可以體會學生在恐懼圈的心情,在教學現場,也許更能同理他們。
另一方面,就如同成甲在《精準思考》中所說的,應該要學習的是高手的思考框架,所以這兩天,我只能先錄影,在慢慢從影片中,去慢慢思考講師的思考邏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有時分享自己的美術歷程,有時分享學生遇到的問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本結合運動科學知識與解剖學的重訓教練書。 我曾在萵苣買了約八十堂教練課左右, 然後如其他人一樣, 我沒有上完Q_______Q 後來因疫情就沒有重返健身房, 教練教我的知識姿勢幾乎忘光。 ​ 最近我有一些朋友因跳舞或運動, 韌帶斷掉、半月板受傷, 需要休養一段時間, 看著他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健身教練的業務性質,以及內向人士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教授方式。從業界的真實觀察中,揭示了健身教練的專業價值與面對客戶的誠懇態度。適合渴望進入健身產業或對健身教練工作充滿好奇的讀者。
Thumbnail
第一次在愛沙尼亞上健身房教練課,主要是利用身體重量進行的訓練動作,包括深蹲、啞鈴畫圈、伏地挺身和仰臥起坐,主要目的是正確姿勢與呼吸。
Thumbnail
運動小白走了很多冤枉路,受傷花錢又浪費時間。最近才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組合。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肌力與體能訓練的起源及其與健美、健力、舉重的異同,以及肌力與體能訓練如何用於競技運動表求。 而這個訓練體系不僅適用於競技運動,也對一般健身及日常生活有著正面的影響。
Thumbnail
健身教練的專業知識越來越普及,這讓教練的進修課程市場有爆炸性的成長。本文分享瞭如何避免踩到進修地雷的5個建議,包括多打聽實際的課程評論、看講師的實際教學案例等。適時讓自己放鬆也是非常重要的。
Thumbnail
中壢友人聊天時提到:因為長期姿勢不良而全身痠痛,想中壢運動按摩幫忙、又想要找中壢一對一私人教練教導如何強化肌群。因為之前去過位於桃園中壢環北路的One more玩美趣健身運動概念館,知道那邊有多元化一對一私人教練課程、精緻小班團課來幫忙強化肌力、改善生活品質,之前幫我上課的教練除了會結合
Thumbnail
前面我們花了不少篇幅在告訴大家久坐的壞處。你可能會想久站應該很健康吧?確實會比久坐好那麼一點點,但如果你的肌肉量不夠平衡或站姿不對,你可能會遇到「代償」這個大問題。
課程是我和朋友約同一個時段一起訓練,但彼此都各有一位教練負責,所以不會互相干擾或打架。原本也有想說一對二,但教練建議因為每個人想要訓練的部位、期待和身體素質都有差異,一對二對於教練來說其實很難細緻的掌握學員的狀態,反而兩敗俱傷。
在考健身B級之前已經考過C級,C級比較偏向初學者的入門證照,對健身2年的我來說真的滿簡單的,考過C級之後,突發奇想再來考個B級,我考證照一來是想驗證我兩年的成果,二來是想學習比較少接觸的知識(因為我背景是電子電機),我雖然對健身房知道器材的使用方式但是對學理的東西理解比較少,藉由這次的學習讓自己有更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本結合運動科學知識與解剖學的重訓教練書。 我曾在萵苣買了約八十堂教練課左右, 然後如其他人一樣, 我沒有上完Q_______Q 後來因疫情就沒有重返健身房, 教練教我的知識姿勢幾乎忘光。 ​ 最近我有一些朋友因跳舞或運動, 韌帶斷掉、半月板受傷, 需要休養一段時間, 看著他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健身教練的業務性質,以及內向人士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教授方式。從業界的真實觀察中,揭示了健身教練的專業價值與面對客戶的誠懇態度。適合渴望進入健身產業或對健身教練工作充滿好奇的讀者。
Thumbnail
第一次在愛沙尼亞上健身房教練課,主要是利用身體重量進行的訓練動作,包括深蹲、啞鈴畫圈、伏地挺身和仰臥起坐,主要目的是正確姿勢與呼吸。
Thumbnail
運動小白走了很多冤枉路,受傷花錢又浪費時間。最近才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組合。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肌力與體能訓練的起源及其與健美、健力、舉重的異同,以及肌力與體能訓練如何用於競技運動表求。 而這個訓練體系不僅適用於競技運動,也對一般健身及日常生活有著正面的影響。
Thumbnail
健身教練的專業知識越來越普及,這讓教練的進修課程市場有爆炸性的成長。本文分享瞭如何避免踩到進修地雷的5個建議,包括多打聽實際的課程評論、看講師的實際教學案例等。適時讓自己放鬆也是非常重要的。
Thumbnail
中壢友人聊天時提到:因為長期姿勢不良而全身痠痛,想中壢運動按摩幫忙、又想要找中壢一對一私人教練教導如何強化肌群。因為之前去過位於桃園中壢環北路的One more玩美趣健身運動概念館,知道那邊有多元化一對一私人教練課程、精緻小班團課來幫忙強化肌力、改善生活品質,之前幫我上課的教練除了會結合
Thumbnail
前面我們花了不少篇幅在告訴大家久坐的壞處。你可能會想久站應該很健康吧?確實會比久坐好那麼一點點,但如果你的肌肉量不夠平衡或站姿不對,你可能會遇到「代償」這個大問題。
課程是我和朋友約同一個時段一起訓練,但彼此都各有一位教練負責,所以不會互相干擾或打架。原本也有想說一對二,但教練建議因為每個人想要訓練的部位、期待和身體素質都有差異,一對二對於教練來說其實很難細緻的掌握學員的狀態,反而兩敗俱傷。
在考健身B級之前已經考過C級,C級比較偏向初學者的入門證照,對健身2年的我來說真的滿簡單的,考過C級之後,突發奇想再來考個B級,我考證照一來是想驗證我兩年的成果,二來是想學習比較少接觸的知識(因為我背景是電子電機),我雖然對健身房知道器材的使用方式但是對學理的東西理解比較少,藉由這次的學習讓自己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