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心想要往的方向走,那條路就是最好的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書院晨音】🍀
從觀察一切的形象形式,還能去看到形無其形。
因為一切的形都是生滅變異,瞬息萬變,所以能夠看到形無其形,
才能真正到達道家講的「物我兩忘」,佛家講的「內外皆空」,
這樣就可以看見道。

_節錄 老子書第14章 道的存在


∷∷∷∷∷∷∷∷∷
你與世界相互作用,與他人相互聯繫,
這都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當我們觀察、評估,判斷那一切事物時,
需要超越表面的變化和差異,深入到它們的本質。
跟著心想要往的方向走,
那條路就是最好的路。

#見真
avatar-img
22會員
3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知而不做 做而不知 心如萬千 刻劃新的未來 捨棄舊的過去 更新自我版本 從痛中醒悟 脫離死循環 萬般帶不走 唯有業隨身 保持善念 內省 自修 獲得心真正的自由 眼所見與心所見 從幻象中看見真實 是入局還是入戲 一場遊戲的設定 要繼續還是要脫離 心是唯一的方向
自然合一緣自四方,逆境而行心更堅強。 奉迎之人得志於世,大江東去我自獨行。 思想歸一立成道統,運道本自有始有終。 我若春風來去自如,小草有命自不該絕。 我之道是現時報的善果,佛怎麼可能不會在現時報生活?因此內在聲音說是殊途同歸。我也相信了,所以堅持行自己的大道。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這世間萬象,如一幅瑰麗錦繡,卻非天外飛來之物,而是心神幻化之景。此境非冷酷堅實,乃心靈之鏡,映照自身之影。試想,宇宙洪荒,非大爆炸之聲而起,而是眾生一嘆,意識交融之響。 人心念力,如畫家揮毫,描繪眼前世界。渴慕陽光,則金芒灑落;心生畏懼,則陰影幢幢。
Thumbnail
攝影:哈克 「擇法覺支」必須運作於生活的每一項緣起和經驗中。 「念念覺照」並不只是說給他者的口頭禪,而是一名修法者必須訓練自我、融為體氣的慣習。   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認同與「心相應」 ——梁寒衣   老子謂「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道德
Thumbnail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Thumbnail
離道萬事萬物都是你的想法而締造的,所有一切都是你的內心顯化而來,自己的選擇決定了你的未來,不僅如此,能量也決定你的命運,因為我們都知道看不見的決定看得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透過訴說自己冥想之後的經歷,試著闡述旅程看見的體驗與景色,又再次驗證冥想只是途徑。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這似乎告訴我們「走在人生大道上,要走去哪?要怎麼走?」的答案。 讓自己所作所為,依循大道、自然運行之法來行,才能真正走上大道,走向成就圓滿。也可以說,想要實現理想的目標,在這條路上要學習道,融入道中,每個當下讓自己所作所為都是道的一份子,隨著時間生命一步一步踏實的累積,終將在大道上有所成就。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知而不做 做而不知 心如萬千 刻劃新的未來 捨棄舊的過去 更新自我版本 從痛中醒悟 脫離死循環 萬般帶不走 唯有業隨身 保持善念 內省 自修 獲得心真正的自由 眼所見與心所見 從幻象中看見真實 是入局還是入戲 一場遊戲的設定 要繼續還是要脫離 心是唯一的方向
自然合一緣自四方,逆境而行心更堅強。 奉迎之人得志於世,大江東去我自獨行。 思想歸一立成道統,運道本自有始有終。 我若春風來去自如,小草有命自不該絕。 我之道是現時報的善果,佛怎麼可能不會在現時報生活?因此內在聲音說是殊途同歸。我也相信了,所以堅持行自己的大道。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這世間萬象,如一幅瑰麗錦繡,卻非天外飛來之物,而是心神幻化之景。此境非冷酷堅實,乃心靈之鏡,映照自身之影。試想,宇宙洪荒,非大爆炸之聲而起,而是眾生一嘆,意識交融之響。 人心念力,如畫家揮毫,描繪眼前世界。渴慕陽光,則金芒灑落;心生畏懼,則陰影幢幢。
Thumbnail
攝影:哈克 「擇法覺支」必須運作於生活的每一項緣起和經驗中。 「念念覺照」並不只是說給他者的口頭禪,而是一名修法者必須訓練自我、融為體氣的慣習。   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認同與「心相應」 ——梁寒衣   老子謂「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道德
Thumbnail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Thumbnail
離道萬事萬物都是你的想法而締造的,所有一切都是你的內心顯化而來,自己的選擇決定了你的未來,不僅如此,能量也決定你的命運,因為我們都知道看不見的決定看得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透過訴說自己冥想之後的經歷,試著闡述旅程看見的體驗與景色,又再次驗證冥想只是途徑。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這似乎告訴我們「走在人生大道上,要走去哪?要怎麼走?」的答案。 讓自己所作所為,依循大道、自然運行之法來行,才能真正走上大道,走向成就圓滿。也可以說,想要實現理想的目標,在這條路上要學習道,融入道中,每個當下讓自己所作所為都是道的一份子,隨著時間生命一步一步踏實的累積,終將在大道上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