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埠前的語言文化
香港開埠以前,已經有人居住,並且分為四大民系:廣府、客家、鶴佬同蜑家。
那時候的香港,還不是以經貿為重心,本地人主要以農業、捕魚等產業維生。因此,那時候的粵語文化大多都是跟農村和漁民生活息息相關,就好像蜑家人的漁歌,會唱一些捕魚的見聞和經歷。這些語言也很通俗,夾集白話字,就像張正平編纂的《香港新界俗文學.第一卷.哭歌子詞》,裡面就有一首〈哭辭姨母歌〉:「自從嗰日聞凶訊,忘餐廢寢減精神。」
香港戰前的粵語文化
開埠早期,英國人對待華人有很多限制,譬如頒佈宵禁令 。
直到1860年以後,香港跟大陸的經貿往來變得頻繁,在1866年中港貿易額就達到一億英鎊。這麼龐大的貿易量,需要而且吸引了不少華人從事買賣生意,從而提升了華商的地位,如高滿華、何啟等。
(未完,待續⋯⋯)
文: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