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自己的讀書方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9 分鐘
如何找到自己的讀書方向是台灣每個高中生一定會遇到的問題。除了必須撰寫筆記種點外,還必須能夠抵抗考試的壓力,克服不想念書的情緒,才有辦法提升讀書效率把書念好。當然為了讓每天的讀書行程能夠順利進行,適時的休息找到學習動力,並善用科技輔助與零碎時間,也能幫助高中生持續的優化讀書計畫。
文章目錄

熟悉考試制度才能把考試考好

除了熟悉考試制度是指考場規則、範圍、出題比例這些這些一定要了解的事情之外,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認清考試制度到底是什麼。就以現在的學測來說,它的特色就是非常重視國文、英文、數學這兩個主要科目,如果在學測考差了,你也很難在分科的時候扳回一城,因為很多校系都會有篩選門檻。所以在準備時可以多去研究自己的目標校系,篩選倍率到底如何,如果偏科嚴重是否利用分科去申請會對自己更加有利。
另外,除了考試制度之外,了解考試習慣也會有幫助,例如一般來說,高中升學考試的選擇題答案分布率是很平均,這樣的設計是為了避免只猜一個答案的考生成績太高,不過反過來就可以利用這一點機制,做檢查答案的動作,甚至是提高猜答案的命中率。還有一個可以利用的點,大考的數學題目圖形都畫得很準,這時如果真的不會算,就可以用尺量一量再換算比例去往可能的方向做答或猜選項。

如何找到適合你的讀書方向

找到適合讀書方向的四個步驟

步驟1.檢視自己目前的程度到哪

回顧自己平時的大考、小考成績,是屬於哪個成績區段。如果大都是屬於不及格的區間,那就從步驟二開始當作你的讀書努力方向,如果是分數雖然有及格但總落在八十分以下的區間就從步驟三開始,如果可以到八九十分就可以直接跳到步驟四。

步驟2.考試成績總是不及格

如果你的考試成績總是不及格,那我們的學習目標就是:
1.培養每天碰書的習慣
2.學習抓取書中的重點
3.將重點背記起來
這時候都還不需要任何計畫,你只需要跟著學校進度,當天教什麼,回家就碰什麼。讀書的目標與方向也很簡單,抓出書本中的重點背起來即可,其中細節或是複雜的地方可讀可不讀,在這個階段的重點在於培養讀書習慣。

步驟3.成績總總落在八十分以下

如果你能夠考及格但總落在八十分以下,那我們的學習目標就是:
1.培養每天規劃讀書的習慣
2.學習判斷與自己認知不符的知識
3.將這些知識背記起來
這時候除了碰書,還要能夠明確的規劃出當天要讀的科目與時間。你要學會預估各科頁數所需要的讀書時間,這非常重要,因為只有你會預估讀書時間,未來高三在排複習計畫,才不會排出來的計畫都無法執行。我們從高一、高二就要開始練習,一開始你可能會錯估時間,但漸漸地你會抓到那個感覺。此時讀書也不再於只讀重點,而是要地毯式的看過所有白紙黑字,不斷的主動判斷這是否符合自己的直覺。如果不符合那就是你考試時會寫錯的地方,你就必須把它抓出來。

步驟4.朝向滿分邁進

如果你已經可以考到八九十分,那我們的學習目標就是:
1.培養穩定作息與運動習慣
2.增加更多的參考書資料
3.學習更快速的記憶方法
因為這時的讀書方法已經沒問題了,此時我們就可以從一些提高專注力、情緒力、意志力等方面去精進。這時考試錯的地方
也不再是第一階段的沒讀到、沒記熟或是第二階段的認知判斷錯誤,而是真的沒出現在書本中、完全讀不到。所以你必須擴大自己的讀書資料,可能原本只讀講義,你可以加入課本、習作、另一本補充講義…。然後為了讓自己能夠應付更龐大的資料,你要能夠增加自己的讀書效率,不管是在判斷認知上或是記憶上。判斷認知只能靠熟能生巧,但記憶的部分可以參考記憶學的方式,諧音、關鍵字、路徑法…。

如何才能把書念好

我們來回推一下,如果你想考高分應該具備哪些關鍵因素。首先,如果你想在考試中取得高分,你必須能夠在看到問題時,迅速地召喚起你腦海中記憶的內容來作答。記憶的數量和正確性越多,你的成績就會相對的越好,因此,記憶絕對是考試表現出眾的關鍵之一。此外,若想要提升記憶力,我們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記憶技巧。最後,想要正確理解,我們才有上課、看參考書的必要。
換句話說,記憶力是取得高分的關鍵。即便你沒有在課堂上認真聽講、理解內容,也沒有掌握任何記憶技巧,只要你的記憶能力優越,你仍然可以透過死背的方式獲得高分。因此,想要取得優異的考試成績,記憶技巧比理解能力更為重要,理解能力比閱讀參考書更為關鍵,閱讀參考書則比上課更為重要。
因此,許多人常常會說自己在課堂上明明很認真聽講並理解內容,卻不明白為何考試成績仍然不佳。原因是即使你在課堂上聽課並理解內容,也不代表你一定能夠記住它們。若你尚未將內容牢牢記在心,想要獲得高分是不可能的。這也解釋了為何有些同學雖然在課堂上並未認真聽講,但僅僅通過背書就能夠考得不錯的原因。在我認識的學霸中,幾乎每一個都具備著超強的死背能力,可以輕鬆地將內容牢記於心,而不需倚賴其他技巧就可以過目不忘。因為憶力才最直接關係到考試成績的高低,其他技巧都只是為了補助記憶而已。

在書中撰寫筆記畫重點,最大化的利用時間

很多人畫線的原則是,只要是重點和重要的內容,就用螢光筆把講義噴的整個都是 。用各種顏色的筆在上面塗塗抹抹,將整個內容塗抹得五顏六色,把課本講義當作塗鴉本在畫。可能覺得用光一堆筆很有成就感,或是認為這樣做就是有在讀書。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畫線的用意到底是什麼呢?
記憶的關鍵在於重複,而減少複習次數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利用畫線的方法註記,幫助我們減少需要記憶的內容。換句話說,畫線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在複習時更加高效,所以我們要畫的並不是書本上的重點,因為你要準備的是考試,而不是要給別人報告或教學。你只需要畫下那些「你還沒記熟的部分」即可。很多重要的內容你可能早就熟悉了,或者只需要看一遍就能記住,所以並不需要畫線註記。你只需要畫下那些日後需要再次複習的部分,例如與你的第一直覺相反的內容或容易被忽略的細節。
如果我們再深入去探討,對於考試有七八十以上的人,表示課本的重點已經讀熟,不需要再畫重點。要畫的是那些出容易混淆的觀念和容易漏掉的細節,這樣每次複習時都能確保複習到不熟悉的地方。對於能考到這樣成績的學生來說,關鍵已經不在於掌握章節的重點,而是要盡可能掌握所有的細節。
對於那些平時考試不及格的人來說,畫重點才變得格外重要。因為這代表他們的讀書方法可能出現了偏差,甚至連最基本的大觀念都可能被你忽視。更別說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了。在這種情況下,你應該學會先找出重要的部分,把基本分拿到手再說。
總的來說,如果你想取得高分,畫重點實際上是在浪費時間。因為你需要完全掌握整本書的內容,不必再花時間整理已經熟悉的重點。一分考卷大概會有六十分的基本題,還有四十分的進階題。而所謂的基本題,其實就是課本、講義裡面的重點,也就是說,就算你全部都把握住,你最多也就只能考六十分。 所以如果你想要提高成績,一定是去看那些自己還不熟悉的細節、不是重點的地方,以便未來複習時能使用,你才有辦法拿到剩下的分數。

要怎麼提升讀書效率

1.回想學習內容
透過回想提取學習內容,是一種對於鞏固記憶非常有效的技巧。然而,我們必須時刻警覺自己是否僅僅使用了短期記憶,因為短期記憶是不可靠的。你可以到睡前再來回想今天所讀到的內容、或是隔天早上再來回想,以增加此技巧的效用。
2.間隔複習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應該採取間隔複習的方法。因為記住所學的內容卻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必須像刷油漆一樣,越刷越厚。詳細的複習時間點可參考上一章最後的三段式讀書法 QR Code。
3.交替不同科目
為了激活大腦的學習潛能,我們可以在學習過程中交替不同科目。這是因為大腦對於新鮮感有著強烈的喜好,這有助於大腦重新啟動,激發學習的興趣。
4.適度休息
適度休息對於有效學習也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可以使用計時器來定期檢查自己的專注度,每響一次就立刻檢視自己當下的思緒,確保在學習過程中保持良好的集中注意力。
5.搭配抗噪耳機
在學習時,使用抗噪耳機或是節奏強烈的音樂也可能對提升學習效果有所幫助。這可以幫助我們過濾掉外部干擾,專注於學習內容。
6.先做最困難的事
永遠先處理最困難的科目。就像在搬運物品時,我們應該先搬運大石頭,再處理小碎石,因為我們的意志力往往會隨著時間遞減。
總的來說,採用適當的學習策略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地學習,提升學習成果。這些方法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記住所學的內容,還可以提升學習體驗,使學習變得更加輕鬆有效。

聰明地善用零碎時間

如果在上課時間想要讀自己的書,卻發現此時此刻的班上鬧哄哄的一片,或是老師開始在與學生打鬧閒聊,這時我們該如何好好利用這些時間?
首先,您可以善用這些時間進行讀書前置作業,例如規劃放學後要讀的科目進度,或做一些簡單的預習、列待辦事項等事前準備工作,這可以幫助你之後更有方向和節奏地開始學習。你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拿來做三段式讀書法的第一階段或第二階段上鎖發想的重要步驟。
其次,您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完成部分作業。例如在數學老師閒聊時,您可以利用空檔來把旁邊的「學生演練」寫完。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減少放學後的負擔,也可以為您之後的學習做好準備。畢竟寫作業這件事的效用非常低,最好是不要壓縮到放學後真正的讀書時間。
最後,您可以抽空掃一下單字本。逐一檢視英文單字,不會的勾起來,會的劃掉。這樣可以確認哪些單字需要再次學習,用二階上鎖,之後就可以直接拿來背誦。
總之,雖然這些時間並不像主要讀書時間一樣完整和充足,但你仍然可以利用這些零碎的時間進行學習,減輕主要讀書時間的負擔,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成果。

抵抗考試的壓力,克服不想念書的情緒

談及讀書讀不進去的問題,許多人初期第一直覺就會馬上聯想到讀書疲乏,以為休息一下就能輕鬆解決。然而,事實上,這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無法從單一的方法解決,也不見得就是單純專注力不足的問題,很大可能是受其他因素的影響。
首先,第一個你可以下手的點,就是檢視自己的六大面向,包括紀律、信念、目標、能量、行動和情緒這六個方面,看看哪一個環節可能出現了問題。很多讀書問題,其實跟生活習慣、價值觀是息息相關的。有些學生可能準備方法都對,但六大面向出了問題卻不自知,也就是說投報率之所以不高,原因是出在學生的生活一團糟,所以即使讀書方法正確也是徒勞。
此外,自己的讀書方法是否得當也可能是一個問題,然而,這部分相對來說較難解決,因為老實說方法並沒有對錯之分。方法是比較出來的,除非能接觸過更有效的方法,否則你是無法認知到還有其他更有效的讀書方式。即便你已經確實知道有更有效的讀書方法存在,初期也可能因為剛接觸還不熟悉的緣故,而效果還不如先前習慣的舊方法。

適時的休息可以找到學習動力?

當你讀書遇到撞牆期時,通常有兩個可能性。第一種情況是你的讀書方法正確且執行得很好,所以大約在十一月左右會感到如釋重負,一切都在軌道上順利進行,甚至進度超前。但因為要塞進最後的資訊,同時也要維持之前學習的內容,導致大腦可能會過載,出現兩難、當機、不想讀、不想負責等情緒。如果你有經歷過這樣的撞牆期,那是一個好徵兆,代表你有認真在準備。那麼,你做得非常好,可以給自己放鬆幾天。
此時,你可以試試多巴胺斷食法,讓自己發呆半天或一整天,不讓大腦接收任何刺激,試著讓大腦感到餓渴,讓它重新啟動。在這一天當中,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發呆,不准看手機、說話、看書、吃飯…就只能發呆、靜坐、與自己對話、寫字。一天過去後,你就會很想開始讀書了,就像餓了一天,即使是難吃的沙拉也會讓你垂涎三尺。
當然,你也可以試試那些經常聽到的建議,找時間放鬆自己、逛逛未來夢想的大學、看看小說,或是先讀喜歡的科目。
第二種情況是你發現自己的讀書計畫、策略、方法混亂不堪,這幾個月來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幹嘛導致進度嚴重落後,且感到很大的壓力和情緒上的負擔,那麼你應該停下來,好好檢視自己的問題。你需要注意的不僅是這些表面現象,因為它們只是問題所造成的結果並非問題的根本所在。
你的學習方法或觀念可能出現錯誤,以至於花費大量時間整理筆記或學習,但卻得不到理想的成績,讓你產生沮喪和自我質疑。這時,我們容易陷入受害者思維,開始懷疑自己的天份、資質和努力,或者推卸責任,而不願去面對和解決問題。即使是暫時放鬆或紓解壓力,也無法真正徹底解決問題。如果你平時的作息就不正常,沒有良好的運動、睡眠習慣,那問題更是雪上加霜。
所以讀書倦怠這件事情,絕對不是突然就發生的。通常這個問題會出現,就是對你的生活、情緒、讀書方法發出一個最嚴厲的警訊。提醒你不要再對這些基本的事情,選擇視而不見了。
首先,你需要問自己兩個問題:如果你不改變方法,你的成績是否會突然變好?如果你繼續這樣下去,你是否會繼續坐視不理?如果答案都是否,那麼你需要真正地面對和解決問題了。
放棄原有的方法並重新開始,才是對自己負責的做法。繼續沿著現在的路走下去,認為休息幾天就可以改善情況是不明智的。你當然可以讓自己休息一下,穩定情緒,但問題不會就因此消失。如果你不解決問題,情況只會變得更糟。也許你會感到擔心和徬徨,因為你覺得重新開始會很浪費時間,覺得時間已經不多了。但你必須意識到,現在你正在朝著錯誤的方向前進。當你已經意識到方向不對了,繼續下去只會讓情況變得更加糟糕,難道還要繼續走下去嗎?

持續檢討優化讀書計畫

作為一個讀書計畫的講師,我經常收到許多關於提高學習效率和時間管理的詢問。有趣的是,問這些問題的人通常已經掌握了不少時間管理工具,並且也已自行制定了讀書計畫。他們多學習過不少工具,例如各種筆記、軟體和行事曆等工具,他們可以輕易地使用這些工具來規劃每天的學習進度,例如透過表格、色塊、線條等方式清晰地安排每天要讀的書籍。
然而這正是他們面臨到的難處,儘管知道如何使用工具,卻缺乏使用這些工具的動力。他們往往制定了讀書計畫,安排好了任務,但卻沒有真正確實去執行。有些人會開始對計劃產生抗拒心理,並對自己的拖延和逃避感到可恥、羞愧。嚴重一點的甚至會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存在內在問題。
我看了這些人的讀書計畫總會感受到一股「異樣感」,雖然製作的都很精美,但最大的問題是,那不符合各種最基本的底層邏輯。 白話來說就是毫無科學可言,一切規劃都靠經驗、靠感覺,所以在執行時,雖然開始可能效率還不錯,但之後肯定會感到困難重重,充滿挫折、每況愈下。
一個科學化的讀書計畫,應該是能夠在輕鬆自在的狀態下自然地提高生產力,因為意志力恰好就是生產力的大敵,用力過度只會消耗自己,讓你覺得痛苦不堪,然而你若能放下用意志力箝制自身的想法,設計出符合科學的讀書計畫,那發揮效率就是輕鬆能做到的事情,也不會再出現苛責和責怪自己的感覺。

如何找到自己的讀書方向常見問題QA

Q1.如何找到自己的讀書方法?

在追求學習成績的道路上,你是否一直相信使用自己喜歡的學習風格能夠帶來更好的效果呢?然而,這種看法在教育心理學家的研究中已經被證明為無效。事實上,僅僅追求自己喜歡的學習風格往往只會導致同樣的結果「有做等於沒做」更糟糕的是,學習風格很可能只是一種「自我欺騙」,因為它滿足了我們希望被視為獨立而不同個體的渴望,並期望教育能根據這種想法為我們提供量身定制的學習方式。
許多學生常常陷入這種迷思,以為找到適合自己學習風格就能事半功倍,卻不自覺地忽略了問題的本質。他們把「我還沒找到適合我的學習方式」當作一種逃避努力的藉口,結果往往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後才會意識到,他們其實只是在原地踏步。
用你自己偏好的學習風格來學習,也許會在學習過程中很愉快。但你若真的關心學習的成效,就應該嘗試選擇已被研究證明有效的方法並付諸實踐,而不僅僅是一味追求自己的舒適與喜好。儘管使用自己喜歡的學習風格可能會讓學習變得愉快,但在學習的道路上,實際的成果才是最重要的,這也是多數學生都無法意識到問題的癥結點。
讓我們停下來反思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看看哪些方法真的能夠帶來實際的結果。我們應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讓自己對瞎忙上癮,也不要只追求努力的感覺。在學習中,放下學習風格的幻想,選擇實際有效的方法,才是取得真正進步的關鍵。

Q2.如何找回讀書的動力並督促自己讀書?

1.設定獎勵機制
你可以獎勵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努力和進步,而不僅僅是考試的結果。這種方法能夠刺激自己的學習興趣,使你更有動力去學習。
2.讀書一定要計時但不是用番茄鐘
使用碼表,利用短時間的高頻率衝刺和間歇休息。建議使用手錶或碼表,將專注片段組合起來,並根據自己當下的狀態來調整休息時間。讀書計時的目的不是為了知道自己坐在書桌前多久,而是為了提升專注度。如果正向計時對你沒有幫助,可以嘗試倒數的方式,例如倒數五分鐘來提高自己的專注度。
3.想要提升讀書效率,去睡覺
無論是哪個方面的注意力,都可以透過六大面向進行調整:紀律、信念、目標、能量、行動和情緒。其中,最重要的面向是能量,因為最好下手、效果也最顯著。只要確實做到讓自己睡飽和每天運動,很多其他方面的問題都會跟著迎刃而解。
4.不要把讀書當做活動
把讀書視為一種任務,而不是隨意的休閒活動。你需要把讀書當作是要完成的一項行動,而不是單純地為了享受閱讀的樂趣而讀書。把讀書排入生活的第一優先順位,而不是隨心情決定讀書的時間。如果你不是一個很喜歡讀書的人,只要發現怎麼感覺讀書變得舒適起來了,你就必須察覺到自己是否還有在認真讀書。你可以設置計時器,提醒自己專注。在讀書的過程中每隔幾分鐘響一次,提醒自己要專注於讀書,避免分心。

Q3.正確的讀書方法是什麼?

我看到有很多人說,如果不具有過目不忘的能力,那讀書時除了用眼睛看,還可以進一步用手寫、或是在口中唸誦。這也是為什麼從小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總是告訴我們「多抄幾遍就會了」 除了能讓自己更專注,也能加深記憶程度。但我老實跟你說,就算你抄個一百遍, 過一陣子你還是可以忘得一乾二淨,這就跟背英文單字時,重複朗誦一樣無用,單純拿來欺騙自己用的而已。 要抄當然可以,但也要抄特殊處理過的內容 ,不然就像是沒有爪子的貓,無論你怎麼抓都無法刻進你的腦海中,或是過一陣子痕跡就不見,完全遺忘殆盡。
認真聽課的意思,也不是指單純地抄筆記,而是真正去掌握那些你從未聽過或課本、講義未提及的內容。很多學生對於筆記有一些誤解,認為只要做了筆記,成績就會變好,學習效果也會更加高效。所以在網路上才會看到學生分享各種漂亮的筆記。因為當學生在做筆記時,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在做事情,容易產生有在學習的錯覺。
然而事實上,做筆記只是一種表面性的活動,並不能代表真正的學習。其實,國高中外面所賣的參考書已經將內容整理得井井有條,根本不需要一開始就急著做筆記。
你應該先選一本優質的參考書,並將整理好的內容用更深層次的方式記憶,提升記憶的深度和維度。不妨問問自己,你真的想要取得好成績,還是只是追求努力的感覺呢?
原文發表於先鋒教育官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7會員
17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教育革命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近年來,「假努力」「假用功」這些詞彙在學習領域中愈來愈受關注。許多學生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卻考不好,總是覺得自己很努力,但成果卻不符合預期。那麼,為什麼會有假努力現象出現呢? 文章目錄 花很多時間卻考差的原因 為什麼會喜歡假努力 假努力的徵兆 如何避免假努力? 花很多時間卻考差的原因 假努力的現象可能
讀書對於許多人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學習和成長方式,但是有時候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無法專心,容易分心,導致讀書狀態不佳,無法有效地吸收知識。那麼,為什麼容易分心呢?如何進入讀書狀態?如何督促自己讀書? 文章目錄 分心 vs.專心容易分心的原因 如何避免分心 集中專注力食物 如何進入讀書狀態 如何督促自己讀
失去讀書動力,是許多學生在學業生涯中常常會遇到的情況,特別是在考試前,壓力加大、時間緊迫時,不想讀書的情緒可能會更加強烈,甚至可能變成讀書倦怠。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我們可以從身體精神面、方法技巧和外界環境等多個層面來思考解決方法。 文章目錄 身體精神面出問題 方法技巧上出問題 外界環境出問題 身體精神
在現代的教育體系中,升學考試已成為學生進入優秀學府的必經之路 在這樣的壓力下,提高學習效率可以讓學生更快速地學習知識和技能,減少時間壓力和焦慮感 因此,學生需要學習如何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以取得更好的
考試成績總是不及格的人1.培養每天碰書的習慣 2.學習抓取書中的重點 3.將重點背記起來 能夠考及格但總落在八十分以下的人1.培養每天規劃讀書的習慣 2.學習判斷與自己認知不符的知識 3.將這些知
利用等待時間來學習 等待時間的常見場合 固定空檔1.可以排一些需要高度專注的事情 2.建議休息的固定空檔 臨時空檔 等待時間的充分利用1.先列出清單 2.分類、分割 3.把有關聯的綁再一起 固定
近年來,「假努力」「假用功」這些詞彙在學習領域中愈來愈受關注。許多學生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卻考不好,總是覺得自己很努力,但成果卻不符合預期。那麼,為什麼會有假努力現象出現呢? 文章目錄 花很多時間卻考差的原因 為什麼會喜歡假努力 假努力的徵兆 如何避免假努力? 花很多時間卻考差的原因 假努力的現象可能
讀書對於許多人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學習和成長方式,但是有時候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無法專心,容易分心,導致讀書狀態不佳,無法有效地吸收知識。那麼,為什麼容易分心呢?如何進入讀書狀態?如何督促自己讀書? 文章目錄 分心 vs.專心容易分心的原因 如何避免分心 集中專注力食物 如何進入讀書狀態 如何督促自己讀
失去讀書動力,是許多學生在學業生涯中常常會遇到的情況,特別是在考試前,壓力加大、時間緊迫時,不想讀書的情緒可能會更加強烈,甚至可能變成讀書倦怠。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我們可以從身體精神面、方法技巧和外界環境等多個層面來思考解決方法。 文章目錄 身體精神面出問題 方法技巧上出問題 外界環境出問題 身體精神
在現代的教育體系中,升學考試已成為學生進入優秀學府的必經之路 在這樣的壓力下,提高學習效率可以讓學生更快速地學習知識和技能,減少時間壓力和焦慮感 因此,學生需要學習如何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以取得更好的
考試成績總是不及格的人1.培養每天碰書的習慣 2.學習抓取書中的重點 3.將重點背記起來 能夠考及格但總落在八十分以下的人1.培養每天規劃讀書的習慣 2.學習判斷與自己認知不符的知識 3.將這些知
利用等待時間來學習 等待時間的常見場合 固定空檔1.可以排一些需要高度專注的事情 2.建議休息的固定空檔 臨時空檔 等待時間的充分利用1.先列出清單 2.分類、分割 3.把有關聯的綁再一起 固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好久不見,大家!我是阿玉,我又來講了!距上次寫完如何維繫一段親密關係的保鮮法這篇文章已有足足一個星期了,在自我審視和覺察,以及過往經驗的總結,突然想到這樣一個問題,也是很多人會問到的問題:「如何找到自己的興趣」又或者「如何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
I wanna be defined by the things that I love Not the things I hate Not the things that I'm afraid of, I'm afraid of Not the things that haunt me in th
作者劉軒是我一位很敬仰的老師,從出社會開始聽他的Podcast,以及購買軒言文創的課程,因為從劉軒老師的話語中和文筆中得到滿滿的能量,有種正念的幫助,高中時期的我經常被同學講”太正面” “太認真” “充滿心靈雞湯的勵志人設”,但是我很高興這就是我的個性之一,雖然出了社會後經常遇到很多力不從心的事情,
Thumbnail
只有通過內在的大師,我們才能找到我們生活的真正目的。 在極端的物質主義下,許多人或許有這樣的感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似乎與有可能是靈性的東西脫節了。而同時,也有一些人感到有一種「內在的東西」,正吸引他們進一步深入探討事物的靈性面向。在生命中總有一個時期,不管男人或
Thumbnail
兩人以母親的語言開始對話:出版人笑談自己如何修理耍賴的兒子,作家還苦惱著女兒學不乖地爬上爬下。從孩子對生活與心態的轉變起頭,話題一路聯繫到《卡西》[1]的生成。
Thumbnail
性與愛可以分離嗎?我們能接受伴侶和他人發展出性關係嗎?《開放性關係》描述一對打從出生就認識的青梅竹馬在愛情長跑多年後,在女主角安娜即將拿到博士學位、新居即將落成之際,兩人決定在這個美好時刻挑戰一夫一妻制,嘗試開放性關係。跟著影中人暫時脫去道德枷鎖,來一場認識自我的旅途吧。
Thumbnail
      有什麼事情是無論如何也要去做的?以藝人來說可能是發一張專輯(但歌唱功力普普),拍一部電影(但故事內容平淡)。而一般人呢?不會是環遊世界或是住豪宅這種事,因為這樣的快樂並不長久。        大家都知道有內在動機的驅使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像是LIK
Thumbnail
夢想和熱情是成就一件事的要素 人生總是需要一點熱情,才能把生活過得有意義。當妳對於生活感到枯燥、煩悶時你會做甚麼呢? 有些人會去旅行,有些人會選擇用工作填滿生活,有些人會做自己喜歡的事。我是一個對事物都保持好奇和熱情的人,對於事物抱持著開放的方式。妳可能會覺得: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這點,生活就是生活
Thumbnail
從小就沒有特別感興趣的事物,即使有也不太敢去嘗試。記得以前很沉迷看漫畫,一直幻想有天可以當漫畫家,為了要實現這個夢想,在大二時去漫畫教室上課。上課之後發現自己不擅長畫人物骨架,回家也沒有毅力練習;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好久不見,大家!我是阿玉,我又來講了!距上次寫完如何維繫一段親密關係的保鮮法這篇文章已有足足一個星期了,在自我審視和覺察,以及過往經驗的總結,突然想到這樣一個問題,也是很多人會問到的問題:「如何找到自己的興趣」又或者「如何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
I wanna be defined by the things that I love Not the things I hate Not the things that I'm afraid of, I'm afraid of Not the things that haunt me in th
作者劉軒是我一位很敬仰的老師,從出社會開始聽他的Podcast,以及購買軒言文創的課程,因為從劉軒老師的話語中和文筆中得到滿滿的能量,有種正念的幫助,高中時期的我經常被同學講”太正面” “太認真” “充滿心靈雞湯的勵志人設”,但是我很高興這就是我的個性之一,雖然出了社會後經常遇到很多力不從心的事情,
Thumbnail
只有通過內在的大師,我們才能找到我們生活的真正目的。 在極端的物質主義下,許多人或許有這樣的感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似乎與有可能是靈性的東西脫節了。而同時,也有一些人感到有一種「內在的東西」,正吸引他們進一步深入探討事物的靈性面向。在生命中總有一個時期,不管男人或
Thumbnail
兩人以母親的語言開始對話:出版人笑談自己如何修理耍賴的兒子,作家還苦惱著女兒學不乖地爬上爬下。從孩子對生活與心態的轉變起頭,話題一路聯繫到《卡西》[1]的生成。
Thumbnail
性與愛可以分離嗎?我們能接受伴侶和他人發展出性關係嗎?《開放性關係》描述一對打從出生就認識的青梅竹馬在愛情長跑多年後,在女主角安娜即將拿到博士學位、新居即將落成之際,兩人決定在這個美好時刻挑戰一夫一妻制,嘗試開放性關係。跟著影中人暫時脫去道德枷鎖,來一場認識自我的旅途吧。
Thumbnail
      有什麼事情是無論如何也要去做的?以藝人來說可能是發一張專輯(但歌唱功力普普),拍一部電影(但故事內容平淡)。而一般人呢?不會是環遊世界或是住豪宅這種事,因為這樣的快樂並不長久。        大家都知道有內在動機的驅使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像是LIK
Thumbnail
夢想和熱情是成就一件事的要素 人生總是需要一點熱情,才能把生活過得有意義。當妳對於生活感到枯燥、煩悶時你會做甚麼呢? 有些人會去旅行,有些人會選擇用工作填滿生活,有些人會做自己喜歡的事。我是一個對事物都保持好奇和熱情的人,對於事物抱持著開放的方式。妳可能會覺得: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這點,生活就是生活
Thumbnail
從小就沒有特別感興趣的事物,即使有也不太敢去嘗試。記得以前很沉迷看漫畫,一直幻想有天可以當漫畫家,為了要實現這個夢想,在大二時去漫畫教室上課。上課之後發現自己不擅長畫人物骨架,回家也沒有毅力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