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習軟體百百種,到底要怎麼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英語學習軟體的百家爭鳴

因為疫情的關係,各種線上學習的課程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配合2030年雙語國家的政策,學英文,幾乎是全民運動了!

打開手機應用程式商城,或是各大線上教學平台,語言學習類的語言百百種,有的是讓使用者每天讀一篇文章、看一個影片等等任務挑戰,有的則是口語訓練,讓你訓練你的發音語調,說是天天使用,你的英文就會Sounds Like a Native Speaker,但...…這真的是我們要的嗎?

語言能力好=Sounds like a native speaker?

大家對於語言能力很好的人的印象是什麼呢?

不論是語言學習的影片、課程還是學習軟體,幾乎所有的課程都以「像母語人士一樣說話」作為首要目標。但這真的是我們要的嗎?

直接舉個中文的例子吧。今天有個人用台灣國語說:「今天顛氣粉熱內!你縮素不素?」又或者,今天遇到一個外國人,儘管講著濃濃的外語腔調,但他能夠用中文跟你今天發生的事情,甚至討論四書五經或時事新聞,你還是會覺得他的中文不好嗎?

再舉個例子,當我上大學修口譯課時,老師曾分享過一個笑話:一般的同步口譯都是由兩位口譯人員輪流進行,唯有印度人只派了一位。當其他國家的口譯們一臉驚訝地看著他,印度人笑著說:你們其他人需要將英文轉換成其他語言,而印度人所要做的則是將英文轉換成印度口音的英文。這當然只是個笑話,但這個笑話也讓我們可以想像印度人的口音有多重。

同樣的道理,新加坡人的Singlish也常常被取笑,但要說他們的英文不好,誰敢妄下定論呢?

語言能力好不看發音,那看什麼?

從上面的例子看來,發音並不是判斷英文好不好的基準,那到底在什麼情況下,我們會說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很好呢?如果不是發音,那是文法嗎?還是詞彙量?

各位請想想看,我們真的會在他人說話時仔細聆聽他們的複數形式是否加上了 "s",或者一個句子是否有兩個動詞嗎?我就不拿英文來舉例了,一樣用中文來舉例吧:

如果今天有人對你說:「哇,今天好熱天氣的。30大概度吧」,你會回答:「對阿,今天真的很熱呢!」還是你會說:「哇!你的文法錯了!你中文真爛。」

又如果說出:「哇,今天好熱天氣的。30大概度吧」這句話的人,講完這句話,他可以很順暢的跟你討論天氣很熱,所以他要去買冰、請你幫忙調整冷氣溫度等等的內容,如果對方是個老外,我們可能反而會說:哇,這老外中文很好呢!但今天如果是個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你大概心裏會默默想:這人是熱暈了吧,連話都說不完整了!還是快幫他調冷氣吧!

文法還是很重要的!

講道這邊,我要很鄭重的說明:文法還是很重要的!

有些人常常會說:語言是個溝通的工具,只要對方能夠聽懂就夠了吧。有人也會說,母語人士也沒在管文法的啦,等等貶低文法重要性的說法。

關於這種觀點,我並不認同。

畢竟文法決定單字要怎麼組合、片語或子句的規則,不論是在口說或寫作,都扮演一定的角色,確實在某些情況下,文法稍有錯誤或不完美可能不會有大礙,甚至母語人士都會犯相同的錯,類似把一支筆說成一個筆,但這種小文法,不影響整句話或者整篇裝的理解,那這種程度的文法錯誤,確實不重要,作為母語人士我們自己說不定都常犯這樣的錯誤。

但如果今天你把「我吃了一個蘋果」說成了「蘋果吃我一個了」那就有點獵奇了!作為母語人士,我們不用特別去想文法也不會犯這種文法錯誤,所以,文法不是不重要,但要認清楚那些文法是會造成語意錯誤或誤解的。

語言學習廣告.....錯在哪?

有一種英文學習廣告,一開頭就說:「不要再說......,告訴你真正的美國人都在說的精準用法是…...!」。這樣的廣告非常的常見,在台灣吃顆粽子都要戰南北,英文又不是我們的語言,還要戰口音和誰比較道地,不累嗎?

我很討厭這樣的語言學習廣告,因為語言本來就是拿來用的,就像你如果去告訴外國人:「不要再說『今天好熱喔』,真正的台灣人都說:『天氣X爆熱!』」。

要是我聽到有人跟外國人說這句話,我會說:不好意思,我土生土長台灣人,我沒說過這種話,我就是會說『今天好熱喔!』的人。

那到底語言程度好是什麼意思?

那說了這麼多,如果語言程度好,不是看發音,也不是看文法或字彙量,那到底看什麼?

以我來說,語言能力的好壞更重要的或許是:能否讓對話繼續進行。

如果一個人可以將自己的想法用語言表達出來!就算他只是使用最簡單的單字文法,那也是一種語言能力,如果在其他人回應自己的時候,這個人也可以理解對方的意思,並做適當的回覆,那誰又能說這個人的語言能力不好呢?

我想像中的語言學習軟體

如果說語言程度好,無關發音,跟文法和字彙量也沒有太大關係,那到底語言學習軟體應該是怎麼樣設計會比較好呢?

之前,朋友問我哪個學習軟體最好!當時我的回答是:市面上我還沒看到一個我滿意的語言學習軟體,如果你要學英文,去用 chat GPT 或Siri就好了!朋友就好奇的問:市面上這麼多款,竟然沒一款你滿意的?

因為所謂語言能力好,不是指擁有母語人士般的發音,也不是指絕對正確的文法和詞彙的使用,而是指能夠正確傳達語意和表達想法的能力。我所想像中的語言學習軟體需要具備的功能是:引導學習者正確使用語言,而不是只注重口音。

但現在的科技,或許還沒有辦法做到非常精確的引導,但就如同網路上眾多的影片,包含Siri可以互相對話,或者像是Chat GPT,甚至對於長篇文章都可以做回覆或者產出,那其實已經可以做為某種程度的引導了。

機器人能接受的基本上就是最標準的對話或回應方式,並且在工程師的設定之下,機器人們可以理解某種程度的差異,也就是說,如果連機器人都無法理解你的語言,那表示你已經脫離的標準的語言使用方式,或許要考慮使用其他的問法,語句或者其他的表達方式!

如果今天有一款語言學習軟體可以引導使用者進入語言使用的情境,並告訴使用者這樣說會造成什麼困擾,相比之下,這將比單純告訴使用者他所使用的句子與系統內建的範例不一致更有幫助。

大概算是......免責聲明?!

但我這邊還是要我要強調的,我並沒有說現在的語言學習軟體完全無用。

對於初學者或需要引導的人來說,這些軟體仍然非常有價值。

如果一個語言學習軟體所提供的引導是該學習者需要的,那這個學習軟體,對這位學習者來說,就會是個很好的語言學習軟體,我這一篇中所說的,是針對那些已經有一定程度的語言使用者,類似正在準備托福雅思,或更高程度的語言學習目標的學習者而言,他們需要加強與使用語言的靈活程度,在這種情況下,目前的學習軟體所提供的功能尚嫌不足。

如果未來在科技的發展下,這樣的學習軟體能夠被開發出來,我大概也會是愛用者之一吧!

最後

最後不免俗的自我一下。

我是Yawen,在前輩們有意無意的引導下走上主修語言測驗的路,任職過台灣的某入學測驗中心,也任職過國際語言檢定的測驗中心,目前雖然已經沒有任職於測驗中心,但依然屬於教育產業,也時常關注教育相關的議題。

我覺得議題是需要討論才會更明朗,所以藉著寫方格子的機會,和大家交流:

我更新得不快,但你的支持會加快我更新的速度。

按下【愛心】讓我知道你喜歡我的文章。
按下【追蹤】或【贊助】,讓我知道你支持我繼續寫相關的文章。

如果你想要告訴我你的想法,或者和我討論,歡迎【留言】或【來信】

我的Mail:iamloyawen@gmail.com
我的Instagram:yawen.book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awen
42會員
77內容數
這裡可能會聊聊教育議題 也可能會聊聊最近我蒐集到的故事 也可能會聊聊最近看到的書、電影或戲劇 不管是什麼主題,歡迎大家一起聊天討論!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 前言 其實說的學習外語,這個Idea應該非常常見,大概學生時期就會碰到並思考這件事。然而最近才發現,過去學生時期,其實是很單一指標的在追求「分數」的視角在看「學習英文」這件事。現在開始在各種事情上感受到語言的重要性,才開始重新認真的思考,怎麼去學習、應用語言。 起初:觀察到的現象 以前
Thumbnail
🎙️ 前言 其實說的學習外語,這個Idea應該非常常見,大概學生時期就會碰到並思考這件事。然而最近才發現,過去學生時期,其實是很單一指標的在追求「分數」的視角在看「學習英文」這件事。現在開始在各種事情上感受到語言的重要性,才開始重新認真的思考,怎麼去學習、應用語言。 起初:觀察到的現象 以前
Thumbnail
英語學習軟體的百家爭鳴 各種線上語言學習的課程或軟體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學英文似乎成了全民運動! 幾乎每個語言學習軟體都標榜,用了他們家產品,就能sound like a native speaker。 但sound like a native speaker真的是我們需要的嗎?
Thumbnail
英語學習軟體的百家爭鳴 各種線上語言學習的課程或軟體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學英文似乎成了全民運動! 幾乎每個語言學習軟體都標榜,用了他們家產品,就能sound like a native speaker。 但sound like a native speaker真的是我們需要的嗎?
Thumbnail
為什麼有人補了好幾年外語,還是不敢開口說話?這篇從學習動機與策略切入,帶你檢視你學語言的初衷,也分享 MK反轉外語 如何幫助學員從根本出發,設計真正有效的學習任務。
Thumbnail
為什麼有人補了好幾年外語,還是不敢開口說話?這篇從學習動機與策略切入,帶你檢視你學語言的初衷,也分享 MK反轉外語 如何幫助學員從根本出發,設計真正有效的學習任務。
Thumbnail
許多人學英文都在強調語感,但要如何增進語感?有些是說多講多練習,有些則說要多聽多看。到底什麼是比較客觀的答案呢? 其實,學英文要建立語感,首先要看學習者的環境。如果在國外,週遭的人事地物都是英文,環境的壓力自然會迫使學習者快速地建立語感,但如果在台灣,在沒有充份的環境條件下,要建立語感就必須有方法。
Thumbnail
許多人學英文都在強調語感,但要如何增進語感?有些是說多講多練習,有些則說要多聽多看。到底什麼是比較客觀的答案呢? 其實,學英文要建立語感,首先要看學習者的環境。如果在國外,週遭的人事地物都是英文,環境的壓力自然會迫使學習者快速地建立語感,但如果在台灣,在沒有充份的環境條件下,要建立語感就必須有方法。
Thumbnail
一般來說,人學會一門語言,都是先會聽和說之後,才會辨識文字。學會講自己國家母語的時候,沒有人會在意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犯多少錯誤,但是長大之後,因為害怕犯錯,所以就會下意識逃避某些部分。
Thumbnail
一般來說,人學會一門語言,都是先會聽和說之後,才會辨識文字。學會講自己國家母語的時候,沒有人會在意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犯多少錯誤,但是長大之後,因為害怕犯錯,所以就會下意識逃避某些部分。
Thumbnail
想要有一口流利的英文,和老外無障礙溝通。很多人,在出國旅行的途中,發誓回國要好好地把英文撿起來,歸國後又擱置一邊。
Thumbnail
想要有一口流利的英文,和老外無障礙溝通。很多人,在出國旅行的途中,發誓回國要好好地把英文撿起來,歸國後又擱置一邊。
Thumbnail
現在語言能力在工作、學業上幾乎成為一個必備的能力,許多語言的補習班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每個都標榜自己的學習法多好多好,吸引了許多人去上課,可是也有許多人上了很久的補習班,語言能力還是沒有任何的進步,這是為什麼? 以我自學3種語言,以及回答過眾多語言學習者的經驗,我觀察到最大的原因就是...
Thumbnail
現在語言能力在工作、學業上幾乎成為一個必備的能力,許多語言的補習班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每個都標榜自己的學習法多好多好,吸引了許多人去上課,可是也有許多人上了很久的補習班,語言能力還是沒有任何的進步,這是為什麼? 以我自學3種語言,以及回答過眾多語言學習者的經驗,我觀察到最大的原因就是...
Thumbnail
在德國念書三年,誤以為從小在台灣接受的英文教育可以讓我在外國溝通順暢、無往不利,自我感覺很良好。但到了英國工作,才發現聽力和口說都跟不上...
Thumbnail
在德國念書三年,誤以為從小在台灣接受的英文教育可以讓我在外國溝通順暢、無往不利,自我感覺很良好。但到了英國工作,才發現聽力和口說都跟不上...
Thumbnail
英文和日文相信是國內兩大熱門語言,許多人紛紛因為生活、工作、升學,可能或多或少都有考慮過加強這門語言中之一的能力。但作為一個語言學習者,到底該如何看到這兩種語言的學習選擇,又或者有別於這兩種語言之外的其他語言呢?
Thumbnail
英文和日文相信是國內兩大熱門語言,許多人紛紛因為生活、工作、升學,可能或多或少都有考慮過加強這門語言中之一的能力。但作為一個語言學習者,到底該如何看到這兩種語言的學習選擇,又或者有別於這兩種語言之外的其他語言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