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殺人犯|岡本茂樹:「你以為的反省,只會讓人變得更壞。」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書名:教出殺人犯

作者:岡本茂樹

出版社:遠流


「你以為的反省,只會讓人變得更壞。」


反省這件事在東方教育中,重視的程度相當高。我們一直認為,唯有一個深刻、徹底的反省,才可以讓人避免再次走向同樣的錯誤。

小時候做了錯事以後,會被要求道歉、寫悔過書,以各種形式來證明自己曾犯了錯,且確認已經理解自身行為給人帶來困擾與影響,教育在形式上做的很體面,一封能令人聲淚俱下的模範悔過書,能夠打動教師、父母,卻僅僅停留於此,皆不曾探討更深層的原因,如犯錯者的背景、想法、原因,為什麼這麼做?

在教育「反省」的過程中,教導被動的反省成了最大的一個阻礙。


在反省教育中加入加害者的立場,是岡本茂樹提出的一個觀點,若是犯錯者能夠透過「了解犯錯者自身」,行為的背後曾受過什麼壓迫、壓抑,或是在過程中所產生的情緒與感受,盡情的抒發後所獲得解放,在這個狀態下較能以「主動的自省」來思考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後果與影響。

問題學生是一群被問題圍繞著的學生,而非問題本身。

許多研究與實例可以發現,家庭因素對於犯罪者的影響之深,岡本茂樹與監獄中的犯罪者、校園裡的問題學生,長期的相處與實際研究讓他更確信他的觀點,我們的反省文化,會不斷地養出、教出殺人犯。原因是這些家庭或環境受迫、壓抑,而無法適當發洩情緒的孩子們,就像未爆彈一樣,被教導著忍耐、反省,自己的問題與想法不被理解,受到持續積累的壓力與矛盾下,做出失序之傷害他人行為變成了一種抒發,抑或是轉為精神疾病或自殘。

在閱讀過相關的犯罪書籍研究後,我沒辦法認同將全部的錯誤歸咎到犯罪者本人身上,至少有一部份的問題是來自於教育方式與家庭、人際關係的建構,以及社會體制上。在之前分享的書籍《英雄》中,我們能夠發現來自父母與學校的教育方式,是影響一個人的重大因素。

同樣來自東方文化的趙承熙,小時候從韓國舉家移民至美國,受到環境劇變的影響,一家人都不會說英文,在學校也被其他孩子取笑,當孩子呈現出孤立無援且開始主動疏離的反應時,家人察覺到了異狀,卻僅僅認為這是必經的過程,趙承熙的壓力隨著時間累積,而無任何管道排解。

雖然嘗試去幫他適應新環境、鼓勵他打開心房、參加更多的活動,換來的只是沉默。趙承熙不開口說話、不與人互動,從不袒露自己的事情,忍耐著孤立感、壓力感,直到他付出行動去抒發情緒。

學生趙承熙,以子彈帶走了三十二條人命、另有二十三人受傷,也是全世界死傷最慘重的事件之一。

前幾篇談到的《英雄》一書,作者法蘭克.貝拉迪有提到相似的論點,對於趙承熙,或是對於其他殺人犯而言,對同理關係的麻痺,對人際互動的共通點的理解已經越來越弱,變成一種共有特徵。

( 有興趣可延伸閱讀:閱讀心得|英雄:大屠殺、自殺與現代人精神困境 )

瞭解了犯人無法同理被害者這件事實,各國的監獄與更生教育開始注重該項目,設計一些課程要求犯罪者站在被害者的角度去同理被害者,但此做法岡本茂樹認為不夠確切,同樣的以被動、要求反省的方式,只會讓犯罪者著重在如何寫出能討好長官的反省文,與小時候的悔過書一樣,一篇篇能打動人心的文字才是佳作。

他要能理解他人的,產生同理之前,更大的前提就是是否理解自己,也就是加入加害者的立場,要是無法確實正視自己做出該行為前的情緒與感受,連自己的心情都在壓抑與隱忍,尚未抒發之前是很難以不同視角去同理被害者,行為的當下或許有獲得了部分的抒發,但後續若以被動的要求反省,則有可能會更加深壓抑的情緒,而無法發自內心真正的主動反省。

我覺得作者提出加入「加害者的立場」的想法是很不錯的,不過要執行起來不簡單,除了必須從主流的價值觀中做出修繕,也就是對充滿壓力、忍耐、無條件先反省、強者不怨、有淚不落的文化做出寬容,面對小錯誤時,能作為警示,尤其家庭與學校教育者,需提供更多的包容、抒發,透過理解犯錯者的背景,與行為抒發的背後壓力,並協助適當的發洩,以此幫助取代流於形式的反省,也就是作者想做的,徹底的幫助更生、懺悔。

當然這是一件相當高成本的作業,舉例來說,多數的國小、國中老師面對學生霸凌案件,這種複雜且多人參與的情況,需要格外富有包容心與耐心;又以家庭教育來說,每個家長也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而他們自身的教育方式與上一輩教育他們的方式通常很相像,也就持續將同樣的教育方式傳承下去,很難注意到這種教育方式的問題。

我也受這本書得到了一些啟發,想想自己也很常將自己的情緒隱藏起來,或是發生困難時並不會主動求助,認為麻煩別人就是不好、就是示弱,反而經常會陷入某段時間感受到孤立、無人能理解的感受,曾經也有與家人分享過心情,卻也只是得到負面與不理解的回覆,也讓我往後形成這種封閉自己情緒的習慣,想到許多家庭遭受更無情創傷或歷程的孩子,那該有多痛苦?作者也有提及犯罪者當然有錯,但非不得同情,多少人只是純粹希望能夠獲得一個理解與擁抱

若能以這些血淋淋的案件與經驗作為教誨,或許能少一兩個,正處在壓抑深淵的痛苦孩子,轉為走向拿著刀與槍走在血泊中的殺人犯。


raw-image


閱起|書評|寫作

IG:readit_tw

追蹤IG帳號、追蹤閱起方格子

不錯過新文章通知!



29會員
22內容數
沖杯咖啡、沏杯茶,一起閱起一本好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瞧見書封上,松浦彌太郎被冠上「日本最會生活的男人」此一封號,搭上「坦承、親切、微笑,是我的目標」,腦海中自然地顯現出,很祥和溫柔的文學作家這個印象。 沒想到讀了幾章之後,卻完全打破了當初的想像,這個人的血液徹徹底底的留著叛逆基因呀! 作者在寫這本書時,年
以大屠殺、校園槍擊案、隨機殺人案,當作每章的故事主軸,對每個案件的主角與生長環境、精神與心理狀態等作不同面向的頗析,我很喜歡作者利用清楚生動的描述、具有藝術與文學性的寫作風格,來進行社會議題的探討。
財務學家貫徹以「理性」作為理論基礎,股票的價格即包含了所有的一切資訊,以形成「效率市場」,可以試想市場的一切都是理性判斷所得的均衡結果,而這個「理性」一直指來都是財務學界的主流想法,也讓財務學界一度相信財務的研究已到盡頭。 由心理學衍生出的行為機濟學,讓財務學的貫徹的理論基底,逐漸產生實質性的變化
書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作者:米蘭昆德拉 書籍摘要 故事背景以蘇聯軍隊進佔、捷克知識分子大量逃亡歐洲海外為背景,同時描寫主要的兩對男女,四人彼此經歷多個「偶然」相識或有所關聯,交織並構造出以不同視角為主的故事,在愛、背叛、情慾、政治、人生之間,每個主體皆共存著複雜、真實卻矛盾的情感......
簡單來說,就是一本圍繞在想要破除過去的飲食迷思,並推廣天然飲食的書籍。 作者是一位瑞典的醫生與醫學專家,他親身接觸了很多病人,然後也從這些病人、各種醫學研究中發現了一些端倪,他主張人類應該使用的飲食是那些最天然的食物,原型食物,而不是像是以往長期價值
書名: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 作者:褚士瑩 書籍摘要 此書作者是一位NGO國際工作者,憧憬著讓世界變得更好的他,遇到了一個無法回答的難題,「為什麼要和平?和平真的有比較好嗎?」答不出答案的他,也下定了決心,必須找到自己答案,而開始這趟到法國上哲學課的旅程。 他找到了一位法國哲學老師奧斯卡.柏尼菲,
瞧見書封上,松浦彌太郎被冠上「日本最會生活的男人」此一封號,搭上「坦承、親切、微笑,是我的目標」,腦海中自然地顯現出,很祥和溫柔的文學作家這個印象。 沒想到讀了幾章之後,卻完全打破了當初的想像,這個人的血液徹徹底底的留著叛逆基因呀! 作者在寫這本書時,年
以大屠殺、校園槍擊案、隨機殺人案,當作每章的故事主軸,對每個案件的主角與生長環境、精神與心理狀態等作不同面向的頗析,我很喜歡作者利用清楚生動的描述、具有藝術與文學性的寫作風格,來進行社會議題的探討。
財務學家貫徹以「理性」作為理論基礎,股票的價格即包含了所有的一切資訊,以形成「效率市場」,可以試想市場的一切都是理性判斷所得的均衡結果,而這個「理性」一直指來都是財務學界的主流想法,也讓財務學界一度相信財務的研究已到盡頭。 由心理學衍生出的行為機濟學,讓財務學的貫徹的理論基底,逐漸產生實質性的變化
書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作者:米蘭昆德拉 書籍摘要 故事背景以蘇聯軍隊進佔、捷克知識分子大量逃亡歐洲海外為背景,同時描寫主要的兩對男女,四人彼此經歷多個「偶然」相識或有所關聯,交織並構造出以不同視角為主的故事,在愛、背叛、情慾、政治、人生之間,每個主體皆共存著複雜、真實卻矛盾的情感......
簡單來說,就是一本圍繞在想要破除過去的飲食迷思,並推廣天然飲食的書籍。 作者是一位瑞典的醫生與醫學專家,他親身接觸了很多病人,然後也從這些病人、各種醫學研究中發現了一些端倪,他主張人類應該使用的飲食是那些最天然的食物,原型食物,而不是像是以往長期價值
書名: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 作者:褚士瑩 書籍摘要 此書作者是一位NGO國際工作者,憧憬著讓世界變得更好的他,遇到了一個無法回答的難題,「為什麼要和平?和平真的有比較好嗎?」答不出答案的他,也下定了決心,必須找到自己答案,而開始這趟到法國上哲學課的旅程。 他找到了一位法國哲學老師奧斯卡.柏尼菲,
本篇參與的主題策展
這篇文章分享了書籍《別讓自責成為一種習慣:放過自己100個正向的練習》的重點,探討了自我肯定的必要性和方法,以及如何透過減輕罪惡感來改善自我認同。書中提供了多種實用的練習,幫助讀者瞭解自身情感,改變以他人為中心的習慣,並最終實現真正的自我肯定,適合渴望心理成長和自我提升的朋友們參考。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這篇文章分享了書籍《別讓自責成為一種習慣:放過自己100個正向的練習》的重點,探討了自我肯定的必要性和方法,以及如何透過減輕罪惡感來改善自我認同。書中提供了多種實用的練習,幫助讀者瞭解自身情感,改變以他人為中心的習慣,並最終實現真正的自我肯定,適合渴望心理成長和自我提升的朋友們參考。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這是《教出殺人犯》系列的完結篇。作者以監獄裡的受刑人為書寫對象,論述受刑人如何能夠更生,他們有更生的可能嗎?
Thumbnail
這本是2017年光現出版,2023年遠流出版同書名第一、二集,今年2024年即將出版第三集。根據第三集李茂生教授的推薦序,以「遺著」這點來看,再比對內容,光現這本應該就是第二集。
Thumbnail
過年期間除了看飢餓遊戲被各種殘忍包圍,只看完第一部之外,就是讀完這本書。日本的犯罪事件和霸凌的預防、矯治反省、實踐,著實帶來了許多重要的想法,而這些也值得每一個希望社會能更好的人注意、努力。 反省真的是一件困難的事。首先否定自己就已經相當困難,再者對於這個否定還得給出社會期待的回應。加害者對於這樣
Thumbnail
華人教育文化很強調犯錯就得接受罰懲,而且是要看到犯錯者誠心誠意的表達出悔意,最好是小孩哭著說「我知道錯了…」,彷彿這樣就確保了對方真的悔過,然後審判者老師,或家長,便會心滿意足。 我常常想,事情是有這麼簡單就好囉! 許多時候,只是(恐懼)懲罰本身迫使犯錯者表達悔意,但結果往往像那些幫助罰抄「我以
Thumbnail
假設你今天犯了錯,被要求寫悔過書,你會怎麼做? 我會打開GOOGLE,搜尋「悔過書」加「範例」,向下捲動,找到一篇情境約略相同的,加入自己的事實背景,潤飾,然後交差。
Thumbnail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一本書,有點驚悚的書名~《教出殺人犯》。 誰想教出殺人犯?又不是暗殺組織,哪個父母或照顧者會希望自己教出的孩子,後來成了殺人犯? 但讓我們先再慢下來思考一下,真的所有殺人犯都是欠缺教養嗎?真的沒有任何一個殺人犯是在高度管教、極致教養下,產生了自毀、毀人行為嗎?
Thumbnail
我重新看當年這篇心得,真的有夠羞恥的,大概是當時的狀態也不好,文筆開始進入很爛的意識流,自己都看不懂在寫什麼....... 後面有一大段抱怨童年瑣事的內容,文筆太糟糕了,只好先砍掉,剩下的還是有保留原味,再加個評語XD 2018: 書 : 教出殺人犯 / いい子に育てると犯罪者になります 教出殺人犯
Thumbnail
拍攝婚紗照時不知道怎麼擺姿勢、做表情,是許多新人擔心的問題。更有不少人希望自己的婚紗照風格能夠與眾不同,突破千篇一律的審美疲勞。以下整理了拍婚紗道具,讓準新人們在拍婚紗前可以做好準備,穿上美麗的婚紗禮服後,拍下最獨一無二屬於你們的婚紗照風格!
Thumbnail
年長者開車,是不是會因為反應較慢、認知退化等理由,而比較容易發生意外呢?日本「東海國立大學機構」所屬的名古屋大學,進行了一項研究,想要回答這個問題。結論是:老人在實驗室中表現沒有比年輕人差,但是大腦的負擔比較重,所以在實際路況中有可能發生過載現象。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這是《教出殺人犯》系列的完結篇。作者以監獄裡的受刑人為書寫對象,論述受刑人如何能夠更生,他們有更生的可能嗎?
Thumbnail
這本是2017年光現出版,2023年遠流出版同書名第一、二集,今年2024年即將出版第三集。根據第三集李茂生教授的推薦序,以「遺著」這點來看,再比對內容,光現這本應該就是第二集。
Thumbnail
過年期間除了看飢餓遊戲被各種殘忍包圍,只看完第一部之外,就是讀完這本書。日本的犯罪事件和霸凌的預防、矯治反省、實踐,著實帶來了許多重要的想法,而這些也值得每一個希望社會能更好的人注意、努力。 反省真的是一件困難的事。首先否定自己就已經相當困難,再者對於這個否定還得給出社會期待的回應。加害者對於這樣
Thumbnail
華人教育文化很強調犯錯就得接受罰懲,而且是要看到犯錯者誠心誠意的表達出悔意,最好是小孩哭著說「我知道錯了…」,彷彿這樣就確保了對方真的悔過,然後審判者老師,或家長,便會心滿意足。 我常常想,事情是有這麼簡單就好囉! 許多時候,只是(恐懼)懲罰本身迫使犯錯者表達悔意,但結果往往像那些幫助罰抄「我以
Thumbnail
假設你今天犯了錯,被要求寫悔過書,你會怎麼做? 我會打開GOOGLE,搜尋「悔過書」加「範例」,向下捲動,找到一篇情境約略相同的,加入自己的事實背景,潤飾,然後交差。
Thumbnail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一本書,有點驚悚的書名~《教出殺人犯》。 誰想教出殺人犯?又不是暗殺組織,哪個父母或照顧者會希望自己教出的孩子,後來成了殺人犯? 但讓我們先再慢下來思考一下,真的所有殺人犯都是欠缺教養嗎?真的沒有任何一個殺人犯是在高度管教、極致教養下,產生了自毀、毀人行為嗎?
Thumbnail
我重新看當年這篇心得,真的有夠羞恥的,大概是當時的狀態也不好,文筆開始進入很爛的意識流,自己都看不懂在寫什麼....... 後面有一大段抱怨童年瑣事的內容,文筆太糟糕了,只好先砍掉,剩下的還是有保留原味,再加個評語XD 2018: 書 : 教出殺人犯 / いい子に育てると犯罪者になります 教出殺人犯
Thumbnail
拍攝婚紗照時不知道怎麼擺姿勢、做表情,是許多新人擔心的問題。更有不少人希望自己的婚紗照風格能夠與眾不同,突破千篇一律的審美疲勞。以下整理了拍婚紗道具,讓準新人們在拍婚紗前可以做好準備,穿上美麗的婚紗禮服後,拍下最獨一無二屬於你們的婚紗照風格!
Thumbnail
年長者開車,是不是會因為反應較慢、認知退化等理由,而比較容易發生意外呢?日本「東海國立大學機構」所屬的名古屋大學,進行了一項研究,想要回答這個問題。結論是:老人在實驗室中表現沒有比年輕人差,但是大腦的負擔比較重,所以在實際路況中有可能發生過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