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要教孩子反省?你知道嗎,「你以為的反省只會讓人變得更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沒有人想教出殺人犯,那我們就必須從現在開始努力💪

反省真的是教得出來的嗎?教出來的反省,會不會根本就稱不上是反省?

今天要介紹的就是這本書—《教出殺人犯》,

它徹底反轉了「我們要教孩子反省」的教養理念。

教出殺人犯

教出殺人犯


這本書在說什麼?

《教出殺人犯》的作者是岡本茂樹,他是日本享譽盛名的更生專家,擁有學校教育、矯正教育、心理諮商的深厚背景,輔導過無數個案,致力協助受刑人更生,著有三本極具啟發性的著作✍️。


🧑‍🏫從小我們就被灌輸:「做錯事就該好好反省」

有些人可能寫過悔過書,有些人可能是被禁足,叫你面壁思過,但誰到底真正反省了?

我是個二寶媽,育兒之路將近8年,哥哥打弟弟、弟弟推哥哥、三不五時的小謊等等,

每次我都認真處理,我總是會說:「你好好想一想自己錯在哪裡!」、「想一想如果你被同學打了,你會不會很不舒服,你知道錯了嗎?」、「下次還會再犯嗎?」

每次說知道錯了、每次說不會再犯了,但下次,一樣的場景又再度上演,

簡直就像八點檔,一齣又一齣,演都演不完😔。


透過這本書,我發現了以上的問題,

原來讓孩子一直重蹈覆轍的人,就是我自己;

⚠️原來我們根本不該要求他們反省,因為這只會讓事情更糟。


這本書帶給我的3個啟發,我會讓你知道,讓你我的育兒之路走得更加優雅、更加輕鬆。


1.反省,絕不是教出來的,教出來的那不叫反省,頂多只能稱為世故💥

raw-image

「悔過書只是讓問題用很糟糕的方式消失罷了。即使這樣做解決不了問題,但也不能因此什麼都不做,最後還是寫個悔過書了事。」


你有寫過檢討報告嗎?你有寫過悔過書嗎?

曾經,有段時期,公司裡流行著這樣的一句話:

「我不是在寫檢討報告,就是在寫檢討報告的路上。」

那時候的長官幾乎每天都叫我們「寫檢討報告」,

我也寫了兩、三份,可以說是我軍旅生涯中的黑暗時期😣。


我自認為是個恪盡職責、盡心盡力的士官長,卻因為一個小疏忽,

忘了回報,隔天就被下了檢討報告,叫我要好好反省。

這對當下的我來說,簡直晴天霹靂😫!

瞬間,我好像被壓在五指山下的孫悟空,完全無法呼吸。


當我冷靜下來,我的第一個動作是轉頭問問同事們:「誰有檢討報告的格式?」

我帶著憤怒、帶著咒罵、帶著近乎崩潰的情緒,

依照著前人留下的範例,一筆一劃,就這樣完成了我的檢討報告📑。


在撰寫的過程中,我滿腦子的重點在於:

「要怎樣寫才不會被退?要怎樣寫才能一次過關?」

檢討與反省,完完全全沒有在我腦海中出現一秒鐘,我巴不得馬上離開這個工作,

我不想再為我的工作盡心盡力,反省,確確實實讓我變得更壞!

 

而我們都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對孩子使出這一招。

不一定是寫悔過書,也可能是把他關進一個房間,叫他反省完畢再出來,

又或是罰站10分鐘,好好面壁思過。


你可能有用過這招:「你好好反省一下,想想看自己哪裡錯了!」

然後過了3分鐘,你問孩子:「你知不知道哪裡錯了?」

他說:「不知道🤷‍♂️。」

接著你叫他繼續反省,3分鐘後又問他:「你知道哪裡錯了嗎?下次還會再犯嗎?」

他回答:「知道錯了,以後不會再犯了。」

我們就是期待聽到這句話,然後結束這回合🔚。


但孩子真的反省了嗎?還是他只是想應付你?

他心裡應該是這樣想的:「臭媽媽,我好討厭你!」

他表面上的知錯,也只是想結束這回合。


 2.「犯錯,不要要求反省,要先讓他們一吐為快!」

既然反省教不出來,那到底要怎麼做呢?就是讓他們一吐為快、盡力發洩💢!


書中作者對「監獄中的受刑人」進行一連串的研究,其中有一個年近50歲的殺人犯,

他在學生時代因遭到霸凌而偷竊,在被父親發現之後,雖然他鼓起勇氣將「慘遭霸凌」的事情告訴父親,但父親絲毫不關心他所遭遇到的困難,還對他拳打腳踢💢。

自此之後,他結交了壞朋友、學會了抽菸、吸食了毒品、加入了幫派,

最後在黑道老大的教唆下,殺了人,也進了監獄。


作者問他:「有沒有想對父親說的話?」

他在宣洩的過程中狠狠地罵了父親一頓,發洩完畢後他靜靜的的說:

「我其實很喜歡父親,很希望他疼我,但我現在做了壞事被關進監獄,覺得很丟臉,爸爸對不起,對不起……」他放聲大哭。


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一個插曲。

有一次,我在朋友家,忽然,上一秒還一起開心玩鬧的姊妹倆,下一秒妹妹嚎啕大哭,我轉頭一看,她的嘴角流血了🩸,是被姊姊打的。

媽媽見狀,立刻叫姊姊說對不起,姊姊怎樣也不肯,

她氣憤的說「是因為妹妹先搶她的玩具」,姐姐在媽媽的脅迫之下,

終於說了對不起,這件事就這樣結束了。


⚠️你有沒有覺得哪裡不對勁?

只要說了對不起,好像就完成了所有的管教;

反過來說,管教就結束在「聽到孩子道歉」的那一刻!

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結果嗎?


💡那我們可以怎麼做?

我們一定要讓孩子把話說完、我們一定要讓孩子把「內心的不滿」用力噴發出來,

這樣他才有新的空間裝進自己的反省,

每個錯誤行為的背後,一定都會有原因📑,

孩子不會平白無故而動手、不會隨隨便便就說謊,也不會毫無理由去偷竊。


我們可以這樣做:

大人:「為什麼你要打她?」

孩子:「因為她搶了我的玩具,我很生氣,我叫她不要拿,她也不聽,所以我才打她。」

大人:「你本來玩得好好的,她卻沒問過你就把它拿走,你一定很生氣。」

孩子:「對,我真的超級生氣💢。」

大人:「這麼生氣的情況下,你也有嘗試跟妹妹好好講,但她一直不聽,你又不知道該怎麼做,所以一氣之下,你就打她了,對嗎?」

孩子:「對阿,就是沒有辦法了……我也不想打她的,我也想跟妹妹好好玩啊……」


你看到了嗎?姊姊其實是想跟妹妹一起好好玩的,而這句話就是孩子的反省❤️。

如果我們沒有引導她講出來,只是叫她說對不起、叫她反省,

她根本不可能會出現反省。


3.為什麼不能說:「再怎麼樣,打人就是不對」?

當孩子傾訴真心時,大人絕對不能講道理🚫;

當孩子傾訴真心時,我們必須乖乖地當個聽眾✅。


「未成年就是不能抽菸,對身體也不好」、

「你再這樣下去就考不上好學校」、

「不管怎樣,打人就是不對的。」

這些話當然都沒有錯,但正是因為沒有錯,孩子也無話可說,

會讓好不容易敞開的心防會關上,那要再度打開,就會難如登天🚫


一次又一次的叫孩子說對不起、一次又一次的對孩子說道理、一次又一次叫他反省,

最後我們可能得到的就是一個

「不再跟你說心事、不再跟你暢談,也不再珍惜自己的孩子💔」,

因為沒有人要聽他說,沒有人珍惜他,他又怎會珍惜自己?

 

總結來說,讀完這本書,我徹底的反省自己,

想要得到一個好孩子,我們就不能再要求他反省,那只是個掩耳盜鈴的作法。

我們是孩子的依靠,讓他們變的更好,我們做得到💪!

育兒之路,沒有盡頭,學海無涯,一起加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跳繩,是個不管晴天、雨天, 都可以讓人五分鐘就爆汗的運動 對小朋友來說,除了長高之外, 還可以增強心肺功能、身體控制能力, 加強自信心還有培養耐力。
⭐️跳繩,是個不管晴天、雨天, 都可以讓人五分鐘就爆汗的運動 對小朋友來說,除了長高之外, 還可以增強心肺功能、身體控制能力, 加強自信心還有培養耐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岡本茂樹說,如果你認為「懂事」、「體貼」、「堅強勇敢」、「獨立自主」就是「好孩子」的樣貌,那麼你就該擔心這孩子將有很高的機率會成為罪犯!
Thumbnail
原書名《教孩子反省就是教成罪犯》 這本書有著聳動的書名「教出殺人犯」,乍看還以為是本描述如何教出殺人犯的恐怖小說。但細看書籍介紹,原來本書的核心理念是─徹底消除「做錯事就該反省」的價值觀。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在DNA中,處罰只會使孩子學會如何迴避處罰,而不會迴避被處罰的那個錯誤,因為在歷史的長河中,最嚴厲的處罰莫過於死亡,父母的處罰,其實一點都微不足道,要在不傷害到孩子的前提下,讓孩子記住任何懲罰,那是不可能的事。
  以成年人身分傷害未成年者,首先已經不值得我們的同情和體諒。其次,社會要給予一個人重新做人的機會,首先要求的是那個人自己願意重新做人、願意以行動證明其誠心改變。而不是嘴上說願意改、回頭繼續當他的加害者。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Thumbnail
這本是2017年光現出版,2023年遠流出版同書名第一、二集,今年2024年即將出版第三集。根據第三集李茂生教授的推薦序,以「遺著」這點來看,再比對內容,光現這本應該就是第二集。
Thumbnail
過年期間除了看飢餓遊戲被各種殘忍包圍,只看完第一部之外,就是讀完這本書。日本的犯罪事件和霸凌的預防、矯治反省、實踐,著實帶來了許多重要的想法,而這些也值得每一個希望社會能更好的人注意、努力。 反省真的是一件困難的事。首先否定自己就已經相當困難,再者對於這個否定還得給出社會期待的回應。加害者對於這樣
Thumbnail
在一次的輔導研習中,我向講師(精神科醫師)提出了一個問題: 「 我們應該在孩子犯錯之後,給他什麼處罰才不會傷害到孩子、又能達到處罰的目的? 」
Thumbnail
作者岸見一郎在書中強調對孩子的接納與尊重,並反對以期望與束縛來約束孩子的成長。父母應具有不打不罵的智慧,並要面對孩子犯錯時運用成長性思維來看待。透過無條件的愛與關懷,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岡本茂樹說,如果你認為「懂事」、「體貼」、「堅強勇敢」、「獨立自主」就是「好孩子」的樣貌,那麼你就該擔心這孩子將有很高的機率會成為罪犯!
Thumbnail
原書名《教孩子反省就是教成罪犯》 這本書有著聳動的書名「教出殺人犯」,乍看還以為是本描述如何教出殺人犯的恐怖小說。但細看書籍介紹,原來本書的核心理念是─徹底消除「做錯事就該反省」的價值觀。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在DNA中,處罰只會使孩子學會如何迴避處罰,而不會迴避被處罰的那個錯誤,因為在歷史的長河中,最嚴厲的處罰莫過於死亡,父母的處罰,其實一點都微不足道,要在不傷害到孩子的前提下,讓孩子記住任何懲罰,那是不可能的事。
  以成年人身分傷害未成年者,首先已經不值得我們的同情和體諒。其次,社會要給予一個人重新做人的機會,首先要求的是那個人自己願意重新做人、願意以行動證明其誠心改變。而不是嘴上說願意改、回頭繼續當他的加害者。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Thumbnail
這本是2017年光現出版,2023年遠流出版同書名第一、二集,今年2024年即將出版第三集。根據第三集李茂生教授的推薦序,以「遺著」這點來看,再比對內容,光現這本應該就是第二集。
Thumbnail
過年期間除了看飢餓遊戲被各種殘忍包圍,只看完第一部之外,就是讀完這本書。日本的犯罪事件和霸凌的預防、矯治反省、實踐,著實帶來了許多重要的想法,而這些也值得每一個希望社會能更好的人注意、努力。 反省真的是一件困難的事。首先否定自己就已經相當困難,再者對於這個否定還得給出社會期待的回應。加害者對於這樣
Thumbnail
在一次的輔導研習中,我向講師(精神科醫師)提出了一個問題: 「 我們應該在孩子犯錯之後,給他什麼處罰才不會傷害到孩子、又能達到處罰的目的? 」
Thumbnail
作者岸見一郎在書中強調對孩子的接納與尊重,並反對以期望與束縛來約束孩子的成長。父母應具有不打不罵的智慧,並要面對孩子犯錯時運用成長性思維來看待。透過無條件的愛與關懷,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