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metoo啟發∣東方×女性的教育:拒絕為甚麼這麼難

2023/07/0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每當性騷擾事件發生的時候,不知道大家關注的重點究竟是甚麼?
是對於喜歡的明星幻想破裂,還是對本來就沒好感的藝人看戲八卦,或是同情於每個受害者的處境,還是檢討受害者也該負責?
或許,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更深入的去看見,究竟是甚麼,讓我們不敢說不,究竟應該怎麼做才可以好好拒絕?

加害者中最常見的權勢騷擾:權勢者的食物鏈自信

不論是人生各階段所遇到的性騷擾,職場騷擾、校園騷擾,還是除了權勢騷擾-因為礙於對方是高社經地位、是在年紀、資歷、財力、經歷,各方面勝過於自己的人,所以高權勢的一方咬定另一方無力反擊、揭穿、反抗自己,所以恣意的侵犯到於任一層面來說較弱勢的一方。
不論是否將其騷擾行為,美其名為藝術教導,只要讓當事人不舒服,就叫騷擾。
講白了一點就是心存著:「我諒你也不敢,你要是敢就你完了,無論如何都不會是我受傷,就算我受傷,你也不會好過。」
可是究竟是為甚麼,他們認為自己有權利把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嗎?又或是更深層的討論,他們甚至沒有想過對方會痛苦,甚只沒有感受到對方的痛苦?

東方文化的教養體制讓女性步入的危機

不論是騷擾還是傷害,絕對不僅限於女性,男性也不在少數,但今天若單探討於女性這個性別上。究竟是甚麼讓我們步入如此險境?
雖然我們身在21世紀2023年的現今,我們的父權主義還是影響我們非常深遠。

東方教育隱藏危機1.有毒的男子氣概

有關於有毒的男子氣概,大家可以到啟點文化的頻道或是podcast去了解。從小的教育體制,教導男性應該要勇敢、果斷、強硬、自信,許多對於男性的要求,養成的價值觀,許多象徵著能力、強壯的概念框架著男性,讓他們在面對人、情感關係的時候,也有著自己的強勢與盲點。
就像以前曾經流傳的梗語:女生說不要就是要,事實上很多時候,女生說不要就是不要。
最糟糕的是,女生連不要都不敢說。

東方教育隱藏危機2.女性應該要有的樣子是?

即便現今已經開放並改變許多,但是女性仍存在著亙古以來的框架,
:妳是女生坐姿不可以這麼難看,妳是女生講話不要這麼大聲,妳是女生脾氣那麼不要大。妳是女生就應該多包容一點。
從小到大的教育都在教我們:應該要退讓,要守規矩,要包容一點。
所以我們變得很乖,變得很順從,把自己、自我越變越小。不斷退縮。
身為母親的養育本能,讓我們擁有不把自己擺在第一位的自我(這部分也可以去聽啟點:心理敲敲門),天生容易退縮的底線。
再加上後天環境教育我們,不要太過彰顯自己,不要表達自己,不要鶴立雞群,那當我們真正面臨需要拒絕的時候,我們卻害怕拒絕了,更精準地說,我們似乎不熟練於拒絕。
:我想拒絕嗎?
:我該拒絕嗎?
:我可以拒絕嗎?
:我可以怎麼拒絕呢?
:我可以怎麼好好地拒絕呢?
我想這些問題,這些方法,不是單單幾句話就可以掌握的,不論男女老幼,是每個人都該學習的重要課題。
並且擁有正確的知識,用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才是更重要的一環。

願意發現問題,面對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開始

一個概念從開始出現,到真正普及,甚至廣泛流傳被大眾所接受,是需要一段時間的累積!
早在2018年美國女星(Alyssa Milano)指控遭好萊塢製片人(Harvey Weinstein)性騷擾與性侵,這場「#MeToo」運動就正式的被揭開了。
(還記得當年大二在性教育課堂上聽到這個名詞,心裡就起雞皮疙瘩,欽佩於他們的勇氣,同時也心疼於他們的處境。)
但是台灣卻在五年後的現在才掀起一陣大波瀾。對於每個受害者來說,要面對已經是一件難事,更何況是公諸於世,更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因為在暴露於陽光下的同時,受害者和那位加害者都是一同被暴露在陽光底下的,並且永遠被牽連在一啟的。標籤並不是,只貼在對方身上,自己的身上也被貼上了每個人都看得見的
受害者標籤-非常的赤裸,當別人看像自己的時候,感覺都像是標籤大過於整個自己本身一般。對於坦承這件事情真的也很不容易。
台灣最珍貴的一件事情就是自由,比起許多國家我們的觀念總是走得很前衛又快速,很珍惜這樣開放討論的空間跟環境,可以順應著時代的變遷,允許更多更好的想法與價值被看見。
學著改變觀念不是為了提升降低誰的地位,也不是為了評論是非對錯,而是可以讓這世上多創造更多的美好,將人與人之間的傷害降到最小。
#metoo #性騷擾 #性教育 #台灣metoo #受害者 #加害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3會員
34內容數
《黑暗榮耀》最深入情感面的劇情解析,讓觀眾一起看見更深層的寓意,也是戲劇帶來的滿足療癒所在。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