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欠缺女人一個道歉,也對男人欠缺一份溫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我太容易理解他人,卻常常因為這個理解,錯失了伸張自己受傷的權利。

相較於男性,女性更容易有一種忍耐,在關係裡更難以清楚地劃分界線,因為傾向於為對方設想,因為想要維護關係的和諧,比起自己被傷害的可能,更害怕拒絕或是誤解他人而引發被攻擊的可能,甚至造成對他人的傷害。往往被騷擾的當下是猝不及防,當事人的凍結,還在等待著一個合理的解釋來理解這個發生。

「應該不是惡意吧?是不小心的吧?」

「生氣的話,會不會傷害到對方?」

「是不是太敏感了,想太多了?」

「會不會誤解了對方?」

但往往等到事後,才會發現事情沒有如他們預期地等到合理的解釋,那結果難以承受,彷彿自己也有責任一樣,充滿了自責與愧疚。為什麼當下不拒絕、不反擊?

但這些指控,無論是從哪一種角度來看都是不公平的。

女人,妳要夠善良、夠可愛,因為這樣才討人喜歡


儘管越來越多的案例中可以看到,男性也會受到性騷擾,我們仍然無法忽略這些比例中的差異。因為社會對於一個女性的期待,在這些先天與後天交錯的特質養成裡,要作為一個能被認可、被喜歡的女性,是不能輕易地表達憤怒與拒絕,更不允許能有足夠的自戀。人們對於情緒的反應,像是避之為恐不及地要貼上指責與懷疑的標籤,彷彿不夠理性的話就不算數。

你會聽到有人說一個女人情緒化,

但你不太會聽到誰說哪個男人情緒化。

彷彿所謂情緒都跟男人勾不上邊。

男人,你要夠強壯,因為情緒使你軟弱


這個社會容許男性在關係裡外顯的侵略、競爭與掠奪的攻擊,
但相對的,也更少地允許男性展露他們的脆弱與情感的需要。

猶記得七、八年前,曾遇到令我印象深刻的男孩,小可。

儘管小可那年13歲了,但相較其它的國中生,社會化的包袱少了一點。那學期因為喜歡我的輔導課程,小可主動報名參與了我帶領的小團體。隨著小團體的進展,小可總是帶著小娃娃進到團體裡,彷彿這裡是他的安全基地,享受著只有在小團體裡能夠擁有的自由。在團體結束時,小可詢問著是不是還有下次,並依依不捨地,想要和我討一個擁抱。幾個同學見狀,紛紛躁動起來,開完笑小可吃老師豆腐。

但我知道,對於一個男孩能夠真誠地提出他的需要,

我的態度對他會有多麼重要。

我張開手,不避誨地給了他一個輕輕的搭肩式的擁抱。

我說:「我知道你是因為捨不得,所以想要擁抱。」

這份回應同時代表著一種示範,因為我知道,同學的玩笑其實正表達著,對於一個男孩提出親近需求的焦慮。

而我更期待的是小可這樣珍貴的直率,建立在人與人之間敞開的互動與尊重裡,能夠被好好地接納與包容。尤其對於一個男孩來說,這會是很重要的經驗。

但有多少的男性,在日漸年長後,是否還能保有那樣表達的純粹?

在這幾年與兒童青少年工作的經驗裡,我看見年紀越小的男孩,越能表露他們對於被撫育、被照顧的渴望,想要撒嬌、想要討抱、受傷了會想哭、難過了會想被呵護,只是隨著年紀增長,這些表達能否被很好地接納與保留下來,取決照顧者對他們的期待,如何回應他們的需要。

太多男性的情感與需求往往會在成長的期待中被掩藏與遺忘。尤其男性在發展自我認同的過程中,相較於女性,對於維護自尊有著更大的焦慮,更容易透過膨脹與自戀的方式來面對挫折感。

同樣的,

你會聽到有人說:你還是個男人嗎!
但你不太會聽到誰說:妳還是個女人嗎?

這句話裡其實隱藏著失去陽剛特質的恐懼。

很多恐同的男性之所以恐同,是因為最被挑戰的是:原來作為一個男人,可以擁有陰性、柔軟的特質,可以作為被動、接受的那方,而不用一直扮演著主動、積極與攻擊的角色。

:「原來可以不用像個男人。

可是,作為男性,失去了「雄風」,那我要依靠什麼來支撐自己呢?

明明渴望親密靠近的需要,卻又得佯裝強大的不需要任何人。

「否則我不知道我的自尊還能不能撐得住自己。」

明明也好想要說我做不到,卻又得繼續扮演一肩扛起的模樣。

「否則我不知道我如何去面對那個連我都會不知所措的情感。」

因為承認自己也渴望被愛、卻不知道如何求愛,這些都太令人脆弱而不安。

維持既有的架構,維持「陽剛-陰柔」界線明確的異性常規,這似乎更有安全感,因為依循著結構運行,就不用去思考更多的感受,不用去看見心裡的衝突與兩難。

結果是當男人被拒絕、感到不自信時,他們不能承受自己的失敗,反倒要更用力地去隱藏內在的脆弱,扮演起一名稱職的獵人、一名強大的掠奪者,並享有某種權利來感受到自己擁有能力,就像可以不顧另一個人的主體性,不去想另一個人的意願、感受與情感,物化自己、也物化他人,這種控制感也很好地迴避了自己對內在情感的碰觸。

談論這些理解並不是讓行為人的犯行能有開脫的理由,而是我們從這些事件裡可以看見,原來我們的社會欠缺了什麼,而我們還能往哪裡去。我們對女性欠缺一份道歉,在這個歷史共業中,對陰性力量的排斥與畏懼,承受了多少的投射與汙名;同樣的,對男性也欠缺一份溫柔,在這個陽剛特質推崇的世界裡,能不能有一種「阿姨,我不想努力了」的允許,而不用畏懼軟弱與受挫。

即使事過境遷,痛苦並不曾被遺忘。為什麼要在這時候說出來?這波浪潮席捲而來,那會不會意味著這個社會開始有著更大的動能運轉,或許我們有了那麼一點力氣,準備好去迎回那些被社會分裂、遺忘的另一個自己。

---

在我們心裡或許都同時住著女孩與男孩。
同樣對愛有渴望、也同樣渴望被愛。

就像小可一樣,
有時候要的,只是一份很純粹,人與人之間能敞開心的互動。

還記得上一次,真誠、坦率地表達想要,是什麼時候?
而在你心裡的那個女孩與男孩,各自又會是什麼模樣?

如果我們能夠教導與允許女性的憤怒與拒絕,如何好好地表達,
如果我們能夠教導與允許男性的脆弱與情感,如何好好地感受,

這世界會不會多一點不同?

- - - - - -謐光。心理工作室- - - - - -

✦ ✦ 個別諮商、團體、工作坊合作,歡迎聯繫✦ ✦

➤ IG:light_psychworks
➤ 臉書:謐光。心理工作室
➤ 信箱聯繫:【yingrulove@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柯盈如諮商心理師─謐光心理工作室的沙龍
12會員
12內容數
2024/02/19
  ...這個可憐既像是貝拉的處境,但當看見貝拉跳脫限制的自由能量展現,以另一種幽默與反諷的角度,看待這種權勢的侵入與不自在的同時,可憐的難道不是那些被教條與恐懼束縛卻不自知的人們?   究竟可憐的東西要定調為喜劇又或者是悲劇,或許隨人的視角不同。不過,自古喜劇總是經由悲劇堆疊而來的一種昇華。
Thumbnail
2024/02/19
  ...這個可憐既像是貝拉的處境,但當看見貝拉跳脫限制的自由能量展現,以另一種幽默與反諷的角度,看待這種權勢的侵入與不自在的同時,可憐的難道不是那些被教條與恐懼束縛卻不自知的人們?   究竟可憐的東西要定調為喜劇又或者是悲劇,或許隨人的視角不同。不過,自古喜劇總是經由悲劇堆疊而來的一種昇華。
Thumbnail
2023/08/18
​前面我們談到失去與內在、外在的連結,是讓我們陷入焦慮的原因之一,而覺察總是改變的開始,「正視與承認」疲憊/焦慮的訊號,是很重要的第一步,這樣的承認,其實也是對自己需求重視的開始。 焦慮導致的疲憊感, 也正應對著擁有好品質的休息的需要, 然而並不是只有睡覺才能做到所謂的休息, 真正的休息是...
Thumbnail
2023/08/18
​前面我們談到失去與內在、外在的連結,是讓我們陷入焦慮的原因之一,而覺察總是改變的開始,「正視與承認」疲憊/焦慮的訊號,是很重要的第一步,這樣的承認,其實也是對自己需求重視的開始。 焦慮導致的疲憊感, 也正應對著擁有好品質的休息的需要, 然而並不是只有睡覺才能做到所謂的休息, 真正的休息是...
Thumbnail
2023/08/18
  不管你的童年有沒有擁有過芭比,一定都聽過芭比,芭比總是能激起人們各種的投射與情緒。而顯然芭比這部電影同樣地也為不同族群的人,激起了多樣又精彩的情感與反應。有的人歡笑喜悅又感動帶淚;有的人渾身不適,卻說不上來是為什麼;甚至有的人不屑一顧,或是憤而離場......
Thumbnail
2023/08/18
  不管你的童年有沒有擁有過芭比,一定都聽過芭比,芭比總是能激起人們各種的投射與情緒。而顯然芭比這部電影同樣地也為不同族群的人,激起了多樣又精彩的情感與反應。有的人歡笑喜悅又感動帶淚;有的人渾身不適,卻說不上來是為什麼;甚至有的人不屑一顧,或是憤而離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每當性騷擾事件發生的時候,不知道大家關注的重點究竟是甚麼? 是對於喜歡的明星幻想破裂,還是對本來就沒好感的藝人看戲八卦,或是同情於每個受害者的處境,還是檢討受害者也該負責? 或許,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更深入的去看見,究竟是甚麼,讓我們不敢說不,究竟應該怎麼做才可以好好拒絕? 加害者中最常見的權勢騷擾:權
Thumbnail
每當性騷擾事件發生的時候,不知道大家關注的重點究竟是甚麼? 是對於喜歡的明星幻想破裂,還是對本來就沒好感的藝人看戲八卦,或是同情於每個受害者的處境,還是檢討受害者也該負責? 或許,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更深入的去看見,究竟是甚麼,讓我們不敢說不,究竟應該怎麼做才可以好好拒絕? 加害者中最常見的權勢騷擾:權
Thumbnail
──「我太容易理解他人,卻常常因為這個理解,錯失了伸張自己受傷的權利。」 相較於男性,女性更容易有一種忍耐,在關係裡更難以清楚地劃分界線,因為傾向於為對方設想,因為想要維護關係的和諧,比起自己被傷害的可能,更害怕拒絕或是誤解他人而引發被攻擊的可能,甚至造成對他人的傷害......
Thumbnail
──「我太容易理解他人,卻常常因為這個理解,錯失了伸張自己受傷的權利。」 相較於男性,女性更容易有一種忍耐,在關係裡更難以清楚地劃分界線,因為傾向於為對方設想,因為想要維護關係的和諧,比起自己被傷害的可能,更害怕拒絕或是誤解他人而引發被攻擊的可能,甚至造成對他人的傷害......
Thumbnail
我不知道這樣想算不算人家說的女權自助餐,但是從以前到現在,我都覺得如果只是為了小事拌嘴,而不是真的誰做錯了 男方是可以先道歉的! 即便是現在2022還是20世紀前,男生跟女生就是有一些先天上的設定差異
Thumbnail
我不知道這樣想算不算人家說的女權自助餐,但是從以前到現在,我都覺得如果只是為了小事拌嘴,而不是真的誰做錯了 男方是可以先道歉的! 即便是現在2022還是20世紀前,男生跟女生就是有一些先天上的設定差異
Thumbnail
我:「你覺得男女有什麼差異嗎?」朋友「被社會期待的東西不同吧!」 對男性的成長,自尊成為了所有脆弱的防護罩,在男性的社群中,沒有示弱、沒有眼淚,男人們被期待成為一個獨立自主樣子。 這篇無意挑起任何性別戰爭,更期待的是一個彼此傾聽的機會。
Thumbnail
我:「你覺得男女有什麼差異嗎?」朋友「被社會期待的東西不同吧!」 對男性的成長,自尊成為了所有脆弱的防護罩,在男性的社群中,沒有示弱、沒有眼淚,男人們被期待成為一個獨立自主樣子。 這篇無意挑起任何性別戰爭,更期待的是一個彼此傾聽的機會。
Thumbnail
就好像很多水從天上潑下來我們不會說:好多水滴掉下來了,而是會說「下雨了」,類似的意思。
Thumbnail
就好像很多水從天上潑下來我們不會說:好多水滴掉下來了,而是會說「下雨了」,類似的意思。
Thumbnail
嗨各位,又是愉快的性別時間。 我不知道你是憤怒的女性主義者,還是看到標題就猛點頭的男性受害者,我能跟你保證,這篇文章與你想的不同。(是的,這是釣魚標題,我知道一堆人都只看標題不讀內文,歡迎你被騙進來)
Thumbnail
嗨各位,又是愉快的性別時間。 我不知道你是憤怒的女性主義者,還是看到標題就猛點頭的男性受害者,我能跟你保證,這篇文章與你想的不同。(是的,這是釣魚標題,我知道一堆人都只看標題不讀內文,歡迎你被騙進來)
Thumbnail
我是個女性。生理女性、社會女性。自我認同是無性別,只由於我太厭惡自己身為女性身份時總是被騷擾與被無意義的義務所勒索。 我生於一九九六年。處於一個介於壓抑與解放的年代。壓抑在於,我們沒有性教育;解放在於,我們都相信性別平等,我們有玫瑰少年,我們有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
Thumbnail
我是個女性。生理女性、社會女性。自我認同是無性別,只由於我太厭惡自己身為女性身份時總是被騷擾與被無意義的義務所勒索。 我生於一九九六年。處於一個介於壓抑與解放的年代。壓抑在於,我們沒有性教育;解放在於,我們都相信性別平等,我們有玫瑰少年,我們有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
Thumbnail
我們想要被關心,但我們沒有能力去接受別人的關心,因為我們失去相信他人的能力。 男性在這個社會框架下,其實過的並不容易,負面情緒被視為一種軟弱,不論是先天還是後天
Thumbnail
我們想要被關心,但我們沒有能力去接受別人的關心,因為我們失去相信他人的能力。 男性在這個社會框架下,其實過的並不容易,負面情緒被視為一種軟弱,不論是先天還是後天
Thumbnail
因此不管在哪種價值觀上,男人都沒有可以表達的合理性跟出口,因為女人有「弱勢的優勢」以及政治正確的立場。就像當我們不想孝順時,我們除了跟我們有相同狀況的朋友分享之外,我們很怕講出來會被撻伐,怕被貼上一
Thumbnail
因此不管在哪種價值觀上,男人都沒有可以表達的合理性跟出口,因為女人有「弱勢的優勢」以及政治正確的立場。就像當我們不想孝順時,我們除了跟我們有相同狀況的朋友分享之外,我們很怕講出來會被撻伐,怕被貼上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