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t judge|也是一種生活技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前兩天看到一篇文章,來自於因為當事者是一個文字工作者,每天都會在fb發文,分享一些生活點滴,或是自己工作上的一些想法,一方面當然也是希望能夠為自己的事業帶來一些機會,一部分可能也是單純的分享日常,但這些每天的分享,卻引來朋友的“關切”。
她的那位朋友問她: 你寫那些文章是想要幹嘛? 是想要成為網紅嗎?
這種帶點責備又有強烈的批判語氣,讓那個當事人頓時覺得很受傷。
當我看到文章的這裡,那位朋友的關心語氣,頓時有了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我身邊也有那種邊界感很遲鈍的朋友,很熱衷的對身邊朋友的事物給予自己的意見,可能覺得活的人間清醒的就只有她/他一人。
有時候你跟對方說一件自己正在熱衷的事情,很可能對方會由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後,然後潑了自己一盆冷水,同時可能還會補上那句我們最常聽見的台詞:我是為你好!!
但我總覺得這個世界上只有自己是真的為自己好,倒也不是說朋友的關心都是假的,只是我應該比誰都清楚自己才對,若是我有想要追求的夢想,就算看起來似乎遙不可及,但我也願意為自己放手一試,不管成功與否,至少我自已都有放手一試。
又或是,我本來就是一個樂於分享,樂於用文字,用圖像來記錄生活的人,那又有何不可?
若是你恰巧不喜歡,你可以選擇不看。
每個人不都有選擇的權利嗎?
但我覺得有時候人是一種很奇妙的生物,明明嘴巴上面就是說著不喜歡,但是卻又還是會不停地去關注那個自己說著不喜歡的人事物。
這不知道算不算是屬於一種自虐的行為。
說實在的,fb啊,ins本來就是一個行銷媒介,當然也有人藉此來紀錄生活,單純的只是想要分享,且不論這分享的背後動機是什麼,只要在沒有傷害人的情況下,這都是對方的自由啊!
不瞞各位,我之前就曾因為一個朋友總是分享她的外甥生活日常,讓我就默默的按下了不follow的按鍵,但只是我對這些內容不感興趣並不代表別人也是,也不代表我要去問我那朋友幹嘛每天都要分享她外甥的生活。
我們可以選擇在不傷害人的情況下做自己,同時的,我們也可以選擇遠離那些對我們一點幫助也沒有的人事物,同時包括選擇不去批評別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奔五的老少女的碎碎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次去河內,因為需要轉機,因此閱讀的時間相對變多了。 然後就這樣不知不覺的把上白石萌音的散文集給看完了。 散文真的是我最喜歡閱讀的文字型態,雖然也會看小說,但相比較之下,最吸引我的還是散文啊!!! 散文集裡面有一篇關於整齊俐落這件事情,說到喜歡手指乾淨的人,當下內心發出了一種“我也是啊“的那種吶
我跟老吳四年前第一次到河內的時候,曾經在st joseph教堂旁邊吃過一家專賣法棍麵包三明治的小店,老吳本來就愛吃法棍,可以什麼都不需要的自己啃完一條法棍,那就更不要說越南的法棍麵包還有好吃的內餡,讓老吳念念不忘的一直想要重遊舊地。 沒想到,當我們再回到教堂旁邊的小巷裡,那家小店已經不見了!! 老吳
老吳對湖有一種熱愛,之前我們去杭州短住兩週的時候,幾乎每天都會去西湖邊逛逛,逛到後來我一聽到西湖就搖頭。 去到河內,他還是一樣對湖這件事念念不忘,直接訂了個飯店是在還劍湖旁邊,走路只要5分鐘,就是過個馬路就到的距離。 還劍湖在河內的舊城區的市中心,走路10分鐘就是St.Joseph’s Cathed
除了充滿法式殖民風情咖啡,還有這種充滿藝術風格的do café & art。 Do,指的是越南民間藝術畫圖用的特殊紙張,因為紙張比一般紙張來的更加纖細,因此畫家們需要更高超的技巧才能順利完成畫作。 說是咖啡館,更像是一個小小的藝廊,咖啡店從一樓到三樓的空間都有大量的畫作,作品風格很多樣化,有些是很寫
又是去喝咖啡的一天。 Loading T 的門口有點隱密,藏在這座1930年法國殖民時期的建築物2樓入口處的旁邊小樓梯,這棟建物本來是一處私人民宅,現在則是被分割成16個獨立空間。 順著建築物旁邊的樓梯上樓,就會發現這家充滿殖民氣息風味的咖啡廳。 我平常不太喝冰品,但是到了河內,在一個沒有冷飲根本活
河內的第一餐,就是去吃了之前毆巴馬總統跟我的偶像Anthony Bourdain 去吃的Bun Cha 。 從我們住的酒店散步過去大約就是15分鐘的距離,就在某一條的大馬路上,非常的好找,到店的時間大約是晚上7點,剛好是用餐時間,滿滿都是本地人,還有一些老外客人。 一入座小姐姐就會先上一盤生菜,外加
這次去河內,因為需要轉機,因此閱讀的時間相對變多了。 然後就這樣不知不覺的把上白石萌音的散文集給看完了。 散文真的是我最喜歡閱讀的文字型態,雖然也會看小說,但相比較之下,最吸引我的還是散文啊!!! 散文集裡面有一篇關於整齊俐落這件事情,說到喜歡手指乾淨的人,當下內心發出了一種“我也是啊“的那種吶
我跟老吳四年前第一次到河內的時候,曾經在st joseph教堂旁邊吃過一家專賣法棍麵包三明治的小店,老吳本來就愛吃法棍,可以什麼都不需要的自己啃完一條法棍,那就更不要說越南的法棍麵包還有好吃的內餡,讓老吳念念不忘的一直想要重遊舊地。 沒想到,當我們再回到教堂旁邊的小巷裡,那家小店已經不見了!! 老吳
老吳對湖有一種熱愛,之前我們去杭州短住兩週的時候,幾乎每天都會去西湖邊逛逛,逛到後來我一聽到西湖就搖頭。 去到河內,他還是一樣對湖這件事念念不忘,直接訂了個飯店是在還劍湖旁邊,走路只要5分鐘,就是過個馬路就到的距離。 還劍湖在河內的舊城區的市中心,走路10分鐘就是St.Joseph’s Cathed
除了充滿法式殖民風情咖啡,還有這種充滿藝術風格的do café & art。 Do,指的是越南民間藝術畫圖用的特殊紙張,因為紙張比一般紙張來的更加纖細,因此畫家們需要更高超的技巧才能順利完成畫作。 說是咖啡館,更像是一個小小的藝廊,咖啡店從一樓到三樓的空間都有大量的畫作,作品風格很多樣化,有些是很寫
又是去喝咖啡的一天。 Loading T 的門口有點隱密,藏在這座1930年法國殖民時期的建築物2樓入口處的旁邊小樓梯,這棟建物本來是一處私人民宅,現在則是被分割成16個獨立空間。 順著建築物旁邊的樓梯上樓,就會發現這家充滿殖民氣息風味的咖啡廳。 我平常不太喝冰品,但是到了河內,在一個沒有冷飲根本活
河內的第一餐,就是去吃了之前毆巴馬總統跟我的偶像Anthony Bourdain 去吃的Bun Cha 。 從我們住的酒店散步過去大約就是15分鐘的距離,就在某一條的大馬路上,非常的好找,到店的時間大約是晚上7點,剛好是用餐時間,滿滿都是本地人,還有一些老外客人。 一入座小姐姐就會先上一盤生菜,外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現今的社交媒體上,人們常常展示自己生活中美好的一面,讓其他人羨慕嚮往。然而,這些照片背後可能隱藏著責任和困難。每個人的生活都有起伏,你所擁有的也許是別人夢寐以求的。活出屬於自己的故事,不要錯過任何章節。
Thumbnail
聽一些朋友講,想經營個人粉專發表理財投資心得,不過怕被網路酸民砲轟,不敢做這件事情。 我是鼓勵大家勇於發表自己的心得想法,這就是一個內化跟成長的過程,並沒有不好。講自己的想法或創作,在自己的自媒體平台上,沒什麼問題。 大部分的人,會在意別人的看法,很正常,但是人有一種特性,1
Thumbnail
這是我認識一個好幾年的姐姐跟我說的,因為她發現我都發一些關於私生活的貼文,她覺得很「奇怪」所以就跟我說這些。當然她是沒有惡意的。雖然她這句話很去脈絡,但這句話並沒有惡意。
Thumbnail
從小到大身邊的朋友也很喜歡建議我這樣建議我那樣,像是「你應該和某某做朋友」,「你應該買些什麼對你有好處」。到大些他們就會建議「你應該住在這裡,不應該住那裡」,「你應該和這個人結婚,不應該跟那個人結婚」,「生仔很煩,最好不要結婚生仔」,像這樣一大堆建議,數之不盡。和朋友傾談的時候很多時他們會突然間會化
Thumbnail
不是每件事都要進入自己的世界,也並非需要邀請每個人來到自己的生命。成熟的人只做篩選、不做教育。 有一段時間人際互動很困擾我,尤其是很一群很愛搞小團體的同事,可能聚會就是在道人長短,剛開始我隱約感覺不對勁,但也有種抱團取暖的感覺,我會說自己的困擾,但不太會跟他們一起講同事的閒話。
Thumbnail
其實,多數人對於自己的想法與決斷是充滿信心的,他們從來都沒有要聽別人的意見,只是希望被認可,或者透過比較,獲得「我其實也沒那麼差」的感覺。 這些敘述通常是一個故事,透過徵詢你的意見或看法來包裝期待獲得認同的意圖……
前幾日與朋友聊天時,我與朋友訴說最近的煩惱... 我說 覺得和一位比我年長的友人有溝通上的問題, 我認為他總是期待他什麼都不說,別人就可以讀懂他的心思,因此覺得困擾,心想也許是年齡差異,有代溝吧... 幾天後,我正想著,為什麼我每次做什麼, 我的家人好像都不能支持我,了解我, 我明明做
Thumbnail
曾經在網路上看到一句名言說:"和周遭人搞好關係的秘訣就是,不要和他們分享任何成功的喜悅,和任何開心的事,人性中最大的惡,就是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越是聰明的人,越是裝傻!" 一開始看到這句話我覺得好殘酷,但是久了卻覺得很真切。 有一位朋友因為到國外生活,會在FB不時分享他的生活照,後來竟然被朋友留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現今的社交媒體上,人們常常展示自己生活中美好的一面,讓其他人羨慕嚮往。然而,這些照片背後可能隱藏著責任和困難。每個人的生活都有起伏,你所擁有的也許是別人夢寐以求的。活出屬於自己的故事,不要錯過任何章節。
Thumbnail
聽一些朋友講,想經營個人粉專發表理財投資心得,不過怕被網路酸民砲轟,不敢做這件事情。 我是鼓勵大家勇於發表自己的心得想法,這就是一個內化跟成長的過程,並沒有不好。講自己的想法或創作,在自己的自媒體平台上,沒什麼問題。 大部分的人,會在意別人的看法,很正常,但是人有一種特性,1
Thumbnail
這是我認識一個好幾年的姐姐跟我說的,因為她發現我都發一些關於私生活的貼文,她覺得很「奇怪」所以就跟我說這些。當然她是沒有惡意的。雖然她這句話很去脈絡,但這句話並沒有惡意。
Thumbnail
從小到大身邊的朋友也很喜歡建議我這樣建議我那樣,像是「你應該和某某做朋友」,「你應該買些什麼對你有好處」。到大些他們就會建議「你應該住在這裡,不應該住那裡」,「你應該和這個人結婚,不應該跟那個人結婚」,「生仔很煩,最好不要結婚生仔」,像這樣一大堆建議,數之不盡。和朋友傾談的時候很多時他們會突然間會化
Thumbnail
不是每件事都要進入自己的世界,也並非需要邀請每個人來到自己的生命。成熟的人只做篩選、不做教育。 有一段時間人際互動很困擾我,尤其是很一群很愛搞小團體的同事,可能聚會就是在道人長短,剛開始我隱約感覺不對勁,但也有種抱團取暖的感覺,我會說自己的困擾,但不太會跟他們一起講同事的閒話。
Thumbnail
其實,多數人對於自己的想法與決斷是充滿信心的,他們從來都沒有要聽別人的意見,只是希望被認可,或者透過比較,獲得「我其實也沒那麼差」的感覺。 這些敘述通常是一個故事,透過徵詢你的意見或看法來包裝期待獲得認同的意圖……
前幾日與朋友聊天時,我與朋友訴說最近的煩惱... 我說 覺得和一位比我年長的友人有溝通上的問題, 我認為他總是期待他什麼都不說,別人就可以讀懂他的心思,因此覺得困擾,心想也許是年齡差異,有代溝吧... 幾天後,我正想著,為什麼我每次做什麼, 我的家人好像都不能支持我,了解我, 我明明做
Thumbnail
曾經在網路上看到一句名言說:"和周遭人搞好關係的秘訣就是,不要和他們分享任何成功的喜悅,和任何開心的事,人性中最大的惡,就是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越是聰明的人,越是裝傻!" 一開始看到這句話我覺得好殘酷,但是久了卻覺得很真切。 有一位朋友因為到國外生活,會在FB不時分享他的生活照,後來竟然被朋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