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臉書的生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沒有臉書的生活,很好。

感覺一定要是這個結論才符合點進這個標題的期待。

我現在正過著沒有臉書的生活。(但工作的時候還是會用到)

曾經我也是臉書的重度使用者,也是每天滑呀,朋友一發動態就讚呀,每天想著今天要寫什麼,別人留言一句,我回三句。有一段時間我覺得臉書很迷人。直到我發現朋友的動態開始讓我感到負擔。

你在臉書上有沒有看過一種朋友,只會分享好的動態。分享好的動態當然是沒什麼問題,我祝福所有好事,但問題就是他們會把事情都講得太美好了,好的誇張,好的不合理。我自己的感覺是,如果好消息好的程度,已經會讓讀者懷疑起自己的人生,那就是一種負能量。而且這類朋友常會私訊邀請我參加陌生的研討會,或是團體聚會,給我想拒絕又不好意思拒絕的人際壓力。

還有一種朋友,只會分享壞的動態,感覺這也不是什麼大問題,人都會有在低谷的時候,但問題就是他們會把心情寫得很像一首詩,讓人讀起來不是很確定,感覺我下一句一定要接著問「你怎麼了」才夠朋友,但問了,他們也只會神秘的回你一句「說來話長」。這下換我心情不好了。

還有一種朋友,任何一個新聞標題都可以讓他爆炸,我喜歡看人發表主見,但不喜歡這!麼!用!力!的!表!達!

大聲並不會讓我比較聽得到他的不平與不凡。我喜歡冷靜。

我也不喜歡題目與內文不符的整人式農場文章,讀完一篇文章,問號仍在的感覺非常糟糕。

上面這些動態,對我的情緒已經造成負擔。(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我很容易受人影響,相當沒用)

當然我的動態也不全是這些,也是會有真實且快樂的訊息,只是比例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不是意向不明的抒情文,就是激人攀比的炫耀文,每天翻攪我的情緒。

關掉臉書,我的世界才可以安靜下來。

如果你問我不用臉書不會和朋友脫節嗎?

這要向下挖掘一個更深層的問題就是,什麼是朋友呢?每個人的定義不一樣,但在我的定義裡,點讚之交就不是。我認為的朋友是,平時就會和我來往的那些人,他們發生的任何消息,不用靠臉書,自然會言傳給我。

我並沒有因為不用臉書,就少去任何一場我該去的婚禮。

得到了「原來不用臉書不會失去朋友啊」這個結論之後,我就更放心的閒置臉書了。

其實上面這些問題只要不看動態,好像就能全部避免,我可以專注在自己的塗鴉牆就好啊,畢竟我也是有話想說的人。但是經過幾次的小事件,我得到了一個小結論:在臉書上貼文只會製造更多的人際煩惱。

試想,如果我把上面這些我才剛說完的「不用臉書的理由」分享到臉書上會發生什麼事?有些人就開始對號入座了吧(看到新聞爆炸的是在說我嗎...發炫耀文的不會是說我吧...)(然後打開自己的臉書檢查),滿地玻璃心碎片要善後,還不如什麼都不要說。

而且你在臉書上常常貼文回留言,就會讓人知道你是活躍的。那我就躲避不了一些,可以裝傻的時機,例如,曾經很熟的朋友生孩子,我是不是該送個禮祝賀,或是朋友事業低潮,而我的工作性質好像可以幫上忙,那我要不要伸手...

真正的朋友如果遇到這些,我當然是義不容辭,但對一些僅剩下「認識」的朋友,我該怎麼回應?「假裝沒看到」不是我的個性,讓「別人覺得我假裝沒看到」更不是我能接受的。當然事情可能也沒那麼複雜,可能一切都是我自己的多慮,但既然我了解多慮的自己,那就離開會讓我多慮的環境。

阿德勒說「人類的煩惱,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所以,為什麼我放下臉書了?

如果沒有臉書,我既不會失去朋友,還會沒有煩惱,那為什麼我還要用它呢。

不使用,是我使用過後所做出的選擇。

我還是會有一些需要認識新朋友的場合,每次告知對方我沒有臉書之後都會被回覆一個感覺不是很良好的「蛤」這件事還是讓我不自在,但不影響我要快樂不必正常的決心。

以上都是個人偏見。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英奇-avatar-img
2021/05/02
很認同妳的觀點,我也正在臉書斷捨離中,雖然因為工作需要沒法完全斷離,但少用之後,生活確實安靜多了啊~
有貓跟著我-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5/03
一起臉書斷捨離 還有IG XD
科一文-avatar-img
2019/06/20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臉書上的訊息太多了,而且大部份是無用或是不需要的資訊,現在標題檔或農場文更是越來越多,這些都讓臉書的使用者花更多時間在臉書上,而失去了真正生活中人與人的交流和互動。 也許很多在臉書上很活躍的人,內心其實是空虛且不自信的。
有貓跟著我-avatar-img
發文者
2019/06/22
沒錯!
avatar-img
有貓跟著我的沙龍
82會員
128內容數
長短不拘,持續為主。
2023/03/25
挾著正念的名義告訴我「這樣想才是對的」,已經給我巨大的壓力,勝過給我的安慰了。 有一個朋友,最近在上靈性課,也迷上吸引力法則。她跟我說她現在的思考模式都是「我要這樣想(好事)」,都只想好的面向,這樣才會有好事發生。 所以,她現在只要察覺到腦子跑出不好的念頭,就會第一時間用力甩頭,立刻喝叱自己「不要這
Thumbnail
2023/03/25
挾著正念的名義告訴我「這樣想才是對的」,已經給我巨大的壓力,勝過給我的安慰了。 有一個朋友,最近在上靈性課,也迷上吸引力法則。她跟我說她現在的思考模式都是「我要這樣想(好事)」,都只想好的面向,這樣才會有好事發生。 所以,她現在只要察覺到腦子跑出不好的念頭,就會第一時間用力甩頭,立刻喝叱自己「不要這
Thumbnail
2023/03/24
最近剛看完《快速抓重點,過目不忘的閱讀術》這本書,有感於書中的啟發,我也想來挑戰同時閱讀兩本書。 雖然我本來就習慣同時閱讀不只一本書,但純粹只是因為自己的隨性,並沒有任何計畫性的意圖,所以根本沒有讓「同時閱讀兩本書」的效力發作在我身上。 這本書告訴我,同時閱讀兩本書,不是只是「兩本書」,而是要「不同
Thumbnail
2023/03/24
最近剛看完《快速抓重點,過目不忘的閱讀術》這本書,有感於書中的啟發,我也想來挑戰同時閱讀兩本書。 雖然我本來就習慣同時閱讀不只一本書,但純粹只是因為自己的隨性,並沒有任何計畫性的意圖,所以根本沒有讓「同時閱讀兩本書」的效力發作在我身上。 這本書告訴我,同時閱讀兩本書,不是只是「兩本書」,而是要「不同
Thumbnail
2023/03/22
要有「任何事情的發生,必有其目的,而且有助於我,所以沒有壞事」的智慧。這是在聽《內在原力》作者-愛瑞克的演講收穫到的一句箴言。 每件壞事,都暗藏著一些好事的線索,要有可以找出那些線索的智慧。 雖然話是這麼說沒錯,但剛遇上壞事時,心情一定超級糟糕,怎麼可能在第一時間就正向積極樂觀,就像藝人谢依霖說的「
Thumbnail
2023/03/22
要有「任何事情的發生,必有其目的,而且有助於我,所以沒有壞事」的智慧。這是在聽《內在原力》作者-愛瑞克的演講收穫到的一句箴言。 每件壞事,都暗藏著一些好事的線索,要有可以找出那些線索的智慧。 雖然話是這麼說沒錯,但剛遇上壞事時,心情一定超級糟糕,怎麼可能在第一時間就正向積極樂觀,就像藝人谢依霖說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從小到大身邊的朋友也很喜歡建議我這樣建議我那樣,像是「你應該和某某做朋友」,「你應該買些什麼對你有好處」。到大些他們就會建議「你應該住在這裡,不應該住那裡」,「你應該和這個人結婚,不應該跟那個人結婚」,「生仔很煩,最好不要結婚生仔」,像這樣一大堆建議,數之不盡。和朋友傾談的時候很多時他們會突然間會化
Thumbnail
從小到大身邊的朋友也很喜歡建議我這樣建議我那樣,像是「你應該和某某做朋友」,「你應該買些什麼對你有好處」。到大些他們就會建議「你應該住在這裡,不應該住那裡」,「你應該和這個人結婚,不應該跟那個人結婚」,「生仔很煩,最好不要結婚生仔」,像這樣一大堆建議,數之不盡。和朋友傾談的時候很多時他們會突然間會化
Thumbnail
其實,多數人對於自己的想法與決斷是充滿信心的,他們從來都沒有要聽別人的意見,只是希望被認可,或者透過比較,獲得「我其實也沒那麼差」的感覺。 這些敘述通常是一個故事,透過徵詢你的意見或看法來包裝期待獲得認同的意圖……
Thumbnail
其實,多數人對於自己的想法與決斷是充滿信心的,他們從來都沒有要聽別人的意見,只是希望被認可,或者透過比較,獲得「我其實也沒那麼差」的感覺。 這些敘述通常是一個故事,透過徵詢你的意見或看法來包裝期待獲得認同的意圖……
Thumbnail
今天和soulmate持續聊人類圖。 話題來到【真的很討厭社交】這件事。 她說:看到自己的閘門之後才知道,喔~討厭社交是天生的,沒有原因的。她很討厭大團體,很討厭社交,只喜歡在小圈圈裏待著,人一多就好累想回家。 我覺得我和她的感受是一模一樣的,從小我就極度厭惡各種團康活動,參加夏令
Thumbnail
今天和soulmate持續聊人類圖。 話題來到【真的很討厭社交】這件事。 她說:看到自己的閘門之後才知道,喔~討厭社交是天生的,沒有原因的。她很討厭大團體,很討厭社交,只喜歡在小圈圈裏待著,人一多就好累想回家。 我覺得我和她的感受是一模一樣的,從小我就極度厭惡各種團康活動,參加夏令
Thumbnail
如果還是臉書的時代,能以一種互相的方式成為朋友 其實還算接近真實的互動,但instagram就不一樣了 ...
Thumbnail
如果還是臉書的時代,能以一種互相的方式成為朋友 其實還算接近真實的互動,但instagram就不一樣了 ...
Thumbnail
後來發現,我身邊的朋友似乎都很少獨處,也不知道怎麼去享受這類的時光。 但我並不想當誰的學習夥伴,或沒有執照的人生導師。不適合再相處的人,與其念在多年的友誼,消耗自己的精力去陪伴,不如果斷說掰掰。 「把善意和同情留給自己吧!」 當我學會跳脫出所有關係帶來的設限,很多關係便沒有想像中那麼重要。
Thumbnail
後來發現,我身邊的朋友似乎都很少獨處,也不知道怎麼去享受這類的時光。 但我並不想當誰的學習夥伴,或沒有執照的人生導師。不適合再相處的人,與其念在多年的友誼,消耗自己的精力去陪伴,不如果斷說掰掰。 「把善意和同情留給自己吧!」 當我學會跳脫出所有關係帶來的設限,很多關係便沒有想像中那麼重要。
Thumbnail
為了生存的腦袋,如果把「團體」才視為安全感,那當你獨處時,或許它不過是燃起了你「落單」的恐懼與擔憂,試著激起你的危機意識 你能理解嗎?
Thumbnail
為了生存的腦袋,如果把「團體」才視為安全感,那當你獨處時,或許它不過是燃起了你「落單」的恐懼與擔憂,試著激起你的危機意識 你能理解嗎?
Thumbnail
你會怎麼談朋友這兩個字?是那種你認為久久聯絡也能心靈互通的那種?還是一定得要天天相見的那種?在單身之後,有越來越多的時間跟朋友廝混在一起的我,忽然在一個週末的夜裡想起這個問題。那一天晚上忽然的什麼事也沒有,而且怪的是,從早到晚也真的一點事也沒有,在午夜要2點的時候,接到了好朋友打來的電話。朋友在別的
Thumbnail
你會怎麼談朋友這兩個字?是那種你認為久久聯絡也能心靈互通的那種?還是一定得要天天相見的那種?在單身之後,有越來越多的時間跟朋友廝混在一起的我,忽然在一個週末的夜裡想起這個問題。那一天晚上忽然的什麼事也沒有,而且怪的是,從早到晚也真的一點事也沒有,在午夜要2點的時候,接到了好朋友打來的電話。朋友在別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