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友情的不是「常聯絡」而是「創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一種朋友你一定有,明明很久沒聯絡,一聊天就好像昨天才剛見過面一樣,
也有一種朋友,常常關心他們、follow他們動態,但還是覺得很生疏,漸漸地覺得很累,開始懷疑人生、懷疑人性。

最近我突然有了個新習慣,
我開始不常打開FB、IG,打開IG時看到好友發的動態也不點開來看,並不是吵架賭氣故意不看的那種,而是「感覺不到動機」。

以前看到好友的動態,會心想『關心一下朋友聯絡感情』。這幾周來看到朋友動態第一個念頭是:『嗯,喔,新的動態』,完全沒有社交焦慮、沒有動機。

不關注朋友,反而輕鬆了許多

以前總認為不給朋友些回饋,就好像不夠意思一樣,長久這麼做卻發現,其實根本沒什麼幫助,我一直在想是到底是哪邊做錯了,弄得自己很焦慮。
起初我只是有意識地避開IG上的奶妹和廢文,後來就連自己和朋友的IG都很少關注,我卻發現-精神狀態好非常多。

人緣好否,根本是假議題,重點是「創造」

很多人一定像我一樣有社交焦慮,喜歡獨處充電、沉浸在思考之中,但又害怕和外界斷了聯繫,就時常左右為難🙃。

但這陣子缺少動機、少了社交,我竟然不焦慮,反而感到輕鬆。

我終於看透-「人緣好否,根本是假議題」,
因為,「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已經在交朋友。」

在沒和朋友相聚的時候,自己創造了什麼、體驗了什麼,才是聯絡的核心。
最近爬了什麼山、去哪裡露營、學會了彈哪首吉他曲、寫了什麼文章、部落格經營的心得,這些「自己的創造與體驗」會吸引人主動和自己聯絡,而不用汲汲營營地關切別人。

現代人都忘了這一點,發IG動態好像在一邊證明自己還活著,一邊吆喝著大家快來看我的生活,社群用這麼多反而像是在瞎忙,都是在幫祖克伯的忙。

我已經超過2個月沒發IG文,有時候連line訊息都忘了讀,
但我也不會覺得:『我沒回對方以後就不理我了』,
因為只要把自己生活過好,充實體驗、沉澱心情,人際就順利了。

只要自己累積有趣的經驗,你會發現人們會注意到你,甚至主動靠近認識,
所以想時常覺得社交很累卻又需要的人,可以放輕鬆,
放手去「創造」自己的生活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是我啦,我好學啦
163會員
168內容數
大量的人性洞察。
2023/08/28
人生在世最難做到的事情之一就是"覺得自己受委屈時還不爭辯",因為這個決定很反人性,特別是在這個"講求自我"的時代,以牙還牙才是"有個性"。 幾天前我看到一則用餐途中椅子突然崩垮造成餐廳客人脊椎受傷必須停工治療一年的新聞,事發店家毫不推託找理由立刻答應後續賠償。 我感到這位客人真的很衰之餘,也覺得
Thumbnail
2023/08/28
人生在世最難做到的事情之一就是"覺得自己受委屈時還不爭辯",因為這個決定很反人性,特別是在這個"講求自我"的時代,以牙還牙才是"有個性"。 幾天前我看到一則用餐途中椅子突然崩垮造成餐廳客人脊椎受傷必須停工治療一年的新聞,事發店家毫不推託找理由立刻答應後續賠償。 我感到這位客人真的很衰之餘,也覺得
Thumbnail
2023/08/21
是什麼讓我們失去從容不迫的優雅?
Thumbnail
2023/08/21
是什麼讓我們失去從容不迫的優雅?
Thumbnail
2023/08/16
理科太太訪問HowHow的影片曾提到,HowHow小時候家人給了他非常多安全感,讓他求學和創業之路都走得很沉穩。 很多人把安全感和金錢人脈混淆,因為很多父母把這樣觀念帶進家庭教育。 但不是每對父母都能獲得社會地位上的成功,就算有名有利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也是滿街走,安全感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巨大的資產,它
Thumbnail
2023/08/16
理科太太訪問HowHow的影片曾提到,HowHow小時候家人給了他非常多安全感,讓他求學和創業之路都走得很沉穩。 很多人把安全感和金錢人脈混淆,因為很多父母把這樣觀念帶進家庭教育。 但不是每對父母都能獲得社會地位上的成功,就算有名有利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也是滿街走,安全感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巨大的資產,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你對朋友的感覺是什麼? 現在對好朋友的詞彙越來越多「好哥們」「好閨蜜」等等… 友好的程度取決於每個人的看法。 身為一個內向者,要主動去聯絡人就很難。 有一陣子很自責自己怎麼都不去主動,沒想到一主動還被打槍的感覺還真不好。 而且還會心很傷的難過幾個月。 一直以為朋友要多日子才不孤單, 不管是學生
Thumbnail
你對朋友的感覺是什麼? 現在對好朋友的詞彙越來越多「好哥們」「好閨蜜」等等… 友好的程度取決於每個人的看法。 身為一個內向者,要主動去聯絡人就很難。 有一陣子很自責自己怎麼都不去主動,沒想到一主動還被打槍的感覺還真不好。 而且還會心很傷的難過幾個月。 一直以為朋友要多日子才不孤單, 不管是學生
Thumbnail
最近一個禮拜有更多時間可以去處理其他事,於是秉著和交友圈重新連線上的想法,又下載了IG;久違地和舊友再聚,看見了不同的可能性,也清楚世界不再是我認識的那個樣子,而又思考自己身在何方。
Thumbnail
最近一個禮拜有更多時間可以去處理其他事,於是秉著和交友圈重新連線上的想法,又下載了IG;久違地和舊友再聚,看見了不同的可能性,也清楚世界不再是我認識的那個樣子,而又思考自己身在何方。
Thumbnail
  每一個人都在做自己,但這種自己,你又看見了什麼?你真的以為這樣的做自己,整體社會,包含整個世界都可以連結順暢,暢行無阻?你真的認為在提升自己的進步價值,是沒錯,我是進步了!但終究是為了進步而去進步,無法去反思進步的真正原動力是什麼,因為我們都要,都渴望。
Thumbnail
  每一個人都在做自己,但這種自己,你又看見了什麼?你真的以為這樣的做自己,整體社會,包含整個世界都可以連結順暢,暢行無阻?你真的認為在提升自己的進步價值,是沒錯,我是進步了!但終究是為了進步而去進步,無法去反思進步的真正原動力是什麼,因為我們都要,都渴望。
Thumbnail
你是否常感到寂寞,想要擁有一群懂你的好友,進行一場真誠的對話。 又同時覺得自己參與了太多應酬,照單全收了一堆無意義的社交活動,在交流過後感到無比疲憊。 這可能是你在社交關係中失衡了。 你可以試著靜下來,問問自己: 這些問題會帶出我們內在的反思,讓自己不再不經思考,就進行一場又一場的社交。
Thumbnail
你是否常感到寂寞,想要擁有一群懂你的好友,進行一場真誠的對話。 又同時覺得自己參與了太多應酬,照單全收了一堆無意義的社交活動,在交流過後感到無比疲憊。 這可能是你在社交關係中失衡了。 你可以試著靜下來,問問自己: 這些問題會帶出我們內在的反思,讓自己不再不經思考,就進行一場又一場的社交。
Thumbnail
三十前成年後,曾有段時間很汲汲營營的主動跟老朋友聯繫,很怕好不容易擁有的緣分,因為不常見面而斷掉,後來自己的工作忙了外務多了,漸漸的沒辦法跟過去的同學朋友常相處,有段時間覺得好像失去了很多朋友。 在看看社群裡,總是跟好多朋友聚會,總會讓自己萌生比較之心。 是不是自己真的聚會少了?
Thumbnail
三十前成年後,曾有段時間很汲汲營營的主動跟老朋友聯繫,很怕好不容易擁有的緣分,因為不常見面而斷掉,後來自己的工作忙了外務多了,漸漸的沒辦法跟過去的同學朋友常相處,有段時間覺得好像失去了很多朋友。 在看看社群裡,總是跟好多朋友聚會,總會讓自己萌生比較之心。 是不是自己真的聚會少了?
Thumbnail
「決定存在感的從來不是社交能力,而是內在行為。」  — 《隨時說再見,隨時再相見》
Thumbnail
「決定存在感的從來不是社交能力,而是內在行為。」  — 《隨時說再見,隨時再相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