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開學前,兩歲寶寶需要準備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在討論上幼幼班前,這些初出茅廬的2歲小搗蛋們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前,想先和大家分享公幼兩歲專班的日常生活。呃……說更精確點:公幼兩歲專班九月份開學日常作息。

在開學前,各位家長都會收到學校的公告或是藉由參加家長座談會認識班上的兩位老師,按照現在的師生比沒有意外的話,不論這兩位老師是否有三頭六臂、班上的幼兒是否擁有各式特殊狀況,接下來的一年中,他們都需要想辦法保證自己可以讓班上「16位」寶貝每天都完好無缺、開開心心的回家!(對!你沒看錯,台灣錢淹腳目淹了二、三十年,我們的政府還是沒有足夠的錢請更多老師來照顧孩子,在你家一個吵翻天、兩個就足以引發世界大戰的寶貝,在幼幼班有16個!)

開學日當天,老師通常會請父母陪同幼兒進教室熟悉一下,大約9點吃點心前,老師會和家長與寶貝說明:吃點心的時間到囉!爸爸、媽媽要先回家了,我們一起跟爸爸、媽媽說再見吧!

接下來,就是老師們與寶貝們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囉!

以下是開學第一天寶貝們需要經歷的能力闖關,同時也是老師用來預測自己接下來一個月生活品質的關鍵時刻:

  • 聽指令

如果寶貝在老師說「我們一起去上廁所吧!跟著老師走喔!」的時候,毫無反應、自顧自地繼續玩玩具,老師並不會感到意外。老師會蹲下來讓自己和幼兒依樣高,用著邀請的語氣搭配手勢再試一次,如果加上牽牽手都無法說服幼兒跟著老師一起去廁所,需要老師半哄半抱的慢慢往廁所前進,老師其實也習以為常了。真正會讓老師警鈴大作的是:完全不覺得需要聽老師的引導、看到同學都走了也不想加入大家往廁所前進的寶貝!(如果看到這裡,爸爸媽媽內心開始murmur為什麼小孩一定要跟著走才是對的,他也可以有自己的個性、需要時間適應......那我真心建議寶貝可以晚一點再入學,畢竟您自己都沒準備好接受團體生活。16個孩子兩個大人,只要有一位孩子沒有跟上,就會變成一個老師留下來照顧落單的孩子,另外一個老師照顧15個孩子上廁所,試問這是不是變相在懲罰願意跟老師一起走的孩子?)

  • 自己換鞋

多數幼兒園在教室內會請幼兒準備室內鞋,不論是上廁所還是出去玩,都需要「換鞋」。如果你的孩子在家無法自己穿脫鞋子,包含認得自己的鞋子款式,那就代表老師需要蹲在地上一步一步的「教」他(對!是「教」不是「幫」,我相信沒有人想要每天上班都蹲在地上穿穿不完的小鞋!老師的腰也是肉做的,不知道可以還蹲到幾歲><)

如果想要寶貝在這一關可以快速通關,十分建議爸爸、媽媽在暑假期間就準備一兩雙鞋每天讓寶貝練習,因為按照法規在幼兒園每天要至少30分鐘的出汗性大肌肉活動,老師會建議穿球鞋來學校,避免穿涼鞋被踩到、穿拖鞋跌倒喔!

  • 如廁

帶著一群兩歲寶寶到了廁所,老師當然希望大家都會自己穿脫褲子,當老師看到被肥厚尿布卡住的孩子,當然還是會蹲下來幫忙(老師的腰又發出陣陣呼喊)。網路上許多的家長都會口耳相傳:「還沒戒尿布,不用擔心,去學校老師會幫忙戒」。聽在老師耳裡真的是哭笑不得,還在穿尿布的來學校,老師當然會幫忙戒,不過要一次教這麼多小孩戒尿布,各位家長你們有想過時間成本有多高嗎?因為還在練習上廁所,所以我們每30分鐘都要全班重新穿脫鞋子、排隊到廁所。因為不會自己穿脫褲子,老師要蹲著一個一個手把手的教怎麼穿脫褲子、尿布。因為不知道要怎麼用馬桶、小便斗,老師要一個一個陪著又害怕又緊張的寶貝等尿意襲來。因為還在穿尿布,一天老師至少要集合大家三次,一個一個教怎麼自己換尿布。

隨著完成如廁訓練的人數越來越多,班級作息中花在如廁訓練的時間才會慢慢減少,這也是某些孩子一開始不愛上學的原因:學校一點都不好玩,一整天沒玩多少玩具,就一直跟著大家在穿脫鞋子、排隊、上廁所、換尿布。如果還是剛戒尿布的小孩,這根本地獄,每天來學校一半的時間都在做最討厭的事情。

如果可以的話,還是建議可以利用暑假,在家陪孩子慢慢培養對於「不用穿尿布」的成就感。離開尿布是一件很困難的成長關卡,有爸爸媽媽的陪伴與鼓勵,一定比在學校由陌生的老師來引導,會讓孩子感到更加安心。(老師擁有許多技巧可以協助幼兒,但是老師永遠不是孩子最依靠的大人,更何況是剛認識沒幾天的新老師。)

  • 用餐

最後一個魔王關卡就是用餐了!相比家裡家人精心烹調的餐點,幼兒園為了贏想均衡菜色變化,一定會有許多不敢吃、不想吃的東西在孩子的碗裡。這時候,老師只能在前幾周都先給少量,等了解孩子們個別食量的情況時,再慢慢增加。因此,爸爸媽媽在剛開學時,如果每天放學都接到一隻爆食的小猛獸時,請不要太擔心,很有可能是寶貝還沒吃習慣學校的餐點,即使老師一直問:要不要再吃一碗,也會帶著沒吃飽的小肚子趕快把碗收起來的。通常幾周之後,孩子會比較習慣學校的菜色,胃口會好一點。另外,下午的點心,老師也不敢給孩子吃太多,墊墊肚子不餓就好,我們還是希望孩子可以晚上正餐多吃一點,而非用點心來填飽肚子。

不過比起食量,「挑食」才是最難解決的問題,不過剛開學正直與幼兒培養感情的關鍵期,老師通常都不會在這個時候為了讓孩子吃菜,而破壞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因此爸爸媽媽可以暫時先不用擔心,等和孩子熟了以後,老師總有辦法陪孩子練習。


想和大家分享這些開學難關,並不是要凸顯老師有多辛苦,或是孩子有多難帶。而是希望爸爸、媽媽用另一個角度來思考上學這件事對孩子來說有多困難,這些基本能力雖然在家裡學或是來學校再學,並沒有絕對的好或壞。但是孩子今天是孤身一人來到全然陌生的環境,除了十幾位同學還要面對兩位陌生大人,心理壓力已經夠大的,還要在當下學習新技能、想辦法跟上大家,這樣的經驗應該很難是快樂的,是誰都無法喜歡吧?想像一下,您今天來到新公司,有兩位高大(成人對幼兒來說真的很高大)的80歲婦人,面容和善的請你和其他十幾個同事,自己換上直排輪鞋跟上隊伍去辦公室,想辦法用非慣用手完成工作。我想又高又老的上司,不論再溫柔、再熱情、再怎麼表現出善意,這個工作環境還是可怕到不行吧?

想要讓孩子更快愛上學校,就要讓孩子上學前多學會些基本能力,一方面是他可以更有自信的面對新生活,另一方面老師少花一點時間在教生活自理,才有更多時間講故事、帶遊戲,讓學校生活對孩子更有吸引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iachia的沙龍
0會員
4內容數
chiachi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9/24
因為搬家的關係,從台北市的精華地段學校介聘至附近郊區學校。開學前兩周,我打開自己所有的感官來觀察整間學校的教學風格,盡量讓自己融入新環境,沒想到卻看見了當上老師五年來,讓我最迷茫教學現場。
2023/09/24
因為搬家的關係,從台北市的精華地段學校介聘至附近郊區學校。開學前兩周,我打開自己所有的感官來觀察整間學校的教學風格,盡量讓自己融入新環境,沒想到卻看見了當上老師五年來,讓我最迷茫教學現場。
2023/07/20
「老師,我今天不小心讓他穿太厚了,如果太熱請幫他換短袖。」 「老師,他最近鼻涕有點嚴重,請老師多多注意,不然他會吸回去。」 「老師,請隨時幫我留意他的口罩有沒有帶好、壓好。」 「老師,我們家OO一定要自己拿睡袋進教室嗎?我覺得有點太重了。」
2023/07/20
「老師,我今天不小心讓他穿太厚了,如果太熱請幫他換短袖。」 「老師,他最近鼻涕有點嚴重,請老師多多注意,不然他會吸回去。」 「老師,請隨時幫我留意他的口罩有沒有帶好、壓好。」 「老師,我們家OO一定要自己拿睡袋進教室嗎?我覺得有點太重了。」
2021/10/09
開學一個月了,你的孩子有沒有哭著不想上學呢?
Thumbnail
2021/10/09
開學一個月了,你的孩子有沒有哭著不想上學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今天雖是週六不上班,但早上我跑去教室進行「乾坤大挪移」。 算上今天的搬移,我前後改了三次教室空間規劃。 為什麼會這樣改來改去呢? 這得歸咎我第一次帶2歲幼幼班,完全不瞭解2歲小孩這種生物,剛來上學的時候會是什麼模樣。以致於開學前的初步規劃過於想當然耳。
Thumbnail
今天雖是週六不上班,但早上我跑去教室進行「乾坤大挪移」。 算上今天的搬移,我前後改了三次教室空間規劃。 為什麼會這樣改來改去呢? 這得歸咎我第一次帶2歲幼幼班,完全不瞭解2歲小孩這種生物,剛來上學的時候會是什麼模樣。以致於開學前的初步規劃過於想當然耳。
Thumbnail
兒子小甫終於到上兩歲幼兒班的時間了!想不到做爸爸的我也緊張起來,擔心他會唔會不適應學校生活,擔心他會不會從頭哭到尾,擔心上學下課時間他會不會累、會不會餓。 另外,最近小甫的確比以前不耐煩,常常發脾氣,令我更在意他能不能接受生活習慣的大轉變。
Thumbnail
兒子小甫終於到上兩歲幼兒班的時間了!想不到做爸爸的我也緊張起來,擔心他會唔會不適應學校生活,擔心他會不會從頭哭到尾,擔心上學下課時間他會不會累、會不會餓。 另外,最近小甫的確比以前不耐煩,常常發脾氣,令我更在意他能不能接受生活習慣的大轉變。
Thumbnail
已經開學一個月了!你的孩子還在哭嗎?當孩子離開爸媽開始進入幼兒園的時候,通常會有幾種現象。一種是還沒進校門就開始失控大哭、另一種是忍到回到家才開始哭,但不管是「先哭還是後哭」,面對孩子剛進幼兒園的焦慮與不安,身為爸媽應該如何見招拆招呢?
Thumbnail
已經開學一個月了!你的孩子還在哭嗎?當孩子離開爸媽開始進入幼兒園的時候,通常會有幾種現象。一種是還沒進校門就開始失控大哭、另一種是忍到回到家才開始哭,但不管是「先哭還是後哭」,面對孩子剛進幼兒園的焦慮與不安,身為爸媽應該如何見招拆招呢?
Thumbnail
整個八月,我陷在搬家與整理中忙碌不已。八月的前三分之二,是幫大弟的遷店而搬家;後三分之一,則是為加裝了廁所的教室,重新搬回教室所有物品、整理和準備開學。 然後,開始了更加忙碌的開學第一週。
Thumbnail
整個八月,我陷在搬家與整理中忙碌不已。八月的前三分之二,是幫大弟的遷店而搬家;後三分之一,則是為加裝了廁所的教室,重新搬回教室所有物品、整理和準備開學。 然後,開始了更加忙碌的開學第一週。
Thumbnail
在討論上幼幼班前,這些初出茅廬的2歲小搗蛋們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呢?如何讓孩子更加快速的熟悉校園生活?
Thumbnail
在討論上幼幼班前,這些初出茅廬的2歲小搗蛋們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呢?如何讓孩子更加快速的熟悉校園生活?
Thumbnail
9月24日星期六參加幼兒園的家長會,去年剛上小班的兒子,因為疫情嚴重導致家長會停辨。 今年兒子升上中班,終於恢復實體的家長會,這也是我生平第一次參加,雖然未來一定有很多機會參加家長會,但是仍想寫下來記錄一下。 一、家長會內容: 幼兒園組織與成員: 小孩就讀是國中部附屬的公立幼兒園,總共7個班,有蜻蜓
Thumbnail
9月24日星期六參加幼兒園的家長會,去年剛上小班的兒子,因為疫情嚴重導致家長會停辨。 今年兒子升上中班,終於恢復實體的家長會,這也是我生平第一次參加,雖然未來一定有很多機會參加家長會,但是仍想寫下來記錄一下。 一、家長會內容: 幼兒園組織與成員: 小孩就讀是國中部附屬的公立幼兒園,總共7個班,有蜻蜓
Thumbnail
小小幼生上學囉 兩歲半的孩子希望他可以做到怎樣的學習成果?別想,只要進教室不哭不鬧就好。 班上來了兩個兩歲半的孩子。 第一天來,就演一齣難捨難分的劇情,媽媽將幼兒塞進我懷裡,快速的上車離開,幼生卻是一隻手伸出去,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的大喊「我要媽媽,我要媽媽」,真的好可憐,這麼小就要離開父母身邊。
Thumbnail
小小幼生上學囉 兩歲半的孩子希望他可以做到怎樣的學習成果?別想,只要進教室不哭不鬧就好。 班上來了兩個兩歲半的孩子。 第一天來,就演一齣難捨難分的劇情,媽媽將幼兒塞進我懷裡,快速的上車離開,幼生卻是一隻手伸出去,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的大喊「我要媽媽,我要媽媽」,真的好可憐,這麼小就要離開父母身邊。
Thumbnail
幼兒園開了四月的線上會議,因為校園即將重新開放,家長們可以入園接送小孩,老師們必須知道所有的接送流程和注意事項。 也因為要讓老師們整理好教室,所以這幾週的代課時間,都是入班協助照看孩子,讓老師可以做一些電腦相關事務。
Thumbnail
幼兒園開了四月的線上會議,因為校園即將重新開放,家長們可以入園接送小孩,老師們必須知道所有的接送流程和注意事項。 也因為要讓老師們整理好教室,所以這幾週的代課時間,都是入班協助照看孩子,讓老師可以做一些電腦相關事務。
Thumbnail
幼兒園是孩子第一個接觸團體,裡面就是小型社會的縮影,從玩中學、學中玩培養生活能力,對他長大踏進社會適應團體生活很重要,小孩生活自理能力好,將來也不用擔心他無法照顧自已。  3-6歲的小孩活潑好動,已經開始會問一些為什麼?例如:家中水槽貼了1-7保養的步驟,家中兒子老是會問:媽咪,為什麼只有1.2.3
Thumbnail
幼兒園是孩子第一個接觸團體,裡面就是小型社會的縮影,從玩中學、學中玩培養生活能力,對他長大踏進社會適應團體生活很重要,小孩生活自理能力好,將來也不用擔心他無法照顧自已。  3-6歲的小孩活潑好動,已經開始會問一些為什麼?例如:家中水槽貼了1-7保養的步驟,家中兒子老是會問:媽咪,為什麼只有1.2.3
Thumbnail
小孩準備要離開媽媽或是保母,獨自一人在陌生環境與陌生的老師相處一天,對他們來說的確困難。所以剛上幼兒園的孩子與家長,總是在校門口上演十八相送外加哭倒長城戲碼,小孩累、家長更累......
Thumbnail
小孩準備要離開媽媽或是保母,獨自一人在陌生環境與陌生的老師相處一天,對他們來說的確困難。所以剛上幼兒園的孩子與家長,總是在校門口上演十八相送外加哭倒長城戲碼,小孩累、家長更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