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教養是合作》阿德勒陪你探索最適親子關係,讓共好成為家庭日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弟弟又不是故意的,妳就讓他一下,再種就有了。」

當小一的弟弟,把好不容易冒出頭的小花苗,拔起來一探究竟,我生氣得想哭的時候,大人用這句話,讓我閉上嘴巴。

小時候,我最討厭大人講孔融讓梨的故事。

「妳看孔融多懂事,都會禮讓,更何況妳是姊姊。」

這些溫良恭儉讓的故事,固然是儒家思想的美德,卻也成為年幼時期我的緊箍咒,綁得我有苦說不出。

當我成為媽媽,我就不會要求年紀大孩子的一定要禮讓年紀小的,年紀小的孩子也未必要聽年紀大的。壞處就是,他們常爭吵,而且沒大沒小。 (誤)

raw-image

「教養,就是補償生命的路徑。」我們都承接了來自家庭甚至家族的價值觀,也在有意無意下,逆向操作我們不想要的部分。

《教養是合作》書裡提到「我們都在教養裡,補償自己。」

這句話蠻有意思的,補償自己過往不愉快的經驗,不再複製。或者年幼未滿足的期待,在孩子身上實現。比如小時候很想買積木拼圖無法如願,現在狂買積木拼圖給孩子玩。我覺得孩子的玩具通常是爸媽自己也想玩的。哈哈~

在教養孩子之前,得先清楚明白的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弱點與長處,才能把自己擺在最佳的戰鬥位置,傳說遊戲不都這樣嗎?

透過有如心理測驗般有趣的分析,海蒂老師幫你找出你的教養風格,對照孩子的天生氣質與個性,投其所好,以便去找到最適合彼此的合作溝通方式。

海蒂老師從阿德勒心理學切入,講述自己日常生活故事,用具體有步驟的方法,引導家長們如何去看見孩子內在心理需求,追求連結感、追求能力感、追求重要性與價值以及擁有勇氣。

有趣的是,當看到海蒂老師面對孩子也會暴怒,心裡也跟我一樣有千百個OS,突然覺得自己不孤單,不那麼懊悔自責了。(什麼心態啊)

因為我們都一樣,在孩子面前,只是個平凡的母親。

這本厚如字典的《教養是合作》含金量真的蠻高的,只是資訊量龐大,一次K完,恐怕會消化不良。

建議分段閱讀,邊讀邊想邊運用,一定會收穫滿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感謝分享這個「合作」的觀點。或許在現代的親子教養中,除了「上對下」「權威式」的模式,可以多一種「合作」「朋友」的親子相處關係。
avatar-img
蘇菲雅生活筆記-Sophia Chen 的沙龍
84會員
281內容數
與親子相關議題,包括親子溝通、親子互動,育兒經驗。
2025/03/25
林志玲的《剛剛好的優雅》教導我們如何保持優雅與從容,並在追求成功的同時兼顧內在成長。文章透過職場女性的例子,闡述了設立界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避免善良被誤解為懦弱。此外,文章也強調心態的重要性,如何在複雜的世界中活得簡單、幸福。
Thumbnail
2025/03/25
林志玲的《剛剛好的優雅》教導我們如何保持優雅與從容,並在追求成功的同時兼顧內在成長。文章透過職場女性的例子,闡述了設立界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避免善良被誤解為懦弱。此外,文章也強調心態的重要性,如何在複雜的世界中活得簡單、幸福。
Thumbnail
2025/03/10
參與沈春華新書發表會的體驗分享,以及從中獲得的人生體悟。並分享了新書座談會的精華。
Thumbnail
2025/03/10
參與沈春華新書發表會的體驗分享,以及從中獲得的人生體悟。並分享了新書座談會的精華。
Thumbnail
2025/02/07
青少年時期的孤單感,以及現代人普遍存在的隱性孤單,是本文探討的主題。文章以自身經驗出發,談到在學業壓力與人際關係的矛盾下,隱藏內心孤單的感受。並藉由《隱性孤單》一書,探討親子溝通的重要性,強調父母陪伴與無條件的愛,對孩子建立自信與面對挑戰至關重要。
Thumbnail
2025/02/07
青少年時期的孤單感,以及現代人普遍存在的隱性孤單,是本文探討的主題。文章以自身經驗出發,談到在學業壓力與人際關係的矛盾下,隱藏內心孤單的感受。並藉由《隱性孤單》一書,探討親子溝通的重要性,強調父母陪伴與無條件的愛,對孩子建立自信與面對挑戰至關重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小兒子國中一年級,進入了青春叛逆期,常想去關心他,卻被他以「妳又想來管教我」的心態,給我難看的臉色和不屑的語氣怨懟。此時容易讓我瞬間起了嗔恨心,常常希望沒有生過這個小孩!為此困擾,請示精舍佛菩薩,開示結果為「相欠債」,但唸完逈向成功之後,並沒有太大的改善。於是聽一位師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小兒子國中一年級,進入了青春叛逆期,常想去關心他,卻被他以「妳又想來管教我」的心態,給我難看的臉色和不屑的語氣怨懟。此時容易讓我瞬間起了嗔恨心,常常希望沒有生過這個小孩!為此困擾,請示精舍佛菩薩,開示結果為「相欠債」,但唸完逈向成功之後,並沒有太大的改善。於是聽一位師
Thumbnail
身為家長必讀的書本之一,您們讀了嗎? 「家長們,真的辛苦了!可以感受到您心裡似乎有許多焦慮、恐懼與沮喪,我想,在討論怎麼教孩子之前,您可以安頓自己的內心,先疼惜這位這麼認真的您。想要請您謝謝自己為了孩子,在這幾年來每天對孩子的貢獻,以及感謝您自己一路以來對孩子的付出與怒力。因為您的孩子值得被您善待,
Thumbnail
身為家長必讀的書本之一,您們讀了嗎? 「家長們,真的辛苦了!可以感受到您心裡似乎有許多焦慮、恐懼與沮喪,我想,在討論怎麼教孩子之前,您可以安頓自己的內心,先疼惜這位這麼認真的您。想要請您謝謝自己為了孩子,在這幾年來每天對孩子的貢獻,以及感謝您自己一路以來對孩子的付出與怒力。因為您的孩子值得被您善待,
Thumbnail
前陣子那篇爭議文,後來引發網友關於「教養」的諸多討論,很奇妙,同一篇文章,有些人認為我已經教會小孩了,而有些人則緊咬著我沒教、甚至亂教,我兒子放出來後會危害社會。相同的文字,大家各自解讀,究竟「教養」的本質是什麼?
Thumbnail
前陣子那篇爭議文,後來引發網友關於「教養」的諸多討論,很奇妙,同一篇文章,有些人認為我已經教會小孩了,而有些人則緊咬著我沒教、甚至亂教,我兒子放出來後會危害社會。相同的文字,大家各自解讀,究竟「教養」的本質是什麼?
Thumbnail
「弟弟又不是故意的,妳就讓他一下,再種就有了。」 當小一的弟弟,把好不容易冒出頭的小花苗,拔起來一探究竟,我生氣得想哭的時候,大人用這句話,讓我閉上嘴巴。 小時候,我最討厭大人講孔融讓梨的故事。
Thumbnail
「弟弟又不是故意的,妳就讓他一下,再種就有了。」 當小一的弟弟,把好不容易冒出頭的小花苗,拔起來一探究竟,我生氣得想哭的時候,大人用這句話,讓我閉上嘴巴。 小時候,我最討厭大人講孔融讓梨的故事。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若子女小時候未對他們付出愛心和耐心,子女心裡容易不認同父母;長大後,雖為時較晚,但還是有改變的機會,父母要付出心力去圓滿,以身作則,用愛與關懷慢慢將子女導正,子女才不會反彈。」 「母子連心,要學佛,將自己的心安住,才能將子女顧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若子女小時候未對他們付出愛心和耐心,子女心裡容易不認同父母;長大後,雖為時較晚,但還是有改變的機會,父母要付出心力去圓滿,以身作則,用愛與關懷慢慢將子女導正,子女才不會反彈。」 「母子連心,要學佛,將自己的心安住,才能將子女顧
Thumbnail
「心理師,要怎麼要讓孩子學會跟人家分享呢?我好好跟大兒子講,說弟弟還小,而他已經長大了,希望他多包容弟弟,處處讓弟弟一點,結果他還是對弟弟很小氣,一點點事情都要計較,不願意把玩具分弟弟玩,不順他意就尖叫大哭!該怎麼辦呀?」家人常常忘了「較大的孩子其實還是個孩子」,過份高估了大孩子消化情緒的能力。
Thumbnail
「心理師,要怎麼要讓孩子學會跟人家分享呢?我好好跟大兒子講,說弟弟還小,而他已經長大了,希望他多包容弟弟,處處讓弟弟一點,結果他還是對弟弟很小氣,一點點事情都要計較,不願意把玩具分弟弟玩,不順他意就尖叫大哭!該怎麼辦呀?」家人常常忘了「較大的孩子其實還是個孩子」,過份高估了大孩子消化情緒的能力。
Thumbnail
當孩子閱讀相同年齡層作者所寫的文章,由於他們看事情的角度很接近、程度相仿、感受也雷同,代入感會相當強烈,容易感同身受。在授課時,我又設計了以下三個步驟來強化代入感……
Thumbnail
當孩子閱讀相同年齡層作者所寫的文章,由於他們看事情的角度很接近、程度相仿、感受也雷同,代入感會相當強烈,容易感同身受。在授課時,我又設計了以下三個步驟來強化代入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