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志怪筆記】董啟章《博物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博物誌》董啟章著,2012,聯經出版

《博物誌》董啟章著,2012,聯經出版

本書目錄就彷彿博物館呈列展品,只是這些展品不是放在某個館舍之內,而是被置放於某個處於虛實之間的城市,展現的是人與物、與環境、與自然的交融。

近一年來在大溪的木藝生態博物館工作,跟同事聊天時認識了一個新詞,「生態學(ecology)」,這個詞由德國生物學家海克爾(Ernst Haeckel)於1866年提出,後成為生物學的一個分支,此領域主要關注在「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研究」。

而同樣使用「博物」這個主題,如若用生態學的角度下去看《博物誌》,原本書中各種光怪陸離的「怪物」,就變成了「人與環境互動下的產物」,一切都更有趣了。

不過我沒有要寫論文,所以到底這些「怪物」當初是怎麼與現實的香港城互動?在作者眼中是如何成為怪物住進虛構V城中?這些我都沒有要再深入研究,如果有人寫好論文,那我再看。

只是想說,我很開心在這奇異的城市中,虛與實的夾縫中,遠遠的看見了粟米君、鳳梨酥小姐、羊齒之女、克力架先生、霓虹女子⋯⋯他們都活在一個浪漫而奇異的縫隙裡。

我希望我也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夏帆✿NATSUHO的沙龍
12會員
45內容數
讀讀我書架上的那些裝飾品。 或者偶爾看看電影。 隨筆記錄,或隨心吐槽。 偷點閒心,更添歡欣。
2024/03/19
如果說,我剛回台的心情是想家,那翻開《小寧》便是另一種穿越時空的思鄉,詩中那些密碼勾動起許多靜靜沉澱伏貼至記憶底層的情感,是我畢業出了社會、離鄉背井在異國打工後所漸漸淡忘的——那些都是我特別能切身認知到自己身為台灣人的時刻。
Thumbnail
2024/03/19
如果說,我剛回台的心情是想家,那翻開《小寧》便是另一種穿越時空的思鄉,詩中那些密碼勾動起許多靜靜沉澱伏貼至記憶底層的情感,是我畢業出了社會、離鄉背井在異國打工後所漸漸淡忘的——那些都是我特別能切身認知到自己身為台灣人的時刻。
Thumbnail
2024/02/19
中文系畢業多年,生活工作雖然有在接觸文字,但離這種中國傳統詩詞確實有點遙遠了,偶有想念,但要我再拿起那厚得跟磚頭一樣的詞選來讀也實在不想,所以在逛圖書館看到時就隨手借了。
Thumbnail
2024/02/19
中文系畢業多年,生活工作雖然有在接觸文字,但離這種中國傳統詩詞確實有點遙遠了,偶有想念,但要我再拿起那厚得跟磚頭一樣的詞選來讀也實在不想,所以在逛圖書館看到時就隨手借了。
Thumbnail
2024/02/05
要說起這本《沙拉紀念日》,就不得不提一下,它在日本年銷售曾經賣得比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還要好的事蹟。原本屬於較冷門的文類,這一本短歌集卻成為暢銷書第一名,是日本史上唯一的異例(其他地方大概也很難有這樣韻文比非韻文賣得好的例子)。
Thumbnail
2024/02/05
要說起這本《沙拉紀念日》,就不得不提一下,它在日本年銷售曾經賣得比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還要好的事蹟。原本屬於較冷門的文類,這一本短歌集卻成為暢銷書第一名,是日本史上唯一的異例(其他地方大概也很難有這樣韻文比非韻文賣得好的例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對於藝術家來說,在城市博物館中,要如何以其藝術生產的觀點,跟觀眾有更好的溝通呢?海德根(Carl Heideken)提出了以一個藝術家在城市博物館中應該如何策展的見解,並從這個提問的問題意識出發,闡述他自身在諸多城市博物館工作的經驗與觀察。對藝術家來說,可以在博物館裡創造跟觀眾對話的方式,是一種很好
Thumbnail
對於藝術家來說,在城市博物館中,要如何以其藝術生產的觀點,跟觀眾有更好的溝通呢?海德根(Carl Heideken)提出了以一個藝術家在城市博物館中應該如何策展的見解,並從這個提問的問題意識出發,闡述他自身在諸多城市博物館工作的經驗與觀察。對藝術家來說,可以在博物館裡創造跟觀眾對話的方式,是一種很好
Thumbnail
本書目錄就彷彿博物館呈列展品,只是這些展品不是放在某個館舍之內,而是被置放於某個處於虛實之間的城市,展現的是人與物、與環境、與自然的交融。
Thumbnail
本書目錄就彷彿博物館呈列展品,只是這些展品不是放在某個館舍之內,而是被置放於某個處於虛實之間的城市,展現的是人與物、與環境、與自然的交融。
Thumbnail
「我在迷宮的絲綢般潮濕黑暗中快樂無比, 毫無頭緒」—法國作家 愛蓮.西蘇 (Helene Cixous) 2023/2/10 完成一幅枯葉後的讀書雜感 作者以感激之心將此書 獻給他所師法的真菌 一種收穫是 熟悉且容易探索(馴化)的,更有可能偏頗性地形成中心主義。 生活在擁擠的人類社會 容易產生人類
Thumbnail
「我在迷宮的絲綢般潮濕黑暗中快樂無比, 毫無頭緒」—法國作家 愛蓮.西蘇 (Helene Cixous) 2023/2/10 完成一幅枯葉後的讀書雜感 作者以感激之心將此書 獻給他所師法的真菌 一種收穫是 熟悉且容易探索(馴化)的,更有可能偏頗性地形成中心主義。 生活在擁擠的人類社會 容易產生人類
Thumbnail
冰川是冷豔太陽則是暖色的對比,台北市立美術館的美術專題「未來身體:超自然雕塑」,旅人穿梭於馬路上,宛如千萬種問號相接世紀時空,最終孕育出相對論的關係。 一位旅人問沒有標示的地點怎麼報、詢問,雕塑作品的相對論做出發點、觀察,替「未來身體」的社會記憶,相互重疊出影、物影的時空情境,以作品寫照出客體關係。
Thumbnail
冰川是冷豔太陽則是暖色的對比,台北市立美術館的美術專題「未來身體:超自然雕塑」,旅人穿梭於馬路上,宛如千萬種問號相接世紀時空,最終孕育出相對論的關係。 一位旅人問沒有標示的地點怎麼報、詢問,雕塑作品的相對論做出發點、觀察,替「未來身體」的社會記憶,相互重疊出影、物影的時空情境,以作品寫照出客體關係。
Thumbnail
實在是太喜歡這本書了, 它從國小二年級開始陪伴我至今。 在以前那個《漢聲小百科》的年代,以前那個銷售員還會挨家挨戶上門推銷書籍的年代,台灣著實出了不少放到現在還是非常值得的好書。 知識會過時,但好的概念,能夠持續的比知識要久遠。 就像外表的礦物雖然氧化,內裡的黃金仍然閃閃發光。 很喜歡那時一些從日本
Thumbnail
實在是太喜歡這本書了, 它從國小二年級開始陪伴我至今。 在以前那個《漢聲小百科》的年代,以前那個銷售員還會挨家挨戶上門推銷書籍的年代,台灣著實出了不少放到現在還是非常值得的好書。 知識會過時,但好的概念,能夠持續的比知識要久遠。 就像外表的礦物雖然氧化,內裡的黃金仍然閃閃發光。 很喜歡那時一些從日本
Thumbnail
久違地北上,去了一趟臺北市立美術館。 《在夾縫中行走》 策展論述的思考漫遊已接近迷走,置身其中常摸不著頭緒,對參觀者來說,無疑也是在夾縫中行走,思路運行舉步維艱。
Thumbnail
久違地北上,去了一趟臺北市立美術館。 《在夾縫中行走》 策展論述的思考漫遊已接近迷走,置身其中常摸不著頭緒,對參觀者來說,無疑也是在夾縫中行走,思路運行舉步維艱。
Thumbnail
「界限不但不是實存世界的摹描,它本身就是實存世界的虛構性塑造方式。」 ——董啟章,《地圖集》 - 策展人在展覽介紹引用了上述董啟章的話,來貫穿這一組的展覽。以我的角度來看,這組展覽所要表達的是關於「媒體釋讀
Thumbnail
「界限不但不是實存世界的摹描,它本身就是實存世界的虛構性塑造方式。」 ——董啟章,《地圖集》 - 策展人在展覽介紹引用了上述董啟章的話,來貫穿這一組的展覽。以我的角度來看,這組展覽所要表達的是關於「媒體釋讀
Thumbnail
科學繪圖,源於繪者對自然生物的深刻觀察,達到辨識、鑑定生物的科學目的。策展人胡哲明(臺灣生物分類學會理事長)表示,科學目的是科學繪圖最為重要的目的及框架,,繪者立基於此進行繪製。相較於博物畫,科學繪圖有著明確地目的性,在表現上更為嚴謹。 台博館「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展至5/30,歡迎大家參觀。
Thumbnail
科學繪圖,源於繪者對自然生物的深刻觀察,達到辨識、鑑定生物的科學目的。策展人胡哲明(臺灣生物分類學會理事長)表示,科學目的是科學繪圖最為重要的目的及框架,,繪者立基於此進行繪製。相較於博物畫,科學繪圖有著明確地目的性,在表現上更為嚴謹。 台博館「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展至5/30,歡迎大家參觀。
Thumbnail
講稿/ Duncan Mountford(英國藝術家,任教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這份創作論述將談到關於我作品的幾個主題。「多元自然史」(Natural Histories)暗示兩個面向:交織在事實與虛構間的「自然世界」和多種「歷史」。
Thumbnail
講稿/ Duncan Mountford(英國藝術家,任教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這份創作論述將談到關於我作品的幾個主題。「多元自然史」(Natural Histories)暗示兩個面向:交織在事實與虛構間的「自然世界」和多種「歷史」。
Thumbnail
展區內容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早期的知識性繪本,從六零年代的「中華兒童叢書」,七八零年代成套百科代表「漢聲小百科」,九零年代單本台灣自然科學家繪本,如邱承宗的「蝴蝶」等。第二部分是邁向未來的知識性繪本,說明現代知識性繪本以圖像為主角,文字為輔,打破文字的疆界,讓人能夠靠著圖像理解內容。
Thumbnail
展區內容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早期的知識性繪本,從六零年代的「中華兒童叢書」,七八零年代成套百科代表「漢聲小百科」,九零年代單本台灣自然科學家繪本,如邱承宗的「蝴蝶」等。第二部分是邁向未來的知識性繪本,說明現代知識性繪本以圖像為主角,文字為輔,打破文字的疆界,讓人能夠靠著圖像理解內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