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迷因:基因和迷因共謀的人類心智和文化演化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我們的大腦是迷因的宿主,都被迷因控制了嗎?

 

●迷因是什麼?

這個由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創造出來的新名詞,類比於生物學上的基因 (gene) 這個概念,指的是「文化中會經由非遺傳方式,尤其是透過模仿傳遞下去的東西」。

換言之,迷因能將想法、觀念、行為或技能從一個人轉移到另一個人,一個大腦傳遞到一個大腦,形式包括故事、服裝、發明、食譜、歌曲、農耕或雕塑。

迷因會四處散播,不管是有用的、中性的或是有害的,不管是一個精彩的科學想法、或是科技上的發明,都會因為有用而散播。

 

●布拉克莫在書中使用迷因理論,說明了迷因演化過程是如何發生的。

例如,廣義的人類語言起源與發展過程。

布拉克莫論證,人類的語言能力受到了迷因驅使而開始發展,語言的功能其實是為了傳播這些強勢迷因而存在的。

而一些有利於人類社交、繁衍甚至性愛的語言開始演化後,某些成功的迷因將大量被模仿與複製,得到其原汁原味的保存、增強其豐富化,以及持久盛行發展的大腦環境。

不過,生活在社群媒體世代的人們,接觸最多的是網路迷因 (Internet Meme) 的數量可能最多,衝擊也最大。

如果從本書論證加以延伸,那麼網路社群中流傳盛行的各種迷因現象 (如流行梗圖、爆紅政治人物、各類網紅直播,甚至假新聞帶風向等現象)可被說明,更可以說明作為一個文化社會的複製子,任何於網路社群中的強勢迷因資訊,可說是得到了絕佳的演化工具,得以在眾多迷因競爭中,受到人們喜歡、注意。

撩撥了情緒與慾望的迷因資訊,總是能獲致豐沛的演化能量與活力,得以利用網路,廣傳散布於全人類的機會。

 

●網路病毒是比較新的迷因。

收過一封「筆友的問候」,這顯然是來自某位未曾謀面人士的好心警告,裡面寫著「絕對不要下載任何標題為「筆友的問候』的訊息」,然後繼續警告我如果我點開了這封可怕的訊息,就會讓「特洛伊木馬病毒」摧毀我硬碟中的所有資料,再自動把這封訊息傳給我信箱中的所有電子郵件收件人。

為了保護我的朋友及全世界的電腦網路,我必須儘快把這封警告信寄給所有朋友。

你發現了嗎?

對這隻病毒的描述並不合理且並不存在。

真正的病毒,就是這則警告本身。

這是非常聰明的小型迷因體,威脅並訴諸利他主義,讓你這個又傻又有 愛心的受害者把訊息傳遞下去。

 

●如果我們要確認迷因的意思,就必須小心區分經由模仿而來的學習,以及其他種類的學習。

心理學傳統上針對個別學習(如個別動物或人的學習)主要區分了兩種類型:古典制約以及操作制約。

在古典制約中,最開始是巴夫洛夫對流涎的狗的研究,兩種刺激源會經由重複配對出現而產生連結。

我的貓或許習得把特定聲音連結到用餐時間,把某些貓隻的影像連結到害怕,把雨聲連結到「不適合外出」等等。

就像我習得聽到牙醫的鑽牙聲就全身僵硬,聽到冰塊落入琴湯尼的聲響 就感到輕鬆愉快。

你可以這麼說,在古典制約理論中, 環境中的某個面向已經被複製到大腦中,但這些面向就停在腦中,不會經由模仿傳遞下去。

操作制約是在動物做出某些行為時會獲得獎賞或懲罰,因此會增加或減少這個行為的頻率。

伯爾赫斯·史金納(Burrhus Skinner)就對這種試誤學習進行了一個知名研究,讓籠內的老鼠或鴿子習得壓下桿子以獲取食物。

我的貓也許也是藉由操作制約學會使用貓門,並精進捕捉老鼠的技巧。她也學會了乞求。

一開始,她輕輕抬起鼻子頂著我手中的盤子,接著在「行為塑造」的過程中,我逐步獎賞她,讓她做出越來越俐落的乞求動作,最後我把碟子藏在背後,直接說「上來」。

如果你覺得人類這樣強大的動物這如此待弱小動物是不公平的,那我要告訴你,她也成功訓練了我,在她需要時讓我離開書桌去撫摸她。

 

●迷因—基因交互作用

當迷因與基因交互作用,我們或許會預期它們出現競爭和合作,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各種層次。

一如我們所見,好幾位理論學者把迷因比擬成共生體、互利互助、共生共存或是寄生。

第一位就是克洛克。

他說,最好的情況我們就是與我們的文化指令共生,「最糟的情況就是它們的奴隸」。

狄里厄斯則認為,情況是相反過來的;迷因最開始是基因的奴隸,但就如他所說的,大家都知道奴隸已趨向獨立,而現在我們的迷因從有用的互利互助者、到破壞性的寄生蟲都有可能。

眾所周知,道金斯把宗教視為心智的病毒。

這些都帶來一個問題:迷因究竟是基因的朋友,還是敵人?

答案當然是,兩者都是。

 

●根據美國作者布羅迪(1996)的研究,跟性愛、食 物和權力有關的迷因,都觸壓到威力無窮的迷因「按鈕」,因為這些主題在我們演化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觸動按鈕的迷因,就是成功的迷因。

還有另一個闡明的方式:基因演化創造出對於性、食物和權力特別關注的大腦,以及我們所選擇、反應這些基因所關注的迷因。

除了使用「迷因」一詞,這背後的邏輯是社會生物學者或演化心理學所假定的:我們所擁有的觀念、所傳遞的故事,以及所發展出的文物和技術,最終服務的對象都是基因。

根據社會生物學,文化應能反應基因的關注,畢竟文化最終是為了基因。

 

●跟婚姻有關的迷因是另一種明顯的例子。

從白色蓬裙洋裝加上幾束花,到破處儀式和通姦的可怕懲罰,我們瞭解到跟婚姻有關的許多迷因,都是立基於生物學上的優勢。

美國迷因學者林區(1996)提供了婚姻傳統中許多追隨生物學優勢的事例,例如性別角色及父系繼承。

其中的機制很簡單。執行某種婚姻制度的人,會比執行另一種婚姻制度的人產出更多孩子,並且把這套體系傳遞下去,因此產出更多孩子。

因此,傳遞這種體系會更有效率。

除此之外,運作最佳的體系可能會隨著環境變化。

社會生態學者提供了許多不尋常的婚姻安排,以及各種聘金和嫁妝的事例,這些事例看來確實都依循環境而出現,並能增進體系中成員的基因適應度。

一夫多妻制(一個男性有好幾個妻子)就跟一夫一妻制一樣,都是常見的體系。

但在極端的環境中,其他體系也能盛行。

舉例來說,在邊陲寒冷貧瘠的喜馬拉雅山谷中,是全世界少數幾個施行兄弟共妻的一妻多夫制的地區。

這種制度是一個女性與兩個以上的兄弟結婚,並繼承家業。

許多男性和女性保持獨身,女性通常會協助治理家產,而未婚男性則成為僧侶。

英國的社會生態學者約翰.克魯克(John Crook 1989)詳細研究了這些人,並主張他們的體系其實最大化了其基因的適應度。

祖母在一妻多夫制裡所生的女兒,比在一夫一妻制中生下的女兒,後代生存下來的數量更高(Crook 1995)。

不論你是從社會生物學角度或是迷因學角度來看,結果都很相似。

成功的運作方式(或是成功的迷因),是在所處環境中提供最佳基因優勢的運作方式。

 

●為何有人會自願獨身,放棄所有的性愛歡愉?

除非他們的構造和我們其他人完全不同,否則他們應該會奮力地與身體歡愛的自然慾望抗爭,並且釋放這不時出現、甚至持續對性愛的極度渴求。

依照定義,獨身者無法傳遞自身的基因。

他們這麼做是為了什麼?

從基因的角度未必無法解釋。

獨身男女在某些情況下,有可能藉由照顧手足或姪甥,來增進他們基因的存活率。

從某些會劃分領域的鳥身上可以看到這種情形。

例如當領域很稀少,尚未尋獲配偶的年輕公鳥就會幫助手足築巢。

牠們或許在未來的季節中能擁有自己的領域,但現在幫助甥姪可能是基因上的最佳策略。

確實在人類社會中,我們不乏看到慈祥的姑媽和寬厚的叔父。

而裙帶關係之普遍,足以具備專有名稱。

 

●網路需要我們嗎?

是的,就目前來說是的,至於往後是否會一直需要?或許未必。

但網路所需要的硬體和軟體都是人類所造,並且需要我們來維護,否則複製系統就會崩潰。

更重要的是,我們生物上的演化天性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舊驅動著迷因成功。

這些迷因很自然地都跟性、食物和戰鬥有關。

全球資訊網上最常搜尋的主題 就是性愛。

MUD可讓人們使用虛構身分,在未知地點與未知性別的對象相會、聊天,並且發生虛擬性愛。

大多數的電腦遊戲都建立在殺戮與戰事上。

凡是可以進入這種迷因體,或是跟這種迷因體保持某種關係的,都比較 會成功。

在這個意義下,網路依舊需要我們,並且同時由人類基因和迷因所驅動。

然而,未來會有許多變動。

網路空間中已有四處漫遊的免費程式,稱為「機器人程式」(bot)。

人工智慧前進的方向,似乎就是建造出又小又笨拙的單位,但這些單位集結起來卻能完成很聰明的事。

我們可以想像,網路上開始充滿這類自動化的愚笨生物,卻能合力完成

有用的工作。

例如,當網路的範圍和複雜度繼續增加,並且必然受到迷因原則所主宰,網路上的流量和控制問題必定也會隨之增加。

 

●迷因學自此引領我們跨入新的視界,讓我們知道我們可能可以如何生活。

我們可以像大多數人一樣繼續過日子,活在虛假的錯覺下,認為我們內在有個持續的意識自我,他能負責我的行動,讓我成為我。

或是我們可以像個人一樣活著,一個有身體、腦和迷因的人,以複製子和環境之間複雜交互作用的情況下活著,在知道實況就是如此而活著。

那麼,我們就不會再是自私的自我複合體的受害者。

在這個意義下,我們可以獲得真正的自由。

不是因為我們可以反叛自私複製子的暴政,而是因為我們知道,根本就沒有反叛的對象。

 

~蘇珊.布拉克莫 Susan Blackmore/本書是蘇珊.布拉克莫(Susan Blackmore)在英國布里斯托西英格蘭大學意識心理學課堂上所使用的讀本。布拉克莫的研究領域包括瀕死經驗、冥想的效果、人們為何相信超自然現象、演化心理學,以及迷因理論。她目前是佩若特—瓦瑞克基金的研究員,研究處於意識邊緣狀態的心理現象,並且獲得「超自然主張科學研究委員會」(CSICOP)的「卓越懷疑獎」。蘇珊.布拉克莫是好幾本雜誌的專欄作家,不定期在《獨立報》發表文章,也常上廣播和電視機節目。
~《迷因:基因和迷因共謀的人類心智和文化演化史》
~《The Meme Machine》

 

#迷因 #演化史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博客來購買《迷因》】↓↓
https://whitehippo.net/30Rkm

【金石堂購買《迷因》】↓↓
https://easyfun.biz/2wd16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avatar-img
357會員
2.1K內容數
【偶希都理/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偶希都理 的其他內容
★「外國人之所以不看漫畫,就是他們的國度沒有手塚治虫。」日本朝日新聞以這句話向手塚治虫致敬。
★食品產業是高利潤的世界但卻處處充滿騙局。 你吃的起司可能是木屑、壽司裡的生魚片來源不明、 初榨橄欖油其實是冒充的、牛肉、蔬果、五穀雜糧都混有假貨!
★不去好萊塢,就能學到美國電影工業的行規與實務經驗。
★一起來看看各個不同地方的人們,是如何慶祝節慶, 又有哪些讓人意想不到的慶祝方式。 ●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節是東方古老的傳統節日,主要盛行於中國、馬來西亞、日本、韓國等 華人聚集的國家。當天,人們會吃粽子,進行賽龍舟等傳統習俗活動。 端午節已有超過兩千年的歷史,起源於中國遠古時期的百越民族對於
★大家都說要做熱愛的事,但沒說出口的是: 你還是要一輩子工作到死,因為我們別無選擇。 ●「千禧世代根本沒有機會。」這是安妮.路萊(Annie Lowrey)報導的標題,寫於大流行期間被隔離的數星期中,報導內容詳細指出千禧世代在各種方面所遭遇的困境。她寫道:「千禧世代進入職場的時間點剛好是自經濟大蕭條
★反生育主義的經典著作。 ●「總括來說,本書立論新穎大膽,提出的議題亦十分重要。縱然論證層面上偶有簡略與失當之處,但其對常識與定見的挑戰,無疑值得深思。哪怕各位閱後不盡同意,相信也不會覺得枉然。畢竟哲學的可貴,並非給予答案,而在於有意義的發問。」 —郭柏年(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高級講師) ●「貝納塔這
★「外國人之所以不看漫畫,就是他們的國度沒有手塚治虫。」日本朝日新聞以這句話向手塚治虫致敬。
★食品產業是高利潤的世界但卻處處充滿騙局。 你吃的起司可能是木屑、壽司裡的生魚片來源不明、 初榨橄欖油其實是冒充的、牛肉、蔬果、五穀雜糧都混有假貨!
★不去好萊塢,就能學到美國電影工業的行規與實務經驗。
★一起來看看各個不同地方的人們,是如何慶祝節慶, 又有哪些讓人意想不到的慶祝方式。 ●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節是東方古老的傳統節日,主要盛行於中國、馬來西亞、日本、韓國等 華人聚集的國家。當天,人們會吃粽子,進行賽龍舟等傳統習俗活動。 端午節已有超過兩千年的歷史,起源於中國遠古時期的百越民族對於
★大家都說要做熱愛的事,但沒說出口的是: 你還是要一輩子工作到死,因為我們別無選擇。 ●「千禧世代根本沒有機會。」這是安妮.路萊(Annie Lowrey)報導的標題,寫於大流行期間被隔離的數星期中,報導內容詳細指出千禧世代在各種方面所遭遇的困境。她寫道:「千禧世代進入職場的時間點剛好是自經濟大蕭條
★反生育主義的經典著作。 ●「總括來說,本書立論新穎大膽,提出的議題亦十分重要。縱然論證層面上偶有簡略與失當之處,但其對常識與定見的挑戰,無疑值得深思。哪怕各位閱後不盡同意,相信也不會覺得枉然。畢竟哲學的可貴,並非給予答案,而在於有意義的發問。」 —郭柏年(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高級講師) ●「貝納塔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為什麼本書主張語言是否為人類的本能呢?作者一步步提出精彩的案例與論述,並探討語言的演化與發展。語言的能力對於人類,是非常重大的演化突破,也因此才有現今的文明,讓我們來了解史帝芬˙平克這本語言學的經典著作吧!
以操作制約的觀點解釋迷信為何會發生。 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是一種學習過程,指有機體學會某些操作緩解的行為,學會特定行為以達到特別目的,也就是通過強化和懲罰來改變行為,此理論是由B.F. Skinner提出。強調行為的結果對未來的影響。從操作制約的角度來看,迷信行為的發生可
Thumbnail
你知道嗎?根據腦神經科學專家的研究顯示,人類的大腦其實具有自我毀滅傾向,比起感受生活中美好的部分,大腦更容易專注在生活的不完美跟缺陷中 那是因為大腦最重要的功能是在於讓人對身邊危險的事情有所警覺,所以我們很容易就會看到白T恤上的黑點,這叫做大腦的「默認模式」
你知道什麼是「多重迷走神經理論」嗎? 多重迷走神經理論是由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精神病學教授 Stephen Porges 博士於 1994 年所提出,該理論強調自律神經系統,特別是迷走神經在調節我們的健康和行為方面的作用,並認為我們的神經系統有三種主要的反應狀態: ● 戰鬥或逃跑(交
Thumbnail
筆記系統的涌現 在生物界中,"涌现"通常指的是生物系統中出現的新性質、行為或組織結構,這些特徵不是單個生物個體所具有的,而是整個生物群體或生態系統的性質。生物界的涌现是由生物個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群體行為以及環境因素共同作用而產生的。
  社會中最常談論生存競爭的那一群人,他們的「內捲式」爭鬥反而是對於生存競爭特別沒有幫助的行為。他們只是在人類這一物種、甚至是與他們有相近思想的文化種群中爭奪資源,透過擠壓了具相同生活模式者的生存空間,他們成功地表達了自己的這些行為與思路對生存的不利。
Thumbnail
這都是一場在我們眼前上演的心理遊戲…” 軍隊已經為這些技術準備了 40 年,如果它有我們的 DNA,它可以將我們連接到網路。他們也透過電網使用頻率調製,但如果一切都連接到 HAARP 系統。他們可以讀懂一個人的心思,他的想法。 他們甚至能夠操縱我們的記憶系統並誘發我們大腦中不真實的記憶。這裡的議
Thumbnail
「無知比知識更常孕育自信。(Ignorance more frequently begets confidence than does knowledge.)~出自 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所著的《人類起源》(The Descent of Man)一書中。
Thumbnail
早前閱讀的《思想控制的技術》及《平凡的邪惡》均指出一個人若缺乏獨立思考,只聽從他人是非常危險的事。 然而現代人每天面對的網絡世界,總是充斥各種帶風向、假新聞、詭辯和偷換概念的陷阱,實在防不勝防。
Thumbnail
如果我說基因跟迷因正在密謀人類心智與文化的演化,那你大概會覺得我瘋了。 但有人卻抱持著這個觀念並把他寫了一本書,甚至行銷全球,你或許開始有點興趣想了解。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為什麼本書主張語言是否為人類的本能呢?作者一步步提出精彩的案例與論述,並探討語言的演化與發展。語言的能力對於人類,是非常重大的演化突破,也因此才有現今的文明,讓我們來了解史帝芬˙平克這本語言學的經典著作吧!
以操作制約的觀點解釋迷信為何會發生。 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是一種學習過程,指有機體學會某些操作緩解的行為,學會特定行為以達到特別目的,也就是通過強化和懲罰來改變行為,此理論是由B.F. Skinner提出。強調行為的結果對未來的影響。從操作制約的角度來看,迷信行為的發生可
Thumbnail
你知道嗎?根據腦神經科學專家的研究顯示,人類的大腦其實具有自我毀滅傾向,比起感受生活中美好的部分,大腦更容易專注在生活的不完美跟缺陷中 那是因為大腦最重要的功能是在於讓人對身邊危險的事情有所警覺,所以我們很容易就會看到白T恤上的黑點,這叫做大腦的「默認模式」
你知道什麼是「多重迷走神經理論」嗎? 多重迷走神經理論是由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精神病學教授 Stephen Porges 博士於 1994 年所提出,該理論強調自律神經系統,特別是迷走神經在調節我們的健康和行為方面的作用,並認為我們的神經系統有三種主要的反應狀態: ● 戰鬥或逃跑(交
Thumbnail
筆記系統的涌現 在生物界中,"涌现"通常指的是生物系統中出現的新性質、行為或組織結構,這些特徵不是單個生物個體所具有的,而是整個生物群體或生態系統的性質。生物界的涌现是由生物個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群體行為以及環境因素共同作用而產生的。
  社會中最常談論生存競爭的那一群人,他們的「內捲式」爭鬥反而是對於生存競爭特別沒有幫助的行為。他們只是在人類這一物種、甚至是與他們有相近思想的文化種群中爭奪資源,透過擠壓了具相同生活模式者的生存空間,他們成功地表達了自己的這些行為與思路對生存的不利。
Thumbnail
這都是一場在我們眼前上演的心理遊戲…” 軍隊已經為這些技術準備了 40 年,如果它有我們的 DNA,它可以將我們連接到網路。他們也透過電網使用頻率調製,但如果一切都連接到 HAARP 系統。他們可以讀懂一個人的心思,他的想法。 他們甚至能夠操縱我們的記憶系統並誘發我們大腦中不真實的記憶。這裡的議
Thumbnail
「無知比知識更常孕育自信。(Ignorance more frequently begets confidence than does knowledge.)~出自 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所著的《人類起源》(The Descent of Man)一書中。
Thumbnail
早前閱讀的《思想控制的技術》及《平凡的邪惡》均指出一個人若缺乏獨立思考,只聽從他人是非常危險的事。 然而現代人每天面對的網絡世界,總是充斥各種帶風向、假新聞、詭辯和偷換概念的陷阱,實在防不勝防。
Thumbnail
如果我說基因跟迷因正在密謀人類心智與文化的演化,那你大概會覺得我瘋了。 但有人卻抱持著這個觀念並把他寫了一本書,甚至行銷全球,你或許開始有點興趣想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