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哲學家很有事》

讀書筆記:《哲學家很有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雅斯培曾有「軸心時代」一說,這是指世界上各大文明,於西元前八百至前兩百年之間,出現了許多大思想家,替社會文化帶來了深刻變革。

在西方是希臘哲學,在中國是諸子百家,在印度則是宗教齊放。有些學者說,這是農業經濟資本積累到一定程度後,自然會出現的趨勢。

但我認為,它更像是大迷因時代,任何對錯標準或世界觀都可以被提出來,並比誰能流傳地更廣更久。

(「迷因」一詞,常被看成是網路上的搞笑梗。但這裡我採取偏《自私的基因》、《迷因》二書的用法,把「迷因」視為「資訊傳播單位」,簡而言之就是可傳遞、可延續的任何思維、事物或行為。據此,有種說法認為,迷因會把自己變成最能延續下去的那種樣子。)

看完這兩本《哲學家很有事》,給我一種感覺:古早的哲學論點,許多都鑲嵌在生活體驗裡,並透過最富傳染力的幾種形式:譬喻、故事與對白,試圖在歷史長河中,一再被人們所回憶。

所以我們如今能看到,幾千年以前哲學家們的生老病死、食衣住行、吃喝拉撒。或者反過來說:有人就是能在日常雜事之中,想到頗有哲學意味的話語,並讓它流傳下去。

而所謂哲學普及,本質上或許就是一種再迷因化。

avatar-img
哲學開箱文的沙龍
93會員
212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哲學開箱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每週都有幾位學生寫說,覺得女性講者「有自信」、「台風穩健」、「想學習那樣」。
許多學生把「同溫層」和「玻璃心」掛勾。
請用框架和衝突點,造一個自己想要回答的問句。
不太會判斷哪個論點很普通、哪個論點特別有力。
先改變思維、再養成習慣,最後選擇或改造環境。
盡量少問「誰該道歉誰該負責」,多問「怎麼做對未來才更有幫助」。
每週都有幾位學生寫說,覺得女性講者「有自信」、「台風穩健」、「想學習那樣」。
許多學生把「同溫層」和「玻璃心」掛勾。
請用框架和衝突點,造一個自己想要回答的問句。
不太會判斷哪個論點很普通、哪個論點特別有力。
先改變思維、再養成習慣,最後選擇或改造環境。
盡量少問「誰該道歉誰該負責」,多問「怎麼做對未來才更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