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與勒索者共處,被情緒勒索者的心理健康將出現問題,自尊和自信都將被侵蝕殆盡,甚至可能相信對方沒問題,「自己才有問題」。

圖片來源:Pexels
不分性別和年齡,男女老少都可能會遇到情緒勒索者,且只要與人際關係沾上邊,都可能存在著一位情緒勒索者。
① 出現在職場的情緒勒索:主管:「不錯啊。不過你看ooo,休假日還在和客戶開會,你們都是同時進來公司,怎麼差這麼多?」
主管:「以你的能力和學歷,到別家公司,不可能給你這樣的待遇。我們對你這麼好,你怎麼這麼不知感恩。」
②出現在長輩與晚輩對話中的情緒勒索
長輩:「我這麼做還不是為你好。」
長輩:「我只剩下女兒(或兒子)可以找了,我不找你,不然是要我等死嗎?」
③ 出現在親密關係的情緒勒索
伴侶:「你怎麼那麼自私,只想到你自己,都沒想到我一個人很孤單。」
伴侶:「我這麼做都是因為愛你。難道你不愛我嗎?」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看了前述舉例,相信部分的人多少想起了自己或是身邊的人曾碰過情緒勒索者的例子。
實際上,被情緒勒索者與情緒勒索者相遇,形成一個情緒勒索迴圈,並不是只有單方面引發,以我朋友的形容就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一個巴掌拍不響。
陷入情緒勒索的人,會經歷六個階段,分別為:
- 情緒勒索者(A)提出要求:「你明天請假一天,帶我去看牙醫,好嗎?」
- 被勒索者(B)抵抗:「但是我明天有一場重要的會要開。妳能自己去嗎?下次回診,如果我不用開會,我就陪妳去。」
- 情緒勒索者(A)施壓:「我明白了。我自己去看牙醫,交往前,你說過不會像你爸一樣以工作為重,結果還不是和你爸一樣。」
- 情緒勒索者(A)恐嚇:「你還承諾過我不會像我前男友一樣,想不到你還是和他一樣沒那麼在乎我。也許妳不是對的人。」
- 被勒索者(B)順從:「我想那場會議我沒參加應該沒關係。抱歉,是我不對,我陪妳去牙醫。」
- 形成迴圈:下一次,相同的場景又會再次重演。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情緒勒索無所不在,最好從一開始就不要落入陷阱,但是要是不甚落入,還是盡早擺脫情緒勒索迴圈比較好。
情緒勒索的迴圈之所以能成立,而且常發生在親密關係之中(家人、朋友、伴侶或職場人際)是因為情緒勒索者有效地操控我們的恐懼感、罪惡感和責任感。
老是讓我們覺得一旦無法滿足勒索者的需求,我們就會被拋棄(「我才沒有這麼不聽話的小孩。」)、是我們的錯(「我沒和你爸離婚,都是因為你。」)、是我們應該要負責(「有什麼關係,我們不是男女朋友嗎?幹嘛那麼保守。」)。
三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擺脫被情緒勒索的恐懼、罪惡感和自我責備。
① 建立支持網路
- 絕對不要自己一個人面對情緒勒索者帶來的壓力和恐懼,要有自己的支持網路,不要讓自己與他人隔絕。
- 一旦察覺不對勁,情緒勒索者開始說一些話動搖自己的內心和價值信念,相信自己的感覺,找信任支持自己的朋友一起討論,能避免自己屈服或被洗腦。
② 找出引爆點
- 列出會引發自己恐懼、不安或罪惡感的要素。清除那些引爆點,或者找尋替代選項。
- 比方:自己恐懼的是「被拋棄」。這個恐懼要素很可能會變成情緒勒索者操控你的要素。所以在落入迴圈之前,先療癒自己這個「害怕被拋棄的不安」。
③ 培養內在韌性
- 多閱讀、多與理性、心理健康的人交談,培養正向興趣(如,瑜珈、冥想、繪畫、獨處能力)一旦心理足夠強大,面對情緒勒索者的要求或洗腦,將能夠定心,不受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