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節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節本)

淨土宗人普遍信受阿彌陀佛乃「光中極尊,佛中之王」,而一心唸佛,願生極樂,這是於經論有據,於信仰有益的勝解;但也有以一般見解而質疑此特殊意趣,如此可能因小疑而失大利,枉費了佛菩薩及祖師慈悲的教導。以下略舉數端說明「佛中之王,光中之尊」的有據,雖不完整、充分,但寧可信其是,而止息此議論。 

一、經文如此,中國佛教界,多隨喜讚嘆,幾無異議

1.印順法師:阿彌陀佛初發心時,是世自在王門下的出家弟子─法藏。初發大心云:「於八方上下,諸無央數佛中最尊」;世自在王如來為他顯示了210億佛國土,選其勝妙,總合為一,成就了一切淨土莊嚴之集大成;非其他淨土可及,諸佛的「法身」平等,而「年壽、身光、國土」,適應眾生的示現方便,則有差別。阿彌陀佛與極樂淨土的最勝第一,雖不是究竟了義,而適應世俗「最高」的心境,在「為人生善」的意趣中,引發眾生的信向,是有其特殊作用!何況,阿彌陀佛的名號,即是「無量」之意,函攝十方三世一切佛[1]。

2.淨空法師:從理(果)上說,諸佛道同,沒有高下;從因上說,阿彌陀佛長劫修四十八願,圓滿成就了西方淨土,是一切眾生修行成佛的場所,阿彌陀佛是一切諸佛的總名、通號,阿彌陀佛在事相(因地發願之弘大,佛地果報之莊嚴)超勝一切諸佛。且諸佛心地清淨,等視阿彌陀佛的本願成就、廣度眾生,只有歡喜、讚嘆,進而協助、促進。以阿彌陀佛的一切功德,為諸佛一體的成就。因為,諸佛共同想做的,阿彌陀佛代為完成了。念阿彌陀佛,就是念一切諸佛;往生極樂,就是生諸佛國。「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阿彌陀佛以其大慈大悲之力,不捨任何眾生,慈航普度,這很偉大,故稱為王[2]。

3,釋大安:阿彌陀佛因地的大願、大行之所成就「不可思議功德之利」,勝過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願力,大暢諸佛度眾的本懷。所以,諸佛以阿彌陀佛為主,尊為「佛中之王」。諸佛為伴,稱揚、讚歎、輔助之。

4.釋見介:以「阿彌陀佛是一切佛的根本佛」、「諸佛皆是阿彌陀佛的化身」,阿彌陀佛的地位到了最高點,之所以被稱為「諸佛之王」,是以阿彌陀佛代表一切諸佛,其光明、壽命、智慧、願力、神通,都是「無量、究竟、圓滿」;阿彌陀佛以「無量」立名,包含了一切佛,也代表了共同的佛德;這也顯示了大乘佛教「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思想。念阿彌陀佛等於念十方佛,往生極樂等於往生十方佛國。阿彌陀佛的「無量」,包含了一切的人間願望、宗教理想,是十方佛的最佳代言人。大乘佛教如此聚焦於「諸佛之王」的阿彌陀佛,使淨土信仰深植人心,流傳廣遠。[3]

從上所引當代法師對淨土三經及相關經典文字[5]的闡述,可知阿彌陀佛以「光、壽」無量(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為特色,因此,經中特別讚嘆阿彌陀佛的光明(十二光佛);而「極善.極好.極尊.極雄傑.絕殊無極」之形容,亦可說是「至尊無上」,就是「王」。  或有人認為「佛佛平等無高下,不應有某佛是佛中之王」;這樣的看法也沒錯,卻是從一般道理(通途、共相),從「成佛」的實質(福慧) 而言,是(實相)皆平等(法);但若從發願的大小、攝機的廣狹、及法門的難易,以及滿足眾生的需求,則不妨說(方便)有差別 (機)。約時被機,則不變隨緣,似不可執理(諸佛之實證)而廢事(眾生之信仰)也。 

二、「王」乃隨喜成全之意,不可比擬於於世俗之「王-臣」關係

    佛中之王,乃是「法王」,而非俗王(國王);雖有「法臣」(大菩薩),乃是方便假名,以其能「於翼贊道」,共同圓滿足佛法度眾之願,且發願為法王,乃為了誡止「羅剎為君,則率土相噉」、「或有強梁,或有國王,與佛並治,不知推佛,這類考量,是為了眾生的專依佛法,離苦得樂;不是學世間俗王之貪奪權利,專制獨裁;且經中所說的「法臣」,多為古佛再來或終必成佛[7],故不宜以俗世「君王與臣下」之權位統御來評論。中國儒者亦有「素王」之說:孔子修《春秋》代王者立法,有王者之道(素養),而無王者之位(權位);是故,俗之「素王」、佛之「法王」,皆不宜以凡夫之人王 (權勢、統治)類比。中國人好稱「王」,漢譯佛經中多有此稱,以「王」為號的佛菩薩,只是尊稱,並無類似世俗的統屬關係。 

三、諸佛隨順眾生「依相而求,較量功德」之習性,而同聲稱讚阿彌陀佛為佛中之王。

佛果(實)平等而文字(名)性空;為隨順眾生「較量功德」之習以勸信、令得利,諸佛又何妨互相讚嘆,互尊為王? 《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雖是一種擬人化的比喻,其語意中,北辰只是行其所當行(為政以德),而不居中號令,但眾星自然被吸引而圍拱繞行。阿彌陀佛亦如是超發弘誓本願,總括諸佛度眾之善巧、選集諸佛淨土之功德於一身一土,而以「無量」立名,足以代表十方三世一切佛的悲願與事業,因此,雖(示現)端居於西方極樂,而諸佛普於十方世界隨喜、勸諭眾生,一心歸命而唸佛往生彼佛國土,乃因彌陀之弘願與極樂之殊勝,確實超逾其他,無可倫比。已生淨土之菩薩天人眾,亦在彌陀功德之加持下,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可說是諸佛國土之互通互利。此外,淨土菩薩於十方一切世界無三寶處,住持莊嚴佛法僧寶功德大海,徧示令解如實修行。如此之彌陀,號為諸佛之王,有其實質,非虛名也[9]。 技藝高超、最出色:如「萬獸之王」、「汽車大王」,是在專業領域中或脫穎而出,成為楷模、仰止,而未必有(權勢)統治之意。佛佛道同,功德平等,唯依其本願之不同而有緣起之差別相,十方諸佛之所以共讚阿彌陀佛亦是讚此。彌陀本願(信心念佛)法門,有如是不可思議的功德力用,唯佛與佛乃能知之的無上秘密。

四、一佛出世,千佛擁衛[10],互為主伴,共成佛事

密教壇城,中央本尊,四方四佛。五佛只是一佛,雖有中邊五方(五智)之異,但為度化眾生而假分別,本尊與化身,指方與立相,乃隨眾生之心與眼,而所見及功能不同而已。每一佛皆可為本尊而表徵一切;以毗盧遮那佛為主,則四方四佛為伴,就以「常樂我淨」表徵佛德。伴可為主,主可為伴,互為主伴而無礙。一佛為主而說法,則一切他佛為伴;若以他佛說法,亦然。如斯緣起之法,互為主伴。阿彌陀佛與一切諸佛,於度化眾生之機緣上,互為主伴,舉一收全;以彌陀為主,則諸佛為伴。極樂依報即華藏世界,塵剎互融;彌陀正報與塵剎諸佛,互為主伴,故阿彌陀佛,即十方一切諸佛;極樂世界,即十方一切世界。

五、結語

    阿彌陀佛本意,在十方眾生聞其名號而起信。此有賴於第17願「諸佛讚歎」才能達成。《小經》更以十方諸佛出廣長舌而證「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阿彌陀佛成佛以來十劫,乃至盡未來際之眾生,若聞任何一佛之勸信「阿彌陀佛」,而發願生心,執持名號,皆必往生,毫無遺漏。時至今日,現實上(世界上)或有許多眾生「未曾聽過」彌陀名號; 或聽過又忘了;或昔聞的種子未起現行? 或聞而不信,故不相應? 因此,我們仍須以淨土經論為依歸而傳播阿彌陀佛的名號(功德);自信教人信。阿彌陀佛的福慧最盛、最尊,與眾生結緣最深而攝受最多;極樂淨土最好也最近;稱名最易而功德最勝;是故諸佛勸令專念彌陀,讚為「佛中之王」也。此隨眾生(心行)所欲有高下,而言王者,乃順凡夫之情,隨緣廣開導也;但為增上其信心,所謂「世界」悉檀[12],而不必執其表相名義也。往生之後,得佛智慧,即知佛佛道同,平等無差也。最後,僅以兩段聯語作結:恆沙世界,極樂最易往;十方諸佛,彌陀獨稱尊!

引證加註完整版】,請點此閱讀 https://blog.udn.com/6ccc7d15/178021919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的沙龍
12會員
319內容數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2023/08/26
〈念佛著魔辯〉今詮-1(節本)     彌陀淨土的「念佛」法門,其特色是行持簡易而功德殊勝,全仗阿彌陀佛的本願力攝受往生,且隨時隨處有諸佛菩薩護念,彌陀住頂放光,諸天神將,晝夜冥加;可說念佛之處,唯有光明顯耀、清淨莊嚴,諸佛歡喜、行者安詳,似不應有「著魔」之事;而淨土宗祖師《省菴法師(1686—1
Thumbnail
2023/08/26
〈念佛著魔辯〉今詮-1(節本)     彌陀淨土的「念佛」法門,其特色是行持簡易而功德殊勝,全仗阿彌陀佛的本願力攝受往生,且隨時隨處有諸佛菩薩護念,彌陀住頂放光,諸天神將,晝夜冥加;可說念佛之處,唯有光明顯耀、清淨莊嚴,諸佛歡喜、行者安詳,似不應有「著魔」之事;而淨土宗祖師《省菴法師(1686—1
Thumbnail
2023/08/12
中元普渡,專稱佛名  (節本)   這是又一個印度佛教與中國(儒)道教在文化及信仰上融合的節日。既有佛教的度亡,又有道教的赦罪,又有儒家的孝親,整個農曆七月,都在三教法會的氣氛下,印度的佛歡喜日、眾生報恩月,在中國又稱為孝親月。 印順法師〈地藏菩薩之聖德及其法門〉云,農曆七月,中國佛教界的超度法
Thumbnail
2023/08/12
中元普渡,專稱佛名  (節本)   這是又一個印度佛教與中國(儒)道教在文化及信仰上融合的節日。既有佛教的度亡,又有道教的赦罪,又有儒家的孝親,整個農曆七月,都在三教法會的氣氛下,印度的佛歡喜日、眾生報恩月,在中國又稱為孝親月。 印順法師〈地藏菩薩之聖德及其法門〉云,農曆七月,中國佛教界的超度法
Thumbnail
2023/08/02
善導大師<歸去來.讚>今詮(節本) 此讚出於善導大師(613-618)《觀經四帖疏》第二(水)觀[1]之間,前 二讚描述「極樂之莊嚴與殊勝」之後,發起願生心,而接入第三讚: 歸去來,魔鄉不可停!曠劫來流轉,六道盡皆經;到處無餘樂,唯聞愁歎聲。畢此生平後,入彼涅槃城。 此讚雖精簡,含意頗深廣,
Thumbnail
2023/08/02
善導大師<歸去來.讚>今詮(節本) 此讚出於善導大師(613-618)《觀經四帖疏》第二(水)觀[1]之間,前 二讚描述「極樂之莊嚴與殊勝」之後,發起願生心,而接入第三讚: 歸去來,魔鄉不可停!曠劫來流轉,六道盡皆經;到處無餘樂,唯聞愁歎聲。畢此生平後,入彼涅槃城。 此讚雖精簡,含意頗深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文章摘要】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常念南無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如來心咒 持誦及憶念 阿彌陀佛之功德利益 觀音山 金剛乘六大本尊心咒──「轉經輪牆」建設計畫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佛所散發的佛光遍照十方剎土,其光明的亮度絲毫未減,也沒有任何的光能比佛光更明亮
Thumbnail
【文章摘要】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常念南無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如來心咒 持誦及憶念 阿彌陀佛之功德利益 觀音山 金剛乘六大本尊心咒──「轉經輪牆」建設計畫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佛所散發的佛光遍照十方剎土,其光明的亮度絲毫未減,也沒有任何的光能比佛光更明亮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十方法界佛國淨土,數如恆河沙難以計算,區分上、中、下三級,需證悟到五道十地的見道位以上,始得往生。唯有慈悲的 阿彌陀佛,因地修學時為 法藏比丘,發下四十八宏願,創造了極樂世界,只要具足信、願、行,當生必能往生極樂淨土,九品蓮花悟無生,八功德水滌罪障,與 阿彌陀佛相應。極樂世界不聞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十方法界佛國淨土,數如恆河沙難以計算,區分上、中、下三級,需證悟到五道十地的見道位以上,始得往生。唯有慈悲的 阿彌陀佛,因地修學時為 法藏比丘,發下四十八宏願,創造了極樂世界,只要具足信、願、行,當生必能往生極樂淨土,九品蓮花悟無生,八功德水滌罪障,與 阿彌陀佛相應。極樂世界不聞
Thumbnail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 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是法藏比丘經無數劫的修行,願行圓滿,入於佛位,號為阿彌陀。阿彌陀佛,又名 無量光佛、無量壽佛。 阿彌陀佛在無量劫前為妙喜國國王,聽聞當時住世的 世自在王如來說法,心生歡喜而棄捨王位、出家修行,號為「法藏比丘」。法藏比丘發大
Thumbnail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 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是法藏比丘經無數劫的修行,願行圓滿,入於佛位,號為阿彌陀。阿彌陀佛,又名 無量光佛、無量壽佛。 阿彌陀佛在無量劫前為妙喜國國王,聽聞當時住世的 世自在王如來說法,心生歡喜而棄捨王位、出家修行,號為「法藏比丘」。法藏比丘發大
Thumbnail
觀音山於12月17日~12月28日,連續12日舉辦「第二屆 佛王誓約祈願大法會」,法會禮請臺灣薩迦寺僧團修持金剛乘 阿彌陀佛本尊殊勝密法的同時,十方善信法友線上同步恭誦淨土五經,在顯、密佛法加持下,建立雙重功德迴向除障與超渡對象,功德無量。
Thumbnail
觀音山於12月17日~12月28日,連續12日舉辦「第二屆 佛王誓約祈願大法會」,法會禮請臺灣薩迦寺僧團修持金剛乘 阿彌陀佛本尊殊勝密法的同時,十方善信法友線上同步恭誦淨土五經,在顯、密佛法加持下,建立雙重功德迴向除障與超渡對象,功德無量。
Thumbnail
阿彌陀佛所散發的佛光遍照十方剎土,其光明的亮度絲毫未減,也沒有任何的光能比佛光更明亮,因此稱為「無量光佛」;《佛說無量壽經》亦形容 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由經文可知 阿彌陀佛的超勝與無與倫比。慶讚佛中之王 阿彌陀佛聖誕──觀音山 第一屆 佛王誓約九日祈願大法會12月23日~31日。
Thumbnail
阿彌陀佛所散發的佛光遍照十方剎土,其光明的亮度絲毫未減,也沒有任何的光能比佛光更明亮,因此稱為「無量光佛」;《佛說無量壽經》亦形容 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由經文可知 阿彌陀佛的超勝與無與倫比。慶讚佛中之王 阿彌陀佛聖誕──觀音山 第一屆 佛王誓約九日祈願大法會12月23日~31日。
Thumbnail
偉大 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圓滿四十八大悲宏誓願,成就莊嚴國土,並廣設善巧方便接引四生六道,為遍虛空法界最殊勝且最易得生之淨土。敬邀您共同助印《淨土三經》,與 阿彌陀佛締結甚深法緣,發願求生西方極樂淨土,解脫輪迴諸苦。
Thumbnail
偉大 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圓滿四十八大悲宏誓願,成就莊嚴國土,並廣設善巧方便接引四生六道,為遍虛空法界最殊勝且最易得生之淨土。敬邀您共同助印《淨土三經》,與 阿彌陀佛締結甚深法緣,發願求生西方極樂淨土,解脫輪迴諸苦。
Thumbnail
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節本) 淨土宗人普遍信受阿彌陀佛乃「光中極尊,佛中之王」,而一心唸佛,願生極樂,這是於經論有據,於信仰有益的勝解;但也有以一般見解而質疑此特殊意趣,如此可能因小疑而失大利,枉費了佛菩薩及祖師慈悲的教導。以下略舉數端說明「佛中之王,光中之尊」的有據,雖不完整、充分,但寧可信其是,
Thumbnail
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節本) 淨土宗人普遍信受阿彌陀佛乃「光中極尊,佛中之王」,而一心唸佛,願生極樂,這是於經論有據,於信仰有益的勝解;但也有以一般見解而質疑此特殊意趣,如此可能因小疑而失大利,枉費了佛菩薩及祖師慈悲的教導。以下略舉數端說明「佛中之王,光中之尊」的有據,雖不完整、充分,但寧可信其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