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演化(七)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二疊紀(英語:Permian,符號P)是古生代的最後一個地質時代,時間處於石炭紀、三疊紀之間(2.99-2.51億年前)。定義二疊紀的岩石層是比較分明的,但開始、結束的精確年代卻有爭議。其不精確度可達數百萬年。由地質學家莫企遜1841年提出。以往,二疊紀為二分,目前二疊紀使用三分法:烏拉爾世(Cisuralian)、瓜德魯普世(Guadalupian)、樂平世(Lopingian)。取名於俄羅斯的彼爾姆州。中文譯為二疊紀一說是在德國的同年代地層的上層是鎂質灰岩,下層是紅色砂岩之故。

植物

早期的植物以真蕨、種子蕨為主。晚期有較大變化,鱗木類、蘆木類、柯達樹等趨於衰微、滅絕,代之以較耐寒耐旱的種子蕨和裸子植物,尤其是松柏類大為增加。蘇鐵類和銀杏類的早期種類在這時期出現。植物已經出現了地理區系的分化。

另外在彼爾姆-昆古爾地區化石群發現了一類全新的植物化石,在二疊紀結束時滅絕,該化石種類具有類似花朵型態和種子帶翅的特徵,但幼苗形態更類似於針葉樹。

動物

海洋

軟骨魚類繼續繁盛;腕足類繼續繁盛,長身貝類占優勢;䗴類、海百合和軟體動物也是重要部分,菊石類有明顯分異;四射珊瑚和橫板珊瑚繁盛;苔蘚蟲逐漸衰退;三葉蟲趨於滅絕。

陸地

  • 昆蟲多樣化的急劇增加。在二疊紀末期,起源率和滅絕率都大幅下降。出現了取食花粉行為,、擬態現象、蟲蛀木現象。
  • 離片椎類進一步發展,占據了淡水的統治地位。
  • 羊膜動物首次大量繁盛:
  1. 盤龍目(二疊紀早期)、獸孔目(二疊紀中晚期)等合弓綱動物具有陸地的統治地位。
  2. 中龍目、始鱷目、空尾蜥、蘭炭鱷等蜥形綱動物開始嘗試向天空和水域發展。

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

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英語:Permian–Triassic extinction event,簡稱:P-Tr)是一個大規模物種滅絕事件,發生於古生代二疊紀與中生代三疊紀之間,距今大約2億5140萬年。若以消失的物種來計算,當時地球上70%的陸生脊椎動物,以及高達96%的海中生物消失;這次滅絕事件也造成昆蟲的唯一一次大量滅絕。計有57%的科與83%的屬消失。在滅絕事件之後,陸地與海洋的生態圈花了數百萬年才完全恢復,比其他大型滅絕事件的恢復時間更長久。此次滅絕事件是地質年代的五次大型滅絕事件中,規模最龐大的一次,因此又被正式稱為大死亡(The Great Dying),或是大規模滅絕之母(Mother of all mass extinctions)。

誘發這次事件的原因是,當今中西伯利亞高原的大規模洪流玄武岩噴發,熔岩流入鄰近的煤炭層與岩鹽導致地球表面煤層和天然氣的燃燒和爆炸。大量二氧化碳融入海水中造成海水酸化,影響整個海洋的珊瑚礁。而岩鹽爆炸同時也釋出大量的氟氯碳化物,破壞臭氧層令地面紫外線驟增殺死海中的浮游藻類,光合作用驟止導致海中缺氧,同時缺氧的環境也令硫化菌大量繁殖釋出大量劇毒的硫化氫,從而引發這場生態系大毀滅。

截至目前為止,這系列的文章我們已經聊到多起生物大滅絕,但與社會大眾談到生物大滅絕絕大多數人只知道恐龍滅絕的那一次,然而在此之前地球曾發生過好幾次比恐龍滅絕時更嚴重的生物大滅絕,奧陶紀大滅絕與泥盆紀大滅絕規模都在恐龍時代終結之上,而它與本篇所講到的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相比根本不算什麼,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說直接一點,幾乎抹去地球上所有生命,如果當初滅絕規模再大一些,說不定你我與恐龍都不會出現。

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事件標誌著古生代的結束,地質年代進入中生代,而後地球生態系亦進入全新的篇章。



42會員
157內容數
透過經濟、科學、歷史發展的相互結合 ,以新角度詮釋人類社會從古至今發生事情的真正原因,因為傳統的學科分科有其限制在,但真實的世界卻是相互影響且混雜的,全方位的看事情才能了解全貌而不失偏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illiam Lio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石炭紀(英語:Carboniferous,符號C)是地球歷史中的一個地質時代。各種兩棲動物都在這個時代出現及繁演出來,所以又被稱為「兩棲時代」。早在1822年石炭紀在英國就已經被看作是一個地質時代中的紀了。石炭紀的名字來自於石炭紀時期在全世界各地形成的煤。它從3.58億年前(358百萬年前)開始,延
上週提到生物在奧陶紀與志留紀動植物開始出現在陸地,不過主要是以水域附近分布為主,生命要覆蓋至整個陸地要到泥盆紀,以下篇幅分段敘述之。 泥盆紀(英語:Devonian,符號D)是地質時代古生代中的第四個紀,開始於同位素年齡4.2億年前,結束於3.6億年前。 從古地理學的角度上來看,泥盆紀主要由南方
志留紀生物群繼承了奧陶紀末期的生物群,許多種類在經歷奧陶紀末期滅絕事件後,進入一個新的復甦階段。 志留紀生物群 志留紀生物群繼承了奧陶紀末期的生物群,許多種類在經歷奧陶紀末期滅絕事件後,進入一個新的復甦階段。 海洋 筆石是海洋表面上最引人注目的生物,筆石以單筆石類為主,如單筆石、弓筆石、鋸筆
上次我們聊到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創造出當今地球上肉眼可見的生物基礎,但主要都還是以海洋生命為主,本週開始探討生命是如何從海洋登上陸地。 奧陶紀生命 海洋 生物起源於海洋,首次全球規模的海洋動物多樣性的爆發性輻射事件是發生在古生代(Palaeozoic Era)之初。然而,期間(該演化事件)的複雜性直到
上週我們聊到冰河時期促成複雜生命的產生,本篇文章將從前寒武紀末期的埃迪卡拉紀最初的複雜生命說起。 埃迪卡拉生物群 埃迪卡拉生物群(英語:Ediacaran biota)又稱艾迪卡拉生物群,是一群神秘的盤狀、管狀、葉狀或袋狀生物,生活在前寒武紀末期的埃迪卡拉紀(5億8000萬年前-5億4200萬年前)
上次我們講到地球生命是如何起源以及最原始簡單的生命發展歷程,而我們所熟知的多細胞且肉眼可見的生物在地球四十多億年的歷史裡只是最近六至八億年的事,其餘時間地球上的生命都只有單細胞的原和生物與簡單原生生物,最多海中有一些中大型的藻類,那複雜生命是如何演化出來的呢? 光合作用最地球生命的影響地球就像其他行
石炭紀(英語:Carboniferous,符號C)是地球歷史中的一個地質時代。各種兩棲動物都在這個時代出現及繁演出來,所以又被稱為「兩棲時代」。早在1822年石炭紀在英國就已經被看作是一個地質時代中的紀了。石炭紀的名字來自於石炭紀時期在全世界各地形成的煤。它從3.58億年前(358百萬年前)開始,延
上週提到生物在奧陶紀與志留紀動植物開始出現在陸地,不過主要是以水域附近分布為主,生命要覆蓋至整個陸地要到泥盆紀,以下篇幅分段敘述之。 泥盆紀(英語:Devonian,符號D)是地質時代古生代中的第四個紀,開始於同位素年齡4.2億年前,結束於3.6億年前。 從古地理學的角度上來看,泥盆紀主要由南方
志留紀生物群繼承了奧陶紀末期的生物群,許多種類在經歷奧陶紀末期滅絕事件後,進入一個新的復甦階段。 志留紀生物群 志留紀生物群繼承了奧陶紀末期的生物群,許多種類在經歷奧陶紀末期滅絕事件後,進入一個新的復甦階段。 海洋 筆石是海洋表面上最引人注目的生物,筆石以單筆石類為主,如單筆石、弓筆石、鋸筆
上次我們聊到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創造出當今地球上肉眼可見的生物基礎,但主要都還是以海洋生命為主,本週開始探討生命是如何從海洋登上陸地。 奧陶紀生命 海洋 生物起源於海洋,首次全球規模的海洋動物多樣性的爆發性輻射事件是發生在古生代(Palaeozoic Era)之初。然而,期間(該演化事件)的複雜性直到
上週我們聊到冰河時期促成複雜生命的產生,本篇文章將從前寒武紀末期的埃迪卡拉紀最初的複雜生命說起。 埃迪卡拉生物群 埃迪卡拉生物群(英語:Ediacaran biota)又稱艾迪卡拉生物群,是一群神秘的盤狀、管狀、葉狀或袋狀生物,生活在前寒武紀末期的埃迪卡拉紀(5億8000萬年前-5億4200萬年前)
上次我們講到地球生命是如何起源以及最原始簡單的生命發展歷程,而我們所熟知的多細胞且肉眼可見的生物在地球四十多億年的歷史裡只是最近六至八億年的事,其餘時間地球上的生命都只有單細胞的原和生物與簡單原生生物,最多海中有一些中大型的藻類,那複雜生命是如何演化出來的呢? 光合作用最地球生命的影響地球就像其他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孕育一個生命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Thumbnail
生命的始端,就從母體孕育開始,人身得來不易,應當格外珍惜! 人,究竟從哪裡來? 以演化論而言,人起源於類人猿,從靈長類經過漫長的演化過程,慢慢的進化成人。 以創造論而言,人來
Thumbnail
很多人也許都曾經問過他們自己 : 「究竟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或者「何謂生命的意義 ? 」或者「生命有什麼意義 ?」等等諸如此類的關於生命意義的問題,然而,實際上,卻鮮少人真的得到一個確切的、合乎自然邏輯的、合乎真實的、真正的答案,意即「生命的意義即在於發展意識演化的道路。」
Thumbnail
任何物體,都有其起伏與變化。依著這種「特性」或「物理性質」,產生相應的生命週期與律動。當你在忙碌中,這種特性,就被外在的環境,所掩蓋了,你漸漸失去「對自己的認識」.... 空有的軀殼與皮囊,卻對它異常陌生與無視!
Thumbnail
現代人的忙綠、疲憊、情緒、壓力,是揭示著生命傾斜的寓意。當生活無法調和,或者更簡單的說:「你就像一顆陀螺一樣,轉呀、轉呀、轉轉轉,無法停下來,好好思考人生的時候,就是生命正在失衡的時刻....」生命的傾斜與失衡,讓你拼命地,想抓住什麼。不管是一個人、一個東西,或是一個醒目的標的,都讓你陷入瘋狂的絕境
Thumbnail
當生命走向了盡頭,可曾想過有什麼方法可以遺愛人間,讓生命得以延續精彩?不論是重病的孩子們,還是有著美好青春的學生們,甚至是慈祥的爺爺奶奶們,他們都渴望能精彩的活下去,器官捐贈或許是他們唯一的希望了。
  生命的翻轉理由何其多 生活中,最可怕的事莫過於困在自己打造出來的圈圈裏!一層一層的剝開,以為快到底了,卻發現,每一層裡又夾雜著數層,只是,它更加薄透,會讓人不經易的忽略它,可是,它卻是關鍵中的關鍵
Thumbnail
這篇長文是我的寫作起點,原是父親過世後一年寫下的心情與記錄,從憂鬱症、帕金森氏症、失智到臨終,後來才公開發表,並幸獲幾個媒體網站的轉載。2018年父親節當天,換日線於LINE Today刊出後回應踴躍,這些迴響讓我感動鼓舞,很欣慰這段故事真的直入人心,同時對許多同病家屬有所慰藉與參考價值。
Thumbnail
我們無法靠關起門來沈思「發明」我們自己的生命意義,我們只能從與周遭環境的互動,在世俗的工作和人際關係中去「發現」生命的意義。
我很少遇到一本書要讀那麼久的。好幾次拿起翻閱,卻無法竟讀。並不是不好看,而是不忍面對,無以為繼。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孕育一個生命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Thumbnail
生命的始端,就從母體孕育開始,人身得來不易,應當格外珍惜! 人,究竟從哪裡來? 以演化論而言,人起源於類人猿,從靈長類經過漫長的演化過程,慢慢的進化成人。 以創造論而言,人來
Thumbnail
很多人也許都曾經問過他們自己 : 「究竟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或者「何謂生命的意義 ? 」或者「生命有什麼意義 ?」等等諸如此類的關於生命意義的問題,然而,實際上,卻鮮少人真的得到一個確切的、合乎自然邏輯的、合乎真實的、真正的答案,意即「生命的意義即在於發展意識演化的道路。」
Thumbnail
任何物體,都有其起伏與變化。依著這種「特性」或「物理性質」,產生相應的生命週期與律動。當你在忙碌中,這種特性,就被外在的環境,所掩蓋了,你漸漸失去「對自己的認識」.... 空有的軀殼與皮囊,卻對它異常陌生與無視!
Thumbnail
現代人的忙綠、疲憊、情緒、壓力,是揭示著生命傾斜的寓意。當生活無法調和,或者更簡單的說:「你就像一顆陀螺一樣,轉呀、轉呀、轉轉轉,無法停下來,好好思考人生的時候,就是生命正在失衡的時刻....」生命的傾斜與失衡,讓你拼命地,想抓住什麼。不管是一個人、一個東西,或是一個醒目的標的,都讓你陷入瘋狂的絕境
Thumbnail
當生命走向了盡頭,可曾想過有什麼方法可以遺愛人間,讓生命得以延續精彩?不論是重病的孩子們,還是有著美好青春的學生們,甚至是慈祥的爺爺奶奶們,他們都渴望能精彩的活下去,器官捐贈或許是他們唯一的希望了。
  生命的翻轉理由何其多 生活中,最可怕的事莫過於困在自己打造出來的圈圈裏!一層一層的剝開,以為快到底了,卻發現,每一層裡又夾雜著數層,只是,它更加薄透,會讓人不經易的忽略它,可是,它卻是關鍵中的關鍵
Thumbnail
這篇長文是我的寫作起點,原是父親過世後一年寫下的心情與記錄,從憂鬱症、帕金森氏症、失智到臨終,後來才公開發表,並幸獲幾個媒體網站的轉載。2018年父親節當天,換日線於LINE Today刊出後回應踴躍,這些迴響讓我感動鼓舞,很欣慰這段故事真的直入人心,同時對許多同病家屬有所慰藉與參考價值。
Thumbnail
我們無法靠關起門來沈思「發明」我們自己的生命意義,我們只能從與周遭環境的互動,在世俗的工作和人際關係中去「發現」生命的意義。
我很少遇到一本書要讀那麼久的。好幾次拿起翻閱,卻無法竟讀。並不是不好看,而是不忍面對,無以為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