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就是寫故事:故事核心式創意作文術
李崇建 2010 聯合文學
分類:論說--實用
作者使用本身實際的經驗和範例,提出作文教學的新框架,不但能讓孩子不再怕作文,也能面對傳統的考試。
作者對作文的定義:自由地「創作」,而非循著規則「製作」一篇文章。
作文教學的目標:
教學策略:引導→啟發創意→建立書寫習慣→閱讀和討論
學生作文常見的問題:寫不出來;抗拒、不喜歡寫;火星文;文字口語化(誤用成語、贅字);組織能力不佳(標點、冗長);格局不大(生活經驗少、思想局限)。
沒有人是經由修辭、句型和結構練習,訓練成為作家。
兒童作文教學的盲點:
作者的教學策略:
故事可說是人類的第二層經驗。
以故事培養孩子使用文字、敘述、感官、邏輯的能力。
原因:
故事中間的停頓和來回問答可以讓孩子的每個答案都能發展成一段敘述。有以下目標:
作文領域的正向好奇:
上課流程:以「颱風」為例。以生活經驗切入,先問孩子們對颱風的印象,其次問他們從別人口中或電視認識的颱風,最後帶入一段故事。如果孩子不會寫就請他們先寫一篇「爛文章」解放孩子的敘事能力。
國小一二年級是學生最有創造性的年紀,不要因為他們感官能力還沒擴展完全而壓縮了他們的寫作力。
奇幻故事為主,生活小故事為輔。
此階段的孩子邏輯能力還不足,需包容他們文章跳躍的敘述,勿把目光放在句子的完整和文章的合理性。大部分孩子的文章結構在十歲就會有不一樣的表現。
在孩子完成作文後,可和他討論哪裡寫得好,再多注意一些邏輯的合理性。
討論中詢問他們答案背後的原因通常不會有結果,但對話的目的是透過他們的答案,請他們多感受與思考。
即使是生活性的題材,有時也可和奇幻或童話連結。
將故事文學化,教師有意識地加入文學性詞彙,發展書寫者描述的語言。
減少童話式的主題。
教案範例:「起風的時候」
主題的多元討論,允許從不同觀點寫文章,引導他們發展自己的思考模式。
以經典文學為主軸,不需要每堂課都提供故事。
我以前也是個作文苦手,文章因為缺乏優美的修辭和詞藻,往往不獲老師青睞。卻沒想到在大學指考的時候作文拿了接近滿分,當年的題目是「對鏡」,我只記得我引用了好像是小時候看的中國童話裡的故事。因為我的個人經驗,我很認同作者的作文教學目標和策略,就是讓孩子練習如何針對主題去思考想像和精確地用文章表達自己,運用故事和文學,而非單純傳統的成語修辭讓孩子領略文字之美。許多人批評現在社群軟體和短文章戕害了年輕一代的書寫閱讀能力,但其實現在的人多了更多書寫和運用文字的機會,更需要好好地從小學習和練習寫作文,讓上作文課不再只是為了考試和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