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轉場時間多落在35-55歲,這個年紀的你通常已經在職場打滾多年了。有的人是對生活抱有更多的期望;有的人擔心自己的下半輩子的生活;有的人則是對現況不滿。只是,"人生的下半場,你準備好了嗎?" 在進行人生轉場前,務必要先鋪陳,絕不能因為一時的低潮或衝動,就辭掉原本穩定的工作,情況嚴重者甚至會危及到家庭生計。
本書結合理論及實務訪談的案例分享,一步步教你轉場前,我們應該如何思考評估、審視自己的價值、建立自己的品牌,以及透過成功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市場的廣泛,不侷限於哪一種產業,只要能結合市場+能力+想要,都有脫穎而出的機會。書中提到轉場前的幾個步驟:
如果你期望的是在從職場上退休後,可以在自己的領域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並且有穩定的收入來源,那就該先釐清處兩者的定位。CEO與SOHO的差別在於前者的不可取代。因此,就更要把自己當作一家公司來經營,舉凡產品(服務)優勢、市場性、資源(包含資金、個人能力)、定價策略,以及資金周轉等問題,都需要一一謹慎的評估。
假設從事戶外運動能讓你感到愉悅,你可以利用周末時間,去做登山或露營等相關活動,從中可以舒緩身心,也可以加入相關社團、社群,從中結識有相同愛好的朋友,並從中觀察市場及需求。等到對該領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後,你可以把每一次的體驗心得、舉辦活動的花絮整理、上傳到社群網路,慢慢建立自己的專業形象,最後提出相關收費服務。
所以,先思考看看你的有哪些興趣吧! 如果我沒有特別的興趣,要如何培養呢?作者也提醒了,應該從現在開始培養有興趣的第二專長。倘若真的對工作外的事情沒有興趣,也可以從工作中找尋,畢竟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必然是在職場上具有一定能力和相關知識。
作者針對此部分也提到:
從工作轉為終生職志是最容易的,只要在其中加入想要的誘因
這句話是給了我一記當頭棒喝,想想我才剛結束我第一份任職六年的工作,並案自對自己發誓,絕不會再進入餐飲業。但實際上,很多時候,我們對自己的工作感到倦怠,原因並不是出自於工作本身,牽扯更多的是人跟環境,這個概念也可以結合我最近在艾希莉。史塔爾的<別做熱愛的事,要做真實的自己>一書中所提到的,人在偏離自我的核心本質時,便會出現倦怠等情況,更甚者自我懷疑,並倉促的離開自己深耕多年的職場。
想從工作中找出想要的誘因,你可以:假設你原本是一家公司產品企劃專員,厭倦無休止的開會、修改企畫等工作內容,你可以設法轉換到需要臨場應變的業務部門,或是媒體相關的公關部門,在公司裡調換部門絕對比直接離職,跨到一個完全不熟悉的領域好,因為你對於公司的產品、服務早已滾瓜爛熟了。在不同部門中,可以學習一家公司的運作,對於想經營自己CEO的人,何樂而不為呢?
找到有興趣及有市場的領域後,要開始打造獲利模式。
其中一個最讓我有感的是一個瑜珈老師的案例,正好我近期剛起步瑜珈的練習。該名瑜珈老師是將自己自住的居住空間,規劃成自住及瑜珈教室互不牴觸的兩個空間。有了這個想法後,她在空間上更費心規劃,既要保有原本自己及先生、孩子的空間隱私,又能兼顧學員的獨立學習空間。教學上,為自己設定了以下,避免工作量超過能力範圍,影響自己的身心,及學員的課程體驗,為自己贏得口碑。她很好的結合自己的喜好與生活,成為一個成功的在家CEO的典範。
每個人都有不可忽視的價值。[只是我們習慣了,覺得這些價值不值得一提,甚至忽略它們。]殊不知,你習以為常的歷練,對別人來說可能是個寶。
我從這本書看到作者透過案例分析、自身經驗等,整合出做自己CEO的詳細步驟,藉此重新思考,我對於自己在職場上的定位,以及我所擁有的興趣及專長,藉由書中淺顯易懂的文字,一步步練習,為未來鋪路。
這本書很適合不管是正鄰近退休年紀,或是有要規劃提早退休,又或是任何對於如何結合興趣及工作有疑問的朋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