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所有的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 Andrew Carnegie
這句耳熟能詳的名言幾乎沒有人沒聽過,它強調了在面對風險和不確定性時,不要把所有賭注都放在同一個選擇或計畫上,以避免風險增加或得以降低損失。
一直以來的教育、長輩的經驗談都讓我們理解設定「備用計畫」可以分散風險並讓抽象的設定情境增加彈性,同時提高應對變化的能力以確保若產生error時還有轉圜餘地。這樣做的確能有助於降低可能的損失或應對潛在的問題,確保我們在面對挑戰時仍然有其他的選擇和應對方案。
💡 「 Plan B
」是一個用於形容在某種計劃或目標無法如預期般達成時,所準備的備用計劃或替代方案。可以被視為對於原先的計劃不成功的後備方案。
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一直以來都信仰「保持悲觀」才能讓我受到的傷害降到相對低點,或是在傷害和損失如期而至時能因預期心理而削弱心理層面的震撼和慌張。我幾乎凡事都喜歡先安排備用計畫,以確保自己能夠在遇到問題時能第一時間應對,同時避免影響到日常生活的軌道,雖然額外的安排即代表需要花費更多精力和時間去思考,但礙於不喜歡讓人感覺自己很「雷」和不希望在問題發生時麻煩他人而選擇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中硬著頭皮去做backup plan。
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時候其實根本不需要特地設定 Plan B,例如想吃的早餐店沒開,那就買附近的另一間而不是先在google地圖中找尋有無類似的早餐店,等找到了再出門購買,除非一定想吃到某種餐點或是因限量而彌足珍貴,不然在這種情境下設定 Plan B 是非常浪費時間的。因此我根據生活經驗整理了以下兩種情境,讓我們可以判斷是否應設定備用計畫:
在安排計畫時,有無需要設定Plan B(備用計畫)取決於「特定情況」和目標的「複雜性」:
由上述前提設定的情境這麼做所具備的好處:
但生活中也有很多情況不應該也不需要刻意安排 Plan B ,例如:
總的來說,設定 Plan B 取決於計畫的複雜性、風險程度以及個人的偏好順序。
在處理重要且複雜的計畫時,設定備用計畫可以提高成功的機會並增加彈性,相反地,過於簡單和直覺性的問題時,我們反倒應該讓過多的想法 let it go 。
最後,分享自己的個人經驗來反省自我,我在準備外交特考時也曾十分迷網和焦慮,每天在讀書和找工作之間猶豫,看著枯燥的政治理論想的不是它在實際政治環境的應用,而是應不應該及時止損去做一般私企的工作。
總是一邊念書一邊懷疑自己,很想建立備用計畫同時卻又渴望考上外交官,在念國際政治相關書籍的同時,一邊滑 104 等求職網站看看有沒有好的機會。這些跡象都能顯示我其實不是在設定 Plan B ,而不過是在「逃避」,我害怕的是失敗,而不是真的擔心發生「突發狀況」。畢竟成與敗各為一半,只要先努力拼過考試,若未通過就開始找工作罷了,確實是個如此簡單的道理。但這些問題卻反覆在我腦海裡迴盪,令我不禁反思,究竟外交官這個職業是否我所嚮往,還是我只是透過設定 Plan B 逃避?
若因害怕失敗而一直在做 Plan B ,那麼失敗確實離得不遠了。
逃避現實只會讓你失去更多。
至於我是害怕考不上的失敗挫折感,還是內心深處其實根本沒有那麼想當外交官,就留給下一期來和各位分享吧,希望我的故事能為和我一樣迷惘的人一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