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把時間當作朋友(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腦子卻不用,等於沒腦子」這句話雖難以入耳,但一語中的。

作者認為人普遍覺得思考很麻煩,就以就會直覺式的避開思考,甚至盲從迷信所謂的權威,而遺忘了每個人都該知道的常識。我們應該都要以正確的態度去面對權威,避免陷入思維陷阱,才不會導致概念不清,而拒絕不確定性的存在。許多事就是充滿不確定性,我們該直面去接受。

書中舉例,知識需要有清楚的概念

書中舉例,知識需要有清楚的概念

書中提到,兩方爭論,常常會落入「真命題」與「逆命題」的迴圈。最常遇到的就是:你說不會XXX,但你如何證明?因為你無法證明你不會XXX,所以你就會!

當遇到舉證困難,就會有沈重的舉證責任或是假設的恩惠。更容易造成「訴諸無知」 的情形發生:無法證明我是錯的,那麼我就是對的;等同錯誤的理解了自己。

當遇這種真、逆命題的迴圈,請別一直去努力找答案,因為過程會變成只是在狡辯。我們在現實中,常常會遇這種事,記得即時停止,才不會浪費時間。

使用案例來說明一些事時,要避免以偏概全,因為每個人身處環境、條件等等各種因素都大不相同,所以曾經發生過的案例不等於可以套用在另外一個人身上。我們應該要注意案例與結論的實際邏輯,才不會有錯誤的看法。每個人的結論和看法,常常取決於自身的經驗。

作者說,「凡事要從積極的一面去理解」是有失偏頗的觀點;我們反而該接受更合理、更現實的觀點,而非更積極的觀點。太積極並不總是好的。其實許多極端主義,都是積極的。

張冠李戴的論證,也要避免。我們不該將個人或小眾的感悟,當成了道理。「感悟」和「道理」是不同的。感悟通常只是個人體驗;但道理卻是普遍都適用的。

人們常會陷入「自利偏差」的情形:將成功都攬在自己身上,卻把失敗都歸給別人或是所謂的「命運」。

作者說,成功者在分享自身成功時,往往會強調自己曾遭遇了多大的困難,卻幾乎不太提其實自己的成功,機運其實占滿大一部份的。而人們也愛聽成功者這種大風大浪式的分享,因為就可以有藉口:因為我沒有經歷過成功者那種困難重重,所以我才難以和他們一樣成為成功者。

所以作者建議我們,因為我們身邊比較少那種曾有大風大浪且運氣好的成功者可以近身觀察,但失敗者卻相對很多,我們更可以多花點時間從身邊的失敗者記取他們失敗的教訓。多花心思分辨、多了解自己。世上與其分「善」或「惡」,不如應該分為「強」或「弱」。善良的人通常夠堅強,然而軟弱的人通常都不善良。大家可以想想,是否如此呢?

勇氣和智慧都是需要積累的,當們見識夠多,知識量夠大,我們就比較容易理解別人的恐懼。我們都不該隨易嘲笑每個人的恐懼。因為你自己一定也有所恐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emy的享念的沙龍
23會員
74內容數
Kemy的享念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19
前陣子,我第一次辭退了一個工讀生 雖然已過去一個多月,但我仍時不時想起這件事。 依職責,我的確是可以依規定辭退他。 但身為一個人,我不禁反思,我憑什麼去辭退一個人。 所以,工作上才需要給你一個職稱、職位及職責,這樣才能好做事 這位工讀生,因為無法遵守當初應聘時所答應的條件,所以被辭退。
2024/07/19
前陣子,我第一次辭退了一個工讀生 雖然已過去一個多月,但我仍時不時想起這件事。 依職責,我的確是可以依規定辭退他。 但身為一個人,我不禁反思,我憑什麼去辭退一個人。 所以,工作上才需要給你一個職稱、職位及職責,這樣才能好做事 這位工讀生,因為無法遵守當初應聘時所答應的條件,所以被辭退。
2024/05/30
我們的文藝營,是滿懷熱情的學生們自己主動辦理的。昨日接到一位家長的電話,他說他想幫他的女兒繳報名費,但有一些細節想確認。我只是個聯絡窗口,詳情都要還要跟主辦的同學確認後才能回覆。但竟也無意間和這位媽媽稍微聊了一下: 媽媽:「我基本上都是尊重小孩子啦,像他們在做什麼,我其實也都不清楚,像這個活動的報
2024/05/30
我們的文藝營,是滿懷熱情的學生們自己主動辦理的。昨日接到一位家長的電話,他說他想幫他的女兒繳報名費,但有一些細節想確認。我只是個聯絡窗口,詳情都要還要跟主辦的同學確認後才能回覆。但竟也無意間和這位媽媽稍微聊了一下: 媽媽:「我基本上都是尊重小孩子啦,像他們在做什麼,我其實也都不清楚,像這個活動的報
2024/05/18
在FB上,看見了公視播出的「悅讀:紐約公共圖書館」紀錄片,裡頭部份內容值得我寫下來與各位分享。   以下是片頭對這部紀錄片的簡介: 「傳奇紀錄片大師懷斯曼,帶領觀眾深入歷史地標「紐約公共圖書館」,探索其獨到的入世之舉,如何成就紐約最美的人文風景,體現深植人心的美國民主信仰。」 紀錄片連結在此
2024/05/18
在FB上,看見了公視播出的「悅讀:紐約公共圖書館」紀錄片,裡頭部份內容值得我寫下來與各位分享。   以下是片頭對這部紀錄片的簡介: 「傳奇紀錄片大師懷斯曼,帶領觀眾深入歷史地標「紐約公共圖書館」,探索其獨到的入世之舉,如何成就紐約最美的人文風景,體現深植人心的美國民主信仰。」 紀錄片連結在此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聰明人要下笨功夫,不論是工作、作人、處事...,都有其奧妙。 不要想著很快見效、不要遇見困難你就閃躲、不要不得志你就跳開.... 你得不停練、不停練,在這之中練到發現一個訣竅,或兩個、或三個 能有所體會,就有答案。 「困知勉行」,困住了熬過去,再困住了,再熬過去。 做任何事都有極困難的
Thumbnail
聰明人要下笨功夫,不論是工作、作人、處事...,都有其奧妙。 不要想著很快見效、不要遇見困難你就閃躲、不要不得志你就跳開.... 你得不停練、不停練,在這之中練到發現一個訣竅,或兩個、或三個 能有所體會,就有答案。 「困知勉行」,困住了熬過去,再困住了,再熬過去。 做任何事都有極困難的
Thumbnail
偏見會讓我們沒有認知到事情的樣貌,就做出有誤的行動和決策 因為人會用自己習慣的樣貌,來看待世界,可是這並不是世界的真實樣貌,這會導致我們對世界認知產生很大的偏誤,而且當真實世界與腦中想像產生了衝突時,會感到很大的不舒服。 我們大腦所告訴我們的,可能是錯誤訊息,大腦可能假傳聖旨、欺下瞞上,讓我們做
Thumbnail
偏見會讓我們沒有認知到事情的樣貌,就做出有誤的行動和決策 因為人會用自己習慣的樣貌,來看待世界,可是這並不是世界的真實樣貌,這會導致我們對世界認知產生很大的偏誤,而且當真實世界與腦中想像產生了衝突時,會感到很大的不舒服。 我們大腦所告訴我們的,可能是錯誤訊息,大腦可能假傳聖旨、欺下瞞上,讓我們做
Thumbnail
選擇大於努力,乖巧聽話等於膽小,行動才是改變的唯一方法。 1.聰明的選擇 不爭論,會說話 討論需要合適對手,向水平高的人請教,向水平低的微笑。 不與智者辯,不與愚者爭。道不同不相為謀。 說話表達有意義、有重點,30秒電梯理論。 溝通中多聽少說,爭論無論勝負都已經輸了,既得不到對方認同
Thumbnail
選擇大於努力,乖巧聽話等於膽小,行動才是改變的唯一方法。 1.聰明的選擇 不爭論,會說話 討論需要合適對手,向水平高的人請教,向水平低的微笑。 不與智者辯,不與愚者爭。道不同不相為謀。 說話表達有意義、有重點,30秒電梯理論。 溝通中多聽少說,爭論無論勝負都已經輸了,既得不到對方認同
Thumbnail
這本書是耶魯大學認知心理學的教授所著,透過思考課程精華,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和大量的案例,甚至很多是生活實例經驗,讓我們了解最常困住我們的「八大思維錯誤」
Thumbnail
這本書是耶魯大學認知心理學的教授所著,透過思考課程精華,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和大量的案例,甚至很多是生活實例經驗,讓我們了解最常困住我們的「八大思維錯誤」
Thumbnail
「改變語言的習慣,就可以改變思維」 作者建議我們要將語言模式從否定改成肯定,這也是許多人都分享的觀念,但要確實執行,的確是需要本身有意識的、隨時的提醒並反思自己,才能真正成為使用正向語言的人。 與他人的交流,首重傾聽,許多交流的失敗,問題大多出在不會傾聽的那一方。因為接收不一定等於接受。也就
Thumbnail
「改變語言的習慣,就可以改變思維」 作者建議我們要將語言模式從否定改成肯定,這也是許多人都分享的觀念,但要確實執行,的確是需要本身有意識的、隨時的提醒並反思自己,才能真正成為使用正向語言的人。 與他人的交流,首重傾聽,許多交流的失敗,問題大多出在不會傾聽的那一方。因為接收不一定等於接受。也就
Thumbnail
「有腦子卻不用,等於沒腦子」這句話雖難以入耳,但一語中的。 作者認為人普遍覺得思考很麻煩,就以就會直覺式的避開思考,甚至盲從迷信所謂的權威,而遺忘了每個人都該知道的常識。我們應該都要以正確的態度去面對權威,避免陷入思維陷阱,才不會導致概念不清,而拒絕不確定性的存在。許多事就是充滿不確定性,我們該直
Thumbnail
「有腦子卻不用,等於沒腦子」這句話雖難以入耳,但一語中的。 作者認為人普遍覺得思考很麻煩,就以就會直覺式的避開思考,甚至盲從迷信所謂的權威,而遺忘了每個人都該知道的常識。我們應該都要以正確的態度去面對權威,避免陷入思維陷阱,才不會導致概念不清,而拒絕不確定性的存在。許多事就是充滿不確定性,我們該直
Thumbnail
你是否思考過,身邊那些層次高的人有何特點 ? 為何他們似乎不願意指點或提醒他人 ? 儘管他們擁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卻罕見給予他人建議 ?  或許,他們知道無論是指點別人,還是說明道理,都需要消耗自身的能量, 而且,多數情況下,別人未必懂得珍惜這些指導或建議,甚至不領情。 所以,情商高的
Thumbnail
你是否思考過,身邊那些層次高的人有何特點 ? 為何他們似乎不願意指點或提醒他人 ? 儘管他們擁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卻罕見給予他人建議 ?  或許,他們知道無論是指點別人,還是說明道理,都需要消耗自身的能量, 而且,多數情況下,別人未必懂得珍惜這些指導或建議,甚至不領情。 所以,情商高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