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梭認為的人類不平等起源(一):寫作背景和引言

2023/08/0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開始這篇的重點之前,筆者想要先來談談盧梭(Rousseau)這個人本身。

盧梭雖然常被劃分為法國哲學家,但他是出生於日內瓦共和國。盧梭本身沒有受過正式的教育,十六歲時遠離故鄉,憑藉著自學和機遇,成功打入法國知識圈,當時和百科全書派(狄德羅、孔狄亞克等)有著良好的關係。

盧梭在巴黎期間,寄宿在華倫夫人底下(Madame de Warens),成為她的乾兒子和情人。筆者常開玩笑說,盧梭是靠乾媽吃軟飯的小白臉,不過也是因為他有才華才能夠這樣,再加上他的臉蛋也長得不錯。但筆者對他將五位親生小孩拋棄至孤兒院這件事感到不齒。

後來他與百科全書派交惡,與伏爾泰因對劇院的看法不同而反目。這使得《愛彌兒》一書出版後,歐洲掀起一波反盧梭浪潮,讓他不得不開啟逃亡生涯。

盧梭在1770年被允許進入法國,晚年的他雖有名望,但內心已經無法享受,1778年的一天早上,在巴黎東北部的別墅散步,因中風去世,享年66歲。


1749年夏天,盧梭前往范錫恩堡,為狄德羅探監。在路上,他看到《法國信使》徵文比賽的題目,「科學與藝術的重建是否有助於風俗的淨化」。受到莫名的靈感啟發,盧梭寫出論文《論科學與藝術》,獲得徵文首獎(1750 年)。

盧梭對於徵文比賽的題目,答案是否定的。科學與藝術是因為人的閒逸、虛榮與貪欲等的產物,所 以不但不會讓人的德行變得更好,反而會變得更糟。在此論文中,他亦大力推崇希臘與羅馬早期,那些樸實、文明尚未發達起來的時光。

1753年11月,盧梭在《法國信使》中再度看到第戎學院的徵文比賽公告,因而刺激他寫了第二篇論文。

原題目為:「人類的不平等起源為何,它是自然法所授權的嗎?」盧梭見此題目大驚,驚訝他們「怎麼敢出這樣的題目?」後根據此題目寫成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以下簡稱《論人類》)》,但未獲獎。


盧梭在《論人類》引言說到:「如果我們不瞭解人類本身,又如何能夠瞭解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呢?」

言下之意,就是盧梭要將人類一開始的生活環境,也就是原始狀態(或者是哲學家最愛講的「自然狀態」),和近代人類的生活環境作對比。接著指出「人類所獲得的每一次進步,都將其越來越遠地帶離其原始狀態。

我們應當在人體構造的一系列變化中,去尋找去區分人與人的各種差異的起源。

盧梭針對原題目的自然法,提出見解:「對自然知之甚少,對於『法則』這個名詞的含意的理解又天差地別,因而,要對自然法則下一個完善的定義,恐怕非常困難。

「正因如此,我們在各類書籍中所見到的所有定義,它們除了在統一性方面存在瑕疵之外,還有另一個缺點:它們的來源都並非取自自然的知識,而是在其脫離自然之前完全不為人知的有利條件。

引言倒數第二段說到:「對於原始人類的研究,對他們的真實需求以及他們的義務相關的基本準則的研究,是我們可以藉此消除各種困難的唯一途徑,這些困難表現在道德不平等的起源之上,表現在一個國家的真實基礎之上,表現在全體國民的相互權利之上,也表現在跟很多其他同等重要和令人費解的類似論題之上。」

至此,可以了解原始人類的研究的意義和重大性,讓人類之間的差異逐漸擴大的起因究竟為何,下一篇會進入到正文,詳細講述。


參考文本:《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讓–雅克·盧梭著,張露譯,台北:五南出版,2019年(主要用這本,因為筆者目前手邊也就只有這本)

《德行墮落與不平等的起源》,讓–雅克·盧梭著,苑舉正譯,2022年 (比較推薦這本,譯者是台大哲學系教授,雖然出現在某財經節目的頻率很高ww 譯本保留了盧梭那帶有詩意的文字,對於好奇盧梭到底是如何靠著那得天獨厚的文采,成為眾多貴婦人的小白臉的哲學八卦鄉民,這一譯本千萬不要錯過www)



密涅瓦的貓頭鷹
密涅瓦的貓頭鷹
「人將被抹去,如同海邊沙灘上的一張臉。」—米歇爾·傅柯《詞與物》|人文社會科學愛好者。大學雙主修哲學和社會學,輔修政治學,專長為社會學理論、西方政治思想、近現代歐陸哲學和道家學說。喜歡讀別人讀不懂的書,接觸各種新奇的事物。興趣是看動畫、逛書店和旅行,在蔚藍檔案當個不稱職的狼師,空崎陽奈我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