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定義下的啟蒙和運用理性的自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在1784年,於《柏林月刊》上發佈《答覆:「何謂啟蒙?」》一文。整篇文章雖然篇幅不長,卻帶出對啟蒙一詞的諸多討論,兩百多年後的法國哲學家米歇爾·傅柯,也回覆康德這篇文章

康德(Immanuel Kant)

康德(Immanuel Kant)

康德撰寫的起因,是前一年,也就是1783年,由一位柏林牧師策爾納同樣在發表《柏林月刊》上的《繼續以宗教認可婚姻,是恰當的嗎?》一文,他以國家利益為由,反對民事婚姻,為宗教婚姻辯護。他替「啟蒙」下註解,並認為沒有人替「什麼是啟蒙?」這一問題做出答覆。

策爾納這篇文章,就像是近期在日本火腿的王柏融的打擊一樣,成為起爆劑,在當時的德國引發一場以「啟蒙」為主題的大辯論。這篇文章即是要談論康德定義下的啟蒙,文本主要參考《康德歷史哲學論文集》,由李明輝教授譯著。


康德在文章開頭,即對啟蒙給出定義:「啟蒙是人之超脫於他自己招致的未成熟狀態。」所謂的未成熟狀態,即是不經他人的指導,就無法使用自己知性的那種無能。會造成這種未成熟狀態,原因不在於缺乏知性,而是在缺乏不靠他人指導去使用理性的決心跟勇氣

為何絕大多數人早已在自然免於他人的指導,卻還願意沉溺於未成熟狀態?而又為何這些人極其容易成為其他人的監督者?康德的答案點出了人性,即是人的惰性和怯弱。

未成熟狀態非常舒適,很多日常的瑣事都可以交由其他人負責,自己便不再去進行思考。康德指出絕大多數的人認為邁向成年是麻煩事,同時也十分危險。這裡呼應了上一段所說的,人的怯弱是讓人沉溺於未成熟狀態的原因之一。

用柏拉圖的話來說,處在未成熟狀態的人,就像是《理想國(The Republic)》第七卷裡,那些待在洞穴裡的人,把外面的光照射在穴壁上而產生出的影像,當作是世界的一切,不敢走出洞穴去確認真相。

而監督者們發現這點,表面上好心地要負起監督之責,實際上是讓大眾更不敢踏出那關鍵的一步。每一個人都很難掙脫未成熟狀態,它已經如同本性般,依附在人的身上,甚至讓人喜歡上這種狀態。實際上人之所以還不能使用他自己的知性,是因為從來沒有人叫他去做這方面的嘗試。只有少數人得以靠自己的精神修養擺脫未成熟狀態,邁出切實的腳步來。

不過,公眾的自我啟蒙,卻是更有可能實現的。只要讓他們有自由,就幾乎無法避免。因為這其中多少會有幾個獨立思考者,自行除去未成熟狀態的限制後,傳播以理性尊重每個人的獨特價值及獨立思考的天職之精神。這邊康德說的「自由」,筆者認為有兩種,第一種是思想自由,第二種是傳播自由。前者可能很多人都察覺不到,所以便忽視了它的重要,實際上它是邁向啟蒙最重要的第一步。後者則在擺脫未成為狀態這件事上,有著非常大的功用,不去傳播啟蒙的精神,便無法讓其到處生根。

一開始公眾原本是被獨立思考者套上這種思維,當被本身不可能有任何啟蒙的監督者們煽動時,隨後便將強迫他們也身處其中。公眾只能緩慢得達到啟蒙,透過一場革命,或許能推翻個人專制及貪婪和權勢的壓迫,但絕對不會產生思想的真正改革。

啟蒙除了自由以外,不需要任何別的東西,而且還是一切可以稱之為自由這東西當中最無害的自由,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公開運用其理性的自由。然而康德所處的時代,到處都有不要用理性思考的聲音,那些都是對自由的限制。

不過究竟有哪些限制是礙於啟蒙?哪些是不礙於啟蒙,甚至有助於啟蒙?康德回答:理性的公開運用必須自始至終都是自由的,並且唯有這種運用才能帶來人類的啟蒙。理性的私自運動往往被限制得很狹隘,卻不致因此妨礙啟蒙的進步。


參考文本:

《康德歷史哲學論文集》,李明輝譯注,台北:聯經出版,2013年

下一篇會繼續講述如何讓一個國家的人民達到普遍啟蒙的狀態。

有任何疑問或建議修正之處,歡迎留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lassic
12會員
13內容數
尼采《瞧!這個人》:「若有人自以為從我的著作中理解到了某些東西,事實上充其量只是根據其自身的想像,從中汲取了某些東西,而其所汲取的,往往卻是我的反面。」
Classic的其他內容
2023/09/14
康德認為,自己是活在啟蒙運動的時代,而非啟蒙了的時代。因為他認為就人類全體而言,要能夠在宗教事務中不靠他人的指導,很好地使用自己的知性,還缺少很多東西。
Thumbnail
2023/09/14
康德認為,自己是活在啟蒙運動的時代,而非啟蒙了的時代。因為他認為就人類全體而言,要能夠在宗教事務中不靠他人的指導,很好地使用自己的知性,還缺少很多東西。
Thumbnail
2023/09/06
康德替啟蒙給出定義:「啟蒙是人之超脫於他自己招致的未成年狀態。」,接著講述如何從少數幾位獨立思考者開始,讓公眾達到普遍啟蒙的狀態。在這過程當中,運用理性的自由變得相當重要。本篇會談到,康德以各種不同身分的「學者」的角度出發,來理解運用理性的自由是怎樣一種情況。 康德指出,以學者的身分
Thumbnail
2023/09/06
康德替啟蒙給出定義:「啟蒙是人之超脫於他自己招致的未成年狀態。」,接著講述如何從少數幾位獨立思考者開始,讓公眾達到普遍啟蒙的狀態。在這過程當中,運用理性的自由變得相當重要。本篇會談到,康德以各種不同身分的「學者」的角度出發,來理解運用理性的自由是怎樣一種情況。 康德指出,以學者的身分
Thumbnail
2023/08/28
法律和私有制的建立是不平等的第一階段;官職的設置是不平等的第二階段;最後一個階段,是法制權威變成專制的權威。因此,第一階段是窮與富,第二階段是強與弱,第三階段則是主人和奴隸。最後一個階段是不平等的頂點,也是其他各階段持續發展的最終結果,直到新的變革讓政府完全瓦解,或重新回到法制狀態為止。
Thumbnail
2023/08/28
法律和私有制的建立是不平等的第一階段;官職的設置是不平等的第二階段;最後一個階段,是法制權威變成專制的權威。因此,第一階段是窮與富,第二階段是強與弱,第三階段則是主人和奴隸。最後一個階段是不平等的頂點,也是其他各階段持續發展的最終結果,直到新的變革讓政府完全瓦解,或重新回到法制狀態為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康德在文章開頭,即對啟蒙給出定義:「啟蒙是人之超脫於他自己招致的未成熟狀態。」所謂的未成熟狀態,即是不經他人的指導,就無法使用自己知性的那種無能。會造成這種未成熟狀態,原因不在於缺乏知性,而是在缺乏不靠他人指導去使用理性的決心跟勇氣。
Thumbnail
康德在文章開頭,即對啟蒙給出定義:「啟蒙是人之超脫於他自己招致的未成熟狀態。」所謂的未成熟狀態,即是不經他人的指導,就無法使用自己知性的那種無能。會造成這種未成熟狀態,原因不在於缺乏知性,而是在缺乏不靠他人指導去使用理性的決心跟勇氣。
Thumbnail
「理性」,真正的自由,也是所謂的「成功」與「道德」的關鍵。 每個人都擁有「理性」(reason),它指的是內心的思考活動。康德認為我們的理性是大於情感的,也就是理性是我們自己的「最高主宰」。身為Z世代尾端的學習者,發出對於康德「自由」最大的感慨,世代變遷下有所感嘆的我發出對自我的省思......
Thumbnail
「理性」,真正的自由,也是所謂的「成功」與「道德」的關鍵。 每個人都擁有「理性」(reason),它指的是內心的思考活動。康德認為我們的理性是大於情感的,也就是理性是我們自己的「最高主宰」。身為Z世代尾端的學習者,發出對於康德「自由」最大的感慨,世代變遷下有所感嘆的我發出對自我的省思......
Thumbnail
遵守著原則,如此誠實且努力地度過一生,為什麼卻一點自由的感覺都沒有呢?
Thumbnail
遵守著原則,如此誠實且努力地度過一生,為什麼卻一點自由的感覺都沒有呢?
Thumbnail
愛是一種珍貴而獨特的人類活動,它存在的意義正好就是因為「人是自由的選擇去愛」,不管是愛自己、愛他人、愛世界。他的愛肯定的是「他愛的對象」的整體存在,而不只是被弗洛伊德所說的「性本能」驅策的自然反應。因此一個真正愛自己的人,必然擁有自由愛人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因為所有人類都共同生而為人的這個事實,具有開
Thumbnail
愛是一種珍貴而獨特的人類活動,它存在的意義正好就是因為「人是自由的選擇去愛」,不管是愛自己、愛他人、愛世界。他的愛肯定的是「他愛的對象」的整體存在,而不只是被弗洛伊德所說的「性本能」驅策的自然反應。因此一個真正愛自己的人,必然擁有自由愛人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因為所有人類都共同生而為人的這個事實,具有開
Thumbnail
當我們談到「自由」時,多數人想到的可能是政治上的自由權利。綜觀近現代史,即是一部自由權利的擴展史,我們從封建時代的宗教與王朝中脫離出來,走向今日自由民主的社會。很自然會覺得自由就是捍衛人們「可以做各種選擇」的權利。然而在這種「進步」的歷史敘事中,我們卻時常遺忘了當人們擁有自由選
Thumbnail
當我們談到「自由」時,多數人想到的可能是政治上的自由權利。綜觀近現代史,即是一部自由權利的擴展史,我們從封建時代的宗教與王朝中脫離出來,走向今日自由民主的社會。很自然會覺得自由就是捍衛人們「可以做各種選擇」的權利。然而在這種「進步」的歷史敘事中,我們卻時常遺忘了當人們擁有自由選
Thumbnail
不再叛逆,代表生命的成熟嗎?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人為什麼會有「叛逆期」?比較簡單的答案,是源於青春期賀爾蒙的變化,使孩子更易用激烈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雖然這造成許多父母的困擾,但似乎隨著時間一過,孩子就變得懂事體貼,不會那麼叛逆了。但是,我常在想,不再叛逆,是意味著生命的成熟,抑或是生命的退縮呢
Thumbnail
不再叛逆,代表生命的成熟嗎?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人為什麼會有「叛逆期」?比較簡單的答案,是源於青春期賀爾蒙的變化,使孩子更易用激烈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雖然這造成許多父母的困擾,但似乎隨著時間一過,孩子就變得懂事體貼,不會那麼叛逆了。但是,我常在想,不再叛逆,是意味著生命的成熟,抑或是生命的退縮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