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聽到「相愛容易,相處難」,這話可能道盡不少伴侶的心聲,因為,即便在相識時如何甜蜜,在同床共枕後都無可避免摩擦與衝突。
同床異夢(The Break-up)中Jennifer Anisto飾演的女主角在高級藝廊擔任銷售,和紐約觀光巴士的導遊戀愛交往。
在這部非傳統的戀愛劇,不僅最終如片名兩人各自安好,同時劇情也將日常的瑣碎細節搬上面。一場家庭聚會晚餐,兩人就可以因為各種細節產生摩擦,追根究柢,產生爭執的事情其實非常細微,諸如 :女主角要求男主角買十二顆檸檬當裝飾,結果男主角認為是要喝的,喝不了那麼多只買回三顆、男主角想在家擺撞球臺但女主角不准、男主角說不買花送女友是因為女主角曾說過買花浪費錢,沒想到現在女主角又說女生哪有不愛收到花的?
在溝通失靈的不滿讓彼此的怨氣相互疊加,即便沒有第三者,兩人仍在乎彼此,最終卻注定走向陌路。
本片突顯了許多伴侶的溝通問題,最常見的就是一方不懂另一半為何突然針對某件小事情發脾氣,甚至計較、不體諒自己。
女主角工作完回家,穿著小禮服在廚房忙進忙出、招待客人。反觀男主角幫忙買完檸檬後就躺在沙發上,不幫忙也不進行任何服儀打理,因為者只是家人間的聚餐,送走客人後,男主角立即拿起遊戲機玩,女主角希望他幫忙洗碗,男主角不願意,兩人吵架後男主角讓步說他來幫忙洗,結果女主角不願讓他洗了,因為男主角只是因為被要求才洗,不是真心想幫她洗。
在男主角心中,沒有人會自願想去洗碗,既然女友要求了,自己只好勉為其難,但女友還不樂意,要他「發自內心」想做這件事。
對女方來說,她其實是希望男友能夠發自內心願意分擔多點工作,不是由自己要求後,對方才勉強幫忙。其實,這些事情可以都是小事,無關痛癢,但背後潛藏著的是多年的溝通不良。
男人認為女人有需要就會主動告知,反正即使自己不甘願的動手,對方也不會對結果滿意,做與不做都會被罵,不如不要添亂,等對方具體說出要求。女人則常常含著委屈把順手能做的家事做了,希望男人看到自己忙碌的身影後,能意識到自己該主動分擔工作。但其實兩個人都已放棄跟彼此溝通。
這個平凡的故事其沒有什麼戲劇化的意外介入兩人生活,純粹因為日常的磨合,兩人堅持著自己的想法而沒傾聽,導致愛情逐漸磨損,彼此交談來越充滿憤怒與挫折,即使最後開誠布公也無法修復這段關係。那麼可以預見的是,這樣的關係期使處於倒數計時中。
當未來出現其他具有吸引力的對象時,或許選擇直接出軌,或許壓抑下衝動卻也累積更大的不滿。
受到戲劇的影響,我們多半認為外遇對象是多麼具有吸引力,背德感帶來的禁忌滋味多能刺激感官,但生活裡哪來那那麼多轉折,不過是平淡又曲折的日常溝通太磨滅心智。
我們該將「偵查愛情變異」的心力拿來「理解對方」。不是追求轟烈烈不問原由,因為那是在跟自己腦內幻想出來的美好戀愛,而是花費心力建立親密的交談,真實的理解對方的行為、想法與背後信念,理解雙方差異、感同身受眼前的人。
在茫茫人海中相逢,彼此都願意承諾相守,是多麼難得。
但最難得的是,藉由同理與共情,我們放開對於自己生命和立場的執著,共情共感的進入一個新的、未曾探索的生命裡,從一個截然不同,甚至與原先利益相左的觀點重新思考問題,促使我們自身的成長。
不是為了躲避紛擾而尋找避風港,也非為了規避衝突選擇隱忍,而是發自內心的希望牽著這雙手,共同去經歷年年歲歲、歲歲年年的日常。因為相愛與理解,放棄其他的可能性,即便在逆境中仍堅持,仍坦然地表露自己、也無條件接受對方的想法。
那麽即使因為瑣事爭吵,我們始終可以信任,這樣的衝突只是交流的過程,不必擔憂關係摧毀。靜心地等待著,雙方不再心浮氣躁時再次分享想法與內心的感受,你知道這雖然不是看起來最美好的一天,卻也是愛情裡自在的一天。
參考資料:
1.《同床異夢》(The Break-up), 2006
2.《讓愛情長久的八場約會》美國婚姻權威高特曼點出親密關係中,不能不聊的八個話題, John Gottaman, 2020
3.《當我成為我們:愛與關係的三十六種可能》,陳雪,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