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 | 活用一輩子的筆記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當瞬間意識到自己就站在這條從過去到今天,並且繼續延續到未來的『人生各階段』線上,自然就能以更寬廣的視野考慮事情。」


活用一輩子的筆記術

作者: 奧野宣之

出版社:大田  

讀墨AP連結:https://moo.im/a/bklAGU


作為一個文具控且也有在寫手帳的人,我很很喜歡看有關別人寫手帳或筆記的書籍。在書友推薦這本筆記書沒多久,剛好在圖書館看見這本書,便把它帶回家閱讀了。跟近期比較熱門的「子彈筆記」相關書籍相比,本書著重的是「lifelog」——書寫有關自己一切的書,對我而言是一個新的概念。


讓過去的自己不再消失

Lifelog的主要核心是用自己的語言,寫出一本獨一無二,有關自己的書籍。包含紀錄生活的事件、閱讀/觀影/飲食/購物等紀錄、剪貼生活中的素材等等。作者很具體描述他認為有助於書寫lifelog的三步驟:書寫、剪貼、重讀。

透過書寫,可以在筆記中將我們的日常中的具體資訊紀錄下來,例如:日期、時間、做了哪些事情。有助於將生活和時間透過文字化成看得見的形式。剪貼,是另一種增進視覺效果、增加樂趣並讓我們更深刻體驗生活中的細節的方式。重讀則是整合過去的體驗,運用重整個人思緒的方式,重新了解自己的重要過程。重讀也是我覺得這本書相較於以往閱讀的筆記書籍,給我比較多新視野的主題。


體驗再利用——重讀的好處

作者認為無論是過去心情低落或是曾經感動的經驗,都有助於在重讀書寫的過程裡面再次體驗。隨著自己的改變,對於筆記中感動或有感觸的部分也會隨之改變。作者提醒在寫人生筆記的時候,除了when、where、who、what,更可以去重視why(為何而做)以及how(怎麼做、做到什麼程度)。這樣的書寫也有助於增加我們對這些事情的意識,並在未來回顧時幫助自己增進體驗。

有趣的是作者也討論了關於在重讀過去的紀錄時感到丟臉的經驗,並提出如何去淡化紀錄裡面的心路歷程XD。這部分讓我覺得十分貼近,但我認為或許允許一些自己無法再度直視的部分曾經存在的事實,也不一定是壞事。


紀錄是過去的自己給未來的自己的一種訊息

以前在寫紀錄的時候總會覺得是要把過去的自己留下足跡,但近幾年我反而發現自己更常從以前書寫的東西裡面,找到了一些新的力量來撫育自己。看完這本書後想到重讀的概念,我也把近幾年寫的筆記和手帳整理出來翻了一下,也感受到作者所說,不同的時間重新閱讀,確實又會看到不同的重點與產生新的感受。


整體而言,我認為這本書有趣的地方在於將筆記的核心放置在對重讀的重視,而非只是為了某種目標導向去達成一個目的而已。我也很享受看作者描述自己會運用哪些文具與標記方式,來幫助自己彙整長時間累積下來的多本筆記。

考量本書出版時還是2010年(日版),有一些作者提及的紀錄方式,在現在也可以在現金各種社群網站和筆記軟體中有不同的運用。然而,我還是認為目前的社群網站可以運用的方式是較零散且仍有限制的,例如IG、臉書某方面而言也是種不怎麼好彙整的lifelog,而notion、GoodNotes等軟體還沒辦法很全面地完成作者期待的筆記形式。但或許社群網站的興起,也呈現了許多人都有為自己做lifelog的潛力吧!

avatar-img
15會員
35內容數
忙裡偷閒寫下閱讀心得。為生活與閱讀留下一點足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寫寫閱讀 | Lu's Note 的其他內容
「上一個世代的理想家庭範本與親子關係早已在現代社會無法立足, 社會大眾對家庭的期待反而更為高漲。」
「支配對方心理的最終階段,是讓被害者親手打破自己的倫理原則,使被害者自行背叛基本的人際關係,至此支配狀態便告完成。」
「爸爸和媽媽,誰愛我們比較深?我們心中對誰的愛比較堅定?坦白說,我兩個都不想選,偏偏又想兩個都選。我不想將爸媽分高低,也分不出來。」 「所以我決定先排除『愛』這個判斷基準,檢討其他各種要素。值得我們託付人生的,會是哪一方呢?」
「這不是憎恨,是愛。 藉由藐視對方、傷害對方,達到控制對方的目的,一切都是因為愛。 既然如此,陽一郎說不定也是這樣:沒有任何意義,也沒有任何目的, 並非基於恨意而藐視妻子,傷害妻子,而是因為他只知道這種愛的方式。」
「要看一個人多能忍,最清楚的證明方法就是堅持守在家人身邊。 ──安.泰勒(Anne Tyler)」
「就算現在的情況不盡如人意,得暫時放棄夢想,總有一天還是能重新追夢。 況且,放棄了又如何?以放棄的姿態開闢出別的路,誰知道那個夢想會不會成為更棒的什麼呢?」
「上一個世代的理想家庭範本與親子關係早已在現代社會無法立足, 社會大眾對家庭的期待反而更為高漲。」
「支配對方心理的最終階段,是讓被害者親手打破自己的倫理原則,使被害者自行背叛基本的人際關係,至此支配狀態便告完成。」
「爸爸和媽媽,誰愛我們比較深?我們心中對誰的愛比較堅定?坦白說,我兩個都不想選,偏偏又想兩個都選。我不想將爸媽分高低,也分不出來。」 「所以我決定先排除『愛』這個判斷基準,檢討其他各種要素。值得我們託付人生的,會是哪一方呢?」
「這不是憎恨,是愛。 藉由藐視對方、傷害對方,達到控制對方的目的,一切都是因為愛。 既然如此,陽一郎說不定也是這樣:沒有任何意義,也沒有任何目的, 並非基於恨意而藐視妻子,傷害妻子,而是因為他只知道這種愛的方式。」
「要看一個人多能忍,最清楚的證明方法就是堅持守在家人身邊。 ──安.泰勒(Anne Tyler)」
「就算現在的情況不盡如人意,得暫時放棄夢想,總有一天還是能重新追夢。 況且,放棄了又如何?以放棄的姿態開闢出別的路,誰知道那個夢想會不會成為更棒的什麼呢?」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桃園機場雖然有時候會漏漏水出點小問題,但其實它貴為台灣國家門面還是有很多值得稱讚的地方的!推薦給常出國的旅人,在機場大逛免稅店之虞,也可以去使用一下這些便利的設施!就讓KKday幫大家整理5個大家不太知道但好好用的機場實用服務資訊吧!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桃園機場雖然有時候會漏漏水出點小問題,但其實它貴為台灣國家門面還是有很多值得稱讚的地方的!推薦給常出國的旅人,在機場大逛免稅店之虞,也可以去使用一下這些便利的設施!就讓KKday幫大家整理5個大家不太知道但好好用的機場實用服務資訊吧!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091|讀書紀錄如何幫助你重拾過去? 2024年6月14日, 最近嘗試多寫讀書紀錄, 增加英文,日文,中文的出版物能帶給我的啟發。 寫著寫著,發現寫作真的是最好的回憶方式。 我目前寫讀書紀錄的工作流,大概有五個步驟: Step 1: 亂翻書,找打中心靈的一兩句話
Thumbnail
今天是我寫日記滿兩年的日子,從一開始強迫自己書寫到不寫日記就覺得不對勁,這兩年的時間當中透過日記獲得了許多好處,而以下就是3個我透過學習寫日記而獲得的好處,文章最後也會有一些寫日記的訣竅分享,有興趣的朋友一定要看到最後喔! 提升寫作能力 透過文字來記錄自己的生活過程及體悟,描述自己所經歷的一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活用一輩子的筆記術,覆蓋了隨時記錄、覆盤、記錄生活感受、戒斷不好的習慣以及像子彈筆記一樣的整理等內容。文章重點強調記錄生活感受,並提到了使用手機記錄的方式,以及如何利用筆記法和覆盤來達到自我管理的效果。
Thumbnail
1.作者提及之一行日記內容及其四個步驟 (1) 今日記事:寫下當日發生覺得有趣的事或是挑選一個自己最印象深刻的事件,用簡短的筆記記錄下來即可 (2) 對自己的意義:以「這件事對我有什麼意義」回頭思考所發生的事情 (3) 新發現:發現自己的思想所代表的意涵 (4) 我的行動:針對這件事情,自己
Thumbnail
閱讀網路小說影響深遠,讓我開始紀錄周遭的小事。手記成了我最好的夥伴,紀錄著生活的點滴。雖智慧型手機取代了小手記,但它依然存在,以電子檔的形式紀錄下我的生活。
這本書跟[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同一個作者,不過是比較早的作品。我是想試試「作者月」,如果讀同一個作者的書,會不會比較了解作者的想法。再來就是覺得自己閱讀的速度不快,還要一邊輸出寫筆記,寫出來的也很凌亂,想知道有什麼可以幫助自己的方法,筆記整合或是增加思考...等。 本書提到以下三件事以及我的
Thumbnail
世上再也沒有比你自己更懂得要用什麼樣的話,才能振奮你的心,幫助你渡過低潮。 世上也極少有任何文章,可以比得上你所寫的每個回憶,更能挑起你的共鳴,幫助你重溫快樂的感動了! 日誌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心靈成長的方式。 每一篇日誌都是自己生命旅程的一部分,是一個寶貴的回憶和成就。
Thumbnail
目的: 透過記錄&回顧,不斷對自己反覆提問,找出思考的盲點/共通點。就能發現自己想做的事,找到改變未來的方向。   紀錄:  每天用一句話紀錄一天最讓你在意或關注的事,工作及生活上成功/失敗的事。內容需要讓你能夠回想起當時的心境,回顧時效果才會好。   寫法: 也可針對電影、閱讀、
Thumbnail
回顧最好的用意,就是讓我記得當下的感受與學習,這些也終將帶著我走到很遠的地方,書頁闔上,人生故事仍持續。不會忘記這些曾參與我生命一部分的美好感受。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091|讀書紀錄如何幫助你重拾過去? 2024年6月14日, 最近嘗試多寫讀書紀錄, 增加英文,日文,中文的出版物能帶給我的啟發。 寫著寫著,發現寫作真的是最好的回憶方式。 我目前寫讀書紀錄的工作流,大概有五個步驟: Step 1: 亂翻書,找打中心靈的一兩句話
Thumbnail
今天是我寫日記滿兩年的日子,從一開始強迫自己書寫到不寫日記就覺得不對勁,這兩年的時間當中透過日記獲得了許多好處,而以下就是3個我透過學習寫日記而獲得的好處,文章最後也會有一些寫日記的訣竅分享,有興趣的朋友一定要看到最後喔! 提升寫作能力 透過文字來記錄自己的生活過程及體悟,描述自己所經歷的一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活用一輩子的筆記術,覆蓋了隨時記錄、覆盤、記錄生活感受、戒斷不好的習慣以及像子彈筆記一樣的整理等內容。文章重點強調記錄生活感受,並提到了使用手機記錄的方式,以及如何利用筆記法和覆盤來達到自我管理的效果。
Thumbnail
1.作者提及之一行日記內容及其四個步驟 (1) 今日記事:寫下當日發生覺得有趣的事或是挑選一個自己最印象深刻的事件,用簡短的筆記記錄下來即可 (2) 對自己的意義:以「這件事對我有什麼意義」回頭思考所發生的事情 (3) 新發現:發現自己的思想所代表的意涵 (4) 我的行動:針對這件事情,自己
Thumbnail
閱讀網路小說影響深遠,讓我開始紀錄周遭的小事。手記成了我最好的夥伴,紀錄著生活的點滴。雖智慧型手機取代了小手記,但它依然存在,以電子檔的形式紀錄下我的生活。
這本書跟[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同一個作者,不過是比較早的作品。我是想試試「作者月」,如果讀同一個作者的書,會不會比較了解作者的想法。再來就是覺得自己閱讀的速度不快,還要一邊輸出寫筆記,寫出來的也很凌亂,想知道有什麼可以幫助自己的方法,筆記整合或是增加思考...等。 本書提到以下三件事以及我的
Thumbnail
世上再也沒有比你自己更懂得要用什麼樣的話,才能振奮你的心,幫助你渡過低潮。 世上也極少有任何文章,可以比得上你所寫的每個回憶,更能挑起你的共鳴,幫助你重溫快樂的感動了! 日誌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心靈成長的方式。 每一篇日誌都是自己生命旅程的一部分,是一個寶貴的回憶和成就。
Thumbnail
目的: 透過記錄&回顧,不斷對自己反覆提問,找出思考的盲點/共通點。就能發現自己想做的事,找到改變未來的方向。   紀錄:  每天用一句話紀錄一天最讓你在意或關注的事,工作及生活上成功/失敗的事。內容需要讓你能夠回想起當時的心境,回顧時效果才會好。   寫法: 也可針對電影、閱讀、
Thumbnail
回顧最好的用意,就是讓我記得當下的感受與學習,這些也終將帶著我走到很遠的地方,書頁闔上,人生故事仍持續。不會忘記這些曾參與我生命一部分的美好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