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與藝(二)諸佛被我一口吞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因誌公令人傳語曰:「何不下山教化眾生,目視雲漢作麼?」師曰:「三世諸佛,被我一口吞盡,更有什衆生可教化?」——《指月錄》

寶誌和尙叫人傳話給南嶽慧思:「你爲何不出山去敎化衆生呢?不然的話,即使你滿腹佛法,胸懷廣闊,又有什麼用?」

慧思說:「三世諸佛都被我一口吞得乾乾淨淨,一個也不剩了,還有什麼衆生可以教化?」

「三世諸佛,被我一口吞盡」自然是誇張的語言,表示慧思已到無我相、無人相的境界,從此不再把佛當佛看了。而三世諸佛最高興的事,莫過於人人都不把佛當佛看啊!

連佛都是虛幻的,衆生更是虛幻!佛來,我都不理會了,更有什麼衆生可以敎化呢?

儘管說無衆生可教化,慧思還是教育出不少傑出的弟子,最有名的就是天臺智者大師了。

雖知諸佛衆生空,仍不捨六度萬行。這樣的人可謂見地、修證、行願三者兼美,也是大乘佛敎的精神所在。

文:梅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彈劍樓會客廳
24會員
199內容數
主筆:彈劍樓主
彈劍樓會客廳的其他內容
2023/10/29
有人說: 「完美本是謊言,缺憾突顯個性。」此話似有幾分道理。
Thumbnail
2023/10/29
有人說: 「完美本是謊言,缺憾突顯個性。」此話似有幾分道理。
Thumbnail
2023/10/21
《論語‧述而》說:「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這四句教,是孔門德、藝雙彰的「成人」教育大綱領,也是儒家學術思想的一個總拈提。歷來學者由於彼此理解不同,詮釋也頗不一致⋯⋯
Thumbnail
2023/10/21
《論語‧述而》說:「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這四句教,是孔門德、藝雙彰的「成人」教育大綱領,也是儒家學術思想的一個總拈提。歷來學者由於彼此理解不同,詮釋也頗不一致⋯⋯
Thumbnail
2023/10/20
《楞嚴經》上說:「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 倘若於此有所悟入,禪修打坐便有可能走出盲人瞎馬的窘境⋯⋯
Thumbnail
2023/10/20
《楞嚴經》上說:「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 倘若於此有所悟入,禪修打坐便有可能走出盲人瞎馬的窘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
Thumbnail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
Thumbnail
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 佛想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既契之後。心佛雙亡。雙亡定也。雙照慧也。 即定慧齊均。亦何心而不佛。何佛而不心。 心佛既然。則萬境萬緣。無非三昧者也。 取自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 《淨土十要》卷五
Thumbnail
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 佛想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既契之後。心佛雙亡。雙亡定也。雙照慧也。 即定慧齊均。亦何心而不佛。何佛而不心。 心佛既然。則萬境萬緣。無非三昧者也。 取自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 《淨土十要》卷五
Thumbnail
因誌公令人傳語曰:「何不下山教化眾生,目視雲漢作麼?」師曰:「三世諸佛,被我一口吞盡,更有什衆生可教化?」——《指月錄》
Thumbnail
因誌公令人傳語曰:「何不下山教化眾生,目視雲漢作麼?」師曰:「三世諸佛,被我一口吞盡,更有什衆生可教化?」——《指月錄》
Thumbnail
  漢傳佛教的「四弘誓願」其中有一願是「眾生無邊誓願度」。六祖惠能大師認為所謂的「真度」,應是自性自度,祂主張「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懺悔品第六〉云:「大家豈不道眾生無邊誓願度?恁麼道,且不是惠能度。」怎麼說「且不是惠能度」呢?《頓悟入道要門論》云:「眾生自度,佛不能度。若佛能度眾生時……
Thumbnail
  漢傳佛教的「四弘誓願」其中有一願是「眾生無邊誓願度」。六祖惠能大師認為所謂的「真度」,應是自性自度,祂主張「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懺悔品第六〉云:「大家豈不道眾生無邊誓願度?恁麼道,且不是惠能度。」怎麼說「且不是惠能度」呢?《頓悟入道要門論》云:「眾生自度,佛不能度。若佛能度眾生時……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我們隨學佛的身口意之後,還要學佛的因跟果,佛在因地為了度化眾生,為了成熟眾生的善根而不斷精進修行,《法華經》有云:三千大千世界,沒有乃至如芥子許的土地,這麼小如塵埃的一片地方,不是釋迦牟尼佛過去為了度眾生而捨生命、捨頭目腦髓的地方。 迴向!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我們隨學佛的身口意之後,還要學佛的因跟果,佛在因地為了度化眾生,為了成熟眾生的善根而不斷精進修行,《法華經》有云:三千大千世界,沒有乃至如芥子許的土地,這麼小如塵埃的一片地方,不是釋迦牟尼佛過去為了度眾生而捨生命、捨頭目腦髓的地方。 迴向!
Thumbnail
「過去諸佛,持是念阿彌陀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成佛。現在十方諸佛,亦持是念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作佛。未來諸佛,亦持是念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作佛。」 — 佛言 觀念法門 善導大師 集記 結勸修行分
Thumbnail
「過去諸佛,持是念阿彌陀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成佛。現在十方諸佛,亦持是念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作佛。未來諸佛,亦持是念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作佛。」 — 佛言 觀念法門 善導大師 集記 結勸修行分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再看到壬三、「喜二乘善」。 「十方三世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有學無學所有功德,我皆隨喜。」 有人說:「我修大乘的,我看不起二乘的人,阿羅漢沒什麼、辟支佛沒什麼。」千萬別這麼想,這些二乘的人也是很尊貴的,他們也是世間的聖人啊! 再看到壬四、「喜菩薩善」。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再看到壬三、「喜二乘善」。 「十方三世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有學無學所有功德,我皆隨喜。」 有人說:「我修大乘的,我看不起二乘的人,阿羅漢沒什麼、辟支佛沒什麼。」千萬別這麼想,這些二乘的人也是很尊貴的,他們也是世間的聖人啊! 再看到壬四、「喜菩薩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