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好不好?看老師流動率就知道!叡媽筆記ruimatalk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之前統整自己當初幫孩子挑選幼兒園的六大重點後,這篇會繼續以「用心度」做細項的說明,其他則會繼續寫在下一篇,歡迎持續關注我並訂閱支持喔~

raw-image


學校用不用心?實際參觀最清楚!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教學理念包含:蒙特梭利、華德福、瑞吉歐、單元教學、角落教學、主題教學、方案教學、雙語全美等,每種方式都有喜好的人,就不在這篇說明,端看家長們喜歡什麼風格或是覺得孩子適合什麼。

但事先做好功課也是需要的喔~才不會孩子已經上課一段時間後,家長才覺得:怎麼跟自己想的不一樣?或者學校明明主打蒙特梭利教學,但實際上卻沒有那麼「蒙」?或是明明是主打雙語全美語學校,但師資卻參疵不齊?收了很高的費用,但是提供的軟硬體設備、或是課程安排卻沒有如收費那麼要求?講的時候很好聽,但是根本沒落實在學校中。

如果對教育理念很重視的父母,參觀時就得多了解學校的教育方針,因為學費的高低跟學校風格還是有一定程度的關係喔!我自己在挑選幼兒園時,只要課程安排多元:有音樂、有律動、有勞作的、有戶外活動的空間,老師對孩子是溫柔有愛就好!至於哪一種教法對我來說不太重要,因為對於一個3歲就去幼兒園上課的孩子來說,我認為學校跟老師是否能讓他內心保有安全感很重要!孩子有沒有因為上課學到很多東西是其次,願意開心的去上學比較重要~

那要如何讓孩子開心的上學呢?其實這個問題就跟你遇到的老師有關!所以我會特別詢問班級的師生比,也會私下調查老師的流動率,了解學校是否能讓老師開心的上班,就像有快樂的媽媽才有快樂的孩子一樣!老師也是如此喔~

師生比能顯示教室管理的難度

幼兒園班級的師生比,目前法規是1:15,就是一位老師(有執照的)可以帶15個學生。如果一個班收20個學生,也是必須配2個老師才可以!通常公立幼兒園一班都是滿招30人,並搭配2個老師。私立幼兒園就不太一定,要看每個幼兒園的招生狀況跟學校安排。

關於師生比我會觀察這些:

有的私立幼兒園會一直招生到把師生比補滿,這種幼兒園有可能會出現:過了招生月份,還可接受插班入校,畢竟大部分的私立幼兒園都是3-6月招生,7-8月都已經是預備開學的準備期,但如果你在學期中後的月份打電話問說:

「請問現在還有招生嗎?」校方沒過多詢問就都回答:「可以!」

就可能是學生數太少,校方認為要再補滿,也許是少子化太嚴重了,為了經營下去必須繼續招生!但校方的這個做法可能就會讓實際授課的老師,在班級管理上有滿大的困擾

有的私幼會讓一個班級的師生比抓在1:12-1:13之間,畢竟對於老師跟家長來說,師生比當然是越少越好!一個老師帶15個孩子跟一個老師帶12個孩子,難度上是不是差很多?

幼兒園老師的流動率怎麼查?

因為我喜歡小班到大班都是同一位老師帶,所以我會很在乎學校老師的流動率。但是參觀幼兒園的時候,「老師流動率」是問不出來的,我是透過104或是1111人力銀行,看學校有沒有職缺釋出,就大概知道幼兒園缺不缺老師。如果老師流動率過高,也許有這兩點訊號:

學校沒有給老師好的職場環境或待遇。
老師常常遇到恐龍家長或學生,所以待不住?

不管是什麼原因,只要留不住老師的學校,表示學校管理真的很糟!畢竟老師都留不住的學校,孩子就需要常常適應新老師,新的帶班風格!更怕老師情緒管理不佳,把職場上的氣出到孩子身上,所以私幼的流動率3-6月都是滿好觀察的時機點喔!

查看人力銀行的時候也有一個好處是,能知道私立幼兒園老師的薪資大約落在多少?然後自己可以試想:這個薪資讓你帶15個小孩8小時,你願意嗎?多看幾間幼兒園就能知道哪一家老師會待得比較開心(誤)

觀察流動率的另外一個小撇步是:

參觀幼兒園時,我會詢問之後帶班的老師是哪一位?如果回答:

「還不確定哪位老師,要看到時候的安排」
「我們都是每學期末才會安排~」

如果有類似這樣的回答,可能是老師流動率大不好安排,所以才會這樣說。至於為什麼老師待不住?當然原因很多,可能是自己的生涯規劃或是其他官方說法,但老師來來去去的學校,就讀後的問題也會比較多,我也有遇過學校給我的說法是:

「我們學校都是分年級任教,小班就都教小班,中班就教中班.....」

這種說法,我不確定是否真實!只是我自己是不太相信這種說法,畢竟如果我是小班老師,好不容易跟孩子建立感情了,才又交給其他老師帶?這理由會不會太不合理了?

園長或老師對孩子是否有耐心?

參觀幼兒園時,最重要的一個觀察重點就是:裡面的教職員看起來好不好相處?有沒有耐心?溝通對話是不是和善?除了接待你參觀的老師之外,如果有經過班級,可以仔細聽看看老師跟學生的對話,其實也可以聽得出一些端倪。

「你再哭就叫媽媽不要來接你下課!」
「你再哭就沒有東西吃!」

一個不在乎員工對孩子說出「恐嚇」言語的學校,這個學校是否重視孩子的心理發展,這部分我覺得值得家長思考一下~另外若家長參觀時,校園裡如果過分安靜,也很值得留意!畢竟參觀的可是幼兒園,不是國、高中生的校園,幼兒園上課氣氛過分嚴肅,不利於孩子身心發展喔!

另外非常建議家長在參觀時可以帶一些自備問題,透過這些對答的互動中,就能察覺學校職員有沒有耐心,如果參觀時職員就很不友善或是一副很想打發你走的態度,相信就算入學後孩子也不會太開心喔!


以上就是參考學校辦學是否用心的部分,若想知道參觀幼兒園我會準備哪些自備問題?歡迎持續關注我喔!行動支持按讚、分享都能讓我更有動力持續創作喔!



我是一個十歲的媽媽,希望在忙碌的生活中慢慢記錄,從媽媽眼裡看出去的世界是什麼樣子,以及當媽十年的心得感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幼兒園入學準備物品,10大用品輕鬆準備 幼兒園入學準備物品,10大用品輕鬆準備。最近有很多家長在詢問我的問題就是,要怎麼準備孩子幼兒園入學的東西?孩子將要入學幼兒園要準備什麼呢?睡袋好還是棉被好呢?怕買的東西不實用或是不知道準備的種點是什麼?沒關係這支影片我整理出來所有的重點,並分享給你們,並會分享以往在教育現場看到的種種問題,將會提供解
Thumbnail
avatar
OMO-HOME快樂玩輕鬆學
2023-07-08
唐詩經典|幼兒語文學習唐詩經典|幼兒語文學習 唐詩詩詞優美,有優美的文意、用字遣詞,可以陶冶性情與心靈、修身養性、增廣見聞,幼兒念唐詩可以學習古人智慧、用字遣詞的優美,大聲的唸出來,也可以增加口齒清晰的發音能力與技巧,對幼兒的語文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念唐詩,小孩可以練習「咬字、押韻、音律」,練習聽聲音模仿、說話咬
avatar
Baw24
2023-06-20
幼兒園餵哪種藥? 專家揭2款常備藥恐含「苯巴比妥」你好,我是股市鴿~ 我喜歡分享一些有關社會和法律的新聞和我的看法。今天我想跟你們介紹一個關於板橋幼兒園餵藥案的新聞。 巴比妥(Barbiturates) 你們可能都聽說過,新北市板橋區某間私立幼兒園被爆出教保員餵食幼童不明藥物的狀況,一共有8名學童體內驗出微量巴比妥(Barbiturates),這是
Thumbnail
avatar
股市鴿|存股|現金流|時事
2023-06-11
你喜歡料理嗎?帶著小朋友們一起做菜,好處多多最近在帶參觀的時候,有不少家長說是被我們FB分享的小朋友烹飪活動吸引而來。一方面是希望小朋友在校園中能夠多累積生活經驗,另一方面是小朋友不會再吵著假日要去上百貨公司貴貴的烹飪課(小編懂爸媽的辛苦)。 今天的艾倫戴爾育兒交流,我們就來聊聊烹飪活動對小朋友的好處吧 : )
Thumbnail
avatar
新北市私立艾倫戴爾幼兒園
2023-03-20
幼兒園老是得請假或被退貨?推薦調整體質守護健康的兒童維他命C【孕哺兒】太空保衛C™口嚼錠入幼兒園的孩子是最容易不舒服的,為了鞏固兩個寶貝的防護力,所以開始想著重於幫他們補充太空保衛C™口嚼錠加強防護力,讓她健康快樂上學,弟弟也可以一起調整體質維持健康好活力。
Thumbnail
avatar
家有二寶-晴晴&程程
2022-11-24
幼兒園小班讓小孩讀幼兒園,我一開始的期待就只是希望兒子可以開始規律的生活作息,因為從幼兒時期,兒子都是跟著大人晚上12點才睡,早上我們先出門上班,他則睡到阿嬤忙完叫他起床。 看這小孩一天天的長大,不論是身體的成長或心智的成長,我們也在學習,新世代的環境,世界的改變;只要保有良善的心,都會往好的方向長大。
avatar
零度
2022-04-29
幼兒園上學一個月,最重要的一張紙「學前兒童發展檢核表」,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大約在10月初,幼兒園發回一張紙,「新北市學前兒童發展檢核表」,主要由幼兒園的老師評估後,將紙本帶回家給家長簽名後,再交給鄰近衛生所歸檔。  查了網路總共有3種方式可以篩選,因為我家的小孩已經就讀幼兒園,所以是屬於第3種篩檢,如果你有小孩就讀幼兒園,大約開學一個多月就會拿到這張紙。  ★發展里程表
Thumbnail
avatar
江小茹
2021-10-18
幼兒園開學用品如何準備?這樣東西一定要有!【作伴姓名貼】是寶貝開學的神隊友孩子上學後,需要保管的東西一下多了很多,對這個年紀的小孩來說,養成自我物品保管的責任很重要,學會整理個人物品、愛惜自己的東西並好好保管,都是培養幼兒養自理能力與良好行為的方法。 小孩開學必備用品要準備什麼呢? 「姓名貼」是不可或缺的小物!小朋友可以養成保護自己東西的習慣,這樣就不會冒冒失失又搞丟
Thumbnail
avatar
作伴 ZuoBann
2021-05-18
幼兒園的一天之孩子篇你可否記得幼稚園的自己?你可還記得幼稚園老師的樣子?幼稚園的一天到底是如何度過的?!吃飯?玩樂?睡覺? 在這個庸庸碌碌的生活中,最想念的還是那個沒有煩惱的日子,讓我們一起回到幼稚園吧!
Thumbnail
avatar
烙跑的幼稚園老師
2018-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