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孩過度關心究竟是好還是不好?

Adai-avatar-img
發佈於黑白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參加高中生學校家代會,家長們為了自己的小孩都願意盡心付出,但這樣對小孩真的是好嗎?


例如留校唸書期間,家長會組織陪唸團隊,並提供點心。可以理解立意是好的,但~晚餐後又加上天甜點,依健康角度來看,非常不健康。唸書不是應該是學生的事嗎?感覺家長更投入其中,這對小孩獨立訓練,真的好嗎?


另外考試場地也安排志工,擔心考試忘東忘西,可是,如果考生自己都不在意自己的考試,忘記帶東西,那是不是要讓他們學著為自己負責呢?


不過也許我思想太古板,無法接受這樣細心寵溺小孩,總覺得應該要自小訓練獨立,萬一發生什麼變故,才可以自立更生,尤其這群人以後都可能是社會菁英,有點不敢想像!

一直以來,我覺得教育上,最重要的是品德,而學業要看小孩造化(何況小孩能力是從父母親遺傳而來),或許是我想太遠了😅


不知道大家對於小孩教養有什麼想法呢?

謝謝收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二宮hikaru-avatar-img
2024/03/08
以前的教育都是唯有讀書高,所以家長大多把孩子拼命送去補習,只為了考上好學校出人頭地,結果家事都沒在做,孩子長大後變成生活白癡..,所以我家寶貝升上四年級後,晚上的晚都是他洗,有時他還要幫忙倒廚餘,我覺得這種小事都做不好的話,以後變成大人也會眼高手低吧?他也不是很愛念書,但我還是想給他升上國中去補一下英數,才有事情做,不要整天玩平板...另一方面出門坐家用車雖然方便,現在也開始帶他一起坐公車捷運,體驗庶民生活,,
過而不及都不好啦,媽寶怎麼來的
Adai-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09
Danielson在童話王國丹麥 說的也是
Nakumo-avatar-img
2024/03/08
其實大人小孩都一樣,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人通常對於自己沒吃過虧的"忠言"沒甚麼感覺,所以學校的事我都只給Michelle建議,由她自己去執行和找方法,她對自己的人生才能有體會。她很怕犯錯,因為臉皮薄,恥度低,但是我告訴她,我某次在公司犯錯,公司的美國主管只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 "Everybody makes mistakes",這也成了我現在用來勉勵Michelle的話。Michelle是獨生女,將來什麼都得靠自己,所以環境會逼著她成長,我只要看著就好了。
Adai-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09
Nakumo Michelle很幸福,有你這樣的爸爸
Angela Chen-avatar-img
2024/03/08
我在學校得列席新生家長座談會,QA時間提問題的都是家長,極少數是學生,問題大多與註冊、選課或住宿有關。不禁納悶,是否可讓這些18歲的大學生自己解決問題,自己承擔責任,家長拜託請放手,就別再瞎操心了!
Adai-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09
Angela Chen 哈哈,後來聽到在大學教書的同學說大學現在也有家長座談會,當下真的傻眼法律上,這些小孩都得自己面對刑事和民事責任了呀
元小科-avatar-img
2024/03/12
孩子總歸要獨立自主,家長現在幫的越多,將來孩子吃的苦頭就有可能更多。
avatar-img
Adai的沙龍
62會員
124內容數
愛吃美食/喜歡和好友小酌/每年都要昏頭一次報名半馬/聽說很會練笑威/朋友說不管想聊什麼找我就對了,因為什麼都能聊/最近還被封了一個最有可能成為邪教教主候選人😆 歡迎大家有空來逛逛 聯絡我:amandachiang0511@gmail.com
Ada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03
雖然超市方便,但許多人仍然愛好傳統市場,這裡充滿了生氣活力與人情味。每個週末走進市場,感受熟悉攤販的熱情,挑選新鮮的食材,享受豆花的甜美,這些都讓生活多了一份儀式感。此外,市場中的互動與交流不僅增添了購物的樂趣,還能讓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幸福。走進傳統市場,就是走進人與人之間溫暖的連結。
Thumbnail
2024/11/03
雖然超市方便,但許多人仍然愛好傳統市場,這裡充滿了生氣活力與人情味。每個週末走進市場,感受熟悉攤販的熱情,挑選新鮮的食材,享受豆花的甜美,這些都讓生活多了一份儀式感。此外,市場中的互動與交流不僅增添了購物的樂趣,還能讓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幸福。走進傳統市場,就是走進人與人之間溫暖的連結。
Thumbnail
2024/06/17
這篇文章將分享孔子和Johnnie Walker之間的奇妙聯繫,帶給讀者一些輕鬆的笑聲和趣聞。
Thumbnail
2024/06/17
這篇文章將分享孔子和Johnnie Walker之間的奇妙聯繫,帶給讀者一些輕鬆的笑聲和趣聞。
Thumbnail
2024/03/30
透過Podcast,邀請高仁和警官分享靈異故事,配樂加強緊張氛圍。作者回憶起小時候看鬼故事的經驗,害怕卻忍不住想看,並分享故事中的正義感讓自己感到安心。你有類似的感受嗎?
Thumbnail
2024/03/30
透過Podcast,邀請高仁和警官分享靈異故事,配樂加強緊張氛圍。作者回憶起小時候看鬼故事的經驗,害怕卻忍不住想看,並分享故事中的正義感讓自己感到安心。你有類似的感受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是最新的研究,有點讓人驚嚇,但也讓我們理解,現實世界是怎麼形成。 心理學家透過研究發現,一歲多的小孩,就可以分辨擁有資源比較多、跟擁有資源比較少的人。然後,會表達出對「富人與窮人」的偏好。 但研究者也觀察到,兩歲小孩並不是「對富人比較好」,而是「對窮人開始有了嫌棄的念頭」。而這樣的差別態度,有
Thumbnail
這是最新的研究,有點讓人驚嚇,但也讓我們理解,現實世界是怎麼形成。 心理學家透過研究發現,一歲多的小孩,就可以分辨擁有資源比較多、跟擁有資源比較少的人。然後,會表達出對「富人與窮人」的偏好。 但研究者也觀察到,兩歲小孩並不是「對富人比較好」,而是「對窮人開始有了嫌棄的念頭」。而這樣的差別態度,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遊戲治療過程中的發現,可以藉由這篇文章了解遊戲治療之所以重要的理由。除了給小孩的遊戲治療課程本身能引導小孩外,課後的親師交流時間尤其珍貴,可以與老師對話雙方觀察到的事情,透過這樣的討論找到幫助小孩甚至幫助整個家庭發展更好的方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遊戲治療過程中的發現,可以藉由這篇文章了解遊戲治療之所以重要的理由。除了給小孩的遊戲治療課程本身能引導小孩外,課後的親師交流時間尤其珍貴,可以與老師對話雙方觀察到的事情,透過這樣的討論找到幫助小孩甚至幫助整個家庭發展更好的方式。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舉止常常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成果,而家長往往因為太過堅持某種信念,或者過度干涉孩子的行為,反而可能會造成反效果。文章探討了家長教育中的困境和需要放手的重要性。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舉止常常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成果,而家長往往因為太過堅持某種信念,或者過度干涉孩子的行為,反而可能會造成反效果。文章探討了家長教育中的困境和需要放手的重要性。
Thumbnail
戴安全帽的同時,聽到了一聲很大的聲響,發現原來是有個小孩在全聯門口,把裝滿物品的推車整輛打翻。推車打翻的當下,孩子的媽媽蹲下來說的第一句是:好好笑哦....
Thumbnail
戴安全帽的同時,聽到了一聲很大的聲響,發現原來是有個小孩在全聯門口,把裝滿物品的推車整輛打翻。推車打翻的當下,孩子的媽媽蹲下來說的第一句是:好好笑哦....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