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正直|松浦彌太郎|「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給對現實生活中迷惘的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作者:松浦彌太郎

書名:正直


瞧見書封上,松浦彌太郎被冠上「日本最會生活的男人」此一封號,搭上「坦承、親切、微笑,是我的目標」,腦海中自然地顯現出,很祥和溫柔的文學作家這個印象。

沒想到讀了幾章之後,卻完全打破了當初的想像,這個人的血液徹徹底底的留著叛逆基因呀!

作者在寫這本書時,年近半百,介在一個體會過酸甜苦辣、卻也還嚐的不夠的年齡,這本書像是閒聊、又是人生哲學、甚至又像個人回憶錄。從作者孩童與同儕共遊時期,轉變到討厭「普通」,想體會自由、孤獨的叛逆期,這樣的經歷與個性轉變,讓他很小就學會與孤獨為伍,也打開了開始思考,嘗試理解人、事、物的習慣,喜歡無時無刻檢視自己,觀察自己。

身為日本人,身處於社會關係很緊密、社會性很強的環境,從小同樣被「需要變得和他人一樣」已獲得安心感的風氣洗禮,對他而言無疑是無形的監獄。

從這邊就能觀察到隱藏在謙和面貌底下,作者內心的叛逆,能義無反顧的飛往美國生活,即使語言不通、生活困頓,也不願低頭,固執與叛逆的他,當外人懷疑他為何要做這一切時,總嚷嚷著:「等著瞧吧。」

我會讓你大吃一驚、我會打破你的想像。

有趣的是,這種骨子裡的叛逆性與想看透世界的強烈好奇心的組合,我不僅在這位作者身上看到過,許多創業家、藝術家身上都留有這種特質,我傾向認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種組成因子,孩童時的荒謬、天真的想像就是其一的表現,只是隨著社會化加深,我們是否還有力氣去實踐想像、有無勇氣承擔這比待在舒適圈的一般人,更酸澀艱辛的道路而已。

松浦彌太郎是一位反骨的人?

從他的人生哲學與筆觸,充滿魅力、真誠又具有啟發性,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進行透徹的洞察,他的許多哲學思想並不是基於空想,而是奠基於現實,最後也逐漸能坦然接受任何事實。

這份對現實的坦然理性,卻始終帶有一份溫情與感性,秉持著真誠待人、親切以對的他,已和年少時期的孤狼有所區別,這些都是作者赤腳從無數爛泥中前行,心態數次轉換、重組的痕跡,這些歷程也為這本書增加了許多看點;對生活與工作,這兩者霸佔一生中最多時間的重要部分,竟然能以輕鬆誠懇的口吻說出:「人生就是為了工作,工作也是生活,工作是為了全力幫人、為了全力救人,這就是我的正直。」

如果是一般人說出這句話,我可能也會抱持著一些懷疑,但透過這本書探索過他的人生經歷與思想,從松浦彌太郎筆下讀到這句話,我卻能完全相信這個素昧平生的人,甚至真的能透過文字體會他所謂的對一切「坦誠」、全力以赴。

但這也不是他要散播的真實,也不是希望讀者一概學習他的處世態度,他始終貫徹著希望你「成為你想成為地自己。」希望讀者能透過他的哲學與價值觀來思考,如茶葉一般繁瑣的製作程序,經過採茶、萎凋、攪拌、殺菁、揉捻......不斷的萃取再萃取精華部分,成為自身的養分之一,孕育同樣具獨特性的自我,我認為這正是作者的本意。

如書名正直,作者在後記說明了這兩字對他的意義,意即:「對任何事皆全力以赴。」

對每個人而言,也許正直的意義也許不太一樣。對目前的我而言,正直的意思更接近於「全力做任何能散發出自己能量、相信著的事」,也包含了不要後悔、要全力以赴、一切全力去嘗試等等......在有限的人生中,不要讓自己後悔,我想這就是我的正直吧。

raw-image



閱起|書評|寫作

IG:readit_tw

追蹤IG帳號、追蹤閱起方格子

不錯過新文章通知!



avatar-img
29會員
22內容數
沖杯咖啡、沏杯茶,一起閱起一本好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大屠殺、校園槍擊案、隨機殺人案,當作每章的故事主軸,對每個案件的主角與生長環境、精神與心理狀態等作不同面向的頗析,我很喜歡作者利用清楚生動的描述、具有藝術與文學性的寫作風格,來進行社會議題的探討。
財務學家貫徹以「理性」作為理論基礎,股票的價格即包含了所有的一切資訊,以形成「效率市場」,可以試想市場的一切都是理性判斷所得的均衡結果,而這個「理性」一直指來都是財務學界的主流想法,也讓財務學界一度相信財務的研究已到盡頭。 由心理學衍生出的行為機濟學,讓財務學的貫徹的理論基底,逐漸產生實質性的變化
書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作者:米蘭昆德拉 書籍摘要 故事背景以蘇聯軍隊進佔、捷克知識分子大量逃亡歐洲海外為背景,同時描寫主要的兩對男女,四人彼此經歷多個「偶然」相識或有所關聯,交織並構造出以不同視角為主的故事,在愛、背叛、情慾、政治、人生之間,每個主體皆共存著複雜、真實卻矛盾的情感......
簡單來說,就是一本圍繞在想要破除過去的飲食迷思,並推廣天然飲食的書籍。 作者是一位瑞典的醫生與醫學專家,他親身接觸了很多病人,然後也從這些病人、各種醫學研究中發現了一些端倪,他主張人類應該使用的飲食是那些最天然的食物,原型食物,而不是像是以往長期價值
書名: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 作者:褚士瑩 書籍摘要 此書作者是一位NGO國際工作者,憧憬著讓世界變得更好的他,遇到了一個無法回答的難題,「為什麼要和平?和平真的有比較好嗎?」答不出答案的他,也下定了決心,必須找到自己答案,而開始這趟到法國上哲學課的旅程。 他找到了一位法國哲學老師奧斯卡.柏尼菲,
憂鬱,一種情緒與心理狀態,指一個人呈現哀傷、心情低落的狀況,絕望與沮喪為其特色。這是人類正常的情緒之一,但是強烈而長久持續的憂鬱情緒,可能是精神疾病造成。 先來看看近期台灣衛福部統計的資料。 抗憂鬱劑的使用人數不斷上升,憂鬱的情緒、症狀,不斷滲透進每一個人的血液,戰況越演越烈⋯⋯
以大屠殺、校園槍擊案、隨機殺人案,當作每章的故事主軸,對每個案件的主角與生長環境、精神與心理狀態等作不同面向的頗析,我很喜歡作者利用清楚生動的描述、具有藝術與文學性的寫作風格,來進行社會議題的探討。
財務學家貫徹以「理性」作為理論基礎,股票的價格即包含了所有的一切資訊,以形成「效率市場」,可以試想市場的一切都是理性判斷所得的均衡結果,而這個「理性」一直指來都是財務學界的主流想法,也讓財務學界一度相信財務的研究已到盡頭。 由心理學衍生出的行為機濟學,讓財務學的貫徹的理論基底,逐漸產生實質性的變化
書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作者:米蘭昆德拉 書籍摘要 故事背景以蘇聯軍隊進佔、捷克知識分子大量逃亡歐洲海外為背景,同時描寫主要的兩對男女,四人彼此經歷多個「偶然」相識或有所關聯,交織並構造出以不同視角為主的故事,在愛、背叛、情慾、政治、人生之間,每個主體皆共存著複雜、真實卻矛盾的情感......
簡單來說,就是一本圍繞在想要破除過去的飲食迷思,並推廣天然飲食的書籍。 作者是一位瑞典的醫生與醫學專家,他親身接觸了很多病人,然後也從這些病人、各種醫學研究中發現了一些端倪,他主張人類應該使用的飲食是那些最天然的食物,原型食物,而不是像是以往長期價值
書名: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 作者:褚士瑩 書籍摘要 此書作者是一位NGO國際工作者,憧憬著讓世界變得更好的他,遇到了一個無法回答的難題,「為什麼要和平?和平真的有比較好嗎?」答不出答案的他,也下定了決心,必須找到自己答案,而開始這趟到法國上哲學課的旅程。 他找到了一位法國哲學老師奧斯卡.柏尼菲,
憂鬱,一種情緒與心理狀態,指一個人呈現哀傷、心情低落的狀況,絕望與沮喪為其特色。這是人類正常的情緒之一,但是強烈而長久持續的憂鬱情緒,可能是精神疾病造成。 先來看看近期台灣衛福部統計的資料。 抗憂鬱劑的使用人數不斷上升,憂鬱的情緒、症狀,不斷滲透進每一個人的血液,戰況越演越烈⋯⋯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早起,看到賢三傳來的訊息。他的咖啡廳是早上六點開到下午三點。他會在凌晨五點起床準備。每天起床,傳一段語音祝福給我,希望我今天順利開心。還有他很想念我。 我都是帶著一種被呵護的甜蜜感起床,和他在一起到現在,幸福感到不真實,甚至我很害怕這樣的幸福是虛假跟暫時的。不過今早我竟然冒出一個念頭:
出發吧!鎌倉!沒有手機的日本獨旅— 我在「海街」寫「日記 」! 時間回到2022年末,對於日本文化相當憧憬的我,總算有機會安排一趟屬於自己的獨旅,除了旅行外,更想給自己的25歲後留下點足跡,目的地理所當然就是日本,這也是人生首度踏上日本,回想正式愛上日本,是因為電影《海街日記》與日劇《喜劇開場》,
這趟從東京羽田機場飛往新加坡樟宜機場的日航JL37航班,感謝座艙長森重桑,山田桑與齋藤桑親切貼心又無微不至的服務,完美詮釋了日式おもてなし(omotenashi)的高雅精神,再加上米其林級別的餐飲。整趟飛行無論在細節處或是服務品質上都讓人印象深刻,感受到極致的舒適,讓這趟空中旅程宛如一場難忘的饗宴!
從賢三那裡得知,我有幾個「台灣人沒有,只有日本人有」的生活及飲食習慣。聽完覺得神奇,想跟訂閱制的大家分享,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跟我一樣是「日系體質」。 首先第一個,我從小到大都不喝水。 記得過去為督促自己,在 IG 發起我要天天喝水的事,但這個習慣沒有堅持一個月就打回原形。 我發現自己
今天值飛JL37航班的是2003年離廠的 B777-300ER,註冊編號為 JA732J,8個頭等艙,49個商務艙,40個豪華經濟艙,147個經濟艙,共244個座位。這架JA732J別看已經22歲,她可是波音777-300ER首架試飛機,對波音與最早決定引進777-300ER的日航來說都別具意義。
你知道嗎?光統計 2019~2025 年,日本郵局的年賀狀印刷數量就超過 500 萬張,可說是非常可觀!雖然近年來,年輕人大多透過手機貼圖、SNS 訊息傳達新年祝福,但對於公司行號、長輩或是喜歡手寫溫度的人來說,每年寄年賀狀給廠商客戶、朋友同事仍是非常重要的傳統。
早起,看到賢三傳來的訊息。他的咖啡廳是早上六點開到下午三點。他會在凌晨五點起床準備。每天起床,傳一段語音祝福給我,希望我今天順利開心。還有他很想念我。 我都是帶著一種被呵護的甜蜜感起床,和他在一起到現在,幸福感到不真實,甚至我很害怕這樣的幸福是虛假跟暫時的。不過今早我竟然冒出一個念頭:
出發吧!鎌倉!沒有手機的日本獨旅— 我在「海街」寫「日記 」! 時間回到2022年末,對於日本文化相當憧憬的我,總算有機會安排一趟屬於自己的獨旅,除了旅行外,更想給自己的25歲後留下點足跡,目的地理所當然就是日本,這也是人生首度踏上日本,回想正式愛上日本,是因為電影《海街日記》與日劇《喜劇開場》,
這趟從東京羽田機場飛往新加坡樟宜機場的日航JL37航班,感謝座艙長森重桑,山田桑與齋藤桑親切貼心又無微不至的服務,完美詮釋了日式おもてなし(omotenashi)的高雅精神,再加上米其林級別的餐飲。整趟飛行無論在細節處或是服務品質上都讓人印象深刻,感受到極致的舒適,讓這趟空中旅程宛如一場難忘的饗宴!
從賢三那裡得知,我有幾個「台灣人沒有,只有日本人有」的生活及飲食習慣。聽完覺得神奇,想跟訂閱制的大家分享,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跟我一樣是「日系體質」。 首先第一個,我從小到大都不喝水。 記得過去為督促自己,在 IG 發起我要天天喝水的事,但這個習慣沒有堅持一個月就打回原形。 我發現自己
今天值飛JL37航班的是2003年離廠的 B777-300ER,註冊編號為 JA732J,8個頭等艙,49個商務艙,40個豪華經濟艙,147個經濟艙,共244個座位。這架JA732J別看已經22歲,她可是波音777-300ER首架試飛機,對波音與最早決定引進777-300ER的日航來說都別具意義。
你知道嗎?光統計 2019~2025 年,日本郵局的年賀狀印刷數量就超過 500 萬張,可說是非常可觀!雖然近年來,年輕人大多透過手機貼圖、SNS 訊息傳達新年祝福,但對於公司行號、長輩或是喜歡手寫溫度的人來說,每年寄年賀狀給廠商客戶、朋友同事仍是非常重要的傳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自分らしさ」はいらない - 松浦彌太郎著作。 這本書有點顛覆我以前的想法,一直堅持活得像自己,但讀了之後才發現,原來我只是想用自己以為舒服的方式活下去。書中強調捨棄自我才是做自己的必經之路,唯有丟掉以為的自己,內心才會接納更多的新事物。   節錄第一章節部分文字:   自分ら
Thumbnail
不斷變動的外境如果是常態,那麼,該如何才能讓內心處變不驚呢?又該如何才能消除不安、感受到輕鬆與幸福呢?《請問松浦彌太郎:將心安放的基本》提出培養日常而基本的習慣,讓發現喜悅鋪墊成為生活的基調,光是如此就能讓內心時常處在安穩舒適的狀態裡。
Thumbnail
書中以他自身的生活哲學、開書店的經歷與我們分享如何在生活、工作的小細節中做出改變與保持新鮮感,而這些想法雖然看似清清淡淡的卻也默默的植入心中不斷地引起漣漪,在某個瞬間會忽然頓悟那種,看著看著心情也會跟著柔順而輕盈,好像為自己開了一道新的門。
看到了馬特市這篇讀書筆記,讓我想要分享,@Louisa Lien 的筆記內容十分精簡扼要,但卻都能直指這本書~松浦彌太郎「正直」的核心思想。 書中強調我們必需以「正直」的真心去面對人生所有事物,才能讓自己持續成長。而Louisa的筆觸,可以讓我很快地抓取到重點。像是她提到松浦在內文中提到與自己相處
在《身為職業小說家》的〈和時間為友〉這一章的最後,村上春樹提到了真實感。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一個人如果懂得「思考」,即便不需要出門旅行或與人頻繁交流,都會覺得人生充滿況味,尤其當我們去了解別人思考過後的感想時,更能激發自己獨特的思考,我想這也是日本小說家森博嗣的散文長年以來受到歡迎的原因。 森博嗣在這本《日本推理小說家教你看透人生內心戲》中提出了一百個生活思考,他不受限
要用一個形容詞描述她的話,大概是『耿直』:忠實且純真。 還記得一位資深媒體人評論日本電影『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時說,在被保護的環境下長大而抱持著純真的心並不難,難得的是經歷過欺騙傷害後,依然對人性抱持著一種彷彿與生俱來的信心。 她今年將屆七十,古有言人生七十古來稀,但她仍舊活的像二十一
代助は、父や兄、平岡や寺尾の自己欺瞞を敏感に見抜いており、また自身に関してもどんな欺瞞も許容できない。 彼は欺瞞を避けるためには「遊民」であるほかないと思いこむような男であり、たとえば嫂についても「場合によると、けして論理も持ち得ない女」であるというふうに、論理的一貫性を追求してやまない。
Thumbnail
「我很誠懇很真實啊,怎麼總是不受歡迎」;而「他那麼機巧那麼狡猾,怎麼到處吃得開?」相信很多人都曾忿忿不平地自問。原來光靠「真實」的本性,還是不夠的,還要看你的「作風」如何....
Thumbnail
當我們不再追求成功勝利的無限循環之中, 把喜歡當作路標,發現自己的喜歡。 不是追求現在不存在的東西,而是貼近你身邊的事物, 保有自我的同時,也能接受任何事物。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自分らしさ」はいらない - 松浦彌太郎著作。 這本書有點顛覆我以前的想法,一直堅持活得像自己,但讀了之後才發現,原來我只是想用自己以為舒服的方式活下去。書中強調捨棄自我才是做自己的必經之路,唯有丟掉以為的自己,內心才會接納更多的新事物。   節錄第一章節部分文字:   自分ら
Thumbnail
不斷變動的外境如果是常態,那麼,該如何才能讓內心處變不驚呢?又該如何才能消除不安、感受到輕鬆與幸福呢?《請問松浦彌太郎:將心安放的基本》提出培養日常而基本的習慣,讓發現喜悅鋪墊成為生活的基調,光是如此就能讓內心時常處在安穩舒適的狀態裡。
Thumbnail
書中以他自身的生活哲學、開書店的經歷與我們分享如何在生活、工作的小細節中做出改變與保持新鮮感,而這些想法雖然看似清清淡淡的卻也默默的植入心中不斷地引起漣漪,在某個瞬間會忽然頓悟那種,看著看著心情也會跟著柔順而輕盈,好像為自己開了一道新的門。
看到了馬特市這篇讀書筆記,讓我想要分享,@Louisa Lien 的筆記內容十分精簡扼要,但卻都能直指這本書~松浦彌太郎「正直」的核心思想。 書中強調我們必需以「正直」的真心去面對人生所有事物,才能讓自己持續成長。而Louisa的筆觸,可以讓我很快地抓取到重點。像是她提到松浦在內文中提到與自己相處
在《身為職業小說家》的〈和時間為友〉這一章的最後,村上春樹提到了真實感。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一個人如果懂得「思考」,即便不需要出門旅行或與人頻繁交流,都會覺得人生充滿況味,尤其當我們去了解別人思考過後的感想時,更能激發自己獨特的思考,我想這也是日本小說家森博嗣的散文長年以來受到歡迎的原因。 森博嗣在這本《日本推理小說家教你看透人生內心戲》中提出了一百個生活思考,他不受限
要用一個形容詞描述她的話,大概是『耿直』:忠實且純真。 還記得一位資深媒體人評論日本電影『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時說,在被保護的環境下長大而抱持著純真的心並不難,難得的是經歷過欺騙傷害後,依然對人性抱持著一種彷彿與生俱來的信心。 她今年將屆七十,古有言人生七十古來稀,但她仍舊活的像二十一
代助は、父や兄、平岡や寺尾の自己欺瞞を敏感に見抜いており、また自身に関してもどんな欺瞞も許容できない。 彼は欺瞞を避けるためには「遊民」であるほかないと思いこむような男であり、たとえば嫂についても「場合によると、けして論理も持ち得ない女」であるというふうに、論理的一貫性を追求してやまない。
Thumbnail
「我很誠懇很真實啊,怎麼總是不受歡迎」;而「他那麼機巧那麼狡猾,怎麼到處吃得開?」相信很多人都曾忿忿不平地自問。原來光靠「真實」的本性,還是不夠的,還要看你的「作風」如何....
Thumbnail
當我們不再追求成功勝利的無限循環之中, 把喜歡當作路標,發現自己的喜歡。 不是追求現在不存在的東西,而是貼近你身邊的事物, 保有自我的同時,也能接受任何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