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正直|松浦彌太郎|「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給對現實生活中迷惘的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作者:松浦彌太郎

書名:正直


瞧見書封上,松浦彌太郎被冠上「日本最會生活的男人」此一封號,搭上「坦承、親切、微笑,是我的目標」,腦海中自然地顯現出,很祥和溫柔的文學作家這個印象。

沒想到讀了幾章之後,卻完全打破了當初的想像,這個人的血液徹徹底底的留著叛逆基因呀!

作者在寫這本書時,年近半百,介在一個體會過酸甜苦辣、卻也還嚐的不夠的年齡,這本書像是閒聊、又是人生哲學、甚至又像個人回憶錄。從作者孩童與同儕共遊時期,轉變到討厭「普通」,想體會自由、孤獨的叛逆期,這樣的經歷與個性轉變,讓他很小就學會與孤獨為伍,也打開了開始思考,嘗試理解人、事、物的習慣,喜歡無時無刻檢視自己,觀察自己。

身為日本人,身處於社會關係很緊密、社會性很強的環境,從小同樣被「需要變得和他人一樣」已獲得安心感的風氣洗禮,對他而言無疑是無形的監獄。

從這邊就能觀察到隱藏在謙和面貌底下,作者內心的叛逆,能義無反顧的飛往美國生活,即使語言不通、生活困頓,也不願低頭,固執與叛逆的他,當外人懷疑他為何要做這一切時,總嚷嚷著:「等著瞧吧。」

我會讓你大吃一驚、我會打破你的想像。

有趣的是,這種骨子裡的叛逆性與想看透世界的強烈好奇心的組合,我不僅在這位作者身上看到過,許多創業家、藝術家身上都留有這種特質,我傾向認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種組成因子,孩童時的荒謬、天真的想像就是其一的表現,只是隨著社會化加深,我們是否還有力氣去實踐想像、有無勇氣承擔這比待在舒適圈的一般人,更酸澀艱辛的道路而已。

松浦彌太郎是一位反骨的人?

從他的人生哲學與筆觸,充滿魅力、真誠又具有啟發性,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進行透徹的洞察,他的許多哲學思想並不是基於空想,而是奠基於現實,最後也逐漸能坦然接受任何事實。

這份對現實的坦然理性,卻始終帶有一份溫情與感性,秉持著真誠待人、親切以對的他,已和年少時期的孤狼有所區別,這些都是作者赤腳從無數爛泥中前行,心態數次轉換、重組的痕跡,這些歷程也為這本書增加了許多看點;對生活與工作,這兩者霸佔一生中最多時間的重要部分,竟然能以輕鬆誠懇的口吻說出:「人生就是為了工作,工作也是生活,工作是為了全力幫人、為了全力救人,這就是我的正直。」

如果是一般人說出這句話,我可能也會抱持著一些懷疑,但透過這本書探索過他的人生經歷與思想,從松浦彌太郎筆下讀到這句話,我卻能完全相信這個素昧平生的人,甚至真的能透過文字體會他所謂的對一切「坦誠」、全力以赴。

但這也不是他要散播的真實,也不是希望讀者一概學習他的處世態度,他始終貫徹著希望你「成為你想成為地自己。」希望讀者能透過他的哲學與價值觀來思考,如茶葉一般繁瑣的製作程序,經過採茶、萎凋、攪拌、殺菁、揉捻......不斷的萃取再萃取精華部分,成為自身的養分之一,孕育同樣具獨特性的自我,我認為這正是作者的本意。

如書名正直,作者在後記說明了這兩字對他的意義,意即:「對任何事皆全力以赴。」

對每個人而言,也許正直的意義也許不太一樣。對目前的我而言,正直的意思更接近於「全力做任何能散發出自己能量、相信著的事」,也包含了不要後悔、要全力以赴、一切全力去嘗試等等......在有限的人生中,不要讓自己後悔,我想這就是我的正直吧。

raw-image



閱起|書評|寫作

IG:readit_tw

追蹤IG帳號、追蹤閱起方格子

不錯過新文章通知!



avatar-img
29會員
22內容數
沖杯咖啡、沏杯茶,一起閱起一本好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大屠殺、校園槍擊案、隨機殺人案,當作每章的故事主軸,對每個案件的主角與生長環境、精神與心理狀態等作不同面向的頗析,我很喜歡作者利用清楚生動的描述、具有藝術與文學性的寫作風格,來進行社會議題的探討。
財務學家貫徹以「理性」作為理論基礎,股票的價格即包含了所有的一切資訊,以形成「效率市場」,可以試想市場的一切都是理性判斷所得的均衡結果,而這個「理性」一直指來都是財務學界的主流想法,也讓財務學界一度相信財務的研究已到盡頭。 由心理學衍生出的行為機濟學,讓財務學的貫徹的理論基底,逐漸產生實質性的變化
書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作者:米蘭昆德拉 書籍摘要 故事背景以蘇聯軍隊進佔、捷克知識分子大量逃亡歐洲海外為背景,同時描寫主要的兩對男女,四人彼此經歷多個「偶然」相識或有所關聯,交織並構造出以不同視角為主的故事,在愛、背叛、情慾、政治、人生之間,每個主體皆共存著複雜、真實卻矛盾的情感......
簡單來說,就是一本圍繞在想要破除過去的飲食迷思,並推廣天然飲食的書籍。 作者是一位瑞典的醫生與醫學專家,他親身接觸了很多病人,然後也從這些病人、各種醫學研究中發現了一些端倪,他主張人類應該使用的飲食是那些最天然的食物,原型食物,而不是像是以往長期價值
書名: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 作者:褚士瑩 書籍摘要 此書作者是一位NGO國際工作者,憧憬著讓世界變得更好的他,遇到了一個無法回答的難題,「為什麼要和平?和平真的有比較好嗎?」答不出答案的他,也下定了決心,必須找到自己答案,而開始這趟到法國上哲學課的旅程。 他找到了一位法國哲學老師奧斯卡.柏尼菲,
憂鬱,一種情緒與心理狀態,指一個人呈現哀傷、心情低落的狀況,絕望與沮喪為其特色。這是人類正常的情緒之一,但是強烈而長久持續的憂鬱情緒,可能是精神疾病造成。 先來看看近期台灣衛福部統計的資料。 抗憂鬱劑的使用人數不斷上升,憂鬱的情緒、症狀,不斷滲透進每一個人的血液,戰況越演越烈⋯⋯
以大屠殺、校園槍擊案、隨機殺人案,當作每章的故事主軸,對每個案件的主角與生長環境、精神與心理狀態等作不同面向的頗析,我很喜歡作者利用清楚生動的描述、具有藝術與文學性的寫作風格,來進行社會議題的探討。
財務學家貫徹以「理性」作為理論基礎,股票的價格即包含了所有的一切資訊,以形成「效率市場」,可以試想市場的一切都是理性判斷所得的均衡結果,而這個「理性」一直指來都是財務學界的主流想法,也讓財務學界一度相信財務的研究已到盡頭。 由心理學衍生出的行為機濟學,讓財務學的貫徹的理論基底,逐漸產生實質性的變化
書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作者:米蘭昆德拉 書籍摘要 故事背景以蘇聯軍隊進佔、捷克知識分子大量逃亡歐洲海外為背景,同時描寫主要的兩對男女,四人彼此經歷多個「偶然」相識或有所關聯,交織並構造出以不同視角為主的故事,在愛、背叛、情慾、政治、人生之間,每個主體皆共存著複雜、真實卻矛盾的情感......
簡單來說,就是一本圍繞在想要破除過去的飲食迷思,並推廣天然飲食的書籍。 作者是一位瑞典的醫生與醫學專家,他親身接觸了很多病人,然後也從這些病人、各種醫學研究中發現了一些端倪,他主張人類應該使用的飲食是那些最天然的食物,原型食物,而不是像是以往長期價值
書名: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 作者:褚士瑩 書籍摘要 此書作者是一位NGO國際工作者,憧憬著讓世界變得更好的他,遇到了一個無法回答的難題,「為什麼要和平?和平真的有比較好嗎?」答不出答案的他,也下定了決心,必須找到自己答案,而開始這趟到法國上哲學課的旅程。 他找到了一位法國哲學老師奧斯卡.柏尼菲,
憂鬱,一種情緒與心理狀態,指一個人呈現哀傷、心情低落的狀況,絕望與沮喪為其特色。這是人類正常的情緒之一,但是強烈而長久持續的憂鬱情緒,可能是精神疾病造成。 先來看看近期台灣衛福部統計的資料。 抗憂鬱劑的使用人數不斷上升,憂鬱的情緒、症狀,不斷滲透進每一個人的血液,戰況越演越烈⋯⋯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日本外務省發函要求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要求不得將日本提供的資金,用於旗下的「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CEDAW),理由是「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去年呼籲日本修改《皇室典範》,讓女性也能繼承皇位。日本政府此舉屬於極為破例的作法。
誰會在一日之內折返新宿與河口湖? 有些事情,一輩子做一次就好了,譬如折返這件事。 當初訂票的時候,只搶著訂新宿往河口湖,因為覺得河口湖回返新宿不是問題。 豈料一上富士洄游號,人海如恐懼淹沒我——如果回程沒有位置,我與我的28吋行李箱該何去何從? 上東日本的JR網站訂票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日本外務省發函要求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要求不得將日本提供的資金,用於旗下的「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CEDAW),理由是「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去年呼籲日本修改《皇室典範》,讓女性也能繼承皇位。日本政府此舉屬於極為破例的作法。
誰會在一日之內折返新宿與河口湖? 有些事情,一輩子做一次就好了,譬如折返這件事。 當初訂票的時候,只搶著訂新宿往河口湖,因為覺得河口湖回返新宿不是問題。 豈料一上富士洄游號,人海如恐懼淹沒我——如果回程沒有位置,我與我的28吋行李箱該何去何從? 上東日本的JR網站訂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自分らしさ」はいらない - 松浦彌太郎著作。 這本書有點顛覆我以前的想法,一直堅持活得像自己,但讀了之後才發現,原來我只是想用自己以為舒服的方式活下去。書中強調捨棄自我才是做自己的必經之路,唯有丟掉以為的自己,內心才會接納更多的新事物。   節錄第一章節部分文字:   自分ら
Thumbnail
不斷變動的外境如果是常態,那麼,該如何才能讓內心處變不驚呢?又該如何才能消除不安、感受到輕鬆與幸福呢?《請問松浦彌太郎:將心安放的基本》提出培養日常而基本的習慣,讓發現喜悅鋪墊成為生活的基調,光是如此就能讓內心時常處在安穩舒適的狀態裡。
Thumbnail
書中以他自身的生活哲學、開書店的經歷與我們分享如何在生活、工作的小細節中做出改變與保持新鮮感,而這些想法雖然看似清清淡淡的卻也默默的植入心中不斷地引起漣漪,在某個瞬間會忽然頓悟那種,看著看著心情也會跟著柔順而輕盈,好像為自己開了一道新的門。
看到了馬特市這篇讀書筆記,讓我想要分享,@Louisa Lien 的筆記內容十分精簡扼要,但卻都能直指這本書~松浦彌太郎「正直」的核心思想。 書中強調我們必需以「正直」的真心去面對人生所有事物,才能讓自己持續成長。而Louisa的筆觸,可以讓我很快地抓取到重點。像是她提到松浦在內文中提到與自己相處
在《身為職業小說家》的〈和時間為友〉這一章的最後,村上春樹提到了真實感。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一個人如果懂得「思考」,即便不需要出門旅行或與人頻繁交流,都會覺得人生充滿況味,尤其當我們去了解別人思考過後的感想時,更能激發自己獨特的思考,我想這也是日本小說家森博嗣的散文長年以來受到歡迎的原因。 森博嗣在這本《日本推理小說家教你看透人生內心戲》中提出了一百個生活思考,他不受限
要用一個形容詞描述她的話,大概是『耿直』:忠實且純真。 還記得一位資深媒體人評論日本電影『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時說,在被保護的環境下長大而抱持著純真的心並不難,難得的是經歷過欺騙傷害後,依然對人性抱持著一種彷彿與生俱來的信心。 她今年將屆七十,古有言人生七十古來稀,但她仍舊活的像二十一
代助は、父や兄、平岡や寺尾の自己欺瞞を敏感に見抜いており、また自身に関してもどんな欺瞞も許容できない。 彼は欺瞞を避けるためには「遊民」であるほかないと思いこむような男であり、たとえば嫂についても「場合によると、けして論理も持ち得ない女」であるというふうに、論理的一貫性を追求してやまない。
Thumbnail
「我很誠懇很真實啊,怎麼總是不受歡迎」;而「他那麼機巧那麼狡猾,怎麼到處吃得開?」相信很多人都曾忿忿不平地自問。原來光靠「真實」的本性,還是不夠的,還要看你的「作風」如何....
Thumbnail
當我們不再追求成功勝利的無限循環之中, 把喜歡當作路標,發現自己的喜歡。 不是追求現在不存在的東西,而是貼近你身邊的事物, 保有自我的同時,也能接受任何事物。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自分らしさ」はいらない - 松浦彌太郎著作。 這本書有點顛覆我以前的想法,一直堅持活得像自己,但讀了之後才發現,原來我只是想用自己以為舒服的方式活下去。書中強調捨棄自我才是做自己的必經之路,唯有丟掉以為的自己,內心才會接納更多的新事物。   節錄第一章節部分文字:   自分ら
Thumbnail
不斷變動的外境如果是常態,那麼,該如何才能讓內心處變不驚呢?又該如何才能消除不安、感受到輕鬆與幸福呢?《請問松浦彌太郎:將心安放的基本》提出培養日常而基本的習慣,讓發現喜悅鋪墊成為生活的基調,光是如此就能讓內心時常處在安穩舒適的狀態裡。
Thumbnail
書中以他自身的生活哲學、開書店的經歷與我們分享如何在生活、工作的小細節中做出改變與保持新鮮感,而這些想法雖然看似清清淡淡的卻也默默的植入心中不斷地引起漣漪,在某個瞬間會忽然頓悟那種,看著看著心情也會跟著柔順而輕盈,好像為自己開了一道新的門。
看到了馬特市這篇讀書筆記,讓我想要分享,@Louisa Lien 的筆記內容十分精簡扼要,但卻都能直指這本書~松浦彌太郎「正直」的核心思想。 書中強調我們必需以「正直」的真心去面對人生所有事物,才能讓自己持續成長。而Louisa的筆觸,可以讓我很快地抓取到重點。像是她提到松浦在內文中提到與自己相處
在《身為職業小說家》的〈和時間為友〉這一章的最後,村上春樹提到了真實感。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一個人如果懂得「思考」,即便不需要出門旅行或與人頻繁交流,都會覺得人生充滿況味,尤其當我們去了解別人思考過後的感想時,更能激發自己獨特的思考,我想這也是日本小說家森博嗣的散文長年以來受到歡迎的原因。 森博嗣在這本《日本推理小說家教你看透人生內心戲》中提出了一百個生活思考,他不受限
要用一個形容詞描述她的話,大概是『耿直』:忠實且純真。 還記得一位資深媒體人評論日本電影『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時說,在被保護的環境下長大而抱持著純真的心並不難,難得的是經歷過欺騙傷害後,依然對人性抱持著一種彷彿與生俱來的信心。 她今年將屆七十,古有言人生七十古來稀,但她仍舊活的像二十一
代助は、父や兄、平岡や寺尾の自己欺瞞を敏感に見抜いており、また自身に関してもどんな欺瞞も許容できない。 彼は欺瞞を避けるためには「遊民」であるほかないと思いこむような男であり、たとえば嫂についても「場合によると、けして論理も持ち得ない女」であるというふうに、論理的一貫性を追求してやまない。
Thumbnail
「我很誠懇很真實啊,怎麼總是不受歡迎」;而「他那麼機巧那麼狡猾,怎麼到處吃得開?」相信很多人都曾忿忿不平地自問。原來光靠「真實」的本性,還是不夠的,還要看你的「作風」如何....
Thumbnail
當我們不再追求成功勝利的無限循環之中, 把喜歡當作路標,發現自己的喜歡。 不是追求現在不存在的東西,而是貼近你身邊的事物, 保有自我的同時,也能接受任何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