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GG18後晉升為網路公民的心得文

2023/08/31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raw-image


前言

筆者曾在方格子平台寫過「鏈上人格」、「數位人權」等文章,多次提及ENS、DAO、NFT、DID等概念、技術與應用,自身或多或少有點參與經驗,但自己藉由參與「GG18」更深刻體會Web3世界的樂趣與成就,在社群裡集眾人之力與協助,我連滾帶爬地一口氣提升Web3技能與身份,經過認證取得Gitcoin Passport後晉升為網路公民,更對於鏈上身分與人格在行為主體的真正對應(包括法律上與事實上)有更深的體悟。

 

在Web3裡的鏈上身份,建立在生物辨識及社交圖譜等基礎建設上,其包含「網路帳號」、「鏈上紀錄」與「人類證明」。在現今法律實務的大多數判決見解均認為,線上是否能成立或形塑「人格」,重點在於事證能否具體特定「行為人」的身份,得將該數位分身與真實世界的身份連結起來,也就是在虛擬世界中能有該角色的真實身分或其他特徵等標誌,去具體特定與連結到真實世界的身分。

 

如今網際網路已從Web1走向Web3,人們也從「線上」變成「鏈上」,因此線上身份也逐漸衍生所謂的「鏈上人格」。而筆者在參與「GG18」的過程與結果,實際上也在眾多「網路帳號」、「鏈上紀錄」與「人類證明」等方面,淬煉出自己的鏈上身分與人格。

 

一、簡介GG18

 

「GG18」是「Gitcoin Grants 18」的簡稱,這是Gitcoin公司的公益捐款專案,已經到了第18輪的「公共資金的大型分配實驗」(每1季舉行1輪),讓大家來參與在Web3世界關於「公共財」的募資活動,支持公共財的維運。本次活動是在以太坊公鏈第二層網路「Optimism」上進行。首先我們會碰到「Gitcoin Passport」這個東西。

 

「Gitcoin Passport」是一個解決殭屍帳號問題而打造的身分認證機制,參與者每完成一項身分認證,就能拿到身分積分。這輪Gitcoin Grants開放身分積分在20分以上的使用者參與投票,低於這個積分會被歸類為機器人。換言之,Gitcoin Grants為防止網路上任意創建的大量帳號(一堆假帳號、殭屍帳號、女巫)影響零錢投票的立意,所以建立一個名為「Gitcoin Passport」的服務,介面十分簡潔易懂。由於必須收集各項「Stamp」(印章)的身份認證,直到Gitcoin Passport積分達到20分以上的驗證門檻,才能被Gitcoin認證通過、當成一個真正的「人類」,個人的投票捐款才能算入各項公益專案的分配權重。

 

二、參與GG18的心得

 

對我的體驗來說,Gitcoin Passport的設計與取得,像是一個真正加入區塊鏈世界的認證與結果,而過程是從我們習以為常的Web2,試圖真正走到Web3。但知易行難,儘管常常自翊為Web3的人類,但總是要身體力行後才知道不容易,在這次GG18公益零錢捐款活動裡,也是吃了不少苦頭,可說是費勁千辛萬苦。這樣取得Passport的過程是相當特別的經驗與歷程,但老實說,其實在體驗上是有些痛苦,因為有些操作上的邏輯、概念與理解是不熟悉的,堪稱遇上「最熟悉的陌生人」。

 

點進Gitcoin Passport的網站連結,按下「Sign-in with Ethereum」的按鈕後,網站會要求連接自己的加密錢包(我主要持有且有使用的錢包是MetaMask與Coinbase Wallet)。連接錢包、簽章登入後,就能輕鬆獲得一本由Gitcoin所核發的Passport(護照)。但這本Gitcoin Passport剛開始只是一本空白護照,仍進一步必須有各項「機構」(驗證單位)為此本護照「背書」才行。

 

在Web3社群裡的人們包括我,必須拿著Gitcoin Passport在網路世界跑好幾輪收集印章的闖關遊戲。收集到越多印章,真人分數(Passing Score)會越高,這本護照才有實質上的驗證效力與公信力。如果全部通過所有的驗證單位與項目,真人分數最高為 100 分,但像國家考試一樣有及格就好,這裡只要拿到 20 分就算及格,也就能正式入籍成為Gitcoin國的數位公民,享有基本公民權。未來只要有任何網路服務要求查驗Gitcoin護照,我都可以像本國公民一樣暢行無阻,如同網路國家的概念。

 

在區塊勢作者許明恩的分類下,這些驗證單位大致上可以分成三大類:「網路帳號」、「鏈上紀錄」,及「人類證明」。我覺得這樣的分類實在很好理解且貼切。像我平常有在持有且使用的Google、Facebook、LinkedIn、Twitter(現在叫做「X」)、Discord等帳號就屬於「網路帳號」類。所以在這類型的驗證要拿到印章與積分非常容易。印象中我瞬間就大概拿到10分左右了。

 

然後驗證了我的「鏈上紀錄」。由於我以前就事前在加密錢包( MetaMask)內存入一些ETH來支付操作時的礦工手續費(Gas Fee)、曾經買過與持有NFT,但不包括把加密資產放在中心化交易所(例如幣安),我很輕易地就通過驗證,此時我的分數瞬間再度來到15分左右的積分。

 

當我以為很輕鬆的時候,結果大魔王是操作步驟最多的「人類證明」。理論上它並不困難,只是要讓一些網路服務確認我是人類,過程需要經過一些互動。社群上都以最容易上手的「Civic」為例,共有 3 項驗證項目,分別是驗證碼(CAPTCHA)、獨特性(uniqueness)以及活體(liveness)驗證。以手續費最低的Polygon區塊鏈操作,使用者只要先在錢包裡存入 1 美元等值的MATIC,就能輕鬆通過驗證碼和手機鏡頭(刷人臉的生物辨識)的拍照驗證流程。

 

但我卻在這邊開始我的第一個卡關。我的MetaMask錢包那邊已有15點多的積分,原本因為操作上在MetaMask跳不出或沒出現「簽署」讓我執行驗證,所以我就另外用了Coinbase的加密錢包,然後通過「Civil」的驗證,取得Civil的5分⋯但這是透過Coinbase的加密錢包操作,它與MetaMask錢包算不同的「身份」,而兩者不能互通互加總計為20分⋯。

 

當時卡在Civil這關的我正在想:已分別使用小狐狸錢包、Coinbase錢包,頭都洗到一半,接下來要用哪一個錢包把它洗完到20分後做驗證?還有要不要增加ENS等驗證stamp?(因為基於私心我有我想要體驗ENS的理由)所以我必須放棄與移除Coinbase錢包這邊的驗證,包括人臉辨識。然後繼續想辦法用MetaMask錢包闖關「Civil」的印章驗證,以取得積分。

 

參考社群上的許多秘笈分享,包括小烏鴉(鏈閃)、Denken(Web3Matters馬特週報)、許明恩(區塊勢)、Swiftevo(Matters)、0xYCL(HackMD),

更有社群眾人與DAO友們在Discord與Telegram上頭透過語音與留言的集思廣益、相互拉拔及扶持,尤其在FAB DAO廣場裡,DAO友「Godmaker.eth」將大家拉近「SnapShot」使用提案與投票的方式,通過這個驗證與積分(Snapshot提案一個DAO投票有2.82分,他開了一個DAO,讓我們分數不夠20分的人可加入去提案);Godmaker.eth、「偷偷」與Denken無限熱心地教我「ENS」註冊的眉眉角角,後來我才通過「ENS」取得驗證積分!

 

弄了好久,我終於變成網路公民,不僅拿到Gitcoin Passport,驗證積分到了22.12。下方連結就是我在GG18投票捐款的網站,其右上角可以選:「Web3 Community and Education」與「Global Chinese Community」兩大類,可分別陸續找到FAB DAO、區塊勢、飛地、馬特週報、W3展報、DHK DAO、Liker Land等,我基於回饋與報恩的心情,用「零錢」投好投滿。由於它是採取所謂的「平方募資法」計分機制,所以重質不重量,多人分散投票(每人每項的捐款金額不用太多)會比少人或一人捐款(捐款金額高)來得重要。

https://explorer.gitcoin.co/?fbclid=IwAR1PpSTi9ZsWt244Fx2fBmxm5hJhJPkHA1JyL5ByUFER-UOs6SgefHdqV1Y#/contributors/0xb633Cdb3e01b13Bf29115588A95050989b83f354

 

總之,我經過一番淬煉後,終於變成網路公民啦!這次不計時間與成本一口氣提升Web3技能與身份,順道註冊與設定我早就想弄的ENS(如圖所示),也碰到SnapShot的操作,至於Lens、超證與多簽錢包的體驗就等往後有機會再說囉!

raw-image





如同DAO友「Stanley Leo」說的:「投完票覺得有一種盡到(網路)公民義務的感覺」。我深有同感,我想這都是因為我們對於Web3的信仰與愛。也感謝Stanley的提議,及FAB DAO核心人物—林逸晟的設計與組團,才讓我們這場體驗更加圓滿!

 

三、寫在心得後的感想

 

(一)Web3信仰

 

Web3信仰者「相信」Web3會為這世界帶來更好的未來。這就是一個「信仰」,這個信仰是無法證明、未曾發生,也還無法被推翻的事物或原理。唯有動手嘗試、做實驗來證明,這個信念才可能發生或確立為真理。

 

我這邊引用許明恩在區塊勢的「上手Gitcoin Passport:成為雙重國籍的數位公民」文章結尾節錄,表達我認同的心情與理念:「

Gitcoin Passport 不僅是一本數位護照,也是目前網路上最容易上手、有具體使用場景的去中心化數位身分。人們旅遊時出示的紙本護照,代表的是外交部對你的身分認證。但在網路世界出示 Gitcoin Passport,代表的則是 25 個驗證單位對你做出 73 項驗證的身分認證結果。

這些驗證單位、驗證項目以及代表分數還會隨著時間動態調整。不難想像,未來有一天 Gitcoin Passport 可能還會納入掃描眼球虹膜的 Worldcoin 專案—— 如果你曾經掃過眼球虹膜,就能獲得一定分數。甚至要串接政府資料例如台灣的行動自然人憑證,讓台灣公民能在 Gitcoin Passport 上獲得更多分數也不是天方夜譚。

另一方面,我相信未來也會有越來越多網路服務會採用 Gitcoin Passport 的分數,成為防堵女巫攻擊的重要工具。隨著 Gitcoin Passport 發展越成熟,不僅會讓空投獵人越難生存,人們也才終於在網路世界建立一套真正的數位身分體系。從網路服務的使用者,晉升成為網路公民。」

 

也如同FAB DAO成員Frank與仕東在「區塊勢」Podcast EP218裡所說的,不論如何,只要有這次GG18的嘗試與體驗,我們在Web3世界的技能與理解就更上一層樓了!就我而言,唯有動手嘗試、做實驗來證明,Web3這個信念才可能發生或確立為真理!

 

如果看到這邊,大家對於Web3感興趣或意猶未盡,我推薦大家可以去看日本網路教父—伊藤穰一(Joichi Ito)的最新大作「Web3趨勢大解讀」,裡頭有說明區塊鏈將對社會、經濟、個人的生存方式帶來重大變革,相信各位一定會有更多收穫與啟發!

 

(二)在Web3世界淬煉出自己的鏈上身分與人格

 

鏈上身分與人格,與行為主體的真正對應(包括法律上與事實上),我喜歡的解方是在DID下的生物辨識及社交圖譜。關於鏈上人格,在實務運作與司法見解,都是從真實世界或Web2去建構與認知線上或鏈上人格的連結,例如臉書之類的,或是Web3甚至元宇宙(遊戲)世界。

 

區塊鏈數位身份領域的重要思想家、比特幣基礎架構開發商的研究科學家Chris Allen認為:「身份是人類獨有的概念。那是自我意識中難以言喻的『我』,全世界生活在各種文化人都理解的東西,如同笛卡兒說的,我思故我在。但現在社會弄混了這個身份概念,將國家與企業核發的駕照、身分證或其他憑證,與身份混為一談;難不成若國家與企業撤銷一個人的憑證、甚至是這個人跨越了國境,此人就可能失去其身份。『我思,但我不在』。」,因此,像世界糧食計畫署在阿茲拉克的「區塊鏈試點」實驗計畫,就是國際機構在早年開始探索以區塊鏈解決無身份難民取得糧食問題的例子之一。

 

我們通常將身份與官方紀錄混為一談,因為國家在證明我們身份上扮演關鍵角色,所以滲透到我們對「自己是誰」的定義之中。但其實並不盡然,就像身分政策專家David Birch認為,身分有三種層次:(1)法律身份:與個人的可辨識性有關。(2)社會身份:這是從我們對外與社會互動、建立的人際關係及散發出自己是誰的信號塑造而成的。(3)個人身份:自我認同。

 

在現今法律實務的大多數判決見解均認為,線上是否能成立或形塑「人格」,重點在於事證能否具體特定「行為人」的身份,得將該數位分身(或稱虛擬人物、遊戲角色)與真實世界的身份連結起來,也就是在虛擬世界中能有該角色的真實身分或其他特徵等標誌,去具體特定與連結到真實世界的身分。甚至假以時日,在未來的元宇宙更加蓬勃發展或終究成形之時,對於虛擬分身的侮辱可能有構成公然侮辱罪的空間。如今網際網路已從Web1走向Web3,人們也從「線上」變成「鏈上」,因此線上人格也討論到「鏈上人格」。

 

鏈上人格將會刷新我們的三觀:⑴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行為主體之間的轉換關係;⑵數位資產與數位交易之辨別模式與安全;⑶資訊安全之要求及隱私權之保障。筆者覺得最有趣且吸引人的地方,在於法律體系精神的根本基礎:「權利主體與資格」。就這點放到元宇宙或Web3,會探討虛擬世界的「人」是否也具有同樣或相對應的「權利主體與資格」(數位人格權)。

 

一旦NFT、DAO、DID的發展到一定程度而足以撼動與影響法律體系精神的根本基礎,則在元宇宙或Web3可能會衍生虛擬世界的「人」具有相對應的「權利主體與資格」即「數位人格權」。雖然金融、經濟與投資(從ICO、Defi到NFT與DAO)常常變成驅動進步的原動力或火車頭,但在我們邁向Web3的新世界,不論是現實的物理世界,或是在虛實整合、虛擬實境的元宇宙之際,筆者仍十分期待透過相關區塊鏈技術應用所形成的社群生態圈,能在法律上產生數位人格權、靈魂綁定、零知識證明或ENS等新興概念技術的應用。

 

筆者認為區塊鏈或Web3人格權的發展有兩個可能的方向:

一個是區塊鏈或Web3能夠提供一種去中心化、安全、透明的方式,讓人類在網路上擁有自己的數位身份、數據和財產,並且能夠自由地與其他人或機器進行交互和交易,而不受第三方的干預或審查。這種情況下,人類可能會享受更多的自主權、隱私權和表達權,也可能會參與更多的社群、協作和創新。

 

另一個是區塊鏈或Web3可能會導致一種新的中心化或不平等的現象,例如少數的創投公司、開發者或礦工控制大部分的資源和權力,或者某些國家或組織利用區塊鏈或Web3來進行監控、操縱或壓迫。這種情況下,人類可能會面臨更多的風險、不信任和衝突,也可能會失去一些基本的權利和自由。

 

因此,在這兩種方向之間,人類需要找到一種平衡和規範,以確保區塊鏈或Web3能夠真正地服務於人類的利益和價值,而不是被濫用或操控。人們在區塊鏈上的整體活動最終將產生法律認定的人格,這將會是治理與規範虛實世界的重要基礎。

 

綜上,正因為這些底層邏輯與思維,所以我參與GG18,所以我提倡相關的資訊法律。謝謝大家看到這裡,希望Web3與相關基礎建設、法律規範,能有開花結果的那一天,我們就在那個彼岸相見歡。

在網路科技發達的現代,任何在網路上搜尋資訊、使用網路社群平台、通訊軟體或網路上交易等,無不與資訊法有關,是當代網路世代的人們必須要了解、認識的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