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框思維的技術:哥倫比亞商學院創新思考必修課 6 個構思步驟 X 3項思考工具,解決任何情境下你想要處理、卻不知從何下手的痛點
摘要:
一、創新不是靠靈感,而是有邏輯的拆解與重組
《破框思維的技術》主張:「創意」不靠天分或靈光乍現,而是透過六個結構化步驟(從定義問題、拆解子題、觀察各方渴望,到搜尋組合、驗證解方)來有系統地產出創新方案。二、重視「問題定義」與「多方渴望整合」
書中強調,找到真正有價值且願意投入的問題,比一開始就想解法更重要。並提出「渴望三角」視角,協助管理者整合自己、使用者與第三方的真實需求與感受,讓解方更全面、具共鳴。
三、是行動工具書,更是組織創新實踐手冊
本書適合用於組織創新、跨部門策略發展與主管養成,能有效提升團隊對問題的拆解力與組合思維。它是一套人人可學、可教、可落地實作的創新流程框架。
------------------------------------
你覺得創意發想是特定某些人才擅長的工作嗎?你認為點子的產生必須眾人激盪才能成事嗎?你相信藝術創作唯有天才能做到嗎?《破框思維的技術》要告訴你:這一些都並非事實,是某種迷思。發想創意、解決問題、藝術創作,都有一套可以依循的方法來發展出好點子,以及你我都能憑自己做到。
《破框思維的技術》作者希娜艾恩嘉是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嘗試要為讀者解開「我要如何得到最棒的構想?」這個大哉問。艾恩嘉和團隊耗費十年時間不斷琢磨,提出了一套實務上可行、按部就班的步驟「破框思維法」,幫助讀者因應生活與工作中各種各樣的難題。聽起來很神奇難以置信?讓我們來看看該怎麼做。
用正確的前提思考創新
談到創意發想,也許很多人都立即會說「來辦腦力激盪會吧!」,似乎三個臭皮匠肯定勝過諸葛亮。但心理學家已經發現:團體的回饋,會造成從眾偏差,在眾人面前我們常會以各種方法來自我審查,把重點放在最先或最近出現在眼前的想法,選擇最便宜行事的想法,嚴重衝擊創意。而且,團體的討論動態會嚴重壓抑個人的創意。他認為腦力激盪是一種限縮,成員只是把自己腦中的經驗與想法抛出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取決於參與會議的人經驗之總和,無法破框。
艾恩嘉教授這麼說「組成團隊是為了動手做,而不適合動腦想。」他認為創意發想完全是可以由個人主導,以適當的方式藉助他人的參與即可。例如他建議讀者可以嘗試分別向25 個人描述自己正在發想的問題,從自己每一次的敘述方式以及和對方的互動,可以更確定自己對問題的定義與需要顧及的重點。
用六個步驟進行破框思考
該如何進行「破框思考」呢?書中提出了六步驟的做法:

破框思維六步驟
1. 選定問題:
選出一個你想解決也自認有能力解決的問題,問題不會在一開始就精確浮現,因此愛因斯坦才會這麼說「如果我有一小時的時間來解決問題, 我會花五十五分鐘去思考問題,然後花五分鐘思考解決方案。」這個步驟甚至會花你最多時間。
《破框思維的技術》強調:別急著解決你眼前看到的「表層問題」。透過「梯級分析」、「5 Why 探問法」與「熱情感受評估」等方法,協助你找出最值得投入資源與熱情的問題核心。
2. 拆解問題
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下,連帶會有許多子問題必須解決,這時你可以運用書中的工具「選項表」,完整地寫下問題,而不要太快跳進解決方案的發想。將主問題分解為 5~7 個可處理的子問題。這個步驟,決定你是否能真正「對症下藥」。

書中的工具「選項表」,把問題與解法選項列出來一目瞭然
3. 比較各方渴望
創新的價值,來自是否能滿足多數人「真正的期待」。在解決問題時,必須清楚檢視三群利害關係人要什麼:包括你自己、你的目標對象,以及外部第三方人士。這時候書中另一項工具「全局評量」就會派上用場。作者設計了「渴望三角」模型,從「自己/使用者/第三方關係人」三個視角,分析每個人對解方的期待、感受與反應。

比較不同解決方案
4. 搜尋解方組合
解方從何來?太陽下無新事,困擾你的問題很可能早就有類似的案例了,等你去找到,不需要從零開始。。《破框思維的技術》建議讀者除了從問題的主領域進行探索之外,也不妨參考領域完全無關的案例,很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你可以從:
- 他人成功案例;
- 異業借鏡;
- 組織內正向異數;
- 群體智慧與AI刺激等方式中,找出可策略性複製的元素。

GE奇異電氣運用的工具:綽特矩陣
這不是盲目抄襲,而是有邏輯的模仿與重組。
5. 建立選項表
在這個時候,選項表中的各項子問題應該要搭配前一個步驟中找到的解方組合,用以下角度評估:是否所有子問題都因而解決?是否能提昇我們的競爭地位?以及讓你和隊友都喜歡。這個選項表不僅是發想,更是團隊共同思維進化的場域。

建立問題解方選項表
6. 第三視角驗證
還別高興得太早,在你動手落實之前,概念發想還有最後一個步驟要完成:讓構想「說出來、被理解、被挑戰」。透過他人回饋、再說一次的演練、以及延遲性測試(過幾天再問對方記得什麼)去驗證這個構想是否真正有價值、有記憶點、有情感回響。
找領域裡的專家諮詢,問他們對你的構想以下意見:他認為哪些部分可行?為什麼?哪些部分不可行?為什麼??以及要如何改進這個構想?你也要準備好回答對方的其 他問題,必要時更詳細解釋你的構想。
不要只是讀過而已,實際運用更重要
《破框思維的技術》適合用來進行以下工作場景:
- 跨部門問題研討會→ 讓彼此對問題的定義取得共識。
- 創新或策略發想→ 以六步驟作為框架,帶領團隊思考、拆解、組合。
- 企業讀書會或中階主管培訓→ 融入實例與演練,從被動閱讀到主動應用。
這本書也適合想培養「第二曲線能力」的中階經理人與創新負責人,也很適合做為顧問、教練、設計思考導師的行動手冊。
假如在你的工作中,經常需要解決各式各樣的問題,或想出創新方案,相信《破框思維的技術》會是一本很好的解題指南,我已經開始運用在我的專案上了,也誠意推薦給你。
預告:6/24 作者希娜艾恩嘉首度訪台於2025 國際大師論壇公開演講
- 2025 國際大師論壇 -Thinkers50 管理思想家 Sheena Iyengar 首度訪台公開演講
Think Bigger!掌握實踐創新的關鍵鑰匙
時間 | 6/24 (二) 14:00
地點 | 台北國際會議中心TICC
立即報名 | https://reurl.cc/6KElZ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