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文乾 2023年5月5日 發表
https://www.facebook.com/wen.hsiao.100/posts/10226580608435021?ref=embed_post
所有講華語的人,
都內建一個天賦的禮物,
那個珍貴的禮物,叫做P.A.
所有講美語的人,
都外掛一個天生的十架,
那個冤枉的十架,也叫做P.A.
-
只要我用四聲大聲說:爸怕罵法
您就會用四聲大聲接:大踏那辣
這種「接下去講」的能力,
就叫「音素覺察」。
而「音素覺察」的英文,
叫 P.A. ( phonemic awareness )
-
您我都會 P.A.,因為我們都學過注音。
學會了注音,順便也學會了 P.A.
買一送一。
所以我說,P.A. 是上帝送臺灣人的語言大禮。
但是,上蒼沒有送洋人 P.A. 這份大禮。
因為,要是我大聲說:bet, bait, bat, bout
沒有半個洋人能夠大聲接下去。
沒有半個。
換句話說,全西半球的洋人,對聲音,對發音,其實毫無共識。
他們只是很會講美語。
講很快,講很溜;
連音、略音、變音,都很會。
但這些優點,到了要識字的時候,全都成了難以擺脫的原罪。
因為知識是傳遞的。
透過師生之間的共識傳遞的。
沒有共識,無法傳遞;至少無法「高效傳遞」。
而「低效傳遞」,有個我思之泫然的別名,
叫「雙峰現象」。
是的。臺灣英文教育,之所以如此雙峰,不是孩子笨,不是孩子懶,更不是老師的錯。
錯在師生沒有共識。
共同的知識。(這個知識,就是 P.A. 要先於 phonics.)
這道第一關一衝破,後面就如入無人之境了!
-
我說具體一點。
所謂的「識字」,就是把「美語聲音」跟「英文符號」連在一起。
俗稱 phonics.
問題是:美語聲音太快了,美語聲音太溜了,美語聲音都連在一起了,美語聲音都省略一半了,美語聲音甚至於都變了,地球都繞一圈了。
英文符號還呆在原地。
上面這話,是邱吉爾說的。
-
下面這話,是我說的。
美語發音,是個連續的系統,是水流;
英文拼字,是個斷裂的系統,是水滴。
硬要用斷裂的拼字,去對應連續的發音?
有句中文名言:抽刀斷水水更流。
上面這話,是李白說的。
-
下面這句話,是全臺的英文老師一起說的。
This is a book.
看起來是這樣:This is a book.
聽起來是這樣:Thi zeze book.
你要叫一個美國孩子,如何理解:
zeze 這個「聲音」的「拼法」,其實等於 is a?
而且這個「拼法」,要記得忽略掉 This 跟 is 中間的連音,千萬別寫成 sisa.
換句話說,
美國孩子,要硬生生政教分離、音字分離、骨肉分離。
我講太難了。
這畢竟不是「中英語音習得比較學研究所」的博士專題。
-
我要強調的是,美國就是在1997年,驚覺有高達四成的小四學生有閱讀障礙。所以國會直接下令,組成精銳盡出的「國家閱讀委員會」,耗時三年,終於得到科學定論:
要先學「只有聲音,沒有英文」的 P.A.
才能學「又有聲音,又有英文」的 phonics.
-
可是,這個結論,
有,幾乎等於沒有。
因為「英文」裡沒有 44 個獨立的符號,
可以去對應到「美語」裡的 44 個聲音。
所以,美國英國澳洲政府,
空有 P.A. 的覺悟,沒有 P.A. 的實務。
-
天佑臺灣。
因為,P.A. 的覺悟,始於美國的 NRP;( National Reading Panel )
但是,P.A. 的實務,終於臺灣的ㄅㄆㄇ。
-
結論:明天上午十點,歡迎來高雄。
我會親自幫來賓進行「美國國會 P.A. 檢定」。
我們已經幫全臺民眾設計了精準的考題。
這是臺灣史上第一次,歡迎來共襄盛舉。
檢定結束,我會親自帶大家檢討,順便透過大家的表現,解釋為什麼2024年臺灣雙語政策的解方,原來在2000年美國國會的400頁報告裡,早就洋洋灑灑,寫了40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