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寂寞鐵道:承載軍事、山海與人情的南迴鐵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南迴鐵路上的藍皮解憂號。(筆者攝影)

南迴鐵路上的藍皮解憂號。(筆者攝影)

2017年7月,紀錄片《南方,寂寞鐵道》拍下了第一顆鏡頭,正好是我開啟人生第一次環島的時候,那個時候傻傻的,沒有注意到南迴電氣化的消息。

《南方,寂寞鐵道》用紀錄片以及書本的方式寫下了關於南迴鐵路的種種故事,包含興建之前整個南台灣交通的狀況、人民生活的面貌、南迴興建的歷史及意義、工程師們當時的艱困、鐵道家庭成員不為人知的辛酸、鐵道員在鐵路公安事件面對的壓力,以及興建後帶來的變化。電影只有短短100分鐘,而書本,則用了近300頁詳細地記錄了蕭導演挖掘到的故事。

我從沒搭過南迴鐵路,也沒有認識過這段鐵路,不過南迴鐵路,卻翻轉了在地人「難回」家的印象。


走了南迴陸路,才看見南迴鐵路

6月走阿朗壹古道時,順道去拍了藍皮解憂號,也不知道是可怕的演算法還是手機真的被竊聽,不久後就被推了一個廣告:《南方,寂寞鐵道》的書籍。

《南方,寂寞鐵道》

《南方,寂寞鐵道》

當時電影上映一段時間了,我卻是在書籍出版後才注意到這件事情;由於紀錄片型態的電影場次偏少,我直到8月底才把電影看完,書則是抓著工作空檔慢慢閱讀。好在7月份有機會參與新書發表會,因此聽到了蕭導演親口述說許多電影與書本沒有記錄下的故事。

鐵道一直是承載故事與人情的地方,無論悲歡離合,在陸路還不發達的時候,台鐵見證了一切,蕭導演也以此為題展開了旅程;陰錯陽差下,得知南迴電氣化的消息,才會趁著這段台灣鐵道最後淨土得以被記錄的時刻拍下電影。

我們應該要有土地認同、文化認同。

我想這是蕭導演拍攝這個題材的初衷吧,鏡頭前是美好的風景,但鏡頭後面,是那些影子英雄的酸甜苦辣——不只是幕後工作人員,還有鐵道家屬複雜的心情——他們彷彿不存在這些美景裡。可惜的是,裡面已經有5位故事主角不在世了,人生無常,人文風景也無常,作為紀錄者,都是在跟時間賽跑。

打通中央山脈的堅毅、乘載軍事價值的鐵道

南迴鐵路,西起枋寮、東至台東,是環島鐵路的最後一塊拼圖,以馬蹄形狀串連起南台灣東西兩段的交通,無論民用、商用、公用甚至是軍用都需要依賴這條鐵路,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軍事用途。先前走阿朗壹古道時就注意到滿州鄉的軍事基地之密集,後來查了資料才發現,其實整個恆春半島的軍事地位極高:滿州鄉的九鵬基地、車城鄉的三軍聯訓基地、加祿堂海灘的聯興登陸操演等等,南迴鐵路上的平地隧道「嘉和遮體」就是為了防止軍事演習時砲彈打到火車而設立的。不過現在軍史演習位址搬遷後,這個隧道就成為一座有趣而略顯突兀的隧道了。

包含軍事用的嘉和遮體,整個南迴鐵路上有36座隧道,為的就是貫穿中央山脈尾端,可以想見當時施工的不易,例如曾經是台灣鐵道最長、長達8公里的中央隧道。電影裡有一幕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雖然不是拍到的,而是通車時的一段歷史畫面,但是放進紀錄片裡面,經過人事物的編排堆疊後,分外觸動人心。

那一幕就是終於打通、東西邊工程人員在小小的岩石縫隙握手時激動的畫面,彷彿在說:「終於見到你們了!」

那一幕,說明了工程有多麼不容易。


鐵路帶來便利、也帶走青年,南迴的故事還在續寫

穿越中央山脈後東側的南迴鐵路,最一開始也不是今天的樣貌。在著名的多良車站一段的鐵路,被稱為「多良改」,是後來才高價建設的。為了進行南迴鐵路電氣化,既有路線因為地形變化變化、隧道塌陷等原因無法再架設電氣化設備,才另外高架一條鐵路,取代了原本靠山而行的瀧溪、大竹四號、多良一號等隧道。

多良改是為了鐵路電氣化而新建的高架化鐵路。(筆者攝影)

多良改是為了鐵路電氣化而新建的高架化鐵路。(筆者攝影)

拍攝《南方,寂寞鐵道》的蕭導演回憶,新舊鐵路「無縫接軌」那一晚,工程人員們切斷鐵路、接軌、封閉舊鐵路,然後就是不斷試車,因為乘客安全永遠擺第一位,要在天亮、第一班火車通過前確保沒有問題才可以,那時的緊張感是筆墨難以形容的。

南迴通車後,對當地是好是壞?

交通更方便了沒錯,但是是把人送進來,還是把人送走,卻是兩極化的。對枋寮、金崙等大站來說,確實是更繁榮了,可是對一些地方小站來說,換來的卻是榮景不再。

「當時徐慶東老師心裡覺得:火車來了,我的家鄉終於要現代化了!没想到事實卻正好相反。」這是書裡的一段話,卻將交通便利帶來的城鄉差距寫得極為深刻。早期沒有鐵路只有公路時,大武曾是大家休息、買暈車藥的地方,整個大武老街熱鬧非凡,一條街上有二十多家茶館和大小旅社,但南迥通車後,就沒有量車的問題,當大家都不在大武下車,繁華榮景也就消失了。

不只大武受到影響,南迴鐵路上許多如香蘭、三和、多良等車站都廢棄了,原因就是乘客太少,像是枋山車站成為台鐵各站運載量連年墊底的,去年一整年甚至不到10人次進出站。


「我對每一個我拍攝的人事物都抱持敬意。」這是蕭導演的結語,南迴的故事還在續寫,只是不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avatar-img
128會員
141內容數
講求效率與結果的當代,過程似乎不再重要,連帶旅行也變得只為目的而不為體驗;透過攝影與書寫,寫下自己對台灣的小小觀察。IG:@huai0305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懷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93縣道北起新城三棧,南至玉里新民,全長近111公里,是台灣最長、也唯一破百的縣道。而這趟花蓮旅行的目標,正好座落在這條公路的南北兩端——從花蓮港出航的賞鯨之旅,以及玉里鎮的行動郵局。 這兩道風景,一個具有國際意義,一個則是屬於地方生活文化資產,但兩者人共同之處:都需要一點運氣才能碰上。
第一次環島的時候我就告訴自己:「我要走完最大圈的!」不過台東南田到旭海那一段卻無法通行。後來才想起,那就是地理課本上赫赫有名的阿朗壹古道。 阿朗壹古道其實正名是「琅嶠卑南古道」,因為環團抵抗才沒有被開發成台26線公路;這一段8公里左右的阿朗壹古道,去之前要準備什麼?路途美景與風險又是如何?
「羅妹號事件」對曾經的我來說,只是課本上的幾行字句而已,時間上非常久遠,地理上也很是遙遠,不過《斯卡羅》一劇把恆春半島當年的風風雨雨刻畫得挺深刻,讓我對這段歷史也有了更多想像。 這一趟去走阿朗壹古道,正是一次消除地理距離的好機會,也是一次親近股恆春歷史的時刻。
澎湖,從小到大聽聞身旁友人去最多次的一座離島,而我直到今年才有機會踏上。初來乍到,我選擇少走一點知名景點,特別去看了曬麵線、造船廠、咾咕石和讓澎湖被稱為菊島的天人菊等景色。 咾咕石建築在澎湖隨處可見,不過不像蘭嶼班被珍惜的感覺,實屬可惜。
「你還有那顆浪人的初心嗎?」 這是我最近在問自己的一個問題,我甚至逃避「我可能知道答案」這件事情。二二八連假的合歡山之旅開啟了我的思考,我想生活除了催油門、踩煞車外,還需要一點放鬆空轉的離合器,停下來思考自己到底要什麼、又要怎麼做才能往那個目標更邁進。
台灣拍攝金針花最著名的有三個地方:花蓮富里赤科山、六十石山以及台東太麻里金針花山。究竟為什麼這裡會有金針花海?由於海拔適中、水氣足夠,所以歷代居民們也開始嘗試種植稻米以外的經濟作物,金針花就是其一。不過金針花其實主要是食用用途,花農通常要趕在開花前、色澤最漂亮的時候採收,這樣經濟價值才會高。
193縣道北起新城三棧,南至玉里新民,全長近111公里,是台灣最長、也唯一破百的縣道。而這趟花蓮旅行的目標,正好座落在這條公路的南北兩端——從花蓮港出航的賞鯨之旅,以及玉里鎮的行動郵局。 這兩道風景,一個具有國際意義,一個則是屬於地方生活文化資產,但兩者人共同之處:都需要一點運氣才能碰上。
第一次環島的時候我就告訴自己:「我要走完最大圈的!」不過台東南田到旭海那一段卻無法通行。後來才想起,那就是地理課本上赫赫有名的阿朗壹古道。 阿朗壹古道其實正名是「琅嶠卑南古道」,因為環團抵抗才沒有被開發成台26線公路;這一段8公里左右的阿朗壹古道,去之前要準備什麼?路途美景與風險又是如何?
「羅妹號事件」對曾經的我來說,只是課本上的幾行字句而已,時間上非常久遠,地理上也很是遙遠,不過《斯卡羅》一劇把恆春半島當年的風風雨雨刻畫得挺深刻,讓我對這段歷史也有了更多想像。 這一趟去走阿朗壹古道,正是一次消除地理距離的好機會,也是一次親近股恆春歷史的時刻。
澎湖,從小到大聽聞身旁友人去最多次的一座離島,而我直到今年才有機會踏上。初來乍到,我選擇少走一點知名景點,特別去看了曬麵線、造船廠、咾咕石和讓澎湖被稱為菊島的天人菊等景色。 咾咕石建築在澎湖隨處可見,不過不像蘭嶼班被珍惜的感覺,實屬可惜。
「你還有那顆浪人的初心嗎?」 這是我最近在問自己的一個問題,我甚至逃避「我可能知道答案」這件事情。二二八連假的合歡山之旅開啟了我的思考,我想生活除了催油門、踩煞車外,還需要一點放鬆空轉的離合器,停下來思考自己到底要什麼、又要怎麼做才能往那個目標更邁進。
台灣拍攝金針花最著名的有三個地方:花蓮富里赤科山、六十石山以及台東太麻里金針花山。究竟為什麼這裡會有金針花海?由於海拔適中、水氣足夠,所以歷代居民們也開始嘗試種植稻米以外的經濟作物,金針花就是其一。不過金針花其實主要是食用用途,花農通常要趕在開花前、色澤最漂亮的時候採收,這樣經濟價值才會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3年底獨自進電影院看了 蕭菊貞 導演歷經6年拍攝的《南方,寂寞鐵道》,她記錄了隨著車站改建和鐵路電氣化,現今已漸漸不復存在的珍貴內容和影像,更是台灣第一部深入鐵道員故事和細膩記錄下紀錄片拍攝過程的電影。我邊看眼淚邊流滿臉頰,除了內心深深被觸動,那時有個期待,如果能跟家人實際走訪一次,一起感受現
Thumbnail
台灣縱貫鐵路於日據時期明治42年(1909年)通車;因路線(山線:竹南→彰化)受地形影響,曲線小、坡度大、隧道長且多、列車牽引噸數與行車率大受影響;大正8年(1919年)爆發「滯貨事件」,因而決定興建海岸線鐵路來疏運
Thumbnail
三貂嶺,這個名字彷彿就帶著一股神秘的韻味,仿佛是一個隱藏在大山深處的寶藏,等待著人們去發現和探索。這個地方雖然偏僻,但卻有著獨特的景色和氛圍,讓人忍不住想要親身去體驗。 這裡是台灣鐵路從西部翻山越嶺到東部的一個主要分叉點,一條穿山後直往台灣東部,一條則是平溪支線,底下是基隆河,進入隧道後另一側是華
Thumbnail
位於基隆獅球嶺下的一條百年老隧道,見證了台灣第一條鐵路的誕生,鐵路的催生者是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台灣巡撫劉銘傳。如今,這條隧道以劉銘傳之名重見天日,不僅具有歷史意義,隧道內部的燈光設計也頗具藝術價值。
台灣的北、中、南橫公路上,從很早就有許多秘境。為什麼沒有公開化?因為本身就有一定的風險存在,除了林務局、台電、登山客外,許多人根本不知道怎麼去。這次中橫的砂卡噹,因為地震而發生了悲劇,而它本來也是秘境。 當初能到秘境的人,基本上都有野外求生的訓練。而且那時光要走到秘境的入口,就要一兩個小時的山路,
Thumbnail
  談論南迴鐵路前,先讓我們認識關於南迴鐵路的十大冷知識: 1. 共98.2公里,西起枋寮車站,東至台東車站。 2. 共14站(含起訖車站、2個號誌站)。 3. 歷經12年,1980年動工興建,1991年12月16日通車典禮(履勘尚未通過),1992年1月12日正式營運。
Thumbnail
宜蘭線北段工程通車至猴硐後,終於來到了計畫中最為險峻的三貂嶺。將基隆河與雙溪流域分隔開來的三貂嶺,早從清代便是往返台北與宜蘭的必經之路,但在過去得要花費數小時才能徒步翻越。三貂嶺隧道在工程計畫中接續在猴硐至三貂嶺的第四工區後,再度由大倉組承包下這個宜蘭線上數一數二的大工程。
Thumbnail
臺鐵藍皮解憂號提供獨特的鐵道旅行體驗,隨著介紹車廂裝潢和沿途景點,搭乘者可以享受多日行程或單程旅程。穿越山脈回鄉的過程中,沉浸在火車運轉聲中,零距離感受海潮氣息,欣賞海岸線美景。 行程提供部落走讀、美食小點心,讓旅程更加豐富有趣。以及獨家車站體驗,高CP值的鐵路小旅行體驗。
Thumbnail
這次在東引,因為沒有機車當代步工具,所以我們決定跟著台灣好行前進。台灣好行「東引-國之北疆線」跟一班路線不同的是,它是郵輪列車,上了車就是半天的行程,每個點都保有固定的下車觀光時間,對外地旅客相當方便,並會根據當日狀況調整行程,一起來看看走訪了哪些經典景點吧。
Thumbnail
踏春行旅要到高雄旗津享用新鮮海產或欣賞海岸公園景致,除了搭乘渡輪,最方便的,莫過於自行開車或騎機車通過高雄過港隧道前往。這座臺灣唯一的海底隧道,除了是促進地方觀光的交通亮點,更是我國工程建設的重大成就。就讓我們透過國家檔案,一同瞭解過港隧道的建設歷程。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協同研究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3年底獨自進電影院看了 蕭菊貞 導演歷經6年拍攝的《南方,寂寞鐵道》,她記錄了隨著車站改建和鐵路電氣化,現今已漸漸不復存在的珍貴內容和影像,更是台灣第一部深入鐵道員故事和細膩記錄下紀錄片拍攝過程的電影。我邊看眼淚邊流滿臉頰,除了內心深深被觸動,那時有個期待,如果能跟家人實際走訪一次,一起感受現
Thumbnail
台灣縱貫鐵路於日據時期明治42年(1909年)通車;因路線(山線:竹南→彰化)受地形影響,曲線小、坡度大、隧道長且多、列車牽引噸數與行車率大受影響;大正8年(1919年)爆發「滯貨事件」,因而決定興建海岸線鐵路來疏運
Thumbnail
三貂嶺,這個名字彷彿就帶著一股神秘的韻味,仿佛是一個隱藏在大山深處的寶藏,等待著人們去發現和探索。這個地方雖然偏僻,但卻有著獨特的景色和氛圍,讓人忍不住想要親身去體驗。 這裡是台灣鐵路從西部翻山越嶺到東部的一個主要分叉點,一條穿山後直往台灣東部,一條則是平溪支線,底下是基隆河,進入隧道後另一側是華
Thumbnail
位於基隆獅球嶺下的一條百年老隧道,見證了台灣第一條鐵路的誕生,鐵路的催生者是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台灣巡撫劉銘傳。如今,這條隧道以劉銘傳之名重見天日,不僅具有歷史意義,隧道內部的燈光設計也頗具藝術價值。
台灣的北、中、南橫公路上,從很早就有許多秘境。為什麼沒有公開化?因為本身就有一定的風險存在,除了林務局、台電、登山客外,許多人根本不知道怎麼去。這次中橫的砂卡噹,因為地震而發生了悲劇,而它本來也是秘境。 當初能到秘境的人,基本上都有野外求生的訓練。而且那時光要走到秘境的入口,就要一兩個小時的山路,
Thumbnail
  談論南迴鐵路前,先讓我們認識關於南迴鐵路的十大冷知識: 1. 共98.2公里,西起枋寮車站,東至台東車站。 2. 共14站(含起訖車站、2個號誌站)。 3. 歷經12年,1980年動工興建,1991年12月16日通車典禮(履勘尚未通過),1992年1月12日正式營運。
Thumbnail
宜蘭線北段工程通車至猴硐後,終於來到了計畫中最為險峻的三貂嶺。將基隆河與雙溪流域分隔開來的三貂嶺,早從清代便是往返台北與宜蘭的必經之路,但在過去得要花費數小時才能徒步翻越。三貂嶺隧道在工程計畫中接續在猴硐至三貂嶺的第四工區後,再度由大倉組承包下這個宜蘭線上數一數二的大工程。
Thumbnail
臺鐵藍皮解憂號提供獨特的鐵道旅行體驗,隨著介紹車廂裝潢和沿途景點,搭乘者可以享受多日行程或單程旅程。穿越山脈回鄉的過程中,沉浸在火車運轉聲中,零距離感受海潮氣息,欣賞海岸線美景。 行程提供部落走讀、美食小點心,讓旅程更加豐富有趣。以及獨家車站體驗,高CP值的鐵路小旅行體驗。
Thumbnail
這次在東引,因為沒有機車當代步工具,所以我們決定跟著台灣好行前進。台灣好行「東引-國之北疆線」跟一班路線不同的是,它是郵輪列車,上了車就是半天的行程,每個點都保有固定的下車觀光時間,對外地旅客相當方便,並會根據當日狀況調整行程,一起來看看走訪了哪些經典景點吧。
Thumbnail
踏春行旅要到高雄旗津享用新鮮海產或欣賞海岸公園景致,除了搭乘渡輪,最方便的,莫過於自行開車或騎機車通過高雄過港隧道前往。這座臺灣唯一的海底隧道,除了是促進地方觀光的交通亮點,更是我國工程建設的重大成就。就讓我們透過國家檔案,一同瞭解過港隧道的建設歷程。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協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