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寂寞鐵道:承載軍事、山海與人情的南迴鐵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南迴鐵路上的藍皮解憂號。(筆者攝影)

南迴鐵路上的藍皮解憂號。(筆者攝影)

2017年7月,紀錄片《南方,寂寞鐵道》拍下了第一顆鏡頭,正好是我開啟人生第一次環島的時候,那個時候傻傻的,沒有注意到南迴電氣化的消息。

《南方,寂寞鐵道》用紀錄片以及書本的方式寫下了關於南迴鐵路的種種故事,包含興建之前整個南台灣交通的狀況、人民生活的面貌、南迴興建的歷史及意義、工程師們當時的艱困、鐵道家庭成員不為人知的辛酸、鐵道員在鐵路公安事件面對的壓力,以及興建後帶來的變化。電影只有短短100分鐘,而書本,則用了近300頁詳細地記錄了蕭導演挖掘到的故事。

我從沒搭過南迴鐵路,也沒有認識過這段鐵路,不過南迴鐵路,卻翻轉了在地人「難回」家的印象。


走了南迴陸路,才看見南迴鐵路

6月走阿朗壹古道時,順道去拍了藍皮解憂號,也不知道是可怕的演算法還是手機真的被竊聽,不久後就被推了一個廣告:《南方,寂寞鐵道》的書籍。

《南方,寂寞鐵道》

《南方,寂寞鐵道》

當時電影上映一段時間了,我卻是在書籍出版後才注意到這件事情;由於紀錄片型態的電影場次偏少,我直到8月底才把電影看完,書則是抓著工作空檔慢慢閱讀。好在7月份有機會參與新書發表會,因此聽到了蕭導演親口述說許多電影與書本沒有記錄下的故事。

鐵道一直是承載故事與人情的地方,無論悲歡離合,在陸路還不發達的時候,台鐵見證了一切,蕭導演也以此為題展開了旅程;陰錯陽差下,得知南迴電氣化的消息,才會趁著這段台灣鐵道最後淨土得以被記錄的時刻拍下電影。

我們應該要有土地認同、文化認同。

我想這是蕭導演拍攝這個題材的初衷吧,鏡頭前是美好的風景,但鏡頭後面,是那些影子英雄的酸甜苦辣——不只是幕後工作人員,還有鐵道家屬複雜的心情——他們彷彿不存在這些美景裡。可惜的是,裡面已經有5位故事主角不在世了,人生無常,人文風景也無常,作為紀錄者,都是在跟時間賽跑。

打通中央山脈的堅毅、乘載軍事價值的鐵道

南迴鐵路,西起枋寮、東至台東,是環島鐵路的最後一塊拼圖,以馬蹄形狀串連起南台灣東西兩段的交通,無論民用、商用、公用甚至是軍用都需要依賴這條鐵路,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軍事用途。先前走阿朗壹古道時就注意到滿州鄉的軍事基地之密集,後來查了資料才發現,其實整個恆春半島的軍事地位極高:滿州鄉的九鵬基地、車城鄉的三軍聯訓基地、加祿堂海灘的聯興登陸操演等等,南迴鐵路上的平地隧道「嘉和遮體」就是為了防止軍事演習時砲彈打到火車而設立的。不過現在軍史演習位址搬遷後,這個隧道就成為一座有趣而略顯突兀的隧道了。

包含軍事用的嘉和遮體,整個南迴鐵路上有36座隧道,為的就是貫穿中央山脈尾端,可以想見當時施工的不易,例如曾經是台灣鐵道最長、長達8公里的中央隧道。電影裡有一幕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雖然不是拍到的,而是通車時的一段歷史畫面,但是放進紀錄片裡面,經過人事物的編排堆疊後,分外觸動人心。

那一幕就是終於打通、東西邊工程人員在小小的岩石縫隙握手時激動的畫面,彷彿在說:「終於見到你們了!」

那一幕,說明了工程有多麼不容易。


鐵路帶來便利、也帶走青年,南迴的故事還在續寫

穿越中央山脈後東側的南迴鐵路,最一開始也不是今天的樣貌。在著名的多良車站一段的鐵路,被稱為「多良改」,是後來才高價建設的。為了進行南迴鐵路電氣化,既有路線因為地形變化變化、隧道塌陷等原因無法再架設電氣化設備,才另外高架一條鐵路,取代了原本靠山而行的瀧溪、大竹四號、多良一號等隧道。

多良改是為了鐵路電氣化而新建的高架化鐵路。(筆者攝影)

多良改是為了鐵路電氣化而新建的高架化鐵路。(筆者攝影)

拍攝《南方,寂寞鐵道》的蕭導演回憶,新舊鐵路「無縫接軌」那一晚,工程人員們切斷鐵路、接軌、封閉舊鐵路,然後就是不斷試車,因為乘客安全永遠擺第一位,要在天亮、第一班火車通過前確保沒有問題才可以,那時的緊張感是筆墨難以形容的。

南迴通車後,對當地是好是壞?

交通更方便了沒錯,但是是把人送進來,還是把人送走,卻是兩極化的。對枋寮、金崙等大站來說,確實是更繁榮了,可是對一些地方小站來說,換來的卻是榮景不再。

「當時徐慶東老師心裡覺得:火車來了,我的家鄉終於要現代化了!没想到事實卻正好相反。」這是書裡的一段話,卻將交通便利帶來的城鄉差距寫得極為深刻。早期沒有鐵路只有公路時,大武曾是大家休息、買暈車藥的地方,整個大武老街熱鬧非凡,一條街上有二十多家茶館和大小旅社,但南迥通車後,就沒有量車的問題,當大家都不在大武下車,繁華榮景也就消失了。

不只大武受到影響,南迴鐵路上許多如香蘭、三和、多良等車站都廢棄了,原因就是乘客太少,像是枋山車站成為台鐵各站運載量連年墊底的,去年一整年甚至不到10人次進出站。


「我對每一個我拍攝的人事物都抱持敬意。」這是蕭導演的結語,南迴的故事還在續寫,只是不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南方,寂寞鐵道》是我的購書名單之一,下周我就要出發前去大武車站,體驗《小站也有遠方》的出遊,細細品味曾經風華的大武旅社,荒廢多年後重新出發的民宿與咖啡館。
曾令懷/懷仔-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9/17
NOWA 50+ 的風景 我則是這個月底會去體驗一次藍皮,至今還沒搭過南迴鐵路
avatar-img
懷仔的沙龍
134會員
153內容數
講求效率與結果的當代,過程似乎不再重要,連帶旅行也變得只為目的而不為體驗;透過攝影與書寫,寫下自己對台灣的小小觀察。IG:@huai0305
懷仔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7
台北最高峰七星山也不過1,120公尺,大屯山的話則是1,092公尺,能看雲海的日子真的不多。 但這並不減大屯山的魅力。夏季的星空夜景、秋季的夕陽芒草、冬春之交的雲海交響夜,是我過去頻頻上山的理由,從東邊的七星山一直到西邊的關渡、八里、淡水,站在大屯山巔,整個大台北一覽無遺。
Thumbnail
2025/02/27
台北最高峰七星山也不過1,120公尺,大屯山的話則是1,092公尺,能看雲海的日子真的不多。 但這並不減大屯山的魅力。夏季的星空夜景、秋季的夕陽芒草、冬春之交的雲海交響夜,是我過去頻頻上山的理由,從東邊的七星山一直到西邊的關渡、八里、淡水,站在大屯山巔,整個大台北一覽無遺。
Thumbnail
2025/02/15
夜弄土地公的習俗已經有超過百年歷史,而社子島這座台北市常淹水的「遺落國度」因為50年限建的緣故,保留了相對傳統的儀式與習俗文化,象徵年節結束的元宵節炸土地公,除了「來年越炸越旺」的意象外,也有叫醒土地公繼續保護社子島土地的意思。鞭炮引爆當下,漫天塵煙、震耳欲聾,也炸亮了平常靜謐的社子島天際線。
Thumbnail
2025/02/15
夜弄土地公的習俗已經有超過百年歷史,而社子島這座台北市常淹水的「遺落國度」因為50年限建的緣故,保留了相對傳統的儀式與習俗文化,象徵年節結束的元宵節炸土地公,除了「來年越炸越旺」的意象外,也有叫醒土地公繼續保護社子島土地的意思。鞭炮引爆當下,漫天塵煙、震耳欲聾,也炸亮了平常靜謐的社子島天際線。
Thumbnail
2025/02/09
大年初一,太平山上厚厚的積雪仍然殘存,從台平山莊的蹦蹦車、山腰的見晴懷古到山腳下的鳩之澤溫泉,跟著過去的太平山林業從高海拔一路玩到平地。
Thumbnail
2025/02/09
大年初一,太平山上厚厚的積雪仍然殘存,從台平山莊的蹦蹦車、山腰的見晴懷古到山腳下的鳩之澤溫泉,跟著過去的太平山林業從高海拔一路玩到平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南方,寂寞鐵道》寫下了關於南迴鐵路的種種故事,包含興建之前整個南台灣交通的狀況、人民生活的面貌、南迴興建的歷史及意義、工程師們當時的艱困、鐵道家庭成員不為人知的辛酸、鐵道員在鐵路公安事件面對的壓力,以及興建後帶來的變化。我從沒搭過南迴鐵路,不過南迴鐵路,卻翻轉了在地人「難回」家的印象。
Thumbnail
《南方,寂寞鐵道》寫下了關於南迴鐵路的種種故事,包含興建之前整個南台灣交通的狀況、人民生活的面貌、南迴興建的歷史及意義、工程師們當時的艱困、鐵道家庭成員不為人知的辛酸、鐵道員在鐵路公安事件面對的壓力,以及興建後帶來的變化。我從沒搭過南迴鐵路,不過南迴鐵路,卻翻轉了在地人「難回」家的印象。
Thumbnail
今天原本預計要去練習開車,順便到處逛逛,也把昨天沒寫完的《元素方程式》無雷影評寫完,但是看到誠品電影院有《南方,寂寞鐵道》的導演出席場,我馬上就改變計畫衝來台北,看完覺得這一趟真的值得了 說到南迴鐵路,不知各位對他的印象是什麼,我看電影前也覺得這只是一條行駛時間非常長的一段鐵路,以前從高雄坐到花蓮的
Thumbnail
今天原本預計要去練習開車,順便到處逛逛,也把昨天沒寫完的《元素方程式》無雷影評寫完,但是看到誠品電影院有《南方,寂寞鐵道》的導演出席場,我馬上就改變計畫衝來台北,看完覺得這一趟真的值得了 說到南迴鐵路,不知各位對他的印象是什麼,我看電影前也覺得這只是一條行駛時間非常長的一段鐵路,以前從高雄坐到花蓮的
Thumbnail
南迴鐵路的紀錄片, 記錄了建造到電氣化的故事, 以及這段時間的人文社會變化。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南迴鐵路的紀錄片, 記錄了建造到電氣化的故事, 以及這段時間的人文社會變化。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2020年12月23日,南迴鐵路電氣化通車,為臺灣鐵路環島電氣化最後一英里路,導演蕭菊貞電氣化前最後的時光裡,留下珍貴的鐵道人文紀錄片。 一段長98.2公里的枋寮到台東的南迴線,眾人以它為生,也以它為樂,它乘載了眾人的記憶。
Thumbnail
2020年12月23日,南迴鐵路電氣化通車,為臺灣鐵路環島電氣化最後一英里路,導演蕭菊貞電氣化前最後的時光裡,留下珍貴的鐵道人文紀錄片。 一段長98.2公里的枋寮到台東的南迴線,眾人以它為生,也以它為樂,它乘載了眾人的記憶。
Thumbnail
《南方,寂寞鐵道》(on the train)以影像紀錄南迴全線電氣化前影像,是導演蕭菊貞費時五年拍攝,導演以火車司機與鐵道工作者的視角,述說不同年代的鐵道故事。 影片記錄南迴鐵道員、 工程師以及維修人員的身影,搭配開鑿一個又一個隧道的歷史畫面,在1991南迴鐵路通車典禮的夾道歡呼下,彷彿
Thumbnail
《南方,寂寞鐵道》(on the train)以影像紀錄南迴全線電氣化前影像,是導演蕭菊貞費時五年拍攝,導演以火車司機與鐵道工作者的視角,述說不同年代的鐵道故事。 影片記錄南迴鐵道員、 工程師以及維修人員的身影,搭配開鑿一個又一個隧道的歷史畫面,在1991南迴鐵路通車典禮的夾道歡呼下,彷彿
Thumbnail
請訂閱【飛火米】YouTube頻道!謝謝大家! 那是南迴鐵路最長的中央隧道嗎? 還是位在屏鵝公路旁邊的嘉和掩體? 透過導演的鏡頭! 我在「南方寂寞鐵道」這部紀錄片中看到許多空拍視野美景! 有些充滿問號? 但那些問號,執著於一個正確答案也沒必要! 在我和我老爸的眼中! 導演蕭菊貞女士和已故導演齊柏林一
Thumbnail
請訂閱【飛火米】YouTube頻道!謝謝大家! 那是南迴鐵路最長的中央隧道嗎? 還是位在屏鵝公路旁邊的嘉和掩體? 透過導演的鏡頭! 我在「南方寂寞鐵道」這部紀錄片中看到許多空拍視野美景! 有些充滿問號? 但那些問號,執著於一個正確答案也沒必要! 在我和我老爸的眼中! 導演蕭菊貞女士和已故導演齊柏林一
Thumbnail
紀錄片《南方,寂寞鐵道》是敘述關於台灣南迴鐵路從開通到結束的一群人的共同記憶,開墾鐵道的原住民工人、駕駛不好駛的火車鐵道員、還有依靠火車來去從年輕到老的乘客、或是後來追逐火車最後倩影的鐵道宅。在全面電氣化即將淘汰舊火車,有著台灣人的記憶和多少悲歡離合,老照片張張出現不只是回憶,也是台灣一幕幕鐵路史。
Thumbnail
紀錄片《南方,寂寞鐵道》是敘述關於台灣南迴鐵路從開通到結束的一群人的共同記憶,開墾鐵道的原住民工人、駕駛不好駛的火車鐵道員、還有依靠火車來去從年輕到老的乘客、或是後來追逐火車最後倩影的鐵道宅。在全面電氣化即將淘汰舊火車,有著台灣人的記憶和多少悲歡離合,老照片張張出現不只是回憶,也是台灣一幕幕鐵路史。
Thumbnail
大概沒有人像我這麼自戀的,一直覺得這條鐵道與我有關,所以特別找個時間去看蕭菊貞導演的「南方,寂寞鐵道」紀錄片,看到鏡頭升空,火車行駛在山海之間的畫面,我想起的更多了,是的,誰沒有一段火車記憶呢?
Thumbnail
大概沒有人像我這麼自戀的,一直覺得這條鐵道與我有關,所以特別找個時間去看蕭菊貞導演的「南方,寂寞鐵道」紀錄片,看到鏡頭升空,火車行駛在山海之間的畫面,我想起的更多了,是的,誰沒有一段火車記憶呢?
Thumbnail
過往的影片與照片,放在抽屜裡,只是個人的青春年少記憶,但放進了紀錄片裡,會成為珍貴的歷史,本片透過了珍貴的影像影片與訪談,記錄了當年開發曲折蜿蜒的南迴鐵道的幕後祕辛,娓娓道出上一代人們經歷過的艱辛挑戰,讓下一代了解火車一路駛過至今,留給台灣本土群體深刻的共鳴感動與傳承。
Thumbnail
過往的影片與照片,放在抽屜裡,只是個人的青春年少記憶,但放進了紀錄片裡,會成為珍貴的歷史,本片透過了珍貴的影像影片與訪談,記錄了當年開發曲折蜿蜒的南迴鐵道的幕後祕辛,娓娓道出上一代人們經歷過的艱辛挑戰,讓下一代了解火車一路駛過至今,留給台灣本土群體深刻的共鳴感動與傳承。
Thumbnail
《南方,寂寞鐵道》是台灣首部以深度人文觀點記錄鐵道文化的電影,由連續兩屆奪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蕭菊貞導演,耗時5年艱困拍攝,與時間賽跑,終於趕在南迴鐵路電氣化前將一段珍貴的鐵道故事紀錄下來。
Thumbnail
《南方,寂寞鐵道》是台灣首部以深度人文觀點記錄鐵道文化的電影,由連續兩屆奪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蕭菊貞導演,耗時5年艱困拍攝,與時間賽跑,終於趕在南迴鐵路電氣化前將一段珍貴的鐵道故事紀錄下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