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寂寞鐵道:承載軍事、山海與人情的南迴鐵路

2023/09/0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南迴鐵路上的藍皮解憂號。(筆者攝影)

南迴鐵路上的藍皮解憂號。(筆者攝影)

2017年7月,紀錄片《南方,寂寞鐵道》拍下了第一顆鏡頭,正好是我開啟人生第一次環島的時候,那個時候傻傻的,沒有注意到南迴電氣化的消息。

《南方,寂寞鐵道》用紀錄片以及書本的方式寫下了關於南迴鐵路的種種故事,包含興建之前整個南台灣交通的狀況、人民生活的面貌、南迴興建的歷史及意義、工程師們當時的艱困、鐵道家庭成員不為人知的辛酸、鐵道員在鐵路公安事件面對的壓力,以及興建後帶來的變化。電影只有短短100分鐘,而書本,則用了近300頁詳細地記錄了蕭導演挖掘到的故事。

我從沒搭過南迴鐵路,也沒有認識過這段鐵路,不過南迴鐵路,卻翻轉了在地人「難回」家的印象。


走了南迴陸路,才看見南迴鐵路

6月走阿朗壹古道時,順道去拍了藍皮解憂號,也不知道是可怕的演算法還是手機真的被竊聽,不久後就被推了一個廣告:《南方,寂寞鐵道》的書籍。

《南方,寂寞鐵道》

《南方,寂寞鐵道》

當時電影上映一段時間了,我卻是在書籍出版後才注意到這件事情;由於紀錄片型態的電影場次偏少,我直到8月底才把電影看完,書則是抓著工作空檔慢慢閱讀。好在7月份有機會參與新書發表會,因此聽到了蕭導演親口述說許多電影與書本沒有記錄下的故事。

鐵道一直是承載故事與人情的地方,無論悲歡離合,在陸路還不發達的時候,台鐵見證了一切,蕭導演也以此為題展開了旅程;陰錯陽差下,得知南迴電氣化的消息,才會趁著這段台灣鐵道最後淨土得以被記錄的時刻拍下電影。

我們應該要有土地認同、文化認同。

我想這是蕭導演拍攝這個題材的初衷吧,鏡頭前是美好的風景,但鏡頭後面,是那些影子英雄的酸甜苦辣——不只是幕後工作人員,還有鐵道家屬複雜的心情——他們彷彿不存在這些美景裡。可惜的是,裡面已經有5位故事主角不在世了,人生無常,人文風景也無常,作為紀錄者,都是在跟時間賽跑。

打通中央山脈的堅毅、乘載軍事價值的鐵道

南迴鐵路,西起枋寮、東至台東,是環島鐵路的最後一塊拼圖,以馬蹄形狀串連起南台灣東西兩段的交通,無論民用、商用、公用甚至是軍用都需要依賴這條鐵路,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軍事用途。先前走阿朗壹古道時就注意到滿州鄉的軍事基地之密集,後來查了資料才發現,其實整個恆春半島的軍事地位極高:滿州鄉的九鵬基地、車城鄉的三軍聯訓基地、加祿堂海灘的聯興登陸操演等等,南迴鐵路上的平地隧道「嘉和遮體」就是為了防止軍事演習時砲彈打到火車而設立的。不過現在軍史演習位址搬遷後,這個隧道就成為一座有趣而略顯突兀的隧道了。

包含軍事用的嘉和遮體,整個南迴鐵路上有36座隧道,為的就是貫穿中央山脈尾端,可以想見當時施工的不易,例如曾經是台灣鐵道最長、長達8公里的中央隧道。電影裡有一幕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雖然不是拍到的,而是通車時的一段歷史畫面,但是放進紀錄片裡面,經過人事物的編排堆疊後,分外觸動人心。

那一幕就是終於打通、東西邊工程人員在小小的岩石縫隙握手時激動的畫面,彷彿在說:「終於見到你們了!」

那一幕,說明了工程有多麼不容易。


鐵路帶來便利、也帶走青年,南迴的故事還在續寫

穿越中央山脈後東側的南迴鐵路,最一開始也不是今天的樣貌。在著名的多良車站一段的鐵路,被稱為「多良改」,是後來才高價建設的。為了進行南迴鐵路電氣化,既有路線因為地形變化變化、隧道塌陷等原因無法再架設電氣化設備,才另外高架一條鐵路,取代了原本靠山而行的瀧溪、大竹四號、多良一號等隧道。

多良改是為了鐵路電氣化而新建的高架化鐵路。(筆者攝影)

多良改是為了鐵路電氣化而新建的高架化鐵路。(筆者攝影)

拍攝《南方,寂寞鐵道》的蕭導演回憶,新舊鐵路「無縫接軌」那一晚,工程人員們切斷鐵路、接軌、封閉舊鐵路,然後就是不斷試車,因為乘客安全永遠擺第一位,要在天亮、第一班火車通過前確保沒有問題才可以,那時的緊張感是筆墨難以形容的。

南迴通車後,對當地是好是壞?

交通更方便了沒錯,但是是把人送進來,還是把人送走,卻是兩極化的。對枋寮、金崙等大站來說,確實是更繁榮了,可是對一些地方小站來說,換來的卻是榮景不再。

「當時徐慶東老師心裡覺得:火車來了,我的家鄉終於要現代化了!没想到事實卻正好相反。」這是書裡的一段話,卻將交通便利帶來的城鄉差距寫得極為深刻。早期沒有鐵路只有公路時,大武曾是大家休息、買暈車藥的地方,整個大武老街熱鬧非凡,一條街上有二十多家茶館和大小旅社,但南迥通車後,就沒有量車的問題,當大家都不在大武下車,繁華榮景也就消失了。

不只大武受到影響,南迴鐵路上許多如香蘭、三和、多良等車站都廢棄了,原因就是乘客太少,像是枋山車站成為台鐵各站運載量連年墊底的,去年一整年甚至不到10人次進出站。


「我對每一個我拍攝的人事物都抱持敬意。」這是蕭導演的結語,南迴的故事還在續寫,只是不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116會員
95內容數
講求效率與結果的當代,過程似乎不再重要,連帶旅行也變得只為目的而不為體驗;透過攝影與書寫,寫下自己對台灣的小小觀察。IG:@huai0305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