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社恐一族嗎 ? 在喧擾的世界中,內向者的安靜是隱形的力量。— 安靜就是力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

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

我真的有問題嗎 ? 是多少內向者的人心中的疑問 ? 說說我自己,真不算是內向者,我發現自己可以自然的開起話題,當接觸人群時我會主動招呼,對他人讚揚、鼓勵不害臊。不過很多時後,我也會需要有一樣自己獨處的時間,我相信不只是內向者適合認識這本書,既使是一位外向性格的朋友都會有獨處、探索自己的時間需求。


利托教授說:「我演講完之後,就會待在男廁的9號間裡。」佐斯基想都不想立刻回答:「每次節目結束時,我都躲在八號裡。」大家都很好奇,為甚麼這麼內向的利托教授,他怎麼可以克服怯場,再大多數人面前發表精彩的表演 ? 他說,答案其實很簡單,這是他自己獨創的模式,這方法或許也跟心裡學『自由性格理論』很有關係。

固定不變的特質,以及自由性格是同時存在的 。

人在天生或是所在的文化環境中,會造就一個人的特質是否內向,內向的我們可以為了達成「個人核心志業」,去改變或是演出不同的性格。

  • 內向的我們可以為了自己非常重視的工作、所愛的人,為了我們高度重視的事物,就表現出外向的樣子。

內向的老公願意為外向的老婆,準備一場驚喜的派對,或是願意為寶貝女兒去參加家長會。利托教授也提到,即使是外向的科學家也是會願意待在實驗室裡,和藹可親的業務在談判場上也會變得鐵腕,愛吵架的伯伯帶姪子出去吃冰也會露出溫柔的一面。

確實,對於一位內向的人要我們外向演出,一方面是讓人倒抽幾口氣,一方面是不相信自己,對突破堅硬蛹的蝴蝶來說,出發點都是為了自己對夢想的熱愛跟追求,甚至是提升力量保護所愛的人,既使台上演說這樣的職業追求,對內向的朋友們是痛苦的,不過這樣的成長其實跟沙士比亞的建議完全一致,不相違背。

對自己忠實。 —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有時候,我們必須演出不是自己的樣子。不管是內向還是外向,各有所長。好好認識自己的性格,它成為你的避風港,能帶你去到你自己也沒有想過的地方。

  • 內向的辦公室助理

她利用自己在公司學到的經驗,用網路成立一個在加工做的公司,設計出可以提供行政服務的訊息交換,設計一款服務「虛擬助理」的服務訓練。

  • 做堅持內向性格的業務員

或許我們真的很難接觸到100分的上班環境,原先你喜歡在拜訪客戶的中間時段,躲在自己的辦公室的綠州裡,但突然公司政策改變了? 又決定要使用開放式的辦公室,作者提到可以試試這麼 :

  • 多練習「自由性格」切換不同的自己,接納自己可以有多個面貌。
  • 跟公司討論一份「自由性格同意書」讓公司主管一開始能適應,有時候內向者必須要演出「不是自己」的樣子,目的是要換取「做自己」的時間。

作者朋友秀雅·瑞姬的客戶,是在華爾街上班的內向金融分析師,每天除了要不斷向客戶做簡報之外,開放式的辦公室經常有同事進進出出,這讓她非常疲憊甚至想離職,後來作者建議秀雅·瑞姬去和朋友建議,去和公司協調一個修復時間,從這樣的角度做切入,因為金融職業分析師是一份專業且高專注的工作,是非常需要安靜時間作業才能專心思考,當她利用自己的自身案例去跟主管提「自由性格同意書」她也取得了同意:一週在家工作兩天。

1、想想小時候你最喜歡做甚麼?

幫別人問起你的時候,你是怎麼回應的呢?或許小時候的答案已經不準確了,但你內在的動機有改變嗎?如果小時候的夢想是一位消防員,那麼真正嚐微消防員的意義是甚麼呢? 如果你想成為一位舞者,你是喜歡舞者的衣服嗎?還是說你想要的是掌聲?還是純粹喜歡身體高速選轉的快感? 懷想起小時候的感受,一定比現在長大後的自己更加清楚。

2、注意甚麼樣的工作會吸引你?

作者提到,當他在法律事務所的時後,從來都不會自願的多接一件商業的訴訟案,但他卻會花很多時間,免費的位一個非營利性的婦女行會服務。他擔任很多法律事務所的委員,目的是為了訓練更多幫助讓他們個人成長。 身為讀者的我們可以發現,作者他並不是適合加入委員會的性格,但他對於委員會要做的目標,讓他重視也開心。

3、注意你羨慕甚麼?

我們都知道忌妒是個醜陋的情緒,但我們不承認這是很真實的。當我們去羨慕那些擁有我很渴望的人、事、物的時候,內心會不由得長出羨慕跟忌妒。作者在這本書提到,我們可以詢問自己羨慕甚麼?答案就浮現:我羨慕那些後來成為作家或事心理學家的大學同學。所以,作者現在所追求的工作,就是心理學跟寫作這兩個綜合體。

在換工作前,可以先評估自己在該處能否建立自己的避風港,這樣對於內向的我們是有幫助的,對於我們來說「設立避風港」這樣的重要性就像關心休假時數有沒有年終、三節一樣。

外向的人有會也屬於自己的「修復式避風港」只不過跟內向的大家比較不一樣。或許你可以試試看 :

1、這份工作我可以多開口接觸人嗎?

2、會有機會出差遇到不同的人群嗎?

3、辦公室會不會重複性動作高較無趣呢?

4、這份工作如果說不完美,有沒有時間讓我吐怨氣?


獨完這本書後,深深地認為內向者有太多得不容易。在台灣職場當中,未必對於內向者有友善的空間,不過這本書體驗完後,我的心情是不管內向者、外性向格人人都必須有同樣的意識「為自己權益做爭取」。

就像作者提到的「設立避風港」、「自由性格同意書」,這不會是公司、主管會為員工設想到的,如果今天是老闆看見這篇文章,或許我們可以多為員工多出幾項友善的權益。

在這世界上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口是內向特質,雖然這是世界大力推崇外向性格、表現才有機會,導致從學校到出社會內向的學生都要被迫分組討論,最有價值的思考能力,卻被華麗的詞藻給掩蓋住

來做個小結 :

  • 慎重選擇你的同事,有國際觀的同事跟領導,不因文化差異有異樣眼光。
  • 教育你的同事,用幽默的方式界上你的文化、習慣、性格特點。

聖經裡的智慧、古老經典的智慧、書本裡的啟發! 2024【設定目標,完成目標】 繼續突破自己信念系統,讓舊的生活翻轉新的樣貌 邀請你/妳與我越來越好,越來越愛自己、享受財富豐盛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內向者雖然在社交上可能需要更多獨處時間,但他們能夠敏銳地感知他人的需求,並在一定的社交環境中找到成就感。職業選擇不僅需考量個性,還需重視能力、興趣及價值觀的配合。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互動優勢,透過自我覺察與調整,內向者同樣可以在職場中找到滿足。
Thumbnail
本書首先會說明哪些測驗可以測出我們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或者是位於兩者之間的中性性格者。再來就是針對內向者在職場、人際及社交這三個方面所遇到的問題給出一些建議。最後也會告訴我們內向者如何進一步的自我提升。
Thumbnail
內向人的特徵為,喜歡獨處、喜歡深度思考、言語表達謹慎、對於外部的刺激容易感到疲累,但並不排斥社交活動。 害羞是一種情感狀態,在社交中容易感到緊張、不安或尷尬。害羞的人對於他人的評價過於敏感、容易擔心自己在別人面前表現不佳而產生焦慮感。這樣的焦慮,會產生迴避與他人互動、退縮等行為。 產生害
Thumbnail
面對不同場合、不同對象面前去展現出最適合的自己 —來自Carry Kuo 即使內心並不快樂,也要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客戶 —來自Carry Kuo 工作時戴上面具的我是否還是我?—業務人員的情緒調適與角色認同 在生活和工作中,需要經常面對各種不同的場合和對象,即使內心並不快樂,但基於必須要的
近期閱讀"被討厭的勇氣",這本相見恨晚?或說是剛剛好在對的時間遇見的一本書 書中透過對話的方式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也點開了我對於人生任務的逃避 ....阿德勒斷言[人類的煩惱,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節錄自"被討厭的勇氣"p.75 .....阿德勒將這些過程中所產生的人際關係分為[工
Thumbnail
我的困擾不是性向或是性別認知(至少目前不是XD) 但我的確有些事情不想公開讓別人知道 當然那些我不想說的事情對我而言一點都不可恥 反而某方面來說可能還很勵志?! 但我評估了很多事情以後 我還是選擇不出櫃 當然我也不是什麼深櫃 我還是會和一些我覺得能夠講的
Thumbnail
外向的人適合做管理,內向的人適合做專業或技術方面的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定義內向與外向的差別,所謂的「外向」其實是比較容易從社交或與人交流中獲得能量的人,他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的善意跟溫暖,從而得到某種力量的支持 而「內向」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更容易獲取能量,他之所以覺得社
在這個喧囂的社交世界裡,內向者常常感到挫折和困惑。他們與外界的互動常被誤解為冷漠或缺乏興趣,然而實際上,內向者可能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表達自己。面對這樣的挑戰,內向者如何社交呢?內向者可以採取一些策略來克服內心的障礙,建立起豐富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這是一本專門為內向者寫的職場進擊指南,書本封面上寫了:「這本書不是要你變外向」也是這句話讓我決定翻開這本書好好閱讀,因此,如果你也因為內向的個性偶爾感到有點困擾;或是好奇怎麼把內向當成優勢好好發揮;甚至是你是外向的人,但想了解你的內向朋友在想什麼,都很推薦跟我一起閱讀今天的這本書喔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內向者雖然在社交上可能需要更多獨處時間,但他們能夠敏銳地感知他人的需求,並在一定的社交環境中找到成就感。職業選擇不僅需考量個性,還需重視能力、興趣及價值觀的配合。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互動優勢,透過自我覺察與調整,內向者同樣可以在職場中找到滿足。
Thumbnail
本書首先會說明哪些測驗可以測出我們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或者是位於兩者之間的中性性格者。再來就是針對內向者在職場、人際及社交這三個方面所遇到的問題給出一些建議。最後也會告訴我們內向者如何進一步的自我提升。
Thumbnail
內向人的特徵為,喜歡獨處、喜歡深度思考、言語表達謹慎、對於外部的刺激容易感到疲累,但並不排斥社交活動。 害羞是一種情感狀態,在社交中容易感到緊張、不安或尷尬。害羞的人對於他人的評價過於敏感、容易擔心自己在別人面前表現不佳而產生焦慮感。這樣的焦慮,會產生迴避與他人互動、退縮等行為。 產生害
Thumbnail
面對不同場合、不同對象面前去展現出最適合的自己 —來自Carry Kuo 即使內心並不快樂,也要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客戶 —來自Carry Kuo 工作時戴上面具的我是否還是我?—業務人員的情緒調適與角色認同 在生活和工作中,需要經常面對各種不同的場合和對象,即使內心並不快樂,但基於必須要的
近期閱讀"被討厭的勇氣",這本相見恨晚?或說是剛剛好在對的時間遇見的一本書 書中透過對話的方式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也點開了我對於人生任務的逃避 ....阿德勒斷言[人類的煩惱,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節錄自"被討厭的勇氣"p.75 .....阿德勒將這些過程中所產生的人際關係分為[工
Thumbnail
我的困擾不是性向或是性別認知(至少目前不是XD) 但我的確有些事情不想公開讓別人知道 當然那些我不想說的事情對我而言一點都不可恥 反而某方面來說可能還很勵志?! 但我評估了很多事情以後 我還是選擇不出櫃 當然我也不是什麼深櫃 我還是會和一些我覺得能夠講的
Thumbnail
外向的人適合做管理,內向的人適合做專業或技術方面的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定義內向與外向的差別,所謂的「外向」其實是比較容易從社交或與人交流中獲得能量的人,他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的善意跟溫暖,從而得到某種力量的支持 而「內向」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更容易獲取能量,他之所以覺得社
在這個喧囂的社交世界裡,內向者常常感到挫折和困惑。他們與外界的互動常被誤解為冷漠或缺乏興趣,然而實際上,內向者可能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表達自己。面對這樣的挑戰,內向者如何社交呢?內向者可以採取一些策略來克服內心的障礙,建立起豐富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這是一本專門為內向者寫的職場進擊指南,書本封面上寫了:「這本書不是要你變外向」也是這句話讓我決定翻開這本書好好閱讀,因此,如果你也因為內向的個性偶爾感到有點困擾;或是好奇怎麼把內向當成優勢好好發揮;甚至是你是外向的人,但想了解你的內向朋友在想什麼,都很推薦跟我一起閱讀今天的這本書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