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癌花費動輒上百萬,你的保險規劃能解救這三大錢坑嗎?

2023/09/0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癌症治療會因為癌症類型、分期、腫瘤的位置、大小及數目,每個人需要的治療方式都會有所不同,最直接影響的就治療的花費。

癌症治療的常見類型大致上可分為:

手術-大部分的癌症患者都需要進行手術,手術的目的最主要是移除腫瘤或可能癌化的細胞組織或器官,常見的新型手術,例如:聚焦超音波、達文西手術,每次自費費用約5~45萬。

化學治療-癌症的化學治療即利用藥物來停止癌細胞的生長或直接破壞癌細胞的方法,進行的方式有口服藥物、肌肉注射、靜脈注射,為達較好的療效,多半會使用化療藥物新藥,依藥物不同,一年費用約50萬元到220萬元間不等。

放射線治療-藉由高劑量的高能量粒子如 X 光、γ 射線、質子及電子束,破壞癌細胞的 DNA,讓癌細胞無法成長和分裂而死亡,新型放療技術眾多,常聽到的例如銳速刀、螺旋刀、諾力刀、電腦刀、伽瑪刀,還有近一兩年熱門的質子治療、重粒子治療,都屬於放射線治療,每次費用約2~35萬不等。

標靶治療-與化療同樣都屬於藥物治療的一種,但不同於化療,標靶治療使用特定藥物只「鎖定」目標癌細胞的基因變異,精準鎖定癌細胞的蛋白質和 DNA,過程中並不會干擾其他正常的細胞,每年標靶藥物50~200萬不等。

免疫療法-免疫療法即是指用人的免疫系統治療疾病,透過啟動免疫系統反應,從而辨識及攻擊癌細胞。賀爾蒙治療-給予抗賀爾蒙藥物,阻止癌細胞跟患者的賀爾蒙結合,進而抑制癌細胞生長擴散,乳癌、攝護腺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甲狀腺癌較常使用此療法。免疫治療的費用,依藥物、頻次、病人身高重的差異而有所不同,每次約5萬至15萬,一個療程多半從自費 100 萬到 240 萬元不等,治療中也可能不只做一個療程。

*資料參考來源:台灣癌症基金會、康健雜誌

現在醫療技術推陳出新,早期療程型的癌症險恐發揮不了最佳效益。

健保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許多治療都必須自費,在這資訊發達的時代幾乎是人人皆知事實,也因為這樣,其實防癌險的規劃相當普及,不過早期的保障內容設計,對於現在的醫療環境來說,不僅理賠金額只是杯水車薪,理賠項目恐發揮不了最佳效益。

raw-image

避免癌症鉅額花費壓垮經濟,保險可從三大錢坑著手規劃。

raw-image

第一個錢坑為治療的部分-

癌症的治療需要進行多次療程,可藉由定額醫療險、實支實付醫療險、防癌險療程型、防癌險一次給付型、特定傷病險、重大疾病險、重大傷病險這些險種的理賠金來支付治療花費。

raw-image

第二個錢坑為暫停工作休養的部分-

癌症患者不僅需要頻繁進出醫院,因身體虛弱也需要在家養病好一段時間,失去每月固定收入,每個月的開銷卻沒有減少,包括家庭各項支出、營養品的補充等等,往往讓患者以及其家人深感經濟壓力。因此,針對休養的部分,可依自身狀況預估3~5年的生活費,然後規劃能夠一次給付數百萬金額的保險,像是防癌險一次給付型、特定傷病險、重大疾病險、重大傷病險,這些都能夠讓我們不必賣股、賣房就能夠變現出休養期間所需的錢。

raw-image
raw-image

第三個錢坑為收入中斷的部分-

並非所有的癌症經過治療後都能夠恢復到接近以往健康的狀態,為了移除癌細胞或是防止癌細胞擴散,有些患者需要手術切除部分器官以及截肢,未來能否回到原工作崗位亦或者仍保有原工作能力,其實充滿了未知與變數,這影響的已經不是3~5年的生活費,而是更長久的收入,若有規劃失能險或者含有失能豁免保費功能的財富型保險(俗稱儲蓄險)就能大大降低收入被迫長久中斷的衝擊。

看完本篇,相信大家對於自己先前所規劃的保單,分別各自能發揮哪些作用,應該有更近一步的概念,若是有不足之處或不符時宜,也建議在健康狀況良好時及早調整,才不會因體況問題而增加投保保險的難度。


關於保險顧問Lydia

Line@線上諮詢

不只分享保險議題,更帶你認識與個人財務相關的法律及稅務知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