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劇心得│快一秒的他(先一秒の彼):和原作相比,到底是哪裡可惜了呢?

2023/09/20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當初聽說《消失的情人節》被改編成日版《快一秒的他》後就開始期待,尤其日版要將男女主角性別對換,我覺得是一個很棒的嘗試。只是進了戲院觀賞《快一秒的他》後,心裡一直覺得有點可惜,這個感覺還持續到最後。我在隔天立刻在線上串流複習《消失的情人節》,更加確定日版《快一秒的他》對我來說是略顯可惜的改編作品。

《消失的情人節》男主角劉冠廷與《快一秒的他》男主角岡田將生的合影

《消失的情人節》男主角劉冠廷與《快一秒的他》男主角岡田將生的合影

我讀過導演山下敦弘和編劇宮藤官九郎的訪談報導,山下敦弘導演表示當初看過《消失的情人節》後一直有翻拍的想法,而編劇宮藤官九郎則表示原作風格太強烈,在改動設定與風格取捨苦惱了許久,關於我覺得遺憾的部分,編導其實早都考慮過了。《快一秒的他》是為了面向日本觀眾且貼近日本風情的改編結果,身為喜歡《消失的情人節》的台灣觀眾,自然會覺得口味略淡。

老片新拍年年有,但是這幾年特別有感,不管是舊IP重製、擴充世界觀,或是買原著小說或動畫、漫畫再製成3D版,再不然就是把亞洲內容改編成歐美口味、把歐美內容改成亞洲口味。我看過一句玩笑話,現在頒獎典禮原著劇本的獎項競爭對手少,獎項可比改編劇本好拿多了。

沒看過原作的人看改編內容還可以當新的看,有點新鮮感,同事沒有看過《消失的情人節》,她覺得《快一秒的他》是一部輕鬆可愛的愛情喜劇,對比我的失望就顯得寬容許多。我讀了鳴人堂文章《林斯諺/改編作品一定要忠於原著嗎?》後,逐一分析之下可以得知,我雖然對「忠於原著」並不嚴格要求,但我期待改編作能保持中心思想和精神上的美學表現,《快一秒的他》顯然不符合我的期待。

我到底是哪裡不滿意?

若從哲學角度去思考問題,首先一定要先定義清楚文字內容,才能逐一拆解問題。關於「改編」,文章內提到香港嶺南大學哲學系教授佩斯利‧列文斯頓(Paisley Livingston)的見解:

版本的第二種意思指的是「改編」(adaptation)。簡單說,一部改編作品是奠基在既有的作品之上,但往往會引入一些與原作不同的設定或情節。當然上述說法還顯得粗略,列文斯頓提出下述更精確的定義。

x 是 y 的版本(改編),當且僅當
(a) x 仿照 y 的模式創造
(b) x 複製了某些 y 顯著的審美性質或功能
(c) x 在某些方面刻意與 y 不同

當且僅當:if and only if,此為邏輯用語,也說成「若且唯若」,意思是「A成立時B也會成立,並且反之亦然」。

若以這三個條件做為思考角度,或許可以找出我對於翻拍作品的具體要求為何,總不是留一句「失望」給文章讀者,就把《快一秒的他》蓋棺論定,不免有失公道。

(a):《快一秒的他》仿照《消失的情人節》的模式創造

《快一秒的他》仿照了《消失的情人節》的模式,整體劇情走勢一致。
快半拍主角以為遇上真愛,情侶比賽的那一天以及一起參與比賽的對象卻消失了。慢半拍主角多了一天,他/她守護著快半拍主角遠離意圖詐騙的戀愛對象,並在多出來的那一天裡搭乘公車到海邊祕密基地約會,將對方送回住所後決定從長久以來的暗戀畢業。當快半拍主角發現了消失一天的真相,知道自己其實被慢半拍主角守護著,最後調到海邊祕密基地的郵局等待對方,一年後相遇並Happy Ending。

打從得知日本買版權要翻拍《消失的情人節》,我從頭都尾都是已知且可接受,而《快一秒的他》劇情走勢與快慢世界觀設計皆照著這個模式進行,因此沒有問題。

raw-image

(b): 《快一秒的他》複製了某些 《消失的情人節》顯著的審美性質或功能

首先要探討的是《消失的情人節》裡顯著的審美性質或功能是什麼。我認為《消失的情人節》最突出的美學來自於陳玉勳式的草根幽默感、奇幻元素帶出的「遺忘哲學」,並突顯渴望愛情卻寂寞的現代男女在奇幻旅程之後的喜劇結局,讓有所共鳴的觀眾感到溫暖。

《快一秒的他》改以京都為背景,與台灣的草根風格大相逕庭,加上與日本風土民情相關的內哏,我總是沒能悟到幽默之處,比如說男主角如此強調自己是正港京都人的幽默是什麼?此外,《快一秒的他》削弱很多誇張及劇場式的呈現,改以溫潤清新的日式風格呈現,卻也因拿掉亞熱帶台灣習以為常的壁虎部分、原本打算自殺的父親,少了「遺忘哲學」的點題角色。

《消失的情人節》最重要的是中心思想是「你要好好愛自己,因為有人愛著你」。楊曉淇是個邊緣人、外貌平凡的怪咖,她沒有交心的朋友,平常用賤嘴武裝自己,其實渴望被關愛,並在臉書上形塑一個理想中的美好自己。如此平凡女子的形象,因夜晚的廣播對話而可愛活潑起來,不管是她直率地和主持人馬賽克交心對話,還是開心地跟著音樂跳起《愛情限時批》,她私底下的面貌越可愛,觀眾就越同情她平日的寂寞和逞強。

然而《快一秒的他》因應風格上的取捨,男主角皇一變成和妹妹、妹夫同住,大家一起與皇一跟著廣播唱歌跳舞,甚至媽媽還忍不住直接打電話來參與對話,整個情境熱鬧得不得了,實在感覺不出皇一的寂寞。換句話說,打從電影前頭就讓觀眾覺得皇一是被家人愛著的,不需要觀眾投注同情,就變得難以有所共鳴。

古靈精怪的楊曉淇(李霈瑜飾)

古靈精怪的楊曉淇(李霈瑜飾)

當初我之所以喜歡《消失的情人節》,就是因為電影對楊曉淇的描寫夠細膩,能把自己投射在邊緣人楊曉淇身上,和她一起哭一起笑,加上可愛又奇幻的設定、台灣味濃厚的草根之美,雖然劇情上有跟騷之慮,還是讓我克服政治正確的內心小警總,到處跟人推薦這部電影。從美學及功能層面來說,我沒有被《快一秒的他》內斂且點到為止的日系風格打動,是我覺得失望的主要原因。

(c)《快一秒的他》在某些方面刻意與《消失的情人節》不同

《快一秒的他》捨棄了原先《消失的情人節》裡明顯的三段式章節,以劇情流暢進行的方式減少動畫文字的干預,也捨棄了第一段「你要好好愛自己,因為沒有人愛你」和最後結局「你要好好愛自己,因為有人愛著你」的刻意對比。以《快一秒的他》選擇的清新日常風格來說,我認為拿掉動畫和金句點題是正確的做法。

《快一秒的他》在設定上最明顯的差異就是將原先《消失的情人節》男女主角性別對調,同時也是我最期待的改動,因為可以減少觀眾對跟騷及擺弄他人身體的疑慮。然而為了讓這個改動合理,許多對應的人物設定部分就必須跟著變動,比如說為了合理化瘦小的麗華搬動皇一的行為,就讓她在靜止的世界裡多了一個司機同伴,卻因為多了第三者在場,大大削弱了兩位主角彼此連結的私密感。

《快一秒的他》少了兩位主角兒時快慢性格的鋪陳,並降低速度對比的表演表現,偏偏這部分是《消失的情人節》最出色的部分之一。演員們對於語速和動作特別下了苦功,尤其白小櫻飾演的兒時楊曉淇動不動就搶拍,唱歌快半拍那段既可愛又好笑;從《快一秒的他》裡難以感受到快慢差異造成的笑點,尤其皇一快半拍的個性選擇以嘴巴快於大腦的方式呈現,相較之下顯得沒那麼可愛了。

不過我想稱讚的是,兩部電影的世界觀呈現上雖然模式一樣,我第一次看《消失的情人節》時卻沒有看懂時間利息是怎麼來的。這點在《快一秒的他》裡面做了相當清楚的說明,《快一秒的他》女主角長宗我部麗華,以及姓「釋迦牟尼佛」的慢吞吞司機一樣名字筆畫又臭又長,他們總是比別人慢寫完名字,做事總是比別人更晚開始,神便將這些珍貴時間累積起來還給他們作為補償,這個說明讓我一次就能看懂。

總結來說

改編作品總是令人有所期待,讓人不禁期待它能改良原著缺失,又以新的技術角度呈現,轉變成能與原作比擬、甚至超越之的美好作品。可惜的是,看過原作的人很難不把改編作品拿來比較。原作優勢在於它是先被讀者/觀眾所接受或習慣的形式,加上記憶裡的情感加乘,原作對觀眾的影響越大,改編作品就越難達成超越原作的目標。

如果我沒有看過《消失的情人節》,我可能和同事一樣覺得《快一秒的他》是一部題材新穎,充滿京都風情的可愛清新愛情小品,但我的感想或許也僅此於此。畢竟不習慣看清新風格的我get不到劇裡的幽默,既不能對快半拍的皇一有所共鳴,也無法對慢半拍的麗華產生同情(光是飾演麗華的演員清原果耶被照相店老闆形容成相貌平凡,這根本說服不了我)。對我來說,《快一秒的他》因此成為《消失的情人節》清淡版。

基於個人觀影品味,我可能就看這麼一次《快一秒的他》,留下京都夏日蟬鳴鳥叫的美好日常印象,但我可以複習很多次《消失的情人節》,既為誇張搞笑的內容笑,也為句尾的金句哭。畢竟,我很需要被提醒,你要好好愛自己,因為有人愛著你

延伸閱讀:娛樂觀點│跟電影要求道德責任?其實你擔心的是影響力


快一秒的他(1秒先の彼)

首映年份:2023年
導演:山下敦弘
演員:岡田將生、清原果耶、福室莉音

消失的情人節

首映年份:2020年
導演:陳玉勳
演員:劉冠廷、李霈瑜、周群達
第57屆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
第57屆金馬獎最佳導演 - 陳玉勳
第57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 - 陳玉勳
第57屆金馬獎最佳視覺效果 - 郭憲聰
第57屆金馬獎最佳剪輯 - 賴秀雄
2021年台灣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 - 陳玉勳

82會員
218內容數
廢物文青的娛樂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