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唐鳳的破框思考力》,才知道自己與別人的差距是什麼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這本書是《唐鳳的破框思考力》。

為什麼要討論「思考力」?

我們已經習慣線性思考的方式,就是直線的、單向的思考方式,但是這種思考方式已經越來越不夠應付生活上的挑戰了。

我們通常只會簡單歸因,做不了長遠的預測,思考不會轉彎就免不了到處碰壁。

這本書透過講述唐鳳的人生經歷,開啟我們思考的寬度,與看世界的深度,讓我們成為自己生命的主導者。

讀了之後,有一些價值觀開始在我身體中萌芽。

一、找尋自己的答案
二、分享,我並沒有損失
三、足夠好就去做
四、自律是自由的前奏
五、成為無用之人


一、找尋自己的答案

唐鳳喜歡讀書,她從《反對方法》一書中深刻領悟到,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才是標準答案,任何人都可以製作自己的標準答案

現在社會判斷一個人是否有成就的標準答案,就是看你的成績有沒有與某一位相同領域的成功人士相近。

她在自學過程中領悟到,讓她開心的感覺,並不是來自於外在的成就,而是自己對社會的貢獻,透過參加不同的社群,大家一起研究同一個題目,貢獻愈多,就覺得自己愈有價值。

她的天資很好,但是不爭名次,考試故意交白卷。她說沒有了第一名、第二名的名次壓力後,才可以找到自己的方向。

以後的社會,沒有人會給你出題了,因為標準一直在變。答案都不確定了,沒有人有能力出題。你要自己定義問題,找出自己的答案,去應對複雜的社會考題。

談到教育,她說教育不是一個人擁有標準答案,然後大家爭一二三名,教育應該是拼圖的概念

學生應該不是用「教」的,而是引導的。教出來的學生,每一位都一樣 ; 自己要有一塊沒有標準答案的空白拼圖板,不同時期的自己就像一塊塊的拼圖,用一生來完成獨一無二的拼圖板。

《逆思維》一書在說到教師應該怎麼帶領學生時,是這麼說的。

我相信好的老師引進新思想,但是偉大的老師引進新的思考方式。汲取老師的知識或許能幫助我們解決當天的挑戰,不過理解老師如何思考能幫助我們通過一生的挑戰。

你的拼圖一定與別人不一樣。

差異,就是競爭力。


二、分享,並沒有損失

唐鳳說:「自己覺得很有才能是沒有用的。」

自己認為的才能很可能是假的,要貢獻出來才知道。

在發現自己才能的過程中,必須靠不斷與社會互動,找出屬於自己這一塊才能的拼圖,以及如何與社會拼在一起。

唐鳳從小就熱愛分享自己知道的東西。

她因為罹患先天性心臟病,從小死亡的陰影就一直圍繞她,即使她在十四歲時進行了心臟手術,身體從此恢復健康,但從四歲到十四歲,有長達十年的時間,她都活在一覺睡下去,明天可能醒不來的陰影裡,這對她的人格形塑有很大的影響。

她從小就知道,如果當下不分享,明天說不定就沒有機會了,不分享才是損失。

她開始在網路社群上大量貢獻價值,獲得許多回饋,因而形成了多重價值觀,在面對任何情況發生時,才有能夠對應的價值可以因應,不會陷在單一價值的困境裡,認為只有某種價值才是對的。

從技術者擁有思維轉變成為一個給予者思維,讓她收獲很多,在她年輕時就能跟教授、首席研究員在學術場合齊名,樂於分享的價值觀更是讓她之後的工作於魚得水。

分享與收獲的關係,就像是我們常常在說的一種價值觀念 ─ 不管怎麼樣,先做再說。

去做,讓事情開始,讓別人給你回饋,讓你獲得動力,讓你想要再次去做,收獲自己會來。

分享,不分價值高低,不分享才是損失。


三、足夠好就去做

雖然不分享就是損失,但是對於要將不夠完美的東西公開給別人看,還是需要一些心裡建設。

唐鳳告訴我們,要擺脫完美主義,足夠好就去做。

從唐鳳開會的方式也能看出來。

唐鳳開會的方式就是,大家有達成「粗略的共識」,就去執行,不用一步就要到位。

她說:「最好,是夠好的敵人。」

意思是,既然今天大家已經達成「夠好就好」的粗略共識,如果硬要舉出「最好」的意見,那就是與所有人達成的「夠好」為敵。

我是這樣理解的。

已經萌生的想法,就像一顆剛種下的種子,只要照顧它,就會長大。

如果你想要找到最好的一顆大樹,找到合適的地方種下它,一來你沒有足夠知識照顧它,再來,你永遠也找不到滿意的那一顆樹。

收獲,來自於種子成長的過程,不論是看著它長大的成就感,或是跟隨它成長所習得的養植知識。

偉大的成就,都是從微小的行動起步,由足夠簡單開始。


四、自律是自由的前奏

raw-image

在書中,我看到唐鳳如何控制、又不過度壓抑自己,她知道自己要什麼。

她會在睡前閱讀,睡眠中就能消化這些內容,隔天就能記在腦中。所以她每天大約十點就上床,準備入睡,早上大約七點起床。

工作的時候她會使用番茄鐘工作法,在二十五分鐘的工作區間集中精神做事。

她同時還會使用「GTD(Getting Things Done)工作法」,協助自己記錄待辦事項的輕重緩急。

她下班後使用 3C 產品時,除非螢幕需要放大或縮小才用手指,否則她一定堅持用觸控筆來取代手指滑動螢幕。

她說如果用手指去滑,大腦會誤以為手機是身體的一部分,這就會導致我們一直無意識地滑動螢幕,看到超連結就會想要按下去,看到紅色圈圈裡面有個數字也會想要按掉,不會停下來稍微想一想。

所以她以觸控筆做為屏蔽,就不會不自覺地一直滑手機。

唐鳳曾經引用阿德勒(Alfred Adler)的一句名言:「除非你運用紀律,讓你的心靈自由,不然無法達到真實的自由。(True freedom is impossible without a mind made free by discipline.)」

先能主動掌控自己工作與生活的節奏,生活才有餘裕。

為什麼 ?

就好像我們必須丟掉一些東西,新的東西才進得來。身體需要新陳代謝,精神也需要斷捨離。如果你的大腦被不需要、不舒服、不合適的東西佔滿,怎麼還有辦法思考新的東西 ?

扔掉不需要的東西,才能得到重要的東西。


五、成為無用之人

唐鳳說:「我們要培養小孩,成為無用之人。」

無用,指的是不要過早就用特定的用途來定義自己。

不要把自己當做一個工具去學習技能,要去探索出自己的興趣。

莊子《逍遙遊》裡有一段對話,大意是惠施對莊子說,有一棵樗樹長了很多樹瘤,樹枝也扭曲不平,以至於就算生長在路邊,也不被木匠青睞,因為完全不符合做為材料的標準。莊子聽了,告訴惠施,與其擔心這棵大樹無用,還不如將它種在空曠地方,讓人可以在這棵大樹底下納涼休息,逍遙得很。

雖然這棵樹無法拿來當做材料,但是它也因此不會被砍伐,這不是很好嗎 ?

我們不是為了「有用」而存在,有沒有用,是別人定義的,他說是你無用的樹,你就要被砍掉。

但問題在於,我們最終會長成什麼,只有自己知道,別人的過早定義,或是單方面自私定義,都是不公平的。

我們只要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存在,讓時間來灌溉。不要被侷限在某一個功能裡,要去探索自己的興趣,在學習中對接社會的需求,產生獨一無二的價值。

如果你是家長,也要放下「教」的概念。

「跟小孩討論,總比你一定要有標準答案給小孩好,」畢竟現在我們的世界隨時都有新的情況出現,這個情況可能是之前的知識體系裡所無法處理的問題。

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定義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去接近想學的東西,大人只要在旁邊提供基礎的學習環境就好,這才是由內而外的學習。

有了自主性,才能自己定義自己,自己做一顆樹。


後記 : 在被人安排之前,自己先出發

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認為,生物技術與科技的結合,可以迅速發展出比人類更清楚了解人類的系統和演算法。哈拉瑞說:「在演算法為我們做出所有決定之前,人類最好盡快了解自己的心靈。」

意思就是說,在我們被別人安排之前,自己先出發。

去哪裡 ?

去哪裡都行,不要待在原地就好,也就是「破框」。

我認為《唐鳳的破框思考力》一書中所指的「破框」,就是我們是否擁有能夠深入心靈探索,然後再跳出來推翻自己的能力。

我們不是要跟別人比,是跟過去的自己比。

就如唐鳳所說 :「我成年以後就沒有做任何事是把別人比下去,所以那個智商 160,並不是要把別人比下去用的。」

--

歡迎給我點一下愛心,並在下面按「+」追踨哈利哥。

也可以在 FB 和 IG 追蹤我 ~

FB : https://www.facebook.com/read.by.harry/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read.by.harry/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哈利哥 | 下班後閱讀寫作
97會員
212內容數
閱讀的價值在於形塑自己的觀點,打造知識框架,擁有不同角度思考的能力,這樣才能減少盲點與認知偏誤,讓我們能更精確地理解問題,面對這個真實的世界。
2025/02/06
從《唐吉訶德》探討閱讀如何影響個人認知與行為,並提出避免資訊過載及養成好習慣的方法。
Thumbnail
2025/02/06
從《唐吉訶德》探討閱讀如何影響個人認知與行為,並提出避免資訊過載及養成好習慣的方法。
Thumbnail
2024/02/04
女兒去挑同學的生日禮物,我只有 30 分鐘,開始吧。
Thumbnail
2024/02/04
女兒去挑同學的生日禮物,我只有 30 分鐘,開始吧。
Thumbnail
2024/02/02
想寫點東西,卻又不知道要寫什麼 ; 就算動筆了,寫一寫就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 ; 花了很多時間寫的東西,卻沒有什麼人看。
Thumbnail
2024/02/02
想寫點東西,卻又不知道要寫什麼 ; 就算動筆了,寫一寫就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 ; 花了很多時間寫的東西,卻沒有什麼人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唐鳳十五個關鍵詞> 十五個關鍵詞,充分地詮釋了唐鳳的價值觀。誠如她一路以來不按社會主流價值出牌的人生,從小自學、創業、勇於當個跨性別的人,更出任台灣最年輕的數位政委。 別人為她貼上的標籤,從來沒有成為人生成就的束縛,反倒是讓眾人看到突破框架後,感性與理性兼容並蓄的唐鳳。
Thumbnail
<<唐鳳十五個關鍵詞> 十五個關鍵詞,充分地詮釋了唐鳳的價值觀。誠如她一路以來不按社會主流價值出牌的人生,從小自學、創業、勇於當個跨性別的人,更出任台灣最年輕的數位政委。 別人為她貼上的標籤,從來沒有成為人生成就的束縛,反倒是讓眾人看到突破框架後,感性與理性兼容並蓄的唐鳳。
Thumbnail
如果今天就是生命的最後一天,你會對世界說些什麼?《我的99個思抽屜:唐鳳的AI時代生存心法》讀後感
Thumbnail
如果今天就是生命的最後一天,你會對世界說些什麼?《我的99個思抽屜:唐鳳的AI時代生存心法》讀後感
Thumbnail
這本書是唐鳳口述,楊倩蓉採訪撰文,感覺像是一本訪問集。唐鳳有提到她小時候被霸凌,到後來自學,接觸網路等的過程。她因為被霸凌跟體制教育格格不入,她後來自學,去旁聽大學的課程,接觸哲學,所以她的思考變得更多元。
Thumbnail
這本書是唐鳳口述,楊倩蓉採訪撰文,感覺像是一本訪問集。唐鳳有提到她小時候被霸凌,到後來自學,接觸網路等的過程。她因為被霸凌跟體制教育格格不入,她後來自學,去旁聽大學的課程,接觸哲學,所以她的思考變得更多元。
Thumbnail
大家對唐鳳的了解應該是他的超強程式能力,或是身為政務委員的她。不過這本書跟政治並沒有關係,這本書是由唐鳳本人口述,描繪她的生活、思考方式以及她對於工作、學習的想法。從書中的描述,可以完整了解唐鳳的中心思想「共」,不論是在工作或她的人生價值,她的核心觀念就是把人連起來,大家一起「共好」、「共創」。
Thumbnail
大家對唐鳳的了解應該是他的超強程式能力,或是身為政務委員的她。不過這本書跟政治並沒有關係,這本書是由唐鳳本人口述,描繪她的生活、思考方式以及她對於工作、學習的想法。從書中的描述,可以完整了解唐鳳的中心思想「共」,不論是在工作或她的人生價值,她的核心觀念就是把人連起來,大家一起「共好」、「共創」。
Thumbnail
說到唐鳳,大家應該不陌生。現任數位發展部部長的她,是一位科技奇才,也是首位跨性別行政院政務委員,更是思考敏捷、談吐幽默的領導者。 被譽為自學天才的唐鳳,兒時經歷了什麼樣的教育歷程,讓她用更廣闊的世界觀來思考自己的人生?她是如何建構自身的知識系統,面對複雜多端的未來?她怎麼理解時間管理與團隊工作,好讓
Thumbnail
說到唐鳳,大家應該不陌生。現任數位發展部部長的她,是一位科技奇才,也是首位跨性別行政院政務委員,更是思考敏捷、談吐幽默的領導者。 被譽為自學天才的唐鳳,兒時經歷了什麼樣的教育歷程,讓她用更廣闊的世界觀來思考自己的人生?她是如何建構自身的知識系統,面對複雜多端的未來?她怎麼理解時間管理與團隊工作,好讓
Thumbnail
《唐鳳的破框思考力》是一本由楊倩蓉採訪撰文、唐鳳親自口述的書,內容大致可以分成唐鳳對學習、工作和科技發展的見解。   在書中,唐鳳談到自己從小自學、工作游牧,到後來進入政府機關工作的經驗,以及這些經歷如何影響到他的思考和工作方式。
Thumbnail
《唐鳳的破框思考力》是一本由楊倩蓉採訪撰文、唐鳳親自口述的書,內容大致可以分成唐鳳對學習、工作和科技發展的見解。   在書中,唐鳳談到自己從小自學、工作游牧,到後來進入政府機關工作的經驗,以及這些經歷如何影響到他的思考和工作方式。
Thumbnail
當一名天才是否真的想像中的有利? 當一名天才的父母,是否就可以在教養上比較輕鬆? 唐鳳,或許可以說是現今政壇吉祥物的代表。這句話並非貶義,而是我很難找出一個出場永遠是和平化身的象徵物來形容她帶給我的感覺。似乎沒有什麼可以難得倒她,也沒有什麼可以干擾她。 作為一個對政治不感興趣的人,我對於各位政治人
Thumbnail
當一名天才是否真的想像中的有利? 當一名天才的父母,是否就可以在教養上比較輕鬆? 唐鳳,或許可以說是現今政壇吉祥物的代表。這句話並非貶義,而是我很難找出一個出場永遠是和平化身的象徵物來形容她帶給我的感覺。似乎沒有什麼可以難得倒她,也沒有什麼可以干擾她。 作為一個對政治不感興趣的人,我對於各位政治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