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2020年書店觀察報告∣禍福相倚 疫情下書店如何看待數位科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小編前言:又到歲末年終了,許多出版業者、書店陸續發表了年終報告。那書店溫度也來發表一下自己的年終觀察報告好了。(笑)

筆者最近剛好有參與一些商業的論壇,發現商場上今年的一些發展趨勢,其實也很適合和書店業做一個參照。所以撰寫此文,提供一些參考。
bookshop.org的成立,是美國書店對於疫情相當大膽的數位轉型的嘗試

bookshop.org的成立,是美國書店對於疫情相當大膽的數位轉型的嘗試

書店的數位能力提升,開始萌芽還是無疾而終?


首先,是所謂數位轉型這件事。由於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很多產業都被迫加速數位轉型的工作。疫情下,大部分營收受損的產業,都是傳統產業,或是那些無法跟上變局做因應的產業。

書店其實也有類似的情況。書店是否需要數位轉型?要轉型或提升能力到什麼程度?這些問題雖然說都還可以討論,但在疫情初期,很多書店停辦活動,也很多客人不敢出外到密閉空間,這對書店營收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於是很多書店開始舉辦了線上活動,例如線上講座、線上讀書會等等。

能否順利舉行線上活動,這取決於書店老闆的數位能力。雖然這技術不算太難,但若不熟悉,肯定還是有心理門檻,不免做起來還是手忙腳亂。

然而,線上活動,在線工作只是數位轉型或相關能力提升的一部分。實際上大部分書店到了下半年疫情趨緩後,做線上活動的次數也少了。

但是,在1111書店大罷工後,浮現了另一個問題,很多鄉民在問,實體書店會不會被網路書店或電商打垮?

raw-image

其實,不只書店,其他行業也面臨類似的問題。實體銀行擔心被純網銀消滅。超市零售業擔心被電商取代。但大部分業者後來都發現,其實網路或數位科技,他和實體業者是相輔相成的,而非衝突對立。消費者會依照情境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消費方式。

尤其,在商界現在會談所謂的「虛實整合」的新商業模式。電商有時需要實體店面,讓網路購物的消費者可以到實體店面取貨,或到實體店面來親自感受商品的好壞。

這不禁讓我想起,誠品今年關了許多實體書店,全力發展數位商務,同時也表達了將在社區廣設小型書店。會不會誠品就是想做這樣虛實整合的服務呢?將來消費者或許會在網路購書,然後到鄰近的小書店通路取貨?類似的,博客來現在也越來越多出現在7-11的複合店面裡。也許是用類似的商業邏輯在經營?

倘若這樣的商業模式成型,小型獨立書店要如何因應?這些都考驗著書店對數位科技的態度。

相關新聞:
瘟疫時代的閱讀補給:美國「獨立書店數位化」的強迫轉型?
通路轉移,打造全新的「虛實整合」時代

市場需求反映在銷售量
以及疫情間的「宅經濟」與鬼滅之刃

接下來是銷售量的報告。根據博客來和誠品的全年銷售排行。其實不意外的,身心靈、勵志、工作術之類的書籍依舊是銷售強項。

對筆者而言,其實這是社會結構的問題。中產階級、都市人口為閱讀人口的大宗。他們最迫切的生存需求,就是處理職場的問題、提升工作技能、處理都市的人際關係、乃至相關的心理情感議題等等。所以相關的書籍會成為暢銷書完全不意外。

與此相關的,是今年出版社和書店的經營狀況都是下滑的。但這不全然和閱讀人口減少或閱讀習慣改變有關,我相信疫情的因素也有影響。

這裡岔題談一下我前陣子看到的日本新聞。那則新聞說,今年日本許多書店受到疫情影響,表現慘兮兮。事實上,在手機與網路流行後,日本的出版業就面臨很大的挑戰,小型書店也一間接著一間關閉。在肺炎疫情爆發時,自肅氛圍讓書店更加面臨挑戰。

但在自肅氛圍瀰漫的同時,書店卻發現了幾件值得關注的現象。首先,是書店宅經濟的興起,因為許多學校關閉,或是怕小孩染病的風險,許多家長向書店訂購童書、學習用書等等,讓孩子在家能自習。同時,有趣的是,園藝類的書籍也賣得出奇的好。這大概是在家自肅期間,很多人宅在家從事園藝活動的關係。

另外,對書店來說的大事,就是《鬼滅之刃》的暢銷了。許多消費者在書店大牌長龍,甚至有書店將《鬼滅之刃》稱為書店的救世主。

其實這些現象說明了,像是漫畫、輕小說,或是能迎合社區居民需求的繪本、學習書籍,以及能符合都市人生活需求的身心勵志與工作術書籍,都是很重要的存在。或許出版與書店端可以更大方的擁抱市場的喜好

當然,這並非說比較知識性、純藝文性的書籍不重要,而是必須要有一定的市場力後,才能支撐純知識、純文藝的創造。專業性的文化資本和市場趨向的經濟資本必須要取得平衡,這個場域才能健全的發展。

相關新聞:
「鬼滅の刃」特需が書店を救済 園芸本ブームも促していた!?
「鬼滅」が書店市場の救世主に 4年ぶり、売上拡大の可能性高まる

台灣疫情控制得宜 是否反讓我們疏於提升應變能力?

最後要談的,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這次疫情算處理得很好。從年中開始,書店的經營就逐漸恢復正常。同時藝fun券似乎也達到不錯的效果,據說文化部也在研議是否要再施行新一波的補助。

然而,正是因為疫情的趨緩,所以閱讀產業是否在轉型或因應變局的準備也就跟著趨緩了呢?在上半年,筆者看到許多書店做了很多數位能力提升的準備,但到了年中後,這些準備就沒有後續的下文了。

就在昨天(12月22日),台灣再度爆發本土病例,許多出版業者又開始擔心明年一月的書展是否會受影響,許多書店也開始擔心原本預計好的活動是否也會被牽連。這層擔心是否意味著自身面對變局所做的轉型、或是能力提升的準備還不夠?或許政府可以繼續提供補助、或提出刺激消費的政策,但這畢竟不是產業的長久生存之道。

2020年,疫情絕對是影響書店相關產業的重要大事件。但疫情反而讓我們知道我們可以、也有能力做得更多。也讓我們知道,其實還是很多消費者願意買書,只是需要更多的刺激與引導。如果能提供更好的消費體驗挖掘甚至製造出消費者的需求,我相信書店相關產業的未來是沒想像中那麼差的。

相關新聞:
藝FUN券後再發放藝文消費卡? 李永得:尚需審慎評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書店溫度的沙龍
18會員
12內容數
書店溫度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4/09
書店提供了一個求知的氛圍。有些客人也許真的沒太多興趣買書,但喜歡聽演講、聽人說書。這些客人也許聽著聽著,某一天突然就想買書了。所以書店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其實就是在創造這種機會。這不是網路書店做得到的。AI可能會投其所好,但可能不太會介紹你不認識、不喜歡的東西。而書店就是一個創造「相遇」的場域。
Thumbnail
2021/04/09
書店提供了一個求知的氛圍。有些客人也許真的沒太多興趣買書,但喜歡聽演講、聽人說書。這些客人也許聽著聽著,某一天突然就想買書了。所以書店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其實就是在創造這種機會。這不是網路書店做得到的。AI可能會投其所好,但可能不太會介紹你不認識、不喜歡的東西。而書店就是一個創造「相遇」的場域。
Thumbnail
2021/04/07
由於疫情的關係,台北國際書展連續兩年停辦。於是獨立出版協會、台灣獨立書店聯盟等自行舉辦了公民書展,讓書業的努力不因疫情而被埋沒。 在4月1日開幕第一天,台灣獨立書店聯盟舉行的書店講座,請到了日榮本屋的龔心怡與時之河書屋的沈孟穎,以「書店的變與不變─找回想要翻開書的神奇moment」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1/04/07
由於疫情的關係,台北國際書展連續兩年停辦。於是獨立出版協會、台灣獨立書店聯盟等自行舉辦了公民書展,讓書業的努力不因疫情而被埋沒。 在4月1日開幕第一天,台灣獨立書店聯盟舉行的書店講座,請到了日榮本屋的龔心怡與時之河書屋的沈孟穎,以「書店的變與不變─找回想要翻開書的神奇moment」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1/03/11
日本東北在311地震、海嘯、核災多重打擊下,許多書店也被摧毀。然而有一群人,他們在遭遇了那麼令人絕望的災難後,依舊不放棄活下去的決心,想要為自己的土地做些什麼。即使力量很小,即使資源有限,他們還是努力地重建起書店來。
Thumbnail
2021/03/11
日本東北在311地震、海嘯、核災多重打擊下,許多書店也被摧毀。然而有一群人,他們在遭遇了那麼令人絕望的災難後,依舊不放棄活下去的決心,想要為自己的土地做些什麼。即使力量很小,即使資源有限,他們還是努力地重建起書店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今天看到一篇新聞,講述面對各電商平台的銷售手法,法國政府如何保護獨立書店免於落入價格競爭甚至倒閉。我一方面是感到欣慰,因為實體獨立書店能夠持續存在;另一方面是感到好奇,書店對於人們的意義是什麼?
Thumbnail
今天看到一篇新聞,講述面對各電商平台的銷售手法,法國政府如何保護獨立書店免於落入價格競爭甚至倒閉。我一方面是感到欣慰,因為實體獨立書店能夠持續存在;另一方面是感到好奇,書店對於人們的意義是什麼?
Thumbnail
當數位音源取代了CD,線上串流音源網站的竄起逐漸讓實體唱片行走向夕陽,不知尚須多少年,我們會看到電子書完全取代了紙本書籍,電子書平台取代了實體書局?
Thumbnail
當數位音源取代了CD,線上串流音源網站的竄起逐漸讓實體唱片行走向夕陽,不知尚須多少年,我們會看到電子書完全取代了紙本書籍,電子書平台取代了實體書局?
Thumbnail
小編前言:又到歲末年終了,許多出版業者、書店陸續發表了年終報告。書店溫度也來跟風一下,來發表一下年終觀察報告好了。(笑) 筆者最近剛好有參與一些商業的論壇,發現商場上今年的一些發展趨勢,其實也很適合和書店業做一個參照。所以撰寫此文,提供一些參考。
Thumbnail
小編前言:又到歲末年終了,許多出版業者、書店陸續發表了年終報告。書店溫度也來跟風一下,來發表一下年終觀察報告好了。(笑) 筆者最近剛好有參與一些商業的論壇,發現商場上今年的一些發展趨勢,其實也很適合和書店業做一個參照。所以撰寫此文,提供一些參考。
Thumbnail
『網路不打折,人們就會進書店嗎?』當我看見「雙11獨立書店串聯歇業抗議」的新聞時,忍不住在心中這麼想。我是想問,只要書籍從此不再有低價促銷,那書店就能得救了嗎?
Thumbnail
『網路不打折,人們就會進書店嗎?』當我看見「雙11獨立書店串聯歇業抗議」的新聞時,忍不住在心中這麼想。我是想問,只要書籍從此不再有低價促銷,那書店就能得救了嗎?
Thumbnail
獨立書店做為藝術匯流的節點,以此吸引認同獨立價值的文人雅士前來探訪,藉此形塑出一種特有的風格,對立於奢華的專櫃或連鎖書店,不打價格與資本戰,而是運用自身的文化底蘊,創建社區認同。不過,水往低處流,人向便宜走,面對人性與資本巨獸的吞噬,即使不消失,終有一天也可能要從書店轉型成文史古厝,供人遠觀的展品。
Thumbnail
獨立書店做為藝術匯流的節點,以此吸引認同獨立價值的文人雅士前來探訪,藉此形塑出一種特有的風格,對立於奢華的專櫃或連鎖書店,不打價格與資本戰,而是運用自身的文化底蘊,創建社區認同。不過,水往低處流,人向便宜走,面對人性與資本巨獸的吞噬,即使不消失,終有一天也可能要從書店轉型成文史古厝,供人遠觀的展品。
Thumbnail
這兩天因為某大電商平台因為雙11折扣季,將新書商品價格在原有基礎下再度下殺,引起書店與出版通路的反彈,以致超過30家書店聯合發起「本店將於11/11歇業」停業一天以示抗議的活動。 但是以我的觀點來看,覺得總還有更好的方式可以讓產業、產品、消費者都能共同獲得好處。 知識焦慮消費暴增,書卻成為夕陽產品
Thumbnail
這兩天因為某大電商平台因為雙11折扣季,將新書商品價格在原有基礎下再度下殺,引起書店與出版通路的反彈,以致超過30家書店聯合發起「本店將於11/11歇業」停業一天以示抗議的活動。 但是以我的觀點來看,覺得總還有更好的方式可以讓產業、產品、消費者都能共同獲得好處。 知識焦慮消費暴增,書卻成為夕陽產品
Thumbnail
實體書店逐漸消失,這個趨勢不僅在日本發生,在我國也正在發生,看著新聞一間間減少的書店,更多的是連被報導都沒被報導出來的默默無聞小書店,這些實體書店的存活越來越困難,會不會有天書店會消失在這個世界之中? 這本闡述實體書店的《書店不屈宣言》是需要好好閱讀的一本探討書店存活的好書!
Thumbnail
實體書店逐漸消失,這個趨勢不僅在日本發生,在我國也正在發生,看著新聞一間間減少的書店,更多的是連被報導都沒被報導出來的默默無聞小書店,這些實體書店的存活越來越困難,會不會有天書店會消失在這個世界之中? 這本闡述實體書店的《書店不屈宣言》是需要好好閱讀的一本探討書店存活的好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