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及商務知識粉專:四葉有魚-余宗鳴律師
運動話題粉專:余大/烏托邦的運動雜
由於自己本身協助的是中小、新創或是個人工作室,常常會遇到的問題是當服務對象要跟大公司簽約時,由於議約能力跟地位的落差,再加上發展有些階段性目標,往往不太能在拿到合約時,去更改契約的條款,又不能只因為對於某些看起來刺眼而敏感的條款不滿,就不去合作。
例如對於某些民生消費品牌來說,能夠上架到一些大通路,對於自身品牌來說不只是通路銷售效益,更是某種生產量能跟品質、還有發展規模上的里程碑跟驗證。
那這樣,請律師還有意義嗎?有的,因為可以收錢、不是啦,是因為這時候如果請到合適的律師,陪你順完整份合約的話,可以有幾個幫助:
*對於條文會不會、以及如何跟何時派上用場的時機做理解
*針對條文疑義做出釐清跟確認適用標準
*設好履約過程的優先處理事項警戒鬧鐘
*幫自己上一堂完整商業發展跟組織經營管理的課
以下我們來稍微多解說一點。
大公司的合約常常因為要對應很多的潛在對象,以及要讓自己內部非業務跟法務的部門,也能夠理解合作流程,所以會有許多條款對於一些相對沒有大型合作經驗的創業或經營者來說,感到疑惑或無所適從;這時候,一個有豐富、不同產業跟規模商務合作經驗的律師,可以幫你去說明,以及區別合約當中,哪些條款在你的合作個案中,是更有機會被使用到的。
此外,大公司的合約常常因為要對應很多的潛在對象,所以為了包羅萬象,會有許多概括、不確定法律概念的條款,這時候這些條款如何在跟你具體的合作案中,去具體地落實;例如「有重大違約或遲延」,在你們的合作案當中,到底怎樣算重大?
而依照前面流程走完後,你會清楚地知道,在履約的過程中-對,合約最重要的目的是拿來讓大家有個規矩可以好好履約,而不是只有簽約跟違約-有什麼事情是需要持續或是偶發性提高注意的,以及一旦違反會產生的效果,那你就可以據此在整個履約過程中,去安排好自己的優先事項。
舉例來說,一樣是供貨合約,當你有經由解說,留意到哪些供貨合約對於「供應量」以及「到貨期間」的要求跟法律效果更為嚴苛時,在一些可能過去會容易有供需失衡的時節,就可以針對較嚴重、需要優先處理的,來做安排。
最後這一點是附加價值,在律師協助解說合約的過程當中,有經驗的律師會從對方的組織、商業流程跟風險預防承擔的角度,來分析對方契約條文何以如此設計,這些對於創業、經營者來說,不管是做為未來擴大經營的參考、或是當作以後跟其他大型合作對象的先備知識,都是很有幫助的。
看到這裡,是不是對於「合約能不能修改」以及「要不要請律師協助審閱」的關聯性,有些新的認識跟理解了呢?歡迎留言跟我說,你自己跟大型合作對象往來的經驗以及感想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