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嘴的藝術》:閉上鳥嘴,人生會更美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覺得書名的「閉嘴」二字相當吸睛。現在市面上充斥各種教你怎麼說話的書籍、課程。在如此強調表達的年代,竟有本書說要教你閉嘴,讓人相當好奇《閉嘴的藝術》是在賣什麼碗糕。

作者丹.萊昂斯的是名記者,曾為《富比世》和《紐時》等報刊供稿,此外他還是HBO影集《矽谷群瞎傳》的編劇。如此多才多藝、人生勝利的他卻個多話受害者。不僅因為不懂得閉嘴讓他在職場上觸礁,連婚姻也遇上危機。痛定思痛的他決心苦學沉默的奧義,這本書就是他修練後的精華。

這篇文會分三部分來聊聊這本書。首先會談談多話的問題,並分享閉嘴的妙處;接著會探討現代人如此多嘴的原因;最後則會分享要怎麼關上嘴巴。那我們就開始吧!

【多話誤一生】

相信你一定有一出口就後悔的經驗。作者自己就曾因為管不住嘴巴,在推特對自家執行長大放厥詞而痛失八百萬股票。賠錢還算事小,他的滔滔不絕還一度讓婚姻陷入分居危機。由他來談閉嘴可說十分有說服力。

當然大部分人的情況不會那麼極端,但多話確實會產生許多問題。我們說話是為了溝通。不管是在職場上與同事、客戶談公事,或和朋友、情人談心,又或對子女「教育」,都需要透過話語來傳遞。但很多時候我們說得越多,效果卻越差。人們越努力想表達自己,卻讓別人越聽越厭煩,結果反而離目標越來越遠。

事實上,很多時候沉默才是「金」。

比方說有研究發現只要在談話中停頓四秒,人們就會開始感到痛苦。因此沉默其實是很好的談判工具。想到有次跟台積對口說沒辦法解不在合約內的問題。原以為客戶會激烈爭取,但他竟直接安靜不說話。過十秒,受不了的我只好說:「好啦,再幫你問問。」只能說閉嘴確實是猴腮雷!

不單工作,其實生活中我們也可以試著少說點。書中就有提到對話品質高的人,幸福指數也越高。換句話說,很多時候說得多不如說得巧,質比量更重要!

教育更是如此。當小孩不乖時,家長們總習慣對孩子告誡、責罵,但這樣的「多話」效果其實很有限(想想自己小時候就知道了)。如果想真想幫孩子成長,就要適度給孩子空間。練習閉上嘴,轉身離開。

書中強調,不要事事都想下指導棋。讓孩子們自己想辦法,這樣他們才能藉由錯誤去累積經驗與自信,不會一有焦慮與壓力就舉步維艱。很喜歡書中引用蜜雪兒.歐巴馬的這句話:

為人母這個身分也讓我明白我不是推土機。我的工作不是替孩子們開闢一條坦途,不是替他們剔除所有可能的逆境。相反地,我真正的工作應該是當他們不可避免地失敗時,扮演一座安全而可靠的機場,供他們降落整備;並一次又一次地用身教告訴他們,如何靠自己重新起飛。

好的,現在你已經知道閉嘴的妙處。但為什麼很多時候明知該閉嘴,卻還是禍從口出呢?讓我們接著探討這問題!

閉嘴好處多多

【為何總是多嘴】

很多時候我們會多話其實是「情非得以」。

比方說書中就提到焦慮會導致多話。人們喜歡用說話來緩解焦慮,或想藉由說話讓自己分心來忘卻煩惱。但很多時候你說得越多反而越發焦慮,然後更焦慮的你又會說更多話。作者將這樣的惡性循環稱之為「焦慮之輪」。

另外,多話還有另一個常見的原因:渴求關注。每個人都希望與他人連結,獲得認可與歸屬感。於是人們努力張嘴說話,希望別人聽見我們聲音。但這樣的渴望卻讓許多人說個沒完。

社群的普及可說更助長了這個問題。網路給了我們許多前所未有的說話方式(如信箱、FB、IG……)每多使用一個工具就像多一張嘴。再加上現代社會很強調要推銷自己。因此我們被鼓勵說更多的話,盡其所能在社群上「經營」自我。結果就是越來越多人瘋狂在社群上發聲,社會變得吵雜轟鬧。

覺得喬治華盛頓大學網路與國土安全中心資深研究員卡列夫.利塔盧的這段話很精準:

網際網路沒能讓我們聚在一座全球市民廣場上進行對話,反倒是讓我們淪為競技場中的神鬼戰士,相互拿著大聲公比誰的嗓門更大、誰更毒蛇。

最後,一個人會多話有可能是因為他是「男人」。作者提到,傳統上多覺得女人是較多話的一方,但其實男人才是多話界的王者。

社會學者珍妮絲.麥卡貝在 2020 年做的調查發現,男大學生的發言是女大生的一.六倍。而且男大生更傾向打斷別人。如此狀況並不限於校園。許多調查結果都顯示在職場上女性發言更容易被打斷。常說到一半,話語權就被男性同事給搶走。

這樣的失衡或許與社會化有關。許多男生從小就被訓練要凸顯自己,用言談來競逐力量與氣勢。此外,男人聽到抱怨時往往會感覺自己接下了一項挑戰,這讓他們覺得自己有義務提供建言。但這些好心「建議」最後幾乎都會淪為冗長的「男男」自語。

好的,現在你已經知道人們多話原因。接下來讓我們來聊聊該怎麼做才能成功閉嘴!

社群的出現讓多話問題越來越嚴重

【習得沉默真諦】

書中針對如何閉嘴提出非常多方法,這邊用以下三點簡單分享。

〔戒斷網路〕

上面提過,網路社群是導致多話的元凶。因此只要減少網路的使用就能大幅增加閉嘴成功率。可以參考以下方法:

  • 進行盤點
    算算自己每周花多少時間在社交app上,清點自己浪費多少時間。
  • 爽用,但設好底線
    每天安排一段時間專注地使用社交媒體,其他時間就盡可能不要打開它們。
  • 問一聲「所謂何來」
    在貼文前想想自己發文的目的是什麼?如果說不出來就不要發。

〔好好說話〕

前面說過,高品質對話比言不及義的瞎聊更能帶來幸福。要做到這點,你可以先從注意自己如何說話開始。透過有意識地檢視自己說話的內容,能幫助你減少許多沒營養的自說自話。

令外多問問題也是增進對話品質的好方法。哈佛曾做過一個快速約會實驗。結果顯示那些獲得第二次約會的人,幾乎都是那些在第一次約會中提出最多問題的人。

當然只提出問題是不夠的,你還必須懂得傾聽。大家都知道傾聽的重要,卻少有人做得好。事實上傾聽其實是件很費力的事,你必須主動且有意識地去做。可以注意自己在「聽」話時是否有下列狀況:

  • 聽到故事就想用自己親身經歷舉一反三
  • 好為人師,想證明自己很聰明
  • 提前為等一下要說的話擬稿,然後急著想趕快說出來

這些狀況往往就是害你無法好好傾聽的元凶。如果發現自己有這些症頭,就要馬上提醒自己要克制住,不要張開嘴巴。

最後關於說話,書中的這段建議我覺得很棒:

想像兩人的對話像一顆籃球,你必須分享球權不要每次進攻都想自己單幹。最多,四句話,然後就要把球傳出去。

多問、多聽、少自幹,對話的品質會更好。

〔對抗多話〕

除了主動少說話,你還可以試著讓多話者閉嘴。書中提供了些好方法:

  • 停、等、繼續
    被插話時保持沉默,用安靜譴責對方,並找機會從被打斷的地方接著講。
  • 預期並調節
    在會議等場合事先設定好規範,要求與會者不要打斷他人。
  • 私下找打斷者溝通
    有些人其實沒有意識到自己愛插話。你可以私下提醒,幫他改正壞習慣。

良好拋接的對話才能帶來幸福

【總結】

總結一下。首先我們探討多話的缺點並分享沉默的妙處;接著我們說明造成多話的種種原因;最後分享如何閉嘴的要訣。

讀完此書,我覺得作者真是個好會說故事的話癆(笑)。它不是那種結構嚴謹的工具書,而更像是一個好友掏心掏肺地告訴你閉嘴真的好重要好重要。雖說語調平易近人,但它的內容其實非常豐富,觸及面向極廣,相信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受用的部分。 

【後記】

這本書意外讓我對個人品牌有了些反思。很喜歡書中的這段話:

對自己的能力要有足夠的安全感和自信,這樣,你就不需要在社交媒體上到處奔波、拼命自吹自擂尋求關注,同樣也會被人看見。

過去常常會覺得自己的社群PO文還有限動頻率太低。之前曾上過一堂社群線上課,裡面教說IG每天要發 8 則以上限動。當時看到這建議馬上在心理哀號:「我哪有那麼多東西可以PO……」所以這句話可說讓我安心不少(笑)。

當然經營社群,交流還是必須的。但我想任何的貼文與限動都應該建立在自己有話想說的前提上,不該是為了說而說。這邊就期許自己能更懂得閉嘴、更高品質地產出,進而和大家更理想地交流啦!


raw-image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哀居和Podcast↓↓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姆斯的閱讀空間 IG
姆斯的閱讀空間 Podcas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經營社群這件事真實有感自己光寫文就很費力,哪有那麼多東西可以PO啦XD 然後這篇收藏,以後找書來看ya
MaxJames-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9/18
琳聽 真的,我每周弄圖文就很花時間了啊... 這本其實是出版社送的,有推廣到太好了XD
菜有蟲-avatar-img
2023/09/17
因為口才不好 所以有輕微社恐 工作上的沉默是金我很會
MaxJames-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9/17
菜有蟲 沉默起來~~
avatar-img
姆斯的閱讀空間
203會員
258內容數
分享讀書所感,期望藉由書寫梳理自己的思考,透過文字與他人產生交流。
姆斯的閱讀空間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會想讀這本《一次搞懂標點符號》,當然是為了增強自己寫文章時的標點使用技巧。這本書堪稱台灣標點符號領域的殿堂級經典,作者康文炳是資深的文字工作者,曾在記者與編輯領域打滾多年,現任《財訊》雙週刊資深副總編輯。當初在社群上看到一位追蹤的編輯推薦此書時,就記在心上,讀完果然收穫滿滿。
Thumbnail
2025/04/27
會想讀這本《一次搞懂標點符號》,當然是為了增強自己寫文章時的標點使用技巧。這本書堪稱台灣標點符號領域的殿堂級經典,作者康文炳是資深的文字工作者,曾在記者與編輯領域打滾多年,現任《財訊》雙週刊資深副總編輯。當初在社群上看到一位追蹤的編輯推薦此書時,就記在心上,讀完果然收穫滿滿。
Thumbnail
2025/04/20
在《超預期壽命Ⅰ》中,我們談了醫療3.0的概念並分享了致命的四騎士。在《超預期壽命Ⅱ》中,我們將進一步探討執行戰術的部分。彼得.阿提亞將戰術劃分成四大部分:運動、營養、睡眠與情緒。以下,就讓我們一個一個來談。
Thumbnail
2025/04/20
在《超預期壽命Ⅰ》中,我們談了醫療3.0的概念並分享了致命的四騎士。在《超預期壽命Ⅱ》中,我們將進一步探討執行戰術的部分。彼得.阿提亞將戰術劃分成四大部分:運動、營養、睡眠與情緒。以下,就讓我們一個一個來談。
Thumbnail
2025/04/13
《超預期壽命》是我今年「健康主題書單」中的書目之一(詳見 2025 年計畫)。之前看到修修的YB上分享過此書後就一直記在心上,最近總算拜讀完成!如其名,這本書就是要告訴你如何實現「超預期」的壽命,並享受更健康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4/13
《超預期壽命》是我今年「健康主題書單」中的書目之一(詳見 2025 年計畫)。之前看到修修的YB上分享過此書後就一直記在心上,最近總算拜讀完成!如其名,這本書就是要告訴你如何實現「超預期」的壽命,並享受更健康的人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覺得書名的「閉嘴」二字相當吸睛。現在市面上充斥各種教你怎麼說話的書籍、課程。在如此強調表達的年代,竟有本書說要教你閉嘴,讓人相當好奇《閉嘴的藝術》是在賣什麼碗糕。
Thumbnail
覺得書名的「閉嘴」二字相當吸睛。現在市面上充斥各種教你怎麼說話的書籍、課程。在如此強調表達的年代,竟有本書說要教你閉嘴,讓人相當好奇《閉嘴的藝術》是在賣什麼碗糕。
Thumbnail
當台上的演講者停頓三秒的時候,你會低下頭做別的事情,抑或是更專注於他接下來所要講的話?曾經看過犯罪溝通談判專家表示,當怎麼樣嚴刑拷問都無法讓嫌疑犯說出任何一句話的時候,不如在他面前保持沈默良久還來得容易讓對方主動開口。 當我們都在鼓勵每個人必須勇於表達自我的同時,很容易忽略適時「閉嘴」也同樣重
Thumbnail
當台上的演講者停頓三秒的時候,你會低下頭做別的事情,抑或是更專注於他接下來所要講的話?曾經看過犯罪溝通談判專家表示,當怎麼樣嚴刑拷問都無法讓嫌疑犯說出任何一句話的時候,不如在他面前保持沈默良久還來得容易讓對方主動開口。 當我們都在鼓勵每個人必須勇於表達自我的同時,很容易忽略適時「閉嘴」也同樣重
Thumbnail
溝通其實是「雙向」的,但在講求快速、高效的年代,大多數的人都沒耐心,只想趕快講自己想講的、只想一股腦的把自己想說的傳給對方,卻忽略了「傾聽」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Thumbnail
溝通其實是「雙向」的,但在講求快速、高效的年代,大多數的人都沒耐心,只想趕快講自己想講的、只想一股腦的把自己想說的傳給對方,卻忽略了「傾聽」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Thumbnail
學會閉嘴讓你煥然一新。 近半年開始大量參加社交活動, 我說了比以往更多的話, 然後好幾次想賞自己巴掌。 有次不小心講錯話, 明顯感到現場氣溫下降二十度, 當下希望可以把那句話吞回去。 還有次在聚會中, 我回應對方的話, 繼續往下說, 結果講太多不該說的東西, 瞬間看
Thumbnail
學會閉嘴讓你煥然一新。 近半年開始大量參加社交活動, 我說了比以往更多的話, 然後好幾次想賞自己巴掌。 有次不小心講錯話, 明顯感到現場氣溫下降二十度, 當下希望可以把那句話吞回去。 還有次在聚會中, 我回應對方的話, 繼續往下說, 結果講太多不該說的東西, 瞬間看
Thumbnail
最近看到一本討論關於說話的書(書名:關於說話的一切),從哲學、語言學、符號學和認知心理學等方面去幫助你點亮一些關於說話的整體架構來促使你對說話有一些樣貌,減少你對於架構模糊而帶來的焦慮感,進而更快讓你鼓起勇面對表達(無論是口頭或是書面)。由於篇幅有限,目前會先介紹雙方溝通大致會需要的元素並繪製成一張
Thumbnail
最近看到一本討論關於說話的書(書名:關於說話的一切),從哲學、語言學、符號學和認知心理學等方面去幫助你點亮一些關於說話的整體架構來促使你對說話有一些樣貌,減少你對於架構模糊而帶來的焦慮感,進而更快讓你鼓起勇面對表達(無論是口頭或是書面)。由於篇幅有限,目前會先介紹雙方溝通大致會需要的元素並繪製成一張
Thumbnail
與人溝通時,你是否經常無奈衝突的產生呢? 說話是一門藝術,也是身為人類的我們,有別於其它物種的優勢。我們因說話,而能有效的表達想法,造就許多的合作與創造;而我們也因為說話,產生許多衝突與誤解,造成分歧、決裂人際關係。面對說話這件事,除了學習如何表達之外,如何避免溝通衝突也是很重要的課題。分享一個簡單
Thumbnail
與人溝通時,你是否經常無奈衝突的產生呢? 說話是一門藝術,也是身為人類的我們,有別於其它物種的優勢。我們因說話,而能有效的表達想法,造就許多的合作與創造;而我們也因為說話,產生許多衝突與誤解,造成分歧、決裂人際關係。面對說話這件事,除了學習如何表達之外,如何避免溝通衝突也是很重要的課題。分享一個簡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