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個案在自我回溯的過程中,跟我反饋了關於婚姻的問題,我覺得很值得提出來跟大家聊一聊。人生有很多課題,而我認為目前我最沒有問題的課題就是婚姻,所以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的婚姻價值觀。
我是一位身心靈工作者,但同時我也是我另一半的妻子,孩子的母親,同時扮演很多的角色。自我學習身心靈以來,我始終不覺得因為學習身心靈所以對於婚姻或愛情就不需要或者這是你的課題不是我的問題。
我一直覺得婚姻裡要有愛情,有了愛情是心靈上的,而性是屬於身體上的,兩者都需要,密不可分。
跟我另一半打相識以來,已經認識15年,結婚9年。這個時間說長不常說短不短,但我很珍惜與他在一起的每一天,每天都會抱一抱他,親一親他,甚至說說我愛你、謝謝你。
婚姻跟愛情一樣是需要經營的,有時候我會想:生了孩子難道就不能跟另一半還保有愛情嗎?我也經歷過這段歷程,剛生完孩子,晉升為新手爸媽,常常手忙腳亂,但我始終記得我自己對婚姻的保鮮秘訣:再累也要花時間跟老公說說話聊聊天。
一旦我們出現了平行時空,這段婚姻就容易有裂痕。就是因為愛對方,才會選擇與對方結婚。就是因為愛對方才會願意為他生孩子。如果不是因為愛,而是一種習慣或者變成一種責任,這就失去初衷,這樣的婚姻少了愛情還能支撐的下去嗎?
另一個則是關於性的問題,有時候我會想:如果生產完了,因為疲於照顧小孩,而不願意再與另一半發生關係,導致另一半去外面找別人,難道這樣我自己沒有責任嗎?
因為我不希望造成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對於身體上與心靈上,我更覺得婚姻要經營必須保有愛情與性。
有趣的點在,當我接觸靈性之後,我與另一半去做了DNA活化,竟然發現我們的靈魂也是夫妻,還真的是名副其實的靈魂伴侶。很多人甚至羨慕我們夫妻是靈魂伴侶。但我要說的是...就算我們是靈魂伴侶,沒有經營我們的婚姻,我們最終還是走不下去的,並不是靈魂是伴侶就表示我們的肉體也會一直在一起,靈性是需要肉體與心靈上的支持,才會平衡。
生了孩子以後,時間變少了,那我就更覺得儀式感很重要,因為者是一種歸屬感,也是心理層面,感受到被重視、被需要。
我的儀式感,只會記得老公的生日,其他節日我還真沒甚麼記得,但我老公會記得我的生日跟七夕情人節和西洋情人節。
所以這就是互相,儀式感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到沒什麼感覺,現在大了,老公給的儀式感總是讓我滿滿的幸福。
或許他只是買一盒巧克力給我,或許只是買個蛋糕給我,但這都讓我感受到滿滿的愛。
而我對於另一半則是花很多時間在每天的對談,聊聊今天發生甚麼?孩子又怎樣?
我有什麼想法或感受?
夫妻之間必須要有共同的話題,雖然我們目前的話題是孩子,但很多時候我有些想法或不解之處,我常常請教我老公,他總是滿腹學識的給我答案,也讓我真的很崇拜他。
這其實就是夫妻間的相處之道。說穿了也沒甚麼,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卻是最真實的生活。
至於靈性層面的投入,我只能說...帶領我進入靈性的,反而是我老公,他自己本身的能力非常的強,他的能力在我之上。
我在做靈性服務的時候,有時候還需要跟他討論,甚至請教。
但是我老公沒有經營,純粹是好好過人生的一種狀態,而我反而是因為他開啟我的靈性,最後在光階層的之引之下慢慢地投入到靈性的經營。
在靈性的能力與技巧上,我老公勝過我太多。但是在人與人對談與交流上,反而是我比較活躍,因此最後變成我是經營者。
再加上彈性的工作時間,能夠平衡我自己帶小孩與工作上的平衡,這也是我後來願意經營靈性與服務的主因。
說真的,因為我很愛我老公,所以我會一直去想著我要怎麼經營我的婚姻。在最近我看到的一個綜藝節目叫《再見愛人》第三季,我從裡面看到的一些反思。
因為我很喜歡的一位辯手-傅首爾,參加這個節目,所以我才看,想不到在裡面看到不少與我自己相似的縮影。下面是關於傅首爾的金句,好奇的可以看一下,雖然我並不同意他裡面的所有觀點,但我總能從裡面聽到一些反思。
而他參加的這個節目是針對要準備離婚的伴侶,參加一趟旅程之後再決定要不要離婚。
而我在裡面看到「老劉」的角色,就是一個我自己曾經的縮影,因為做了全職媽媽以後,我沒了自己的工作,全職照顧小孩,因為我跟老公是夫妻出來自己住,沒有後援,所以孩子是我自己一手照顧,我沒有朋友,沒有社交,每天都是孩子、家裡,感覺自己很孤單的一種縮影。雖然我老公每天正常上下班,但我確實在這種角色轉換中產生了「產後憂懼症」。
後來在我老公留意我的心理層面下,我漸漸調適自己,就好了。我自己的角色轉換過程,其實是蠻大的轉變,一開始我的收入就比我老公高,進而結婚之後,我為了養胎而辭職,頓時變成沒有收入的過程。
雖然我的老公養我,但我知道那股壓力是轉嫁在他身上,因為除了養妻兒,還有房貸,整個家庭的重責大任都在老公身上。
後來第一胎孩子出來以後,壓力更大了。但也因為第一胎孩子出來,老公因此被加薪,算是一級跳。後來我們商量,為了讓孩子有個伴,也不要時間拖太長,所以第二胎,也隨之而來,兩胎生了三個孩子,都是我自己一手帶。
第一胎產檢時還有老公陪,到第二胎產檢時,就是我帶著老大去產檢。在這樣的過程中,內心的轉變與轉折變化很多,同時,我自己也留意另一半的狀態。畢竟另一半的壓力並不小於我。
因為這樣的留意關心對方,以至於我第二胎的產後憂鬱症,很快在老公的陪同下,慢慢就恢復了。
我老公對我的外貌與型態的改變都沒有減少對我的讚美,因為他的細心呵護,所以我還能一直保持樂觀積極的狀態。調整自己。
所以我們的婚姻一直是彼此呵護的。
在這個節目中,我看到「老劉」目前的狀態,讓我留意跟反思,我們的婚姻,再過幾年後,我們是不是也會走成他們這樣?如果我不想走成他們這樣應該怎麼做?
目前他們是沒有「愛情」只有「責任」,從「愛人」變「親人」,所以更讓我感受到愛情在婚姻裡是必須,同樣的性也是身體需求上的必須。
其實單看「老劉」的狀態,我覺得跟我之前產後憂鬱很像,因為他是全職爸爸,又搬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很容易產生孤寂感。因為是爸爸,所以跟媽媽們不一定能交流,又不是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另一半不是常常在身邊,感覺像偽單親。再加上財務上,費用是女方在賺取,心靈層面上的落差更大。
我自己對於當初財務上從比另一半多變成歸零,那種落差與斷層,我也是很有挫折感。夫妻的地位感覺是不平衡的,這部分需要自己去內化跟調適。好在我跟另一半的目標不是現在才決定,而是因為我們彼此的過去,對於家庭缺愛,想給孩子補足這個缺。
在結婚前我們就說好:生孩子要自己帶。
這是婚前就說好的,也因為這樣所以我們在很多地方是先有共識,才去做這些決定。因為婚前的溝通與理念相符。也因此我們婚後一直在關心彼此,而不是問題出來了才去面對。
我會以小看大,有些想法或者情境,我都會跟我老公討論,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先達成共識,彼此之間更專注在彼此身上。
這就是我對婚姻的預備,很多小事或者情境,我會提出來跟老公討論,除了婚姻、愛情,還有教育,我們很多溝通都是提前的,彼此之間更專注於關心對方。
婚姻裡有了孩子以後,我相信育兒會是夫妻之間的另一個課題,特別是兩個人對於育兒態度的不一致,這部分我會常常找我老公討論,甚至有些專家學者的觀點,我們都會一起討論。
嚴格說起來,我老公其實是屬於「神隊友」的一個角色,他是比較早熟的爸爸,因為愛我更甚過孩子,所以他會為了想要幫我分擔而學習照顧小孩。在育兒的路上,我們一直都是同步的,相同的界線,不會因為人不同而孩子有不同的標準。
我覺得婚姻裡沒有第二條捷徑,彼此相互關心跟扶持,一定要每天花一點時間溝通,聊聊電影或者電視劇都好,不要讓兩人變成只有為了正事才說話的局面,這樣子的婚姻是不健康的,也不是一個良好的家庭狀態,這些婚姻觀影響的不是只有我們自己,孩子是看我們夫妻的相處長大的,所以夫妻的相處也同步影響著孩子的婚姻觀,這些都是環環相扣的。我的婚姻不僅僅是我的婚姻,更是孩子對於家對於另一半的婚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