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言賢語》關於喉嚨這件事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每件事或許都有其安排,不管是好事或是壞事,總能在這些事情中,發現令人有趣的事。

由於開刀靜養的關係,這幾日都是請家人協助我一同處理生活中的事宜,甚是感激。

例如,這幾天為了申請補助,對於我這低沉又沙啞的嗓音,實在沒法把話給說清楚,這時就得請家人幫忙協助了。

目前的聲音真的很不適合用力嘶吼,甚至還有使用次數的限制。

隨著說的話越多或是大聲,我的嗓子則會漸漸變得沙啞,或是變得低沉。但只要休息一會兒,就能恢復正常。

然而,我會想聊這件事,是來自於我這幾天出門時發生的小插曲。

由於我需要申請一些文件資料,便得外出到所屬機關辦理申請。當我一開口說話時,周圍就會有一群民眾用著狐疑的眼光看著我,對於我說話的聲音感到詫異。

不得不說,這好像也是一種吸引關注的方式。

我總會忍不住想對著他們說:「您好,我叫非賢君子⋯⋯很高興認識你,有機會可以看看我的作品唷!」

之類的⋯⋯

有趣的是,這情況還不只有一次。就連我騎著機車停等紅燈,跟家人閒聊幾句時,身旁等待的機車騎士也會因為我的聲音多看我兩眼。

我則是投以禮貌的眼神回應他,他見我看他,便尷尬地把頭轉了回去。

原則上,我沒有生氣也不覺得見怪,反倒對於「聲音」這件事很感興趣。

前幾天,我正好看了一部影片。裡頭是一名退休的間諜幹員,她針對電影情節,說明哪些是電影裡符合間諜常幹的事;哪些對他們來說是天方夜譚,不可能做到的事。

在裡頭她就有說道,他們曾嘗試利用改變聲音來掩人耳目。

可惜,人無法持續性地掩飾自己原本的聲音,到最後還是會習慣性地使用原來的聲音說話。

此時,我就沾沾自喜地對著螢幕說:「現在我的聲音可是跟原本聲音不同呢!」

對於開刀後喉嚨的問題,醫師曾有跟我詳細說明過,所以,我那時有先給自己做心理建設。

基本上只要能夠發出聲音,對方能聽懂我說的話,那就好了。

原本不是讓我很在意的事,在看到多名路人及機車騎士總在我說話時,會刻意多往我這多看幾眼後,開始讓我覺得,磁性的嗓音是不是很容易吸引人?

想當然,我個人認為,他們只是好奇為何我的聲音會變得這麼沙啞罷了。

我很好奇,一般人會比較喜歡男生的嗓音偏向哪種?如「正太」般的聲音;又或者,像是「低音炮」般,所發出的磁性嗓音呢?

歡迎大家在底下留言,說說對於生活中,你喜歡哪種說話的聲音,是會讓你願意放下手邊工作,多聽他說話的嗓音。

當然,女生也可以。就如近期蠻流行的「夾子音」,就頗受大眾所喜愛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賢言賢語創作交流區
15.8K會員
156內容數
我是非賢君子,是一個熱愛創作小說的作家。 這裡會有一個專屬討論創作想法的專欄。 有興趣成為小說創作者可以在此互相討論、交流。 希望大家能帶著友善的言語相互鼓勵,謝謝大家m( _ _ )m
2024/05/22
久違不見的遠距離情侶,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遠端熱戀後,男主終於有時間前往臺南會見女友,這當中會發生什麼事呢? 很工商,很GoingBus!
Thumbnail
2024/05/22
久違不見的遠距離情侶,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遠端熱戀後,男主終於有時間前往臺南會見女友,這當中會發生什麼事呢? 很工商,很GoingBus!
Thumbnail
2024/02/23
這是一篇共同創作的情人節小說故事,內容涵蓋了歷史故事的改編,以及冒險故事中人物的特色和結局。文章中討論了角色的設定和故事的設想過程,並期待未來還能有更多有趣的共同創作作品。
Thumbnail
2024/02/23
這是一篇共同創作的情人節小說故事,內容涵蓋了歷史故事的改編,以及冒險故事中人物的特色和結局。文章中討論了角色的設定和故事的設想過程,並期待未來還能有更多有趣的共同創作作品。
Thumbnail
2024/02/16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發現古代生物的故事,以及主角對自己過去的疑問。文章內容包含了科幻元素,並且以對話和描述的方式呈現。人物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帶給讀者緊張感和好奇心。
Thumbnail
2024/02/16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發現古代生物的故事,以及主角對自己過去的疑問。文章內容包含了科幻元素,並且以對話和描述的方式呈現。人物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帶給讀者緊張感和好奇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件事或許都有其安排,不管是好事或是壞事,總能在這些事情中,發現令人有趣的事。 由於開刀靜養的關係,這幾日都是請家人協助我一同處理生活中的事宜,甚是感激。 例如,這幾天為了申請補助,對於我這低沉又沙啞的嗓音,實在沒法把話給說清楚,這時就得請家人幫忙協助了。 目前的聲音真的很不適合用力嘶吼,甚至
Thumbnail
每件事或許都有其安排,不管是好事或是壞事,總能在這些事情中,發現令人有趣的事。 由於開刀靜養的關係,這幾日都是請家人協助我一同處理生活中的事宜,甚是感激。 例如,這幾天為了申請補助,對於我這低沉又沙啞的嗓音,實在沒法把話給說清楚,這時就得請家人幫忙協助了。 目前的聲音真的很不適合用力嘶吼,甚至
Thumbnail
「一個人之所以會說話,往往是源於對自己的肯定與確信。」說話,是表達自己想法的方式,既然我們都希望別人了解自己的想法,那我們就必須要求自己「好好說話」。在這個社會上,如果你是個不善於說話的人,很容易影響別人對你的看法,而我們也很容易受到別人影響,而覺得自己很糟糕。
Thumbnail
「一個人之所以會說話,往往是源於對自己的肯定與確信。」說話,是表達自己想法的方式,既然我們都希望別人了解自己的想法,那我們就必須要求自己「好好說話」。在這個社會上,如果你是個不善於說話的人,很容易影響別人對你的看法,而我們也很容易受到別人影響,而覺得自己很糟糕。
Thumbnail
聲音是一串密碼,記錄著你生命的軌跡和真正的想望。 ​ 相較於視覺性的外表,一般人似乎比較忽略聽覺性的聲音,你喜歡和某個朋友聊天,問起原因,可能會歸納對方很開朗、樂觀、有趣,這些好聊的原因都比較傾向於他的個性或是聊天的內容,比較少人感受到「聲音」對於溝通這件事造成的影響。
Thumbnail
聲音是一串密碼,記錄著你生命的軌跡和真正的想望。 ​ 相較於視覺性的外表,一般人似乎比較忽略聽覺性的聲音,你喜歡和某個朋友聊天,問起原因,可能會歸納對方很開朗、樂觀、有趣,這些好聊的原因都比較傾向於他的個性或是聊天的內容,比較少人感受到「聲音」對於溝通這件事造成的影響。
Thumbnail
好聲音三步驟: 1. 起床先開嗓。 2. 說話時吸足了氣。 3. 說話時維持笑容。
Thumbnail
好聲音三步驟: 1. 起床先開嗓。 2. 說話時吸足了氣。 3. 說話時維持笑容。
Thumbnail
你知道嗎?其實一個人的聲音展現會隨著說話的對象、當下的情緒、肢體動作的不同而有所改變。 之前有跟大家提到,說話的聲音是可以靠物理現象來做一些分析,像是在講話的時候,節奏的快中慢、音量的大小聲、音階的高中低,甚至是說話時,共鳴腔的不同,給別人的音色感覺也會不一樣。 你就會沒辦法展現自己的特色。
Thumbnail
你知道嗎?其實一個人的聲音展現會隨著說話的對象、當下的情緒、肢體動作的不同而有所改變。 之前有跟大家提到,說話的聲音是可以靠物理現象來做一些分析,像是在講話的時候,節奏的快中慢、音量的大小聲、音階的高中低,甚至是說話時,共鳴腔的不同,給別人的音色感覺也會不一樣。 你就會沒辦法展現自己的特色。
Thumbnail
聲音可以傳遞一個人的品味與形象。 聽懂聲音與情緒的連結,相信你聽到的不僅是你看見的。 你認同我們的說話方式會影響到我們的人際關係嗎? 我們常說「聽聲識人」,其實你的個人形象一聽就知道。透過一個人的說話聲音,是可以聽得出來他的長相、表情、情緒甚至是他當下正在想什麼。 當然是有辦法的!
Thumbnail
聲音可以傳遞一個人的品味與形象。 聽懂聲音與情緒的連結,相信你聽到的不僅是你看見的。 你認同我們的說話方式會影響到我們的人際關係嗎? 我們常說「聽聲識人」,其實你的個人形象一聽就知道。透過一個人的說話聲音,是可以聽得出來他的長相、表情、情緒甚至是他當下正在想什麼。 當然是有辦法的!
Thumbnail
筆記部分內容來自書籍原文 偶然間在Podcast聽到了「聲音教練」小芬老師介紹了對於不同人聲音的差異,光是自我介紹,講出自己的名字,就可以聽出每個人對於自己的感受。這真是個好有趣的領域,透過觀察自己的聲音,更了解自己,肯定自己也找出想改善的部分,讓溝通更順暢。 我一直都還蠻喜歡自己的聲音,不過書裡提
Thumbnail
筆記部分內容來自書籍原文 偶然間在Podcast聽到了「聲音教練」小芬老師介紹了對於不同人聲音的差異,光是自我介紹,講出自己的名字,就可以聽出每個人對於自己的感受。這真是個好有趣的領域,透過觀察自己的聲音,更了解自己,肯定自己也找出想改善的部分,讓溝通更順暢。 我一直都還蠻喜歡自己的聲音,不過書裡提
Thumbnail
最近又回來關注健康議題 無論是精神層面、或是身體層面 都是需要均衡照顧、失衡就一定會在某方面反彈回來 今天關注的是「聲音」,其實還有實驗一個東西、改天來打報告(笑) 讓聲音乾淨清亮,身體變得超健康 讓聲音乾淨清亮,身體變得超健康 這本書蠻適合我這種聲音很小聲、模糊的人來使用,此外我也意識到我這種很少
Thumbnail
最近又回來關注健康議題 無論是精神層面、或是身體層面 都是需要均衡照顧、失衡就一定會在某方面反彈回來 今天關注的是「聲音」,其實還有實驗一個東西、改天來打報告(笑) 讓聲音乾淨清亮,身體變得超健康 讓聲音乾淨清亮,身體變得超健康 這本書蠻適合我這種聲音很小聲、模糊的人來使用,此外我也意識到我這種很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