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好好聽過自己的聲音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聲音是一串密碼,記錄著你生命的軌跡和真正的想望。
相較於視覺性的外表,一般人似乎比較忽略聽覺性的聲音,你喜歡和某個朋友聊天,問起原因,可能會歸納對方很開朗、樂觀、有趣,這些好聊的原因都比較傾向於他的個性或是聊天的內容,比較少人感受到「聲音」對於溝通這件事造成的影響。
曾經有個我熟悉來賓接受訪問後跟我說,她即將離開這個主管職了,她還是想回到執行者的角度,好好做完一個專案比較有成就感。她是一個開朗正向的人,我很訝異她這麼短的時間就在管理職位上遇到挫折。她繼續說:「我真的很不懂,為什麼我帶的員工都要去跟我的上司說,我很難相處,很難溝通,我每次都跟他們說,有問題可以說呀,在開會場合不說,私下去跟我上司告狀,這樣對嗎?這些人太難搞了!」我靜靜地聽她說這段話,突然間想說些甚麼的想法也被打斷了,因為她的聲音如此尖銳、如此快速,在訪問的情境中,我會說她是一個口才好、邏輯清楚、很有情緒感染力的來賓;在朋友聊天的場合中,你也會說她是一個很活潑,容易和大家打成一片的好朋友。但如果在談論公事的場合,這聲音就變成一種莫名的壓力,重點不在她說了些甚麼,而是她怎麼說。現在,你可以用兩種不同語氣試試這句話:「以上是我們對這個專案的工作分配,希望下周開會的時候每個人都可以提出進度規劃,有甚麼問題現在可以提出來」。
口氣一:先做三次深呼吸,嘴角上揚,說話時速度放慢一點,整段話最後一個字稍微拉長尾音。
口氣二:深吸一口氣,提高音調,加大音量,速度加快,每句話的尾音盡量短。
建議你用手機把這兩段聲音錄下來,再回放聽聽這段話分別給你甚麼感覺。我的朋友的聲音特質比較高頻急促,其實也反映了她平常工作是非常目標導向,做事節奏明快,是一個可以放心交辦工作的好員工,但如果轉換為主管職,這樣的聲音節奏不免讓人有壓力,尤其收尾急促的斷句,似乎也斷了各種討論的可能呢。
出門前我們會照鏡子check自己的服裝儀容,那麼,聲音呢?我們無法在與人對話時拿出手機錄音,那我們就為自己創造刻意練習的機會,隔天如果有上台簡報、面試或是任何議題討論的場合,前一天先為自己做一個彩排,把聲音錄製下來,聽聽看,在那內容之外你聽到了甚麼?緊張?自信?憤怒?期待?相信你有機會重新發現自己。
avatar-img
4會員
10內容數
一個中年女子的斷捨離練習。重新盤點過往人生累積的物品、人脈、經驗,藉由清理和整理,讓自己的靈魂有更寬廣的空間運作新的生命體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Gin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經營自我品牌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平台越多越是辛苦,每個平台都有其專業的眉角,並不是直接把同樣的內容轉換形式曝光即可,就拿聲音平台來說,一本書如果要做成有聲書,絕對不是把書拿來從頭到尾念一次,這中間還要經過專業的處理,例如,文字改為口語化、文字段落結構可能需要一些調整,說書者的聲音要符合文字的屬性、串樂
為了一圓廣播夢,我還真的做了很多大膽的事,也曾經主動投遞履歷,希望電台給我一個時段免費為他們主持,我還真的因此得到了一個全民電台凌晨一點到兩點的節目,展開我第一次真正一人主持並邀請來賓訪談的節目。
經營自我品牌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平台越多越是辛苦,每個平台都有其專業的眉角,並不是直接把同樣的內容轉換形式曝光即可,就拿聲音平台來說,一本書如果要做成有聲書,絕對不是把書拿來從頭到尾念一次,這中間還要經過專業的處理,例如,文字改為口語化、文字段落結構可能需要一些調整,說書者的聲音要符合文字的屬性、串樂
為了一圓廣播夢,我還真的做了很多大膽的事,也曾經主動投遞履歷,希望電台給我一個時段免費為他們主持,我還真的因此得到了一個全民電台凌晨一點到兩點的節目,展開我第一次真正一人主持並邀請來賓訪談的節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吐吐心聲、聊聊埋怨、羨慕羨慕一下別人,有時候..聊天,成為一種抒發。 最近,我做了一項顧人怨的研究... 那就是彼時對我說出-我這個人說話就是難聽,這些人群中的聊天。 他們應該沒有意識到,我這個人說話就是難聽,這句話多麽令說話得罪人的人一解罪過。 說是以其人之道,還之其人,也沒錯。 很有趣
Thumbnail
在職場中,不管是在面對面的交談,又或者是電話中的討論,口頭訊息的傳遞有時會出現理解上的偏差,這種情況不僅會影響任務傳達,還可能導致誤解與衝突。所以如何能夠做到有效傳達,就是我們要注意的。
我是在默讀時,腦海中有把聲音的那類人。 而看不同的作品,好像那一把聱音也不盡相同。
Thumbnail
你可曾注意過,你腦袋裏有個聲音總是喋喋不休? 這是誰的聲音?認清你不是這個聲音,你無需認同他說的話,才能拿回人生的主導權。
Thumbnail
第一次通電話時就覺得她的聲音很嗲,但不是那種刻意裝出來做作的聲音。她是屬於大喇喇的個性,嗓門也大,常常在與其他人的電話中,就可以聽到由聲筒中傳來她嚷嚷著跟其他人的對話,以及樂觀爽朗的笑聲。 漸漸的熟了,曾開玩笑的調侃她:跟妳不熟的人打電話給妳,會以為中華電信接線人員接錯電話號碼。
Thumbnail
四個多月之前,和朋友做了一檔內容,名稱是「我想和你說說話」。 因為自己是說話的主角,希望可以和人分享一些想法或思考,所以取名為「我想和你說」。還記得,在和朋友的討論中,談及製作這檔內容的起心動念時,我曾說到——因為自己過去曾經歷了一段低潮的時刻,當時,我找了許多在不同人生階段認識的朋友聊天,而在互
Thumbnail
上次跟同事聊到一件很神秘的事。 關於我們在內心說話,聲音會是異性的聲音、自己的聲音還是無聲呢? 又或者,是否思考過⋯⋯ 回憶一件事的時候,是動態畫面?帶聲音嗎?還是靜態畫面?還是只有文字或感覺呢? 我個人是在內心說話沒有聲音,所以我常常聽到錄影中我的聲音時,感到很不好意思,因為竟然很
前言 從呱呱落地開始,聲音就伴隨著人,直到人亡氣熄,人死聲滅為止。活著,除非特殊狀況,我們常透過聲音與人溝通,表達情緒,說出心聲,聲音幾乎無時無刻伴隨著我們,可是我們卻往往忽略其存在,舉個例子好了,跟人打招呼:「嗨!」你有注意過此音是如何發出的嗎?它是重還是輕?它是快還是慢?它是大還是小?…你
Thumbnail
當初踏上聲音療癒學習之旅的原因,主要只是因為我很喜歡發出奇怪的聲音,還有唱歌。 打從我會說話開始,我就喜歡發出聲音和哼調子,小時候常被同學老師嫌大嗓門很吵,大笑起來連隔了一面牆的鄰居都很像坐在我旁邊聽我笑,興致來了就隨著心情大聲唱歌,那時候覺得發出聲音、說話、唱歌就是給予我動力和能量的源頭。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吐吐心聲、聊聊埋怨、羨慕羨慕一下別人,有時候..聊天,成為一種抒發。 最近,我做了一項顧人怨的研究... 那就是彼時對我說出-我這個人說話就是難聽,這些人群中的聊天。 他們應該沒有意識到,我這個人說話就是難聽,這句話多麽令說話得罪人的人一解罪過。 說是以其人之道,還之其人,也沒錯。 很有趣
Thumbnail
在職場中,不管是在面對面的交談,又或者是電話中的討論,口頭訊息的傳遞有時會出現理解上的偏差,這種情況不僅會影響任務傳達,還可能導致誤解與衝突。所以如何能夠做到有效傳達,就是我們要注意的。
我是在默讀時,腦海中有把聲音的那類人。 而看不同的作品,好像那一把聱音也不盡相同。
Thumbnail
你可曾注意過,你腦袋裏有個聲音總是喋喋不休? 這是誰的聲音?認清你不是這個聲音,你無需認同他說的話,才能拿回人生的主導權。
Thumbnail
第一次通電話時就覺得她的聲音很嗲,但不是那種刻意裝出來做作的聲音。她是屬於大喇喇的個性,嗓門也大,常常在與其他人的電話中,就可以聽到由聲筒中傳來她嚷嚷著跟其他人的對話,以及樂觀爽朗的笑聲。 漸漸的熟了,曾開玩笑的調侃她:跟妳不熟的人打電話給妳,會以為中華電信接線人員接錯電話號碼。
Thumbnail
四個多月之前,和朋友做了一檔內容,名稱是「我想和你說說話」。 因為自己是說話的主角,希望可以和人分享一些想法或思考,所以取名為「我想和你說」。還記得,在和朋友的討論中,談及製作這檔內容的起心動念時,我曾說到——因為自己過去曾經歷了一段低潮的時刻,當時,我找了許多在不同人生階段認識的朋友聊天,而在互
Thumbnail
上次跟同事聊到一件很神秘的事。 關於我們在內心說話,聲音會是異性的聲音、自己的聲音還是無聲呢? 又或者,是否思考過⋯⋯ 回憶一件事的時候,是動態畫面?帶聲音嗎?還是靜態畫面?還是只有文字或感覺呢? 我個人是在內心說話沒有聲音,所以我常常聽到錄影中我的聲音時,感到很不好意思,因為竟然很
前言 從呱呱落地開始,聲音就伴隨著人,直到人亡氣熄,人死聲滅為止。活著,除非特殊狀況,我們常透過聲音與人溝通,表達情緒,說出心聲,聲音幾乎無時無刻伴隨著我們,可是我們卻往往忽略其存在,舉個例子好了,跟人打招呼:「嗨!」你有注意過此音是如何發出的嗎?它是重還是輕?它是快還是慢?它是大還是小?…你
Thumbnail
當初踏上聲音療癒學習之旅的原因,主要只是因為我很喜歡發出奇怪的聲音,還有唱歌。 打從我會說話開始,我就喜歡發出聲音和哼調子,小時候常被同學老師嫌大嗓門很吵,大笑起來連隔了一面牆的鄰居都很像坐在我旁邊聽我笑,興致來了就隨著心情大聲唱歌,那時候覺得發出聲音、說話、唱歌就是給予我動力和能量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