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工作」是讓父母建立與孩子共享時間的機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由於疫情的關係,導致許多家長必須在家工作,孩子也必須待在家中學習,於是,許多過去隱藏的親子教養問題便凸顯出來。許多家長叫苦連天,因為過去學校、安親班和補習班等所分擔的教養責任,全部回歸家庭、回歸父母。

不過,福禍相倚,這種狀況也為親子教養開啟另一扇門。所以,我們來看看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技巧。

對父母來說,也許很多父母努力賺錢的原因,是希望提供孩子更好的學習環境和更優質的物質生活。殊不知,孩子最想要的不是父母的錢(或父母所買的東西),而是父母。也就是說,孩子最想要的是與父母在一起。

也許有的父母會說:「我的孩子不喜歡和我在一起啊!」這就看父母懂不懂得投其所好。

舉例來說,有一個父親於他兒子讀高二的時候,在後院蓋小木屋。他知道他兒子那時候正在學校修木工課程,所以,他請他兒子幫忙。在那之後某天,當他下班回家時,發現他兒子已經坐在那裡,一旁擱著工具箱,等著要幹活。

透過幫父親蓋小木屋,他兒子確實明白測量等作業的必要性,並由此體認算術與數學的價值,最後,他兒子成為機械設計師。

除了投其所好之外,等到孩子年紀大到可以幫忙,父母也可以要求孩子幫忙父母,一起做家務、院子的雜事或打掃。

也許父母親認為應該讓孩子多點時間唸書,為何要讓孩子幫忙自己做家務?事實上,讓孩子幫父母的忙,做些不見得那麼容易或愉快,但一定得完成的事情,這樣的家庭經驗會跟著孩子一輩子。孩子能透過與父母共享生活經驗而樂在其中,父母也能與孩子建立更緊密的情感。

為什麼花時間陪孩子那麼重要?因為花時間陪孩子的父母能較早發現孩子出現問題。

舉例來說,願意花時間陪孩子的父母,比較容易知道孩子的喜惡,也能早期發現孩子的不尋常變化。所以,父母不僅應去看孩子的比賽和音樂會,也要認識球隊或樂團裡的其他孩子,這麼做不僅能讓親子關係更為緊密,也知道孩子平常都和哪些人在一起。(註)

講到這裡,我想講一下最近看到某個孩子在家扮演乩童,家長配合的案例。就教育的觀點來說,這並非理想的親子共同活動。為何?因為在這個活動中看不出學習目的。

從我過去的教學經驗和最近發生的親子狀況,我認為,許多父母親在教養孩子方面有些觀念確實要釐清。

舉例來說,儘管親子活動可以投其所好,但是,父母親還是需要做適度引導,而不是讓孩子隨意對父母呼來喝去。這種讓孩子「隨心所欲」的方式,不僅無法讓孩子適性發展,反而形成放縱。

總之,若要建構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必須撥出時間陪孩子,並與孩子共同發展興趣。在發展興趣的同時,還是要兼顧學習目的,才能在建立親子緊密關係的同時,孩子的人格也得到建全發展。

註:文中所提到的案例,皆摘自Karl Pillemer博士的著作「如果人生有地圖」。

*******************************************************

持續創作不易,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追蹤、訂閱、分享、留言並點擊愛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綠園嬿語的沙龍
97會員
185內容數
自從新教師法暨退休新制實施後,教育職場遭逢鉅變。因此,此專題會探討教育職場狀況與風險,以幫助更多人瞭解教育職場的實際狀況。
綠園嬿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24
當大人發現孩子的價值觀錯誤時,用什麼工具導正較佳呢?就實務面,故事是很好的工具,因為人的大腦喜歡故事。當價值觀融入故事中時,能讓大腦放下戒心,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
Thumbnail
2024/06/24
當大人發現孩子的價值觀錯誤時,用什麼工具導正較佳呢?就實務面,故事是很好的工具,因為人的大腦喜歡故事。當價值觀融入故事中時,能讓大腦放下戒心,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
Thumbnail
2024/06/15
孩子未來的重要競爭力為何?答案是情商。只可惜,在許多家長的過度保護下,擁有玻璃心的孩子越來越多,情商越來越低,此狀況不管對孩子的人生或事業都十分不利。期許家長能學會放手,讓孩子一步步面對人生風浪,才能擁有好的情商和堅韌的意志。
Thumbnail
2024/06/15
孩子未來的重要競爭力為何?答案是情商。只可惜,在許多家長的過度保護下,擁有玻璃心的孩子越來越多,情商越來越低,此狀況不管對孩子的人生或事業都十分不利。期許家長能學會放手,讓孩子一步步面對人生風浪,才能擁有好的情商和堅韌的意志。
Thumbnail
2024/05/22
近幾年來,青少年自殺率逐年攀升。事實上,若青少年能自幼學習應對負面情緒的技巧,如:認知行為療法,應能有效紓解負面情緒,降低憂鬱風險和自殺率。
Thumbnail
2024/05/22
近幾年來,青少年自殺率逐年攀升。事實上,若青少年能自幼學習應對負面情緒的技巧,如:認知行為療法,應能有效紓解負面情緒,降低憂鬱風險和自殺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許多父母為了讓孩子物質更充裕,不斷工作賺錢,卻忽略孩子真正的需求--情感需求。其實,讓孩子擁有幸福感的,不是金錢,而是陪伴。良好的親子互動,不僅能讓親子之間關係更緊密,更能提早發現孩子的問題。
Thumbnail
許多父母為了讓孩子物質更充裕,不斷工作賺錢,卻忽略孩子真正的需求--情感需求。其實,讓孩子擁有幸福感的,不是金錢,而是陪伴。良好的親子互動,不僅能讓親子之間關係更緊密,更能提早發現孩子的問題。
Thumbnail
🍎情境 「不看著他寫作業就寫好幾個小時」「沒事就在那邊發呆」 孩子只想逃離那個地方,我只好陪著 IG影片 你家的孩子是左邊還是右邊呢? 🍎怎麼了 作業應該很無聊吧,對於孩子來說 看不到終點,應該很煩吧 用掉他玩的時間,應該很討厭吧 #孩子知道為什麼要有作業嗎? 老師出
Thumbnail
🍎情境 「不看著他寫作業就寫好幾個小時」「沒事就在那邊發呆」 孩子只想逃離那個地方,我只好陪著 IG影片 你家的孩子是左邊還是右邊呢? 🍎怎麼了 作業應該很無聊吧,對於孩子來說 看不到終點,應該很煩吧 用掉他玩的時間,應該很討厭吧 #孩子知道為什麼要有作業嗎? 老師出
Thumbnail
本文將會探討如何透過家庭教育來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責任感,以及提供一些實用的技巧幫助家長處理孩子的行為問題。同時,我們也會討論如何鼓勵孩子參與家庭活動,以及家長與孩子的時間管理。最後提供一些給家長的話。
Thumbnail
本文將會探討如何透過家庭教育來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責任感,以及提供一些實用的技巧幫助家長處理孩子的行為問題。同時,我們也會討論如何鼓勵孩子參與家庭活動,以及家長與孩子的時間管理。最後提供一些給家長的話。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開始稍微體會到教養孩子的樂趣。一方面是班上的紀律、秩序慢慢上軌道,讓我頭痛的學生們,在經過和家長無數次的溝通,我在班上也一再地改變對待學生的態度與方法,雖然還是常有狀況發生,但整體而言是持續進步的。 最近班上會有孩子開始講冷笑話逗我開心,他們發現老師的笑點其實很低,只要他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開始稍微體會到教養孩子的樂趣。一方面是班上的紀律、秩序慢慢上軌道,讓我頭痛的學生們,在經過和家長無數次的溝通,我在班上也一再地改變對待學生的態度與方法,雖然還是常有狀況發生,但整體而言是持續進步的。 最近班上會有孩子開始講冷笑話逗我開心,他們發現老師的笑點其實很低,只要他
Thumbnail
我們該如何看待孩子?是甜蜜的負擔、工作的動力或是不得不承擔的責任。給不想在每天吼孩子,希望孩子能自動自發的你。每天花一點時間傾聽孩子的心聲,同理孩子或另一半的感受,藉由了解親職的真正使命,從更好的角度看待自己與孩子。
Thumbnail
我們該如何看待孩子?是甜蜜的負擔、工作的動力或是不得不承擔的責任。給不想在每天吼孩子,希望孩子能自動自發的你。每天花一點時間傾聽孩子的心聲,同理孩子或另一半的感受,藉由了解親職的真正使命,從更好的角度看待自己與孩子。
Thumbnail
📷 今年(2021)五月因疫情的爆發,雙北(台北、新北)率先進入第三級防疫警戒,再來不到一週,換全國進入警戒,孩子停課在家,當時雙薪爸媽最大的難題是:「小孩可以找誰顧?」,好在後來政府推出「防疫照顧假」讓家長可以公開的請假,為的是在家照顧孩子。畢竟請假不能成為常態,過沒多久,隨著本土疫情擴大,公司
Thumbnail
📷 今年(2021)五月因疫情的爆發,雙北(台北、新北)率先進入第三級防疫警戒,再來不到一週,換全國進入警戒,孩子停課在家,當時雙薪爸媽最大的難題是:「小孩可以找誰顧?」,好在後來政府推出「防疫照顧假」讓家長可以公開的請假,為的是在家照顧孩子。畢竟請假不能成為常態,過沒多久,隨著本土疫情擴大,公司
Thumbnail
在校園中我們常有機會跟家長聊聊,每到放寒暑假時,他們都會戲稱要「鬼門開」了,因為孩子的生活重心將從學校轉移回到家庭,而家長也勢必要花比平常多的時間、心力照顧孩子。不知道面對需要長時間與孩子相處,或是因為上班需要長時間讓孩子待在家裡而不放心的你,準備好面對這個挑戰了嗎?
Thumbnail
在校園中我們常有機會跟家長聊聊,每到放寒暑假時,他們都會戲稱要「鬼門開」了,因為孩子的生活重心將從學校轉移回到家庭,而家長也勢必要花比平常多的時間、心力照顧孩子。不知道面對需要長時間與孩子相處,或是因為上班需要長時間讓孩子待在家裡而不放心的你,準備好面對這個挑戰了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