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先來小小介紹一下自己,筆者今年畢業於政治系,雙主修德國文化學系。六月中畢業後還是持續補教業教學兼職,七月到八月去了香港旅遊,八月中結束兼職,進入了人生首次焦慮不安的空白期 — 待業。
人生不乏許多起起落落,不過比起生命歷程中的跌宕,未知才是更令人恐懼的,尤其對於不諳世事fresh graduate 的我來說,更是令人倍感壓力。不過!從校園踏入職場,正如從母親的懷抱中脫離,第一次學習走路,是人生的必經之路。即使再難,也要學著面對它,畢竟人生就是不斷地試錯,直到找到適合你的。(怎麼那麼正能量,好不習慣喔)
起手式 — 求職平台的選擇
求職平台五花八門,到底該從哪個下手呢?首先要先定位出你自己的職涯方向及目標,再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求職平台,不然市面上求職平台百百種,每個都要製作履歷、篩選職缺,心真的會很累。(就會想自己創業賣雞排)
以下介紹台灣常見的求職平台,順序由筆者使用頻率所排定。
1. 104人力銀行
台灣最大且最多元的求職平台,適合應徵各種職類,有網頁版及App。
⭕️優點:
- 網站設計易於操作,且履歷可自由編排順序,讓企業一眼看到你想強調的重點。
- 最多可以放7版的履歷。
- 有上傳附件的功能,最多可以擺6個檔案或連結。
- 可於PC及App觀看手機版及網頁版的履歷呈現,方便確認有無跑版。
- 有許多職涯方面、面試技巧、轉換跑道等文章可以閱讀。
- 可以線上進行履歷1對1診斷,以及線上模擬面試。(不過筆者親自體驗下來發覺有些導師回覆並不是那麼用心,也無法準確回答問題。建議可以一次對多個導師提出診斷,對符合自己需求的導師再進行深入的職涯提問。)
❌缺點:
- 雇主品質參差不齊,不乏各種遊走在法律邊緣的灰色產業投放在上面。
- 證照/檢定方面資料庫不齊全,需要手動輸入。
- 使用一些功能時會跳轉到外部網站,連線不穩定時會卡頓。
2. CakeResume
上面多外商及上市上櫃公司,多為科技、商類、設計類職缺。除了提供正職工作機會外,上面也有不少實習機會可供參考。
⭕️優點:
- 雇主品質較104及1111高。
- 介面設計清楚,易於操作。
- 可以看到誰造訪過自己的個人檔案,也可以看到履歷的造訪紀錄。
- 多了聯絡人功能,不過連結性及功能沒有LinkedIn來得強。
- 最近推出了「職場能力評價」功能,不過應用沒有像LinkedIn來得強大,期待它日後的發展。
❌缺點:
- 雖然CakeResume的網站及APP設計清楚,不過履歷及作品集製作功能有限。
- 一般會員一次只能儲存一版的履歷。
- 履歷及作品集模板單一,比較像把各個資訊如模塊般堆疊,難以展現個人特色與美感。
3. LinkedIn
跨國性的求職平台,多為中高階職缺。
⭕️優點:
- 介面設計清楚,易於操作。
- 可於頭貼套上#opentowork濾鏡,有助於獵頭推工作。
- 有skills功能,可以與學歷及工作經驗做連結,方便雇主了解你的個人技能。
- 其他使用者可以針對你個人頁面的專業能力進行驗證。
- 可以發文、查看貼文,類似於求職平台與社群媒體的結合。
- 與其他求職平台不同之處在於,可以與其他使用者建立Connection,擴大及維持自己的人脈。
- 有easy apply功能。
- 有許多remote的接案工作可以選擇。
❌缺點:
- 無法在個人頁面放上履歷檔案,只能依照LinkedIn格式填寫學歷、工作經驗、證照、能力等。
- 除easy apply功能外,許多公司在送出應徵後會要求附上履歷或相關作品及檔案,建議先將相關檔案上傳至雲端,或下載至手機,方便於APP上投遞履歷。
- 國外的remote工作機會眾多,不過有些公司有惡意拖欠薪水的紀錄,建議各位求職者在應徵前自行查找相關資訊。
4. 1111人力銀行
規模僅次於104。另外,因為1111上架職缺費用較104便宜,所以有些公司僅會在1111上刊登職缺。
⭕️優點:
- 職缺相對多元。
- 可能會出現104上沒有的職缺。
❌缺點:
- 雇主品質不一。
- 許多雇主會同時在104和1111刊登職缺。又,1111使用者人數低於104,所以可能會出現雇主已在104找到心儀人選,但1111上職缺還開著的情形。
- 與104相比,1111的網站與APP功能較不齊全,體驗感不佳。
5. indeed
跨國性的求職平台,不過台灣職缺較少。
⭕️優點:
- 雖然104等平台也有面試體驗分享的功能,但這方面indeed上的分享還是來得多些。推薦想去國外工作的人多利用indeed評價來了解公司評價。
❌缺點:
- 台灣職缺較少,多為初中階工作。
- 網站及APP較簡陋,履歷無法像104一樣擺放附件。
6. Yourator
跨國性的求職平台,職缺多為新創公司、數位科技、工程設計等領域。
⭕️優點:
- 多新創公司可以選擇,喜歡扁平化的組織發展的求職者可以參考。
- 特別設立「新創實習」欄位。另外也有不少日商職缺可以選擇。
- 與104相同,也有許多求職相關文章可以閱讀。
❌缺點:
- 職缺相對還是較少,建議非鎖定新創、數位行銷等職缺的求職者可以先略過這個平台。
7. 台灣就業通
雖然是求職平台,但上面職缺與其他平台相比實在過少。不過上面也有許多有用的求職資訊可以參考,所以建議求職者可以將台灣就業通視為求職工具書來使用。
求職者可多加利用台灣就業通網站中的「職涯規劃」功能,如Youth職涯即提供了真人一對一即時線上諮詢,以及履歷診斷等功能。18至29歲的青年可以多多利用此平台增進求職技巧、多方了解產業趨勢,每年共有三次免費諮詢的機會。
求職者也可以透過台灣就業通申請相關就業相關補助,如今年就推出了「初次尋職青年穩定就業計畫」,15至29的本國籍青年若符合條件即可申請。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此計畫規定申請人必須符合三個月未就學、未就業,若為六月中畢業畢業生,勞動部會把你的畢業日期壓在7/1,所以往後加三個月,也就是10/1後才可提出申請。
8. Meet.jobs
由許多具有海外工作經驗的台灣人所創立,為面向海外工作的求職平台,工作機會多為工程資訊類。值得一提的是,Meet.jobs提供一項求職誘因 — 100美金的就職獎勵金,另外亦設有推薦獎勵金,推薦找尋工程師工作的求職者可以優先考慮這個平台。
9. 518熊班
多數為服務業職缺,所以非這類型需求的求職者可以略過。
10. yes123
幾年前廣告打很大,但因為大部分公司都會選擇在104和1111刊登職缺,導致yes123逐漸式微。yes123有個其他平台沒有的優勢,該平台規定企業在收到履歷後必須於24小時內回應,所以若是因為在其他求職平台投遞履歷通通石沈大海,而感到灰心喪志的求職者,可以考慮在yes123應徵看看。
另外臉書社團也有許多工作機會可以參考,不過筆者體驗下來發現不少徵才內容處於合法與非法之間,建議各位求職者多方評估後再應徵。另外Dcard工作版及PTT job版也有徵才訊息可以查看,也可以自行張貼求職貼文。
尋找實習的朋友也可以上臉書的實習透視鏡 Intern Lens 查看實習機會。假如一時之間真的找不到理想正職工作的朋友,也可以先找尋實習工作來累積經驗。(不過有些實習會要求是大學在學身份,或有設定畢業年限,建議求職者在應徵前仔細查看工作條件,以免留給該企業不好的印象。)
結論
以上就是筆者對於各求職平台的小小心得啦!當中除了Meet.jobs、518及yes123外,其餘平台筆者皆有使用過,而當中最常使用104、CakeResume、LinkedIn ,也最符合我的求職目標及要求。建議求職者可以先瀏覽5–6個平台,慢慢篩選出適合自己求職方向的2–3個平台,再針對各平台細修履歷。
下一篇會分享筆者在撰寫履歷的時侯得到的心得、撰寫的小技巧!另外也會分享可以在哪些平台查詢企業評價,以免踩雷!喜歡的話請幫拍下手、按下追蹤,轉發給正在尋找工作的朋友,如果有想分享的也可以在下方留言跟我互動啦!